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婴儿,特别是配方奶喂养的婴儿中功能性胃肠道(GI)症状较为常见[1]。应对这一问题,儿科医师常采用更换配方奶的方式来处理。由于治疗婴儿功能性GI症状的双盲的、安慰剂对照的、前瞻性干预的试验非常有限,本文在世界各地儿童胃肠病专科医师和过敏症专科医师一致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婴儿常见GI的实用处理法则,并具体介绍各种婴幼儿常见胃肠道症状,如溢奶、婴儿肠绞痛、哭闹/烦躁和便秘等的处理法则。  相似文献   

2.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发育障碍,起病于童年期,影响可延续至成年,可共病多种神经精神障碍。早期识别、诊断和规范治疗对ADHD的预后有重要作用。但我国儿童精神和发育行为专科医师人数不足、社会防治系统不完善,基层儿科和儿童保健科医师对ADHD尚存在早期识别不够、诊治不规范等情况。本共识旨在为儿童保健医师、全科医师和发育行为儿科医师早期识别、评估、诊断及治疗ADHD的规范化和同质性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小婴儿出现反流/溢奶、婴儿肠绞痛、便秘、排便困难、腹泻等胃肠道症状比较常见,此类胃肠道症状多为功能性紊乱,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国内外医师对其认识程度及处理方案不统一,且相关的双盲对照前瞻性研究非常有限,目前的处理策略仍旧依据经验总结。现就参照罗马Ⅳ诊断标准及国内外专家共识,分别介绍各种小婴儿胃肠道症状、诊断及处理策略,提高临床儿科医师对此类症状的认识,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中叶,儿童语言发育及语言问题研究渐兴盛起来。这是因为儿童的环境及遗传差异造成语言学习的明显差别,使得人们对此感到极为惊讶;更因为语言发育迟缓是学龄前儿童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常使父母寻求儿科医师的帮助。我国儿科也在20纪末期开展儿童语言研究和语言问题的早期干预,近年来发展较快。  相似文献   

5.
牛奶蛋白过敏常见于婴幼儿,是由牛奶蛋白引起的异常免疫反应,发病机制可分为IgE或非IgE介导,亦或两者混合介导。目前我国已有多项牛奶蛋白过敏的专家共识,但这些共识均未对IgE和非IgE介导的牛奶蛋白过敏进行区分。鉴于两者在临床上有着明显不同,且婴儿时期非IgE介导的牛奶蛋白过敏更为常见,故中华预防医学会过敏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组织儿科消化、过敏/免疫、皮肤、营养和儿童保健专业专家,针对非IgE介导的牛奶蛋白过敏类型、临床特征、诊断和营养干预,参考国际指南并结合我国临床实践制定了本指南。本指南的建议更适合基层医师的理解和实践,涉及非IgE介导的牛奶蛋白过敏问题共7大类42条建议。  相似文献   

6.
儿童情绪障碍及其他常见心理行为障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红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12(23):1678-1680
随着社会发展,家庭、学校和社会中各种应激因素也在增加,给儿童的健康成长带来不利影响,使儿童情绪障碍等心理卫生问题明显增加,已经成为儿童保健工作中的重点之一。卫生部、民政部、公安部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于2004年4月印发的《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02~2010年)》中提出:“加强儿童、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干预,减缓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上升趋势,到2005年,在校学生心理保健知识知晓率达到4096;到2010年达到60%。到2005年,遏止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总患病率上升趋势;到2010年,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总患病率降低到12%”,同年9月由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精神卫生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也要求“降低儿童和青少年精神疾病和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重视儿童和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预防和干预”。具有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儿童,往往首先咨询儿科医师。在儿科、儿童保健门诊就诊患儿的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但儿科医师对此类问题的识别率和正确诊断率较低,因此,有必要加强儿科医师儿童心理卫生知识培训。在此介绍儿科中常见的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症状、诊断和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7.
Yang XQ 《中华儿科杂志》2006,44(8):561-562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中国儿童发展纲要》、《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发布以来,我国的母婴保健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均进一步降低,人口素质有显著提高。为了切实落实儿童权益和保证儿童健康成长,儿科医师在如何保障儿童生存、发育、受保护的权利,提高儿童整体素质,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立法和执法过程,尚有一些问题有待重视和解决。  相似文献   

8.
《中华儿科杂志》2004,42(6):457-457
第二次全国儿科基层医师学术会议征文通知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将于2 0 0 4年10月,在湖南长沙市召开第二次全国儿科基层医师学术会议。大会的口号是“普及新知识,提高儿科基层医师医疗技术水平”。会前举办2天学习班,邀请全国著名儿科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大会广泛交流专业知识与疾病诊治经验,评选优秀论文一、二、三等奖,并安排各专业圆桌答疑。欢迎各地儿科医师踊跃投稿。现将有关征文事项通知如下:征文内容:(1)基层儿科临床各专业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保健及康复经验、报告与总结。(2 )儿科各专业领域的合理用药经验与总结。(3)儿…  相似文献   

