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因为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属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好发部位为下肢,常见于大手术后,DVT是肺栓塞塞子的主要来源。目前普遍认为,DVT形成的三大因素为:静脉血液缓慢;静脉壁的损伤;血液高凝状态。临床资料表明:年龄〉40岁、妊娠、产后、高脂血症、家族性高凝状态、充血性心力衰竭、肾病综合征、患有静脉曲张曾经出现过深静脉血栓、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原因及其防治。方法:对急性期脑卒中患,在治疗前后,用测量法、体积描计法或多普勒检查下肢周径及深静脉血流。结果:脑卒中后DVT的发生率为3.5%,卧床7d以上DVT的发生率可达11.1%。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是诱发DVT的主要原因。结论:脑卒中后卧床,早期活动瘫痪肢体,补充血容量及使用抗凝、溶栓药物,是预防和治疗DVT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足底动静脉脉冲泵应用法足底动静脉脉冲泵(A-V泵)即通过模拟人行走时腿部血液循环的生理作用,给予足底动静脉脉冲式压力,促进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同时激活纤溶系统的活性。【目的】有效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形成。【操作前准备】  相似文献   

4.
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诊断,过去主要依靠临床检查及静脉造影。由于DVT无特异的症状和体征,临床诊断的准确率仅有50%左右。静脉造影的准确性虽然很高,因具有损伤性,不宜重复、费用较高等缺点,影响了它的广泛应用。因此,近年来国外开展了许多无损伤检查方法的探索,其中以多普勒超声和B型超声检查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而后一种方法,目前国内尚未见有关报道,现将我院自1990年7月~1991年6月使用B型超声方法对46条可疑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检查及同静脉造影对比的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和防治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袁正 《实用医学杂志》2002,18(6):618-619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的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我院1990年1月-2000年5月间收治的36例LDVT的病人资料。结果:36例LDVT中8例有手术史,8例近期有患肢静脉注射史,2例因肿物压迫所致,18例无明显临床原因。有原因的大多数为中青年组(13/18例),无原因者大多数为老年组(14/18例),全部经彩色多普勒确诊。4例手术治疗,其他经保守治疗得以痊愈出院。结论:LDVT的原因很多,提高对LDVT的认识,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止LDVT的发生。早期开始治疗不管手术或保守治疗效果都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其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直肠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占同期直肠癌手术治疗的1.5%(6/400),左侧4例,右侧2例。术后早期发生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5例,均为截石体位手术,平均发生于术后第10 d;1例2年后发生;表现为下肢肿胀6例,均得到彩色多普勒超声证实。早期用祛聚、抗凝和溶栓治疗后获得良好的效果。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是多因素的,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并强调预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缺血性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的主要发病原因,为临床采用合理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提供客观理论依据。方法 分析50例缺血性脑卒中并发LDVT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血液凝血、抗凝和纤溶系统分子标志物指标的变化。结果 50例脑梗塞(CI)并发LDVT患者中, 65岁以上的占60%;卧床2~4周的发病率最高;伴发疾病中以高血压、高血脂最常见;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I并发LDVT患者的vWF、GMP 140、F1+2含量,PAI 1活性均明显升高,而AT活性、总PS含量、PC活性、PLg活性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 01~0. 001)。结论 高龄、卧床及血液的高凝状态是CI并发LDVT的主要因素。临床上应对高龄、长期卧床及存在高凝状态的CI病人,给予必要的抗凝、溶栓药物及早期康复锻炼等预防性措施,以防止L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在周围血管阻塞性疾病中较常见 ,影像诊断是DVT临床确诊的主要依据。本院近3年收治的32例DVT,现对其顺行性下肢深静脉造影及彩色多普勒的应用价值作一分析。1材料与方法1.1选取经顺行性下肢深静脉造影和彩色多普勒检查证实的32条DVT患肢。男21例 ,女11例 ,平均年龄51岁。病程1天~8年不等。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肿胀 ,疼痛。其中2例外伤 ,其余为下肢浅表静脉曲张。1.2顺行性静脉造影为踝关节上方扎止血带 ,以阻断浅静脉回流。并使患者头侧抬高30°。经足背静脉注入50 %泛影葡胺…  相似文献   

