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2.
孟尚文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7):103-103
乳腺叶状肿瘤是乳腺少见的双向性病变,其发生率不到所有乳腺原发性肿瘤的1%。术前诊断较为困难,确诊主要靠病理学检查,对可疑病变应行术中快速病理检查,送检标本应作多处切片。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决定恰当术式,一般采取广泛的局部切除术或全乳房切除术,对复发病例不应放弃再次手术机会。腋窝淋巴结一般不予清除,放疗和化疗作用不确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乳腺叶状肿瘤的病理特征和临床表现 ,探讨其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34例乳腺叶状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行肿瘤扩大切除术 17例 ;乳房单纯切除术 5例 ;乳房改良根治术 4例 ;肿瘤局部切除术8例 ,同期再次扩大切除术 4例。随访 30例 ,6例局部复发 ,其中 1例根治术并腋淋巴结转移患者 2a后死于远处转移。结论 乳腺叶状肿瘤术前诊断困难 ,局部复发与是否彻底切除密切相关。良性应行区段切除术 ,交界性和恶性应行乳房切除术 ,术后应加强随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乳腺肉瘤的合理治疗模式.方法:对1995 年2 月至2000年12月收治的67例乳腺肉瘤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67例乳腺肉瘤患者分实验组40例(分叶状囊肉瘤组)和对照组27例(非分叶状囊肉瘤组),病理高分级(Ⅲ级以上)和(或)肿瘤直径的≥5CM患者分单纯手术组21例和综合治疗组25例,比较两者之间的近期生存率.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1年、3年、5年总体生存率(OS)分别为:100%、97.50%、80.00%.和96.30%、74.07%、44.44%.实验组和对照组1年、3年、5年OS对比有统计学意义.非分叶状囊肉瘤组中单纯手术组和综合治疗组1年、3年、5年OS分别为:95.23%、71.43%、42.85%和100%、92.00%、72.00%.1年、3年OS对比无统计学意义,5年OS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于乳腺的分叶状囊肉瘤单纯手术治疗疗效较好,非分叶状囊肉瘤预后较差;病理高分级(Ⅲ级以上)和(或)肿瘤直径的≥5CM乳腺肉瘤患者单纯手术治疗疗效较差,综合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维吾尔医药疗法对乳腺增生疗效研究。方法;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期间的87例乳腺囊性增生患者进行维吾尔医特色疗法后的临床效果观察。结果87名乳腺增生患者治愈率为82.8%。讨论:维吾尔医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具有方法简单,药物费用低,安全可靠,疗效明显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7.
乳腺叶状囊肉瘤(cystosarcoma phyllodes, CP)又称乳腺叶状肿瘤(phyllodes tumor), 是由乳腺基质和上皮两种成分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类型的乳腺肿瘤, 非常少见. 生物和临床行为不定, 罹患者几乎都为女性, 少数男性亦可患及; 发病年龄在9~88岁, 但高峰年龄在50岁左右, 绝经前、多产和授乳者相对多发.……  相似文献   

8.
乳腺囊性增生病,中医称“乳腐”,其发病多与情志因素所致内分泌失调有关。近3年来,笔者临床采用自拟乳腺方为主,治疗该病患者1125例,获效良好,兹介绍如下。116床资料1125例患者均为女性,其中年龄最小者16岁,最大者用岁,以25~50岁者居多,有930例,占82%;病程半个月~18岁,平均11.5月,其中l~2年者为789例,约占70%。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乳痛,其中局部可触及条索状或颗粒状结块者1012例,伴有乳白色或淡黄色乳头溢液者44例,伴月经不调者406例。2治疗方法乳腺方组成:柴胡、当归、赤芍、白芍各亚ig,Jll$子、元胡、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特点、钼靶x线及超声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选取24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分叶状肿瘤患者,对比分析其术前经x线影像学和超声检查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x线检查的诊断符合率较超声低,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24例乳腺叶状肿瘤中,12例为良性,6例为交界性,6例为恶性。x线诊断为乳腺叶状肿瘤5例,乳腺癌13例,乳腺纤维腺瘤6例。超声诊断为叶状肿瘤6例,乳腺占位病变11例,纤维腺瘤7例;叶状瘤的肿块形态、肿块钙化情况和肿块大小在两种检查方法下无显著性差异(P〉0.05),肿块边缘在超声下的清晰率较x线影像学高(P〈0.05)。结论x线影像学和超声检查在乳腺分叶状肿瘤的检测诊断中各有优点,检测结果互补。  相似文献   