9.
《临床儿科杂志》2005,23(1):27-27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儿保意识的增强,儿童保健学作为一门新生边缘学科,正日益受到社会的重视,无论从学术或医疗市场发展的角度来展望,21世纪儿童保健是儿科领域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该学习班有助于适应儿保发展的新趋势———由既往的预防接种、合理营养的“保”健型,进展到强体健身益智的全面型。我院儿科系省重点学科、博士点,并利用大型综合医院多学科之优势,集胎儿、婴幼儿保健,高危儿监测,心理卫生,脑潜能开发及早期干预于一体;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可操作性与实用性。安排了婴儿52项运动神经检查、婴儿抚触、婴儿操、脑瘫康复理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第23届国际儿科大会各专业及专题学术交流概述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中华儿科杂志》2002,40(1):4-19
儿童保健专业健康问题在本次大会上所占的比例明显增加。社区保健成了本次大会的一个主题。儿童生长发育和营养依然是儿科学的基本课题。在儿科学领域 ,儿童行为 心理发育已经形成了一个新的边缘课题 ;儿童健康与环境问题也极有可能形成一个新的学科 ;女童问题已成为儿科领域内一个极重要的课题。1 疾病控制 :学术界对疾病控制的认识 ,已从个体诊治扩展到人群控制。加强儿童保健不仅是儿童人群疾病控制的基本策略 ,也是成人人群发病率下降的早期投资。在成人期生活方式、行为 精神 心理疾病的防治方面 ,迫切需要从儿童期保健开始。疾病控…  相似文献   

11.
基层儿科医师培养体系包括4个层面的建设模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住培)中全科医师的儿科专业训练、普儿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专规培)、社区在职全科医师技能培训和全科儿科专委会组织的全科医生继续教育,规范化、同质化的培养将有助于完善各级儿童卫生服务体系,改变目前基层儿科临床医师短缺现象。  相似文献   

12.
细菌性肺炎是儿童重症肺炎的主要原因,但儿童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因年龄和感染场所的不同而不同。儿童呼吸道感染标本采集较为困难,尤其是下呼吸道标本的获取更是基层儿科医师面临的挑战,也影响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学诊断。在5岁以下的儿童中,细菌病原体包括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化脓性链球菌较为重要。在5岁及以上健康儿童中,肺炎链球菌感染较为常见。该文对儿童细菌性肺炎的病原学进行了简述。  相似文献   

13.
基层儿科医师培养体系包括4个层面的建设模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住培)中全科医师的儿科专业训练、 普儿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专规培)、 社区在职全科医师技能培训和全科儿科专委会组织的全科医生继续教育, 规范化、 同质化的培养将有助于完善各级儿童卫生服务体系, 改变目前基层儿科临床医师短缺现象。  相似文献   

14.
儿童早期脑发育科学国际研讨会介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强生儿科研究院、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和中华医学会围产分会主办的儿童早期脑发育科学国际研讨会 ,于 2 0 0 2年 11月 18~ 2 2日在北京和上海举行。来自美国的 8位专家教授和全国 3 6个城市的 60 0名儿科医师、产科医师和儿童保健工作者参加了研讨会。美国威斯康辛大学Waisman儿童发育和智能迟缓研究中心主任LewisLeavitt教授和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主任委员何晓琥教授、中华医学会围产分会主任委员叶鸿瑁教授、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原名誉主任委员江载芳教授、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现任名誉主任委员吴希如教授、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副…  相似文献   

15.
婴儿肠绞痛为儿科常见症状,在早产儿和足月新生儿的发生率为10~15%,认为其与精神紧张、空气吞入以及胃肠道变态反应有关。临床特征为婴儿在出生后头3~6个月因反复发作性腹痛而哭闹不安。常认为对牛乳蛋白不耐受是较大儿童胃肠变态反应性腹痛的原因,但对乳糖研究很少。为确定婴儿肠绞痛是否与牛乳蛋白和乳糖有关,作者进行了下面研  相似文献   

16.
《中华儿科杂志》2004,42(7):510-510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将于2 0 0 4年10月,在湖南长沙市召开第二次全国儿科基层医师学术会议。大会的口号是“普及新知识,提高儿科基层医师医疗技术水平”。会前举办2天学习班,邀请全国著名儿科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大会广泛交流专业知识与疾病诊治经验,评选优秀论文一、二、三等奖,并安排各专业圆桌答疑。欢迎各地儿科医师踊跃投稿。现将有关征文事项通知如下:征文内容:( 1)基层儿科临床各专业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保健及康复经验、报告与总结。( 2 )儿科各专业领域的合理用药经验与总结。( 3)儿科学新型治疗技术、新进展。征文要求:( 1)…  相似文献   

17.
支气管哮喘是最常见的儿科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之一,规律运动在哮喘的长期管理中有重要意义。中国哮喘儿童运动处方专家共识为临床医师指导患儿进行运动提供了科学的建议。本文整理了来自临床医师、患儿及监护人关于哮喘儿童进行运动的常见30个问题,并进行科普讲解,以期消除认识误区,明确科学运动的安全性和重要性,让每位哮喘儿童都有适合自己...  相似文献   