9.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价值。方法:对4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例进行常规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测,观察血栓形成的部位,大小,栓塞程度,结果:单左侧32例,单右侧10例,双侧3例,安全性阻塞105个部位,不完全性阻塞21个部位。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一种无创方法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具有高度敏感性,可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10.
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主要,晦床和病理生理特征的疾病。多见于50岁以上。本丈介绍了较少见的儿童患下肢深静脉血栓并肺栓塞的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11.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4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进行系统的彩色多普勒检查并部分与血管造影对照观察,详细地论述了血栓形态、类型、管腔内的阻塞情况及血流状态等彩色多普勒表现特征。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选择1995年12月~1997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40例为...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静脉血栓(venous thrombosis,VT)性疾病的重视,妇科术后尤其是妇科肿瘤患者术后的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但目前对其发生、诊断、预防及治疗还没有统一认识.由于影像学诊断对DVT的诊断起着重要作用,现将近年来国内外对妇科术后DVT的发生和诊断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超声检查和X线下肢静脉造影证实的下肢深静脉血栓62例69条病变血管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脉冲多普勒特征,结合临床及有关文献深入探讨.结果:中央型(I型)6例6条(8.7%)病变血管,周围型(Ⅱ型)41例47条病变血管(68.1%),混合型(Ⅲ型)15例16条病变血管(23.2%).患者左侧多于右侧,左右侧之比为2.8∶1.急性血栓39条病变血管,亚急性血栓21条病变血管,慢性血栓9条病变血管.结论:二维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脉冲多普勒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准确性高,与X线血管造影比较具有许多优点,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注意.  相似文献   

14.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凝结,阻塞静脉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如未及时治疗,将造成慢性深静脉功能不全,影响生活和工作能力,甚至致残,尤其多发于下肢.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干预预防妇产科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60例行妇产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系统化护理措施,观察2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肺栓塞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系统化护理措施有助于降低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应用彩超对33例外伤后急性下肢及侧腰部肿胀的患者进行髂静脉、股静脉及胚前、后静脉探查。结果发现,有30例不同阶段的静脉血栓形成,后经静脉造影及治疗观察证实。认为彩超诊断下肢外伤所致急性静脉血栓形成,诊断率高,声像图表现具有特征性。 资料与方法:30例患者均有外伤史,男21例,女9例,年龄21-67岁,平均58岁。30例中左骸骨骨折20例,右骸骨骨折5例,左下肢胖、胫骨骨折各一例,右腓骨骨折2例,胫骨骨折 1例。侧腰部以下肿胀 11例,大腿以下者 19例。所用仪器为美国产DIASONIC,探头频率…  相似文献   

18.
摘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是妇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可引起肺动脉栓塞,是导致病人术后急性期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本文综述了妇科手术后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性护理进展。提出全面的护理评估、认真的病情观察、积极的早期活动、针对性药物及物理预防护理措施,是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下肢创伤患者的增多以及人工髋关节、膝关节置换的普遍应用,下肢手术逐渐上升[1]。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下肢手术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如不及早预防、及时治疗,可导致患者下肢功能完全或部分丧失而致残,甚至发生致命的肺栓塞[2]。因此,增强对DVT的认识、掌握或了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选取本院 1995 2 0 0 0年的门诊和住院的剖宫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 2 2例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并结合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转归情况 ,探讨其诊断价值。1 资料与方法患者 2 2例 ,均为女性 ,平均年龄为 2 6岁 (2 2~ 39岁 ) ,患者均以剖宫术后不同程度的下肢肿胀伴疼痛来诊。仪器选用美国ATL公司生产的超 9 HDI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 ,超宽频探头频率为 5~ 10MHz。患者取仰卧位 ,检查髂静脉和股静脉 ,取俯卧位和站立位 ,检查静脉 ,全身肌肉充分放松。观察血管内径、内膜情况 ,测量腔内异常回声附着的大小、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