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956例急救转运患者流行病学特点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急救转运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以提高院前急救管理水平。方法:对2000-2001年我院956例急救转运患者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其流行病学特点。结果:956例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20-39岁年龄组患者391例,占40.9%;50-69岁组患者400例,占41.8%。全部患者中一般急诊患者671例(70.2%),危重患者241例(25.2%),死亡患者44例(4.6%)。急救转运病种前3位依次为颅脑创伤(17.4%)、脑血管病(16.0%)和心血管病(13.5%)。急救转运时间主要分布在9-12时和15-18时。患者来源依次为乡镇医院(53.8%)、县级医院(26.0%)和市级医院(20.2%)。结论:根据急救转运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加强院前急救管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建立高危新生儿转运系统(NETS)的临床意义。方法建立NETS并与市、县、镇30多家医院形成转运网络,包括现场抢救、途中监护,将高危新生儿转运至笔者所在医院NICU治疗。结果1999年5月至2008年5月转运高危新生儿1951例,途中无1例死亡,治愈好转出院1890例,放弃26例,死亡35例。结论建立高危新生儿转运系统,尽早转运、及时救治是降低城市及周边地区新生儿病死率、致残率及改善患儿预后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张云 《工企医刊》2004,17(5):95-95
2003年6月~2003年12月间结合急诊室3122例病人院内转运情况进行分析,对如何进行安全转运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顺德市新生儿急救转运网络实施剖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新生儿急救转运网络对区域内新生儿死亡率的影响。方法 :参照国外的经验 ,结合本地区情况建立完善新生儿急救转运网络 ,改革传统的新生儿抢救模式为分区、分级的急救转运制。结果 :转运 4 2 3例危重新生儿 ,新生儿死亡率由 1998年 10 .3‰降到 6 .1‰ ,婴儿死亡率由 13.8‰降到 8.5‰ ,全市新生儿死亡评审中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由 4 0 .7%降到 2 3.8% ,新生儿急救中心业务素质明显提高。结论 :新生儿急救转运网络的模式可降低婴儿、新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转运与护理的重要性。方法统计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89例颅脑损伤患者的院前急救,在转运过程中的急救与护理。结果成功85例。急救途中死亡2例,入院后死亡2例。成功率95.5%。结论经过院前评估,途中正确的转运及护理,能够促进转运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调查地震后北川县新生儿转运现状。 方法 采用实地调查方式对全县26家医疗机构新生儿转运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 地震前只有县医院设有新生儿科,有2名儿科医师;地震后,全县共有28名儿科医师。地震前只有3台转运型救护车,地震后有28台监护型救护车,且监护及救护设备齐全。2010年10月至2011年9月全县共完成28次新生儿转运,2011年10月至2012年9月共完成12次新生儿转运,无一例新生儿死亡。 结论 北川地震后通过灾后重建,新生儿转运工作发展迅速,全县新生儿救治及转运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转运设备、技术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但转运能力在城乡间发展不平衡,有待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针对苏州市非急救医疗转运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对策建议。方法:对开展转运服务的三家分站进行问卷调查和管理者访谈,了解分站运营情况。结果:各分站在苏州市急救中心的全力支持下,以专设的信息平台为支撑,积极推进非急救医疗转运服务,目前转运模式渐趋成熟,但还存在制度不规范、任务量不足、居民认知度低、“黑转运车”利益根基坚固等问题。结论:需针对非急救医疗转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分站内部管控、开拓转运任务渠道、扩大对居民的宣传、加强“黑转运车”治理。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湖北省新生儿急救转运网络工作的组织模式和近一年来的运行结果。在经抢救的51例急危重患儿中,新生儿窒息占333%、早产低体重儿占220%、吸入综合征占196%、重症肺炎占156%。经全力抢救,治愈42例,好转6例,治愈好转率达941%,获得良好的效果。新生儿急救转运网络是新形势下发展的新型医疗保健服务模式,得到基层医疗保健机构的理解和支持。建立全省新生儿急救初诊、现场救治、转诊、确诊、康复的网络程序,将有效地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曾琦 《中国保健》2008,16(14):575-576
目的探讨门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护理方法和安全转运方式.方法对患者予吸氧、建立静脉通道、急诊药物治疗并进行心理护理,作好转运准备并在转运前和转运中监护生命体征和密切观察病情.结果73例患者中70例安全转运和抢救成功,成功率为95.9%.结论正确的门诊急救措施和院内转运方式能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病患在院际间长途转运过程中的治疗与护理情况。方法选取我中心于2009年4月份到2011年3月份转诊的38例来自基层医院的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对其长途转运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院际间长途转运过程中,3例患者出现心跳骤停,2例经现场抢救成功复苏,1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37例患者安全抵达目的医院继续救治,1例患者医治无效死亡,36例患者痊愈出院,住院时间为13-26天,出院后患者皆未出现任何并发症与后遗症。结论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院际间长途转运过程中,进行良好的机械通气,并做好所需的急救措施与安全护理,能够降低转运风险,使患者安全到达目的医疗场所。  相似文献   

12.
