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药不良反应的常见种类有过敏反应、毒性作用、胃肠道不良反应、血液系统损害等,导致中药不良反应的常见原因有中药成分复杂、炮制不当或煎煮不到位、中药与西药配伍使用不当、品种混乱或以假乱真、药物的固有毒性及用量不当、辨证不准,药不对证,广告虚假宣传误导、疗程过长,蓄积中毒等。人们应改变中药无不良反应的认识误区,临床要合理正确使用中药治疗疾病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中药的毒性是中药的基本特性,产生中药毒性的原因主要有:有毒中药炮制不规范,有毒中药用量过大,有毒中药配伍不当,个体差异等。针对中药毒性产生的原因,掌握减毒方法,树立科学的中药毒性观念,既不能盲目相信中药无毒,也不能夸大中药毒性,以证立法,以法设方,以方遣药,减少或避免毒性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3.
中药的毒性是中药的基本特性,产生中药毒性的原因主要有:有毒中药炮制不规范,有毒中药用量过大,有毒中药配伍不当,个体差异等。针对中药毒性产生的原因,掌握减毒方法,树立科学的中药毒性观念,既不能盲目相信中药无毒,也不能夸大中药毒性,以证立法,以法设方,以方遣药,减少或避免毒性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4.
中药毒性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不注意用药个体之间差异、非药用部位的掺入、处方配伍不当、盲目应用验方、单方及偏方、炮制不当、没有炮制、名称近似的中药相互取代、中药品种误用等.针对中药毒性产生的原因,总结解毒方法包括慎用验方、单方及偏方、辨证用药、延长煎煮时间、配伍减毒、炮制减毒等.通过了解中药毒性产生的原因,明确减毒方法,形成科学的中药毒性观念,不但不可盲目尊崇中药无毒,也不可夸大中药毒性.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把药物剂量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根据患者体质强弱合理用药,中病即止,正确掌握其用法、禁忌.  相似文献   

5.
如何安全应用中药注射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了更好地安全地使用中药注射剂,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方法将我院近5年及有关文献资料报道中使用中药注射液出现的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毒性反应)、中西药配伍后的注意事项、使用时间、个人体质差异等问题做了一些总结。结果中药注射液如使用方法不正确、长时间应用或配伍不当均可出现不良反应。结论中药注射剂有非常好的疗效,如掌握好使用中注意事项则可以防止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6.
有关中药毒性的讨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由于某些片面地宣传误导以及中药毒副反应研究不足等原因,使人误以为“中药绝无毒副作用”或“中药毒副反应少”。其实则不然,据互联网上记述,在1 856种药品不良反应病例中,中药就有792种,占了42.7%。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有关资料表明,近年来该中心收集到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于中药相关的病例数和死亡人数最近8年中就达2 546例。中药有康复保健和治疗等作用,所含成分各有不同的作用,有的成分起到康复保健和治疗作用,也有的成分起到反作用和其他作用等。为此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讨。1中药毒性的范围与涵义首先要搞清楚的…  相似文献   

