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简称FESS)是近年来开展的一项新技术,使鼻外科的临床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开创了鼻外科新领域。其手术方法是采用0度、30度、70度角的鼻内窥镜结合鼻腔显微手术器械直视下行鼻息肉摘除及鼻窦开放术,通过小范围的手术,彻底切除鼻腔鼻窦病变,保留鼻腔、鼻窦的生理功能,建立良好的鼻腔通气。鼻窦的通畅和引流,使鼻腔、鼻窦病变的彻底治愈成为可能,术后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鼻窦手术后的最佳护理方法。方法对我科开展的120例鼻内窥镜鼻窦手术的患者进行护理观察和研究。结果对鼻内窥镜鼻窦手术的患者形成了一套有效的护理方法,提高了治疗效果,总有效率占98%。结论鼻内窥镜鼻蜜手术安全有效,对内窥镜鼻窦手术的患者采取最佳护理方法,提高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是治疗慢性和复发性鼻窦炎的有效手段。术后鼻腔清理和随诊一直是鼻内窥镜手术强调的部分。笔者通过对是否作术后术腔处理的两组病例比较,评价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FESS)后的术腔处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是建立在保留鼻及鼻窦生理功能上的,以清除鼻及鼻窦黏膜炎性病变,使病变获得彻底治愈,而手术并发症较少的手术。随着近年来手术已延伸到鼻神经外科及鼻眼相关外科领域,使原来并发症较少的优势受到冲击,随之手术并发症有所增高。本人现将如何预防鼻内窥镜手术并发症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鼻窦炎及鼻息肉,是借助内窥镜的良好照明,清晰观察鼻腔深部结构,将传统的根治性或者全部刮除鼻窦内粘膜的破坏性手术,转变为彻底清除病变的基础上,尽可能保留鼻腔及副鼻窦的正常结构,形成良好的通气和引流,促使鼻腔、鼻窦粘膜的形态和生理功能恢,复的功能性手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及术后痛苦小.  相似文献   

6.
鼻内镜下鼻腔鼻窦手术是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概念的引入是鼻科疾病治疗的一次质的飞跃和革新。该手术避免了传统术式视觉效果差,病变清除不彻底易复发的缺点,特别是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是近年来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最有效方法。虽然鼻内镜外科应属于微创手术的范畴,但由于其部位的特殊性,为一种小创伤高风险的手术,术后护理有其特殊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对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术后术腔黏膜修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69例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按患者住院尾号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患者在实施手术治疗后,给予相应的抗生紊及术腔冲洗,局部采用传统的雾灵鼻进行点鼻;治疗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后,除进行常规的抗生素及术腔冲洗外,局部采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进行喷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实施手术治疗后鼻腔黏膜的修复状况.结果 两组患者实施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术后不同时间段中术腔清洁及上皮化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可有效促进患者在实施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术后黏膜修复状况的改变,提高并巩固患者实施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术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方便、安全、高效、不良反应少、依从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是近年来开展的一项新技术。我们通过术前对病人进行支持性的心理治疗,术后心理支持和心理护理,可有助于提高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术功能率,加快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手术病人术后舒适改变的原因及护理。方法对60例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术后病人进行了舒适改变原因问卷调查,分析调查结果,了解影响病人术后舒适的相关因素和影响程度。结果60例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手术病人术后舒适改变程度最重度的前4住因素依次是:鼻、前额胀痛23例(38.33%),口干、咽痛22例(36.67%1,失眠18例00.00%),鼻腔渗血不适17例(28.33%);不同年龄病人术后不适程度有明显差异(Hc=10.76,p〈0.05):年龄越小,舒适改变的程度越大;不同文化程度病人术后不适程度有明显差异(Hc=8.08,p〈0.05):文化程度越高,舒适改变的程度越重。结论了解FESS术后病人舒适改变的各种原因及其影响程度,开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能显著增进患者术后的舒适程度。  相似文献   

10.
