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1 毫秒
1.
目的:探讨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的临床规律,以利于消化内科专业护理质量的提高。方法:对125例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5例住院患者中居前三位的疾病分别是泌尿道、上呼吸道及下呼吸道、胃肠道感染;住院患者中男76例,女49例,男多于女(P〈0.05);某些疾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如腹泻多见于夏秋季,占65.38%(34/52)。结论:消化内科住院患者在病种和季节等方面有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消化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对消化内科住院病人发生院内感染的8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本组中老年患者为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消化道恶性肿瘤、肝硬化、消化道出血为其易感因素,易感部位为呼吸系统,菌群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结论: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合理使用抗生素、尽量减少侵袭性操作等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消化内科患者住院期间存在的感染风险因素,并通过对感染因素的分析,制定防范医院消化内科患者感染的措施。方法:对医院消化内科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选取3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从住院时间、护理操作和用药情况等各个方面进行感染分析。结果:在随机选取的300例患者中,有18例患者发生不同部位的医院感染,感染率为6.00%。医院感染的风险因素有年龄、住院时间、ICU停留时间、侵入性操作使用和抗菌药物等因素。结论:临床应该根据消化内科感染发生的风险因素对感染进行控制,及时送检标本,合理使用抗菌药,以减少感染的机率或不发生感染。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分析消化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原菌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2月至2011年2月190例发生医院感染的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患者为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消化道恶性肿瘤、肝硬化、消化道出血为其易感因素。易感部位为呼吸系统,菌群组成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结论: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保护易感人群,积极治疗原发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青光眼患者中医辨证及中医用药情况,总结中医对青光眼的治疗及用药特点。方法:统计2009年2月~2010年10月眼科住院病人中青光眼患者120例,对所有的病例按病种、辨证分型和中医用药情况统计。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青光眼住院患者辨证中以气滞血瘀者居多,中医用药以活血化瘀药为主。眼科青光眼治疗中活血化瘀药使用频率较多的有丹参、川芎、赤芍、当归、蒲黄、三七、桃仁、红花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调查2004年全院门诊中草药用药情况,及时了解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以及通过药学监护,掌握用药动态。方法:随机抽取本院门诊处方4955张以前记、正文、后记三者为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并着重对处方正文进行调查,以确定处方规范质量.同时对用药动态和发病趋势做了初步预测。结果:处方合格率为97%;使用排序前三位的是黄芪、茯苓、生地黄;病种主要为感冒、心血管疾病、鼻炎和结石等。结论:继续加强药学监护,确保用药有效、安全、经济。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儿科院内感染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1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发生院内感染的38例儿科患者。结果:患儿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方面的发育不健全,使患儿更易发生各种感染,其中以口腔、消化道及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年龄越小越容易发生院内感染;住院时间越长,医院感染发生机会也会相对增加。结论:年龄小、住院时间长、不舍理使用抗生素、是造成儿科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主要因素,通过对院内感染进行前瞻性监测与控制对策的实施,可以有效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分析其感染因素和特点,拟定控制措施和防治方法,特对本院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的消化内科住院病例作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分析其感染因素和特点,拟定控制措施和防治方法,特对本院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的消化内科住院病例作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消化内科医院感染患者进行全面的临床分析,探讨有效的预防管理措施。方法:以武警浙江总队嘉兴医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60例消化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病情及感染部位,分析其医院感染的特点。结果: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逐渐上升,不同年龄段间医院感染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患者住院时间越长,发生医院感染的概率愈大。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部位绝大部分集中在上呼吸道,其次为胃肠道。不同疾病类型的感染发生率差异明显(P0.05),其中消化道肿瘤、消化道出血院内感染的概率相对较大。结论:消化内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与众多因素有关,加强对重点人群的保护,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制定各种措施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情况,确定医院感染的重点,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1年全年发生医院感染患者的科室、部位和细菌培养结果进行前瞻性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全年7642例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87例(1.14%),医院感染发病率最高的是重症医学科(8.13%)。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42.53%),其次是浅表切口(19.54%)。上呼吸道占18.16%,皮肤软组织占14.94%。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49.23%),常见的有铜绿假单胞菌(20.00%)、肺炎克雷伯菌(9.23%),真菌占21.54%、以白色念珠菌为主(13.85%)。结论:应加强临床医院感染的监测和管理,针对各种相关因素采取有效防控措施。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王风华 《光明中医》2012,27(2):262-263
