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腹水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防治肝硬化SBP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783例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SBP分为研究组88例和对照组695例,对并发SBP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共88例发生SBP,发生率为11.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糖尿病、天冬门氨酸氨基转移酶和门静脉直径等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腹泻、腹水蛋白含量(ALB)、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凝血酶原活度(PTA)和Child-Pugh分级等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上消化道出血、腹泻、ALB<10g/L和TBIL>50μmol/L是肝硬化患者并发SBP的危险因素。结论肝硬化患者并发SBP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临床应注意观察以上指标,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降低SBP发生率,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病原学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2年1月-2015年6月收治124例肝硬化腹水并发SBP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病原学检查结果,同时对所有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其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患者主要表现包括发热、腹胀、腹痛;124例患者中共有81例细菌培养结果为阳性,阳性率为65.32%,共检出病原菌88株,其中革兰阳性55株占62.50%,革兰阴性菌31株占35.23%,真菌2株占2.27%;对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表现、是否合并有消化道出血、血常规WBC水平、腹水常规WBC水平、白蛋白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经单因素分析,血清白蛋白、腹水WBC、腹水白蛋白以及伴有消化道出血与SBP发生具有密切的关系(P<0.05);经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消化道出血和腹水蛋白是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SB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主要为革兰阳性菌感染导致,其中表皮葡萄球菌感染较为多见,患者腹水蛋白≤10g/L和消化道出血是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及时救治肝硬化合并的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以提出早期诊断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107例病人进行临床研究,观察年龄、性别、肝硬化病因、SBP发生率及院内感染率、细菌学检查及药敏试验,并设置对照组比较肝功能、血常规、腹水常规、B超、Child-pugh分级和并发症。结果肝硬化病因以HBV感染为主(83.2);男性居多,同期住院病人中合并SBP者为21.6%,其中医院内感染率16.8%腹水培养致病菌阳性率14%,以单菌株G-杆菌为多数(66.7%)。药敏试验提示耐药率超过50%的依次为青霉素、氨曲南、氧氟沙星。与对照组比较ChildC级例数明显增多(P<0.05);腹水WBC计数明显升高(P<0.05),Rivanlta试验(+)率显著增加(P<0.001)血清ALB值有降低的趋势(P=0.089)。末梢血WBC计数及腹水Rivanlta试验(+)与Child分级、血清BUN呈正相关,与ALB呈负相关。结论SBP多为单菌株、G-杆菌感染,青霉素及奎诺酮类耐药。早期诊断性腹腔穿刺非常必要。ChildC级、低ALB血症是SBP的罹患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基因多态性与肝硬化患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易感性。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入院接受治疗的肝硬化并发SBP患者62例为SBP组,选取同期医院收治的肝硬化未发生SBP患者62例为非SBP组。收集SBP组确诊及非SBP组入院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腹水白蛋白和腹水总蛋白水平。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检测TRAF6基因rs5030445位点基因型分布。结果 SBP组NLR、PCT、CRP水平均高于非SBP组,腹水白蛋白、总蛋白水平低于非SBP组(P<0.05); SBP组TRAF6基因rs5030445位点AA基因型频率高于非SBP组(P<0.05); AA型SBP患者NLR、PCT、CRP水平高于GG/GA组,腹水白蛋白、总蛋白水平低于GG/GA组,不同基因型患者30 d病死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TRAF6基因rs5030445位点AA基因型可能增加肝硬化患者SBP风险,但与患者入院后30 d病死率无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肝硬化并发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对44例肝硬化并发糖尿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与40例单纯肝硬化患者的疗效作对比。结果肝硬化并发糖尿病患者"三多"症状不典型。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发生率为33.3%,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发生SBP患者的腹水吸收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硬化并发糖尿病临床表现复杂,积极治疗原发肝病及饮食治疗是主要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6.
赵宁  李智伟 《中国医师杂志》2012,14(9):1225-1227
