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从2008—2009年收治的6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CT增强扫描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8例共发现病灶112个,肿瘤大小0.5~17cm,平均4.7±2.1cm。≤2cm的结节16个,3~5cm结节62个,〉5cm巨块34个。结论:CT增强扫描提高了肝癌病灶的检出率和定性诊断准确率,在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中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检查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螺旋CT机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三期或四期CT增强扫描,结合高压注射器技术进行多期CT增强。结果:螺旋CT多期增强检查使原发性肝癌的检出率和确诊率明显提高。结论:螺旋多期扫描能获得肿瘤在各期增强征象,为肝癌的定性定量诊断提供更多的影像诊断信息;尤其在早期肝癌诊断,动脉期扫描可得到非常重要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在小肝癌(SHCC)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提高小肝癌的检出率。方法:分析42例经病理确诊患者的CT表现,总结螺旋CT增强扫描和诊断的要点。结果:诊断符合率93.6%,病灶大小平均2.1cm,位置以肝表面和肝右叶多发,并以圆形或类圆形为主。大多数患者在增强扫描时捡出。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在小肝癌的诊断上具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能明显提高其诊断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早期肝癌的各期增强图像的特点,提高早期肝癌的检出率.方法: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直径3cm以下的肝占位74例,应用16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进行各期图像重建.结果:原发性肝细胞癌在动脉期表现为高密度强化,在静脉期表现为低密度无强化,在平衡期表现为低密度无强化.结论:16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是诊断早期肝癌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江生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4):104-105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在小肝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分析445,1经病理确诊患者的CT表现,总结螺旋CT增强扫描和诊断的要点。结果:诊断符合率93.6%,病灶大小平均2.1cm,位置以肝表面和肝右叶多发,并以圆形或类圆形为主,大多数患者在增强扫描时检出。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在小肝癌的诊断上具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尤其是动脉期和门脉期扫描能明显提高其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螺旋C T双期扫描技术、MRI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螺旋CT双期扫描技术和MRI对原发性肝癌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此两种检查方法临床诊断效果各有特点,本文对1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诊断效果作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癌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影像特征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诊断为肝癌的84例患者先行全肝CT平扫,其中64例先作病灶动脉期扫描,再作全肝静脉期扫描,最后进行病灶平衡期扫描。10例仅行动脉期及静脉期扫描。结果:84例中56例为巨块型(66.7%),16例为结节型(19.0%),12例为弥漫型(14.0%)。64例中CT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及平衡期病灶的显示率分别为85.5%、96.7%、90.6%、96.5%。结论:螺旋多期扫描能获得肿瘤在各期增强征象,为肝癌的定性定量诊断提供更多的影像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细胞肝癌诊断中采用多排螺旋CT与MRI增强扫描的效能观察。方法:以我院2019年2月至2022年9月内收治的60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先行多排螺旋CT检查后,再行MRI增强扫描检查,并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1)多排螺旋CT的检查结果表明,其诊断准确率为96.67%(58/60),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对比无统计学差异(χ2=2.034、P=0.154);(2)MRI增强扫描的检查结果表明,其诊断准确率为95.00%(57/60),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对比无统计学差异(χ2=3.077、P=0.079);(3)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对不同病灶直径检出率及对病灶包膜特征的检出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但临床诊断中,多排螺旋CT与MRI增强扫描均具有显著诊断效能,均可作为疾病诊断措施。  相似文献   

9.