目的探讨用三甲散对食积咳嗽的治疗结果。方法将40例咳嗽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三甲散加常规治疗与常规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咳嗽的过程中效果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加用三甲散治疗食积咳嗽的疗效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循经辨治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与对照组38例,治疗组采用分季节循经辨证治疗,对照组采用罗红霉素片、吗啉呱片、氨咖黄敏胶囊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6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84%,两组比较,P〈0.05。结论:分季节循经辨治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开展广东地区的多中心的前瞻性的调查研究,探讨广东地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证候特征。方法:通过广东地区的13家分中心为期1年的病例收集,共纳入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09例,主要调查辨证要素及其组合的分布特征,重点探讨从急性期到亚急性期的证候演变规律。结果:本研究发现入选时辨证要素中所占比例最高的前三位分别是气虚(70.60%)、痰浊(51.40%)、血虚(31.20%),所有的证素组合中气血两虚痰浊证为最多;入选1周后辨证要素中所占比例最高的前三位是气虚(61.50%)、痰浊(52.30%)、血瘀(34.00%),所有的证素组合中气虚痰浊血瘀为最多;入选2周后辨证要素中所占比例最高的前三位是气虚(53.20%)、血瘀(38.50%)、痰浊(33.00%),气虚痰浊血瘀依然是占比例最多的证型。结论:总结了广东地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证候特征演变规律,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其应用价值仍有待进一步的大规模临床流行病学的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心律失常的发病特点与中医证候分型的关系。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通过对同期接受治疗的150例心律失常进行中医证候分型,并分析其年龄阶段、性别、类型、基础疾病、病程、发病季节等相关因素的相关性。结果:心律失常患者的病程、年龄及伴随疾病均与中医证候分型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我科近3年来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护理过程,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对15例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进行术前护理评估、术前指导、心理疏导,术后严密观察,预防和干预并发症。结果:15例手术均成功,患者术后无一例发生心脑血管意外、下肢深静脉血栓、切口感染,1例肺部感染,15例患者10例有不同程度的尿失禁,出院后电话随访显示1月后尿失禁情况均有明显改善,术后3月尿失禁基本好转。结论:妥善的围手术期护理能减少该手术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笔者2003~2006年3年期间门诊消化科中重点患者35—55岁的男性8例,女性3例。患病比例:农牧民比城市人多。治疗率:11例就医中痊愈66%,好转率43%,无效率11%。无效的原因是老年病人、其他病合并症人。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门诊手术室近4年消毒环境进行病原学检测并分析医院感染因素,为制定控制对策和加强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从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对门诊手术室的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的手、无菌物品、使用中的消毒液进行病原学检测,并对致病菌产生原因及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4年共检测样本816份,合格787份,总合格率96.45%;从所采标本中检测出病原菌76株,前3位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36.84%)、表皮葡萄球菌(22.37%)和鲍曼氏不动杆菌(17.11%)。结论:门诊手术室医院感染主要来自于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3个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初步了解长航后的水面舰艇艇员中医体质状况,有针对性的为长航人员提供健康保障,根据其体质类型分布状况和趋势为积极预防、治疗相关疾病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方向。方法:整群抽取长航后官兵155人。中医体质调查采用标准化的中医体质量表实施,体质类型的判定应用判别分析法。结果:水面舰艇艇员长航后体质分布为:平和质31例(20%),单纯偏颇体质34例(21.9%),兼夹偏颇体质90例(58.1%)。8种偏颇体质排在前三位的是: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体质分布因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及年龄的不同而出现差异。结论:长航后水面舰艇艇员的9种中医体质类型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位居偏颇体质的前三位。婚姻状况、年龄及文化程度等都是导致长航人员出现此特点的重要因素。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对增强长航官兵身体素质、保证航行安全、提高部队战斗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对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特点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0例DV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危险因素中以年龄≥40岁、心脏病、高血压、长期卧床、感染、吸烟、手术史、糖尿病、恶性肿瘤和高血脂症居前10位;100例患者中,手术及创伤患者58例,非手术及创伤患者42例,两组下肢DVT患者年龄分布、发病部位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非手术及创伤患者的WELLS评分低于手术及创伤患者(P〈0.05)。结论:DVT在住院患者中所占比例逐渐增加,大多数存在危险因素,DVT在并发PTE前常无明显症状,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