7.
伍彧 《河南中医》2020,40(5):677-680
毒性中药的使用要按照传统的中医理论,辨证论治,恰当地辨体用药,合理配伍,用药剂量控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安全范围内,规范炮制,同时把握好药物的煎煮方法与煎煮时间,充分考虑患者服药时间的长短,服用方法是否正确,如此,中药的毒性可降低或避免。"十八反"中的中药,要尽量避免使用,中药"十八反"配伍,并不是绝对的配伍禁忌,使用时一定要谨慎,确保安全用药。单纯两种相反中药配伍会产生不良反应,但多种中药配伍,药物之间会相互影响,可使药物毒性降低,疗效提高。在患者特定的病理生理条件下,医师应结合临床经验,充分考虑患者的证型、体质,准确辨证。对于特殊人群,使用中药要谨慎合理,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患者安全用药。同时,要做好临床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并且有相应的急救措施。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大家普遍认为中药来自大自然,中药的药性平和,无毒或毒副作用小,中药的不良反应表现不严重。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其实,药物一般都具有有效性和毒性双重特性,因此,趋利避害是研究药物和正确使用的重要内容之一。1 正确对待中药的不良反应中药的不良反应也符合一般药物不良反应的规律。但中药又具有它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9.
张立东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6,24(10):1946-1947
中药的有毒与无毒不是绝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正确认识有毒与无毒的含义,确定药物有毒与无毒的依据、划分有毒中药的种类,导致药物毒性反应的原因以及如何防止药物毒性反应的发生。作为每一个医药工作者,掌握中药的有毒与无毒理论,将中药的有毒反应减少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0.
中药使用历经数千年,但对于中药之毒性一直存在误区,简单认为“中药有毒”、“中药无毒”的描述同样是片面的。本文分析了中药和化药关于“毒”的不同含义,认为传统记载有毒的中药可以分为“不良反应较多的中药”和“具有机体损害作用的中药”,前者主要指作用复杂且作用较强的中药,后者则为含有明确毒性成分或强药理效能成分的中药,由此形成科学的表述方法,为中药毒性的现代研究提供参考。中药物质有效成分基础研究应通过成分研究、组合成分研究、复方成分研究,对中药“毒”与“效”的科学内涵和物质基础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推拿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中医临床学科,合格的推拿医生不仅要掌握中西医的基础知识,还应该具备熟练的推拿技能,用手法来解决患者的病痛。在目前非药物疗法中,推拿以简、便、廉、验为特色,不用药、不打针,效果显著且无毒剐作用,日益被广大人民熟悉、喜爱,并赞其为“绿色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各类中药的不良反应所造成的原因;方法:分别从中药的毒性、药量、辩证、配伍、炮制、剂型等九个方面,分别讨论会引起使用中药的不良反应;讨论:医、药、护人员都要严格按要求合理使用中药,患者也应接受正确的药物治疗教育,杜绝因服用中药不当而引起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引起人们对中药不良反应的重视.方法:通过对我院2009年全年中药不良反应24例报告,按三间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药不良反应中男性患者中药不良反应的机率〉女性,高发年龄为21~40年龄段的青壮年人,中药不良反应多发生于静滴给药途径.结论:应全面加强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将合理用药贯彻于医药服务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4.
毒性是最早总结出的中药药性内容之一,主要用以概括药物对机体的损害性。正确认识中药毒性,对指导临床有效治疗,确保用药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中药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病人的慢性疼痛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60例病例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服用中药汤剂和西药药片结合治疗,对照组服用西药药片治疗.在治疗前,经过治疗后的1周、2周、4周、6周分别对患者进行HAMD评定,并于6周治疗结束后,进行整体疗效评估,用TESS评定治疗副反应.结果:副反应评估两组相似,HAMD平分两组无明显差异,但研究组的治疗见效更快,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老年病人的慢性疼痛,中西医治疗结合的方法效果更快.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中药注射剂是中药剂型中较晚研制的一种品种,是-临床上急需而且疗效较为显著的品种,但是近两年来关于重要拄射剂的不良反应明显增多,并且其危害性也比其他的剂型较为严重,因此关注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在临床上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病人的慢性疼痛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60例病例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服用中药汤剂和西药药片结合治疗,对照组服用西药药片治疗.在治疗前,经过治疗后的1周、2周、4周、6周分别对患者进行HAMD评定,并于6周治疗结束后,进行整体疗效评估,用TESS评定治疗副反应.结果:副反应评估两组相似,HAMD平分两组无明显差异,但研究组的治疗见效更快,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老年病人的慢性疼痛,中西医治疗结合的方法效果更快.  相似文献   

18.
由于糖尿病的特殊病理,单纯运用某种方法是不能够更好的解决问题的,因此,选择哪些中医药方法,如何正确运用运动疗法就成为困扰许多患者和医务人员的问题.药物的选择不当,不但影响疗效还会引发许多不良反应 运动方式、强度、时间的运用不当也会对患者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如何把中医药治疗和运动疗法相结合来控制和治疗糖尿病就成为一个迫在解决的问题,本人查阅了大量关于糖尿病的中医治疗方法和运动治疗方面的文献资料,结合临床,把两类方法综合运用,起到了比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参松心胶囊,对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门诊2008年3月-2010年3月心律失常患者40例,口服参松养心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按病情调整剂量,疗程4周.患者用药前后做心电图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5%;对患者肝、肾功能和电解质及胃肠道无不良影响.结论:参松养心胶囊是我们临床工作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律失常的理想药物,也为我们治疗心律失常多提供了一种手段.松养心胶囊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疗效确切,安全,无毒副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刘建明 《光明中医》2012,27(5):943-944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中药汤剂口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一疗程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病,疗效可靠,不良反应较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