目的 探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将225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分为SBP组与非SBP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 225例肝硬化腹水患者中,78例并发SBP.单因素分析显示:SBP组患者血清白蛋白(ALB)、腹水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PT)、胆固醇(C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腹水总蛋白、血清钠均明显低于非SBP组,而血清总胆红素(TBIL)、Child-PughC级比例明显高于非SBP组.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BIL、ALB、腹水白蛋白、血清钠是肝硬化并发SBP的相关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充分认识上述各种危险因素,在临床上可以进一步降低SBP的发生率,提高肝硬化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浆、腹水中内毒素(LPS)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及其与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肝功能分级之间的关联。方法采用鲎试剂三肽显色基质偶氮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60例正常人的血浆、62例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浆、腹水LPS和TNF-α水平,并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结果无论有无合并SBP,肝硬化患者的血浆LPS、TNF-α及ALT、TBIL、P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合并有SBP组高于无SBP组(P<0.05)。结论检测血浆及腹水中的LPS和TNF-α水平有助于早期诊断SBP,对临床病情严重程度分级、指导治疗以及判断疗效有一定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AFP、CA125、CA199水平的变化。方法用化学发光法测定65例慢性乙型肝炎、83例肝硬化(其中无腹水39例,有腹水44例)患者血清中AFP、CA125、CA199的水平,另设健康对照组54例。结果慢性肝病患者血清中AFP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有明显升高(P25-P75中位数分别为15.6、17.3μg/L,P<0.05),而在肝硬化有腹水组升高更为明显(P25-P75中位数为34.8μg/L,P<0.05);CA125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并无明显升高(P25-P75中位数为14μg/L,P>0.05),而在肝硬化特别是伴有腹水时明显升高(P25-P75中位数为391.1μg/L,P<0.05);CA199在慢性肝病患者血清中有升高(P25-P75中位数分别为32.2、43μg/L,P<0.05),并随病情进展有升高趋势(r=0.889,P<0.05)。结论 AFP在慢性肝病患者血清中有升高,可以作为肝脏损害的参考指标;CA125在肝硬化伴有腹水时明显升高,并对判断肝硬化患者有无腹水有一定的参考价值;CA199可以用于辅助判断慢性肝病病情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肝硬化腹水患者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危险因素,为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改善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白山市中心医院2021年9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97例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合并SBP分为合并组(37例)和未合并组(60例),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血常规和肝肾功能指标、腹水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筛选肝硬化腹水患者合并SBP的危险因素。结果 合并组中年龄>60岁、有糖尿病史、有腹穿史、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合并肝性脑病、Child-pugh分级为C级患者占比均高于未合并组;全血中性粒细胞(NE)、腹水腺苷脱氨酶(ADA)、腹水白细胞计数(WBC)、腹水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均高于未合并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年龄>60岁、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合并肝性脑病、Child-pugh分级为C级及腹水WBC升高均为肝硬化腹水患者合并SBP的危险因素(OR=2.018、3.162、4.011、5.037、3.922,均P<...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患者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感染病原菌的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2017年2月医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对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细菌感染型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ionitis SBP)感染的病原菌进行分析,详细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消化道出血、糖尿病等合并症、相关临床表现、血清白蛋白、腹水总蛋白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归纳患者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12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细菌结果检出阳性的患者共49例,阳性率为40.83%,而120例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以腹胀和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49例病原菌检测患者的标本中共培养分离病原菌83株,其中革兰阳性菌感染51株占61.45%,革兰阴性菌29株占34.94%,真菌3株占3.61%;消化道出血、腹水白细胞、腹水白蛋白及合并糖尿病是肝硬化腹水患者合并SBP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肝硬化腹水合并SBP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临床需高度重视高危患者,依据导致其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及病原菌特点对其进行及早的干预和针对性的治疗,以保证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影响肝硬化并发腹膜炎预后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因素。[方法]患者选自某院收入的肝硬化患者120例、肝硬化腹水并发SBP90例以及SBP死亡病例34例。患者入院后进行治疗,并详细记录患者病史、临床症状及体征,对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既往SBP史、腹水常规、各种生化指标、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凝血酶原时间、血常规及血培养以及并发症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各组间进行统计学对比。