10.
<正>乳腺原发性粒细胞肉瘤(GS)是一种少见的发生于髓外的由粒细胞系不成熟前体细胞构成的实体肿瘤,外周血和骨髓均无白血病表现,且经体检、影像学及实验室证实髓外是唯一的肿瘤部位。GS发病率仅占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AML)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电脑红外光乳腺诊断仪在妇女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00例已婚及未婚女性门诊乳腺疾病患者进行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结果:查出各种乳房疾病872例,检出率高达87.20%,其中乳腺癌25例,占2.50%,乳腺增生、纤维腺瘤、瘤样增生、急性乳腺炎分别占69.10%、8.30%、3.90%和1.20%.结论:电脑红外光乳腺诊断仪具有对人体无损害、检查过程简捷、直观、可反复动态观察、适用与各年龄段妇女等诸多优点,对妇女乳腺疾病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神经内分泌癌起源于体内广泛分布的弥散神经内分泌细胞,因为正常乳腺组织并未发现具有神经内分泌细胞,越来越多的研究倾向于此肿瘤是乳腺干细胞在致癌因素作用下活化并向不同方向恶性转化的结果,也可来自乳腺导管上皮细胞不典型增生所致,为粘液癌分化而成.目前对于乳腺内分泌癌的治疗无统一定论,大多数乳腺癌专家在治疗乳腺内分泌癌时会借鉴浸润性导管癌的治疗方法.一般采用根治性手术、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及内分泌治疗等综合手段.年龄较大、非小细胞型、腋窝淋巴结无癌转移和雌、孕激素受体阳性提示预后较佳.  相似文献   

13.
乳腺增生是很常见的一种乳腺疾病,因具有一定的癌变率而困扰着诸多患者,但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西医疗法显效虽快,但副作用大;而中医疗法则需要较长时间。利用理疗的方法治疗乳腺增生,无副作用无疼痛,且患者易于接受,其治愈率及显效率也得到了临床的肯定。但目前关于治疗乳腺增生的物理疗法多种多样,究竞哪些效果更佳,各种治疗方法对各个程度的乳腺增生是否又有具体剂量,目前尚无相关报道,值得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细针吸取细胞学在乳腺肿块诊断中的应用价格.方法:收集临床乳腺肿块32病例,所有患者均采用CT引导下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结果:确认浸润性导管癌25例,黏液癌10例,纤维腺瘤6例,导管内乳头状瘤3例,慢性脓肿1例.与病例诊断结果符合率为88.9%(40/45).结论:CT引导下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对乳腺肿块不仅鉴别良恶,而且内部结构、周围组织之间关系显示更为直接,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标本同治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单盲随机对照试验将2010年3月~2010年11月符合条件的乳腺增生病患者95例分别纳入观察组和治疗组,观察组口服乳疾灵胶囊治其标,中药汤剂以治其本。对照组单纯口服乳疾灵胶囊。两组均治疗3个周期。结果:观察组治愈率75.00%,无效率0,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率51.06%,无效率10.64%,总有效率85.11%。结论:标本同治法可以提高乳腺增生病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陶悦  王永锋 《中医临床研究》2010,2(21):45-45,47
目的:评价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维生素E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25例乳腺增生病口服桂枝茯苓胶囊和维生素E,疗程为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并作安全性评价。结果:临床痊愈36人(占28.8%),显效49人(占39.2%),有效36人(占28.8%),无效4人(占3.2%),总有效率为96.8%,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维生素E治疗乳腺增生病有良好的疗效,而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的发病原因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收治260例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法.结果:异位妊娠发病率的增加与盆腔炎、流产、IUD、输卵管病理改变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异位妊娠发生率逐年上升与近年来人工流产、剖宫产及盆腔炎患者的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8.
乳腺I号丸的薄层色谱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乳腺I号丸的质量检测方法。【方法】用薄层色谱法对该丸剂中的白芍、延胡索、川芎进行了鉴别;【结果】薄层色谱中斑点清晰,易于识别。【结论】本方法可有效地控制乳腺I号丸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穴位埋线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hou L  Lu X  Feng ZG  Shen XX  Wu JQ 《针刺研究》2011,36(1):52-56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所选乳腺增生病病例按就诊单双日分为穴位埋线组(单日)40例和口服乳癖消对照组(双日)40例。穴位埋线选择屋翳、乳根、膻中、血海、足三里、阳陵泉穴,15 d埋线1次,6次为一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观察两组1个疗程后近期疗效和6个月后随访远期疗效(包括乳房疼痛程度和肿块大小),并检测治疗前后患者卵泡期雌二醇、孕酮、泌乳素以及乳腺B超。结果:埋线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近期、远期疗效(疼痛分级、肿块大小)显著(P<0.01),埋线组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埋线组降低雌二醇含量的效应优于对照组(P<0.01),乳腺B超改善埋线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穴位埋线治疗乳腺增生病近期、远期疗效显著,优于口服乳癖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