李薇  王新立 《中国校医》2008,22(5):553-554
目的探讨急救转运网络对提高危重新生儿抢救成功率、降低围产新生儿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对2005年11月~2008年7月由徐州市急救医疗中心新生儿转运系统转运至徐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2 195例危重新生儿的病种、转运指征和时机、危重评分以及转归进行分析。3、6个月龄时随访,进行婴幼儿神经系统检查评估分析。结果转运病例中主要疾病依次为新生儿窒息、早产儿、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肺炎、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后抢救成功率94.12%,病死率2.64%,放弃治疗率3.24%。结论新生儿急救转运网络的运作,能有效改善转运危重新生儿的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的致残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使用便携式呼吸机急救转运危重患者时的护理要点。方法应用德国产万曼便携式呼吸机对我院31例危重患者在急救或转运过程中建立人工气道,观察抢救成功率及转运意外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生命体征均稳定,22例患者抢救成功。慢性阻塞性肺病和外伤导致的颅内出血患者各有1例抢救无效死亡,心跳呼吸骤停患者除2例抢救成功外其余7例均抢救无效死亡。结论便携式呼吸机在危重患者急救及转运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转运危重新生儿45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危重新生儿转运工作的运行结果,进一步完善危重新生儿转运网络. [方法]对陕西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NICU转运457例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转运危重新生儿主要疾病依次为: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窒息、呼吸系统疾病,转运时间与疾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存在一定的关系.转运时间越早其治愈率越高. [结论]规范的危重新生儿转运系统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减少伤残及改善患儿预后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讨论建立区域性新生儿急救转运系统的方法和意义。方法 2003年4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先后与湖北省内100余家医疗保健机构建立了危重新生儿转运协作关系,并配置整套新生儿急救转运系统,负责接收和转运危重新生儿,通过临床指导、信息交流、结果反馈等手段与基层医疗保健机构保持良好的协作关系。结果 2003年4月至2009年4月,6年共转运新生儿4136例,占同期总住院病人的26.3%,转运病人中占前3位的病种分别为早产、新生儿窒息、呼吸系统疾病,共占67.8%,转运途中无死亡。转运系统逐步完善,辐射地区不断扩大,救治能力快速提高,转运数量迅猛增加。结论在区域内建立危重新生儿转运系统,大大提高了区域内危重新生儿诊治水平及抢救成功率,降低了湖北省新生儿病死率及伤残率。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YY0600.3-2007标准的理解,结合实际检测经验重点讨论了呼吸机吸气和出气口的阻力、呼吸系统的泄漏、气源加权平均流速及最大压力限值等型式试验方法,对规范急救呼吸机的检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院每年收治由农村及外市基层医院转送患者较多,大部分患者在转送前及转送中未做任何处置,少部分处理不当.其中2例重度烧伤患者由此而导致病情加重,延误了治疗时机,最终治疗无效死亡.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微型智能急救与转运呼吸机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制一种新型微型智能呼吸机,该产品可用于院前和院内呼吸衰竭患者的急救和转运。方法:采用气动电控原理设计研制,时间和压力切换,微处理器控制,气路、电路、结构的集成化设计使设计产品集通气参数监测、报警、氧浓度调节于一体并微型化。结果:该产品是目前国内外市场上体积最小、最轻便的气动电控型微型数显呼吸机。结论:能够满足急救转运所要求的操作快捷、简便,常用通气模式、监测和报警功能,体积小、质量小、持续工作时间长的要求,非常适合院前和院内呼吸衰竭患者的急救和转运,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车载转运呼吸机配合急救护理干预在危重患儿院前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医院收治的危重患儿43例设为对照组,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医院收治的危重患儿43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传统转运方式结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车载转运呼吸机配合急救护理干预,对比两组血气分析指标及生命体征水平。结果转运前,两组血气分析指标及生命体征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运后,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运后,观察组心率、呼吸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车载转运呼吸机配合急救护理干预应用于危重患儿院前转运中,利于改善患儿的血气分析指标及生命体征。  相似文献   

20.
1 监测网点的建立及其人群构成 以本院信息科统计室为疾病监测点,对1993年~1994年2年出院人数18 672人次,病人数14 551人次,其中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的心脑血管主要病种共375人次,占出院病人数的2.58%的登记资料进行了监测。其中男性229人次,女性146人次,性比值为1.57∶1,监测年龄统一定为25~74岁。2 监测报告的内容及方法 对每个监测病人制定统一的登记卡逐个登记,每个病人的疾病由临床医师诊断,统计人员对出院主要疾病诊断按ICD-9编码输入电脑汇总统计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