大剂量清开灵注射液在肝动脉栓塞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从1992年起,对182例肝癌患者进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其中45例患者在首次栓塞前灌注了大剂量清开灵注射液,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182例经CT、B超、肝动脉造影和AFP检查诊断为原发或转移性肝癌,术前进行常规肝功能、出凝血时间等检查。清开灵组中,年龄最大者70岁,最小45岁,平均62.5岁;其中男性36例,女性9例,男女之比为4:1。原发性肝癌瘤体直径最大18cm,最小8cm,平均11.8cm。转移性肝癌直径为3~5cm,数目为2~6个;3例为结肠腺癌肝转移,1例为胃癌肝转移。41例原发性肝癌中,AFP最大值为200ug/ml,最小值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GE–64排螺旋CT及二维超声诊断肝癌及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英德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拟诊为肝脏占位性病变的患者65例,均进行GE–64排螺旋CT检查及二维超声检查,观察肝脏肿块的大小、数目及血流情况等。结果:GE–64排螺旋CT检查的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均显著优于二维超声,64排螺旋CT在直径≤1 cm微小病灶诊断正确率明显高于二维超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在直径1 cm病灶诊断正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E–64排螺旋CT在诊断肝癌及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准确度较二维超声高,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腺癌在MSCT俯卧位三维重建下的CT表现,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对38例CT诊断为乳腺癌的病人进行CT表现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其中37例经病理证实,另1例经临床随访证实.结果:(1)CT诊断率38例乳腺癌CT诊断正确37例,诊断率为97.3%,1例随诊.(2)乳腺癌的主要CT特征为:①肿块边缘不规整,有分叶和毛刺;②强化后CT值平均升高44Hu以上,无包膜;③肿块内有沙砾状钙化;④腋窝淋巴结境界欠光整,可有融合,呈"串珠状"改变;⑤肿块侵犯胸壁等.结论:CT是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的一种重要方法,并能发现临床扪诊阴性的乳腺病变,为乳腺癌术前分期及手术方式选择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CT诊断壶腹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壶腹部癌的CT影像学特点.结果:CT诊断正确率为78.9%,19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胆道系统低位梗阻,可明确显示肿瘤的部位,大小以及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结论:CT诊断对于壶腹癌的诊断及鉴别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普勒对于乳腺癌血流诊断的特征以及效果分析;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收治的69例乳腺癌的彩色多普勒中血流特征;结果:全部病例经手术病理被证实为乳腺癌的患者中,其中被诊断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有48例,占比71%;被诊断为髓样癌6例,占比9%;诊断为浸润性导管癌伴小斗癌的有5例,黏液性癌2例,导管癌2例。结果显示超声诊断出乳腺癌63例,诊断符合率为91.3%;结论:对于乳腺癌的诊断来说,彩色多普勒对此的血流检测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及评价螺旋CT在骨盆骨折的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拥有完整的X?线、CT及螺旋CT影像资料的56例骨盆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在三种影像检查方法间进行比较.结果:三种方法间诊断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二维CT与三维重建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T三维重建清晰立体,可以根据需要从不同的方位显示损伤情况,指导临床诊断及手术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普勒对于乳腺癌血流诊断的特征以及效果分析。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收治的69例乳腺癌的彩色多普勒中血流特征。结果:全部病例经手术病理被证实为乳腺癌的患者中,其中被诊断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有48例,占出71%;被诊断为髓样癌6例,占比9%;诊断为浸润性导管癌伴小叶癌的有5例,黏液性癌2例,导管癌2例。结果显示超声诊断出乳腺癌63例,诊断符合率为91.3%。结论:对于乳腺癌的诊断来说,彩色多普勒对此的血流检测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周密细致的护理对保证介入治疗的顺利实施和减轻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方法:探讨了实施有效的介入期护理,从介入治疗、心理、精神等因素分析影响肝癌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4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经CT、MR导引下经皮介入性检查诊断,肿块大小5~12cm,介入治疗。在X线监视下观察肿瘤的位置、大小、形状、血液供应情况决定治疗药量,CT、MR影像学检查,肿瘤有不同程度的缩小,临床症状基本缓解,好转率达85%。讨论:情绪的好坏对疾病治疗预后影响极大。不良情绪会导致内分泌紊乱,降低患者的免疫力,加速癌细胞的转移,非常不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多层螺旋CT的多种成像技术对于小儿气管及支气管内异物的显影效果以及其在此类痰痛中的诊断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在2009年3月至1010年3月期间收治的24例气管、支气管内存在异物的患儿,进行螺旋CT扫描检查,后期的处理技术包括曲面重建(CMPR)、多平面重建(MPR)、仿真CT内窥镜(CTVE)、最小密度投影(Minp)等,在明确了诊断以后即进行内窥镜摘取手术。结果:24例气管及支气管异物患儿中,有6例为气管内异物、13例为右侧支气管内异物、5例为左侧支气管内异物,内窥镜所得结果均与CT的诊断结果一致。结论:多层螺旋CT能够直观的显示处异物所在住置、多少、大小以及其与周围组织间的关系等,尤其是曲面重建和多平面重建,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手术前临床初步诊断的准确性,且可以明确的指导临床治疗以制定方案。多层螺旋CT应该作为小儿气管及支气管内异物病例的首选检查项目,以进行临床确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肾癌诊断和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分析46例小肾癌病例,比较影像学检查在诊断肾癌中的特点和作用。结果:46倒肾癌患者均为单侧单发肾癌,平均直径:2.85±0.80cm,行B超、CT检查,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7%和95.7%。结论:小肾癌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B超是发现小肾癌的主要手段,CT在诊断小肾癌上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CT三期增强扫描对肝脏占位病变的影像学图像特点,探讨其对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意义。方法:对我院住院的42例通过病理学证实存在肝脏占位性患者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患者肝脏病变的强化形式与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瘤及肝血管瘤平扫期多为低密度灶,原发性肝癌在动脉期及静脉期多为不均匀强化,肝转移瘤多为周边不规则强化,平衡期均为低密度灶,血管瘤动脉期及静脉期可见结节样强化,平衡期可见向心性强化。结论:大部分肝脏占位性病变在CT三期动态增强图像上能表现出特征性变化,为定性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