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FESS)是治疗鼻窦疾病的一种新技术,在彻底清除不可逆病变的基础上,尽可能保留鼻腔和鼻窦结构,通过重建鼻腔鼻窦通气引流,改善和恢复鼻腔鼻窦黏膜形态和生理功能,具有人路深、损伤轻、痛苦小、操作精细、观察准确等优点。FESS在我国已处于持续发展阶段,临床上被广泛应用,而术后患者常因鼻腔填塞等原因引起疼痛、口干等不适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高原地区鼻内窥镜鼻窦手术的疗效和影响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2003年4月至2005年6月随访的298例鼻内窥镜鼻窦手术进行临床分析。298例中Ⅰ型104例(34.9%),Ⅰ/型163例(54.7%),Ⅲ型31例(10.4%),同期行鼻中隔矫正术94例,中鼻甲修整病例174例。结果Ⅰ型治愈率为93.3%,Ⅱ型治愈率为84%,Ⅲ 治愈率为51.8%。三型之间治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3%。结论 鼻内窥镜手术是治疗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的有效方法,高原地区手术疗效与过去文献资料比较Ⅰ Ⅱ型无明显差异,但Ⅲ型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鼻窦应用解剖与内窥镜鼻窦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Hisschmann(1901)首先用内窥镜检查鼻和鼻窦以来,随着构造和使用方法的不断改进,鼻内窥镜逐渐使用于临床^[1]。虽然使用鼻内窥镜对鼻窦进行检查或手术是一种新技术,但也可能发生各种并发症。要保证手术的安全和成功,临床医师必须熟知鼻窦的解剖特点及周围的毗邻关系,故下面对鼻窦的应用解剖及其与鼻内窥镜手术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鼻窦内窥镜手术有较大发展,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有了很大提高。鼻窦内窥镜手术与传统的鼻窦手术相比,具有疗效出现快,症状治愈率高,且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小的优点。现将鼻内窥镜治疗鼻窦炎手术后的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鼻-鼻窦常规手术与内窥镜手术的对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将1996年8月~1998年8月2年间所作的47例71侧鼻腔鼻息肉摘除术为鼻息肉摘除组(Ⅰ);以51例上颌窦根治术及筛窦开放术为鼻窦手术组(Ⅱ);43例73侧内窥镜鼻-鼻窦手术为内窥镜组(Ⅲ)。比较分析鼻-鼻窦常规手术与内窥镜手术的疗效,发现Ⅰ-Ⅲ,Ⅱ-Ⅲ组间显效率有显著性差异,并发现3组术腔上皮化率高,并发症少。强调指出内窥镜手术中钩突和额隐窝完全切除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的配合635000四川省达川地区人民医院余惠珍功能性内窥镜鼻窦外科手术,是近年来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一项新手术,国内开展这一手术于1990年初[1],我院开展这一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70例91侧,经随访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我们在手术中...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谈谈鼻窦莓菌病的诊治体会。方法:对29例鼻窦霉菌病患者所行鼻内窥镜手术的临床资料分析。结果:29例患者均痊愈,随访6个月—3年无复发。结论:内窥镜鼻窦手术损伤轻、效果好,是目前最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鼻窦内窥镜手术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方法 分析鼻窦内窥镜手术330例(534例)中72例出现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2例并发症包括大出血20例(6.06%),眼睑淤血10例(3.03%),眼睑肿胀2例(0.61%),术后窦口闭锁8例(2.42%),术腔粘连26例(7.89%),术后息肉复发6例(1.81%);总发生率21.8%。结论 加强鼻内窥镜手术操作的训练,术前对患者术中可能发生的情况作出准确预测,术中仔细熟练操作,术后及时应用抗生素并严格定期内窥镜复查,是减少和预防并发症发生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慢性鼻窦炎的发病与鼻窦口鼻道复合体的病变所导致的鼻窦引流口阻塞有关,是鼻内窥镜手术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是根据鼻窦解剖,生理规律,清除病变,开放阻塞的窦口,慢复鼻腔、鼻窦的通气引流功能后,病变的粘膜可逐渐恢复正常,遭到破坏的粘膜纤毛清除功能和腺体分泌功能得到恢复,从而达到治愈鼻窦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唐唯佳  张启红 《现代护理》2002,8(6):426-427
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是治疗慢性鼻炎的一种手术方法。它在清除发病因子的基础上重建和恢复鼻腔-鼻窦的通气引流和粘膜纤毛的功能,符合鼻腔-鼻窦的生理。此项手术具有损伤轻、痛苦小、操作精细、观察准确等优点,使传统的手术向前迈进了一步。300例旅行FESS的病人,通过充分的术前准备,精湛的操作技能,术中医、护、患三者的密切配合,均顺利的渡过手术关,且无明显的眼部、颅内、血管等处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张利平 《护理研究》2004,18(11):2035-2035
近年来,鼻内窥镜下手术为鼻科疾病,尤其是鼻窦炎、鼻息肉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我院自1997年-2000年,行鼻窦内窥镜手术38例,取得良好的疗效。鼻内窥镜下手术,既能去除病变,又保存了鼻腔的生理功能。正确使用鼻内窥镜鼻窦手术和良好的术后护理是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