[结果]腹泻、上消化道出血史、血小板、C-反应蛋白、既往SBP史以及血清总胆红素是影响患者致病的危险因素;上消化道出血史、肝性脑病、电解质紊乱、既往SBP史以及血清总胆红素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论]上消化道出血史、既往SBP史以及血清总胆红素的改变为患者致病的危险因素以及影响预后因素,临床预防及治疗上需多加注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外周血T辅助细胞(Th)1/Th2平衡变化,并探讨其与肠道菌群改变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8年4月-2021年4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78例肝硬化SBP患者为SBP组,同期42例肝硬化无菌性腹水(SA)患者为SA组;患者入院后第二天收集新鲜粪便标本,采用平板活菌计数法检测肠道菌群主要成分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埃希菌及肠球菌数量,并计算双歧杆菌与大肠埃希菌数量对数值的比值(B/E);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测定外周血Th1、Th2比例以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IL)-4、IL-10水平。结果 SBP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及B/E值均少于SA组,大肠埃希菌和肠球菌数量多于SA组(P<0.05);SBP组患者外周血Th1细胞比例及Th1/Th2比值高于SA组(P<0.05),Th2细胞比例低于SA组(P<0.05);SBP组患者外周血IFN-γ、TNF-α水平均高于SA组(P<0.05),IL-4和IL-10水平均低于SA组(P<0.05)。结论 肝硬化SBP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降钙素原(PCT)、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4(IL-4)诊断肝硬化失代偿患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及评估短期预后的效能。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2021年2月上饶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并发SBP分为SBP组和对照组,分析SBP组病原菌分布情况,比较两组PCT、hs-CRP、IL-4、肝功能[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评估PCT、hs-CRP、IL-4对肝硬化并发SBP的诊断价值;SBP组分为好转亚组和恶化亚组,分析PCT、hs-CRP、IL-4对SBP组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80例肝硬化患者中42例(52.50%)并发SBP,腹水培养阳性14例,革兰阳性菌5株(35.71%),革兰阴性菌9株(64.29%);SBP组PCT、hs-CRP、IL-4、TBIL高于对照组,ALB低于对照组(P<0.05);PCT、hs-CRP、IL-4及联合检测的AUC分别为0.804、0.717、0.687、0.877;SBP组中好转28例,恶化14例。好转患者PCT、hs-CRP、IL-4低于恶化患者(P...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失代偿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感染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2021年10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治疗的94例失代偿期慢性乙型肝炎SBP患者(感染组)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原菌及耐药率,另选取同期于医院进行治疗的68例失代偿期慢性乙型肝炎未出现SBP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分析影响失代偿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SBP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结果 94例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0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64株占62.75%,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为主,三者均对青霉素完全耐药,对克林霉素、头孢唑林耐药率较高,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敏感;革兰阴性菌36株占35.29%,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均对庆大霉素、氨苄西林、头孢他啶耐药率较高,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敏感,真菌2株占1.96%;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总胆红素、腹水蛋白、侵入性操作、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Child-Pugh评分是失代偿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SBP的影响因素(P<0.05);将总胆红素、腹水蛋白、侵入性操作、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病原菌特点,探讨引发细菌性腹膜炎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意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济南市市中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肝硬化腹水患者122例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标本的检验结果,分析发生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肝硬化腹水患者的病原菌特点,分析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性别、年龄、腹水蛋白的资料,归纳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影响因素。结果 122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26例,共培养分离病原菌3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9株占61.29%,革兰阳性菌12株占38.71%,以肺炎克雷伯菌、链球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氨苄西林耐药率较高,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较敏感;大肠埃希菌对头孢曲松、氨苄西林、头孢替坦、氨曲南耐药率较高,而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较敏感;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庆大霉素耐药性较高,而对左氧氟沙星、青霉素、头孢吡肟较敏感。Child-Pugh评分、总胆红素水平是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影响因素(P<0.05)。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经对症治疗后,腹痛、腹泻、发热症状均缓解,复查腹水常规、腹水培养,未见异常。