18.
肺炎链球菌感染既可导致严重的侵袭性疾病,如脑膜炎、脓毒症及肺炎等,也可导致更为常见的轻症感染,如鼻窦炎及中耳炎等。致病原肺炎链球菌常定植在人类鼻咽部,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婴儿和低龄儿童是主要的带菌者。据估计2015年全球有583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其中约29.4万由肺炎链球菌感染所致,另外有23300名儿童死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肺炎链球菌共感染。发展中国家的肺炎链球菌患病率和死亡率高于工业化国家,大部分肺炎链球菌相关死亡发生于亚洲和非洲地区。在2006年以前,肺炎链球菌结合疫苗(PCV)尚未广泛纳入国家免疫计划,据报道,当时欧洲2岁以下婴儿的侵袭性肺炎链球菌性疾病(IPD)年平均发生率为44.4/10万,美国为167/10万。每年有70万~100万的2岁以下婴儿因肺炎链球菌性疾病死亡,这相当于该年龄组疫苗可预防疾病死亡人数的28%。近年来耐β内酰胺酶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肺炎链球菌分离株不断增加。多重耐药现象普遍,增加了临床医师治疗肺炎链球菌感染的难度。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儿科医师在肺炎链球菌及肺炎链球菌性疾病方面做了很多出色的研究。一部分研究是关于临床分离株,尤其是侵袭性疾病菌株的血清型、抗生素耐药及分子分型的多中心监测。对抗原及抗体测定在肺炎链球菌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进行了评估,还对死于肺炎儿童的肺组织切片进行了回顾性研究,证实了肺炎链球菌作为潜在致病原的重要作用。此外还发现,肺炎链球菌的血清型、抗生素耐药性及分子分型在中国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存在差异。近年来肺炎链球菌导致的重症肺炎并不少见,部分病情恶化出现脓胸、脓毒症甚至休克。肺炎链球菌感染还可导致溶血尿毒综合征等特殊疾病的发生。在本期专刊里,有来自多位专家关于上述内容的报道。当前所用的肺炎链球菌疫苗安全、有效。与第1次批准的7价肺炎链球菌疫苗相比,现在所用疫苗内血清型数量的增加代表着在降低肺炎链球菌性疾病相关患病率及病死率的战斗中,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获得了重大进展。世界卫生组织在世界范围内推荐将PCV纳入儿童免疫计划。自从2008年7价肺炎链球菌疫苗引入中国以来,中华医学会及国际肺炎链球菌专家委员会(PACE)在每年的肺炎日都会举办一系列活动来促进儿科医师和家长重视儿童肺炎及肺炎链球菌性疾病。世界各国的儿科医师都非常重视疫苗及免疫计划。2009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制定了第1个关于肺炎链球菌及肺炎链球菌性疾病的专家共识。2012年出版了肺炎链球菌性疾病临床检验规程的专家共识。在本期专刊里,将刊出由来自不同领域的儿科专家们共同撰写的中国儿童肺炎链球菌性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专家共识。本共识表达了来自于临床医师的各种观点和见解,希望给儿科医师、儿童保健工作者以及预防医学工作者提供帮助和指导。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儿科医护人员对儿童疼痛认知及临床疼痛管理的现状。方法对南京地区部分三级甲等医院118名儿科医师和158名儿科护士进行儿童疼痛认知及临床疼痛管理现状调查,调查表参考McCaffery M"疼痛知识与态度调查表"和RenneManworren"儿科护士疼痛知识和态度调查表"制定。应用SPSS 17.0和Epicalc 200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医师和护士有关儿童疼痛知识正确率分别为(57.00±2.95)%和(56.19±3.01)%,对新生儿能否用吗啡止痛及止痛剂能否真正控制疼痛等问题,医护人员的正确率均<36.00%,最低达14.56%。接受疼痛相关知识培训的医师对儿童疼痛认识得分显著高于未接受培训者(P<0.05)。儿童专科医院医师对儿童疼痛认识的得分显著高于综合性医院儿科医师(P<0.05)。认为新生儿较年长儿生理反应不明显的医师较多认为新生儿不能用吗啡止痛(P<0.05)。结论医护人员对儿童疼痛认识不足,尤其是对儿童疼痛治疗的认识。亟需加强对医护人员有关儿童疼痛知识的专项培训,这将有助于积极推进临床儿童疼痛管理。  相似文献   

20.
《临床儿科杂志》2006,24(5):368-368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儿保意识的增强,儿童保健学作为一门新生边缘学科,正日益受到社会的重视,无论从学术或医疗市场发展的角度来展望,保健是儿科领域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该学习班有助于适应儿保发展的新趋势———由既往的预防接种、合理营养的“保”健型,进展到强体健身益智的全面型。我院儿科系省重点学科、博士点,并利用大型综合医院多学科之优势,集胎儿、婴幼儿保健,高危儿监测,心理卫生,脑潜能开发及早期干预于一体,具有系统性;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可操作性与实用性,安排了婴儿52项运动神经检查、婴儿抚触与体操、脑瘫(早期)干预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