结论临床医师应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及时进行干预,以降低自发性腹膜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为评价诺氟沙星对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SBP)的预防效果 ,对 32例肝硬化腹水患者给予诺氟沙星口服进行一级预防 ,随访半年 ,并与同期未作预防用药的 36例进行预防效果比较 ,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 对象  6 8例肝硬化腹水患者 ,男 6 2例 ,女 6例 ;年龄2 2~ 74岁 ;病程 2~ 2 4年 ;HBsAg阳性 6 4例。其中腹水总蛋白含量 <10g/L的 4 1例 ,10g/L~ 2 0g/L的 2 7例。肝硬化诊断符合 1995年 5月全国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SBP诊断标准 :腹水细菌培养阳性和或腹水多形核嗜中性粒细胞 (PMN)计数 >0 2 …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肝硬化失代偿期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和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1年3月青岛市海慈医院收治的102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根据是否临床诊断为SBP,分为SBP组29例和非SBP组73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临床评分[Child-Turcotte-Pugh评分(CTP评分)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及血清炎症指标(PCT、TLR4、MyD88、NF-κB),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SBP发生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探究血清PCT、TLR4、MyD88、NF-κB对SBP诊断价值。结果 SBP组患者并发症数≥2的例数、总胆红素(TBIL)水平、国际标准化比值(INR)、CTP评分、MELD评分、血清PCT、TLR4、MyD88及NF-κB表达均较非SBP组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TP评分、MELD评分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发生SBP的危险因素(P<0...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肝硬化253例、原发性肝癌2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统计肝硬化患者及原发性肝癌患者并发SBP的比例,并对肝硬化、原发性肝癌合并SBP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实验室结果、腹水培养结果、药敏情况、预后等进行分析,并与未合并SBP的患者进行死亡率分析。结果肝硬化合并SBP的发病率为33.99%,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率较低(19.17%),以大肠埃希菌为多见,本研究发现6株,比例为35.29%,其次为肺炎克雷伯杆菌,比例为23.53%;治疗过程中,头孢类抗生素疗效优于其它种类抗生素;肝硬化合并SBP死亡率高于未合并患者。结论诊断SBP 主要依据以腹水白细胞、PMN 及外周血象中性分类为主,治疗时以头孢类抗生素为主,以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患者血清中颗粒蛋白前体水平及其在疾病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肝硬化并发SBP患者96例作为肝硬化并发SBP组,肝硬化未并发SBP患者96例作为肝硬化组,同期96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清颗粒蛋白前体、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结果肝硬化并发SBP组血清颗粒蛋白前体、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72.15±7.58)μg/L、(14.86±2.65)mg/L、(1.42±0.08)ng/ml]均高于对照组和肝硬化组(P<0.05),肝硬化组C反应蛋白水平[(7.48±1.52)mg/L]高于对照组(P<0.05),肝硬化组和对照组颗粒蛋白前体和降钙素原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硬化并发SBP组患者血清颗粒蛋白前体水平与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呈正相关(r=0.597、0.653,P<0.05)。血清颗粒蛋白前体诊断肝硬化并发SBP的截断值为63.28μg/L,ROC曲线下面积为0.817,灵敏度为88.92%,特异度为91.43%。肝硬化并发SBP存活者和死亡者不同时间血清颗粒蛋白前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时间和分组之间血清颗粒蛋白前体水平有交互作用(P<0.001),两组之间血清颗粒蛋白前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肝硬化并发SBP患者血清颗粒蛋白前体水平升高,颗粒蛋白前体水平在肝硬化并发SBP患者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中具有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并发脑梗死猝死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本院2005年1月—2015年6月确诊为肾病综合征并发脑梗死猝死的患者52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肾病综合征无并发脑梗死猝死的患者52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白蛋白、纤维蛋白原、血小板、D-二聚体、甘油三酯等,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对肾病综合征并发脑梗死猝死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肾病综合征并发脑梗死猝死患者高脂血症(69.23%)、纤维蛋白原增高(76.92%)、血小板增高(46.15%)及脑水肿(61.54%)发生情况明显大于对照组(23.08%、19.23%、11.54%、28.85%),两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肾病综合征并发脑梗死猝死患者的白蛋白为(21.63±4.69)g/L,低于对照组的(33.59±5.94)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纤维蛋白原、血小板、D-二聚体、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78±1.58)g/L、(268.51±62.85)×109、(10.89±2.77)g/L、(3.52±1.09)、(7.63±1.25)mmol/L、(2.10±1.69)g/L、(215.66±57.26)×109、(1.29±0.25)g/L、(2.48±1.20)、(6.95±1.29)mmol/L],两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此外,分析显示,低蛋白血症、甘油三酯增高、总胆固醇增高、血小板增高、纤维蛋白原增高、D-二聚体增高与肾病综合征并发脑梗死猝死的发生具有相关性,是其危险因素。结论肾病综合征并发脑梗死猝死的发生与蛋白代谢紊乱、高凝状态、脂类代谢有密切的相关性,低蛋白血症、甘油三酯增高、总胆固醇增高、血小板增高、纤维蛋白原增高、D-二聚体增高是肾病综合征并发脑梗死猝死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