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洪灾救援中武警官兵疾病发生情况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了解部队在各种“洪灾救援”行动中伤病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以便在行动前及时做好卫勤保障准备,使部队防病治病措施迅速到位。方法: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方法(ICD-10)对发生疾病进行分类,计算疾病发病数及构成比。结果:历年历次洪灾救援任务中,各系统疾病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总发病数为46405人,其中皮肤病占总发病数的37.36%;呼吸系统疾病占28.24%;消化系统疾病占13.45%;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占2.95%。因洪灾时发夏秋时季,南北地区洪灾救援前线官兵疾病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参战开始的第1、2周呼吸系统疾病多见,第2周开始皮肤病和皮下组织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传染病寄生虫疾病也逐步上升。结论:应根据不同时间段疾病发病特点及规律,及早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对策,使卫勤保障工作有效得力,减少疾病减员确保部队的战斗力。  相似文献   

2.
武警部队官兵处置突发事件中伤病发生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武警部队官兵在各类处置突发事件行动中伤病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防治伤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法进行统计分类,计算伤病数及构成比。结果:1990-2000年处置突发事件中官兵总伤病数为9655人,其中呼吸系统疾病占35.95%,战伤占23.13%,消化系统疾病占22.32%,战伤中,重伤,中度伤,轻伤人数之比为1:3.20:8.34。不同时间段各系统疾病病发生率有显著差异,在第1、2周战伤最高,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在第3周趋于上升,结论:官兵伤病种类单纯,呈集中发病的特点,早期卫勤重点工作是战地救护,中,后期为预防疾病,减少战伤及疾病减员,确保部队的战斗力。  相似文献   

3.
灾害救援行动中参战人员伤病发生特点与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灾害救援行动(抗洪救灾、抗震救灾、扑火救灾)中参战人员伤病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以便在行动前及时做好救援准备和卫勘保障工作,使灾害卫生救援措施迅速到位.[方法]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方法(ICD10)对发生疾病进行分类,分析疾病谱、计算疾病发病数及构成比.[结果]洪灾救援任务中,参战人员各系统疾病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其中皮肤病占总发病数的37.5%;呼吸系统疾病占28.24%;消化系统疾病占13.45%;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占2.95%.抗震救灾中,损伤和中毒占40.17%,消化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分别占25.84%和23.20%.扑火救灾中参战人员损伤和中毒疾病居首位,其次为消化系统疾病和营养缺乏病,呼吸系统疾病居第4位.某部在大兴安岭扑火救灾长达28d,一线扑火部队50%以上的战士出现维生素缺乏的早期症状,这一特点与其他几种灾难救援的伤病发生有明显不同.[结论]参加灾害救援人员的发病呈多元性的特点.我们应根据不同灾害的时间及伤病特点及规律,及早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对策,使救援工作及卫勤保障工作有效得力,减少伤病减员确保部队的战斗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2016年安徽洪灾救援行动中,参战官兵的皮肤病疾病谱构成特点和规律,为部队洪灾救援过程中控制皮肤病提供切实可行的预防对策,为医疗资源的合理配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方法(ICD-10)进行统计分类,建立疾病谱,统计参战官兵各类皮肤病发生的相关指标。结果 736例罹患皮肤病的抗洪官兵中,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最多,达287例,占39.0%;其次为真菌性皮肤病119例,占16.2%;物理性皮肤病77例,占10.5%;细菌性皮肤病76例,占10.3%,显著高于其他各类疾病;在所有皮肤病种中,湿疹发病例数高达139例,占18.9%,高居首位;足癣次之,66例,占9.0%,位居第二;毛囊炎高发,63例,占总构成比的8.6%,位居第三。痱子和日晒性皮炎在前十天高发。有6.8%的皮肤病官兵合并2种皮肤病感染,以变态反应合并真菌或细菌感染居多。结论安徽洪灾救援参战官兵皮肤病发生疾病谱多元化、分散化,皮肤病的防治要针对病因,措施精细化。  相似文献   

5.
抗洪前线武警官兵疾病发生情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调研,了解抗震部队官兵的发病特点与规律,对有效控制灾难救援中疾病的发病率,提高战斗力,为部队卫生防病治病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方法(ICD-10)进行统计分类,并计算疾病构成比和发病率。结果: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发生最多,占总接诊人数的27.79%,其次为呼吸系统疾病,占总接诊人数的21.98%,损伤和中毒占21.42%。传染病最低。结论:抗震前线官兵的疾病谱呈现多元性、集中性发病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胡役兰  兰晓霞  刘淑红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1):2063-2064,2067
[目的]研究部队在各种“处置突发事件”行动中伤病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以便在行动前及时做好卫勤保障准备,使部队防病治病措施迅速到位。[方法]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方法(ICD-10)进行统计分类,计算伤病发病数及构成比。[结果]163次处置突发事件中官兵总伤病数为9655人,其中呼吸系统疾病占35.95%、损伤和中毒疾病占23.13%、消化艺系统疾病占22.32%;在平息暴乱作战中。重伤、中度伤、轻伤为1:3.20:8.34;不同时间段各系统伤病发生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前线官兵伤病种类单纯,呈集中发病的特点;任务性质、程度决定着参战人数及致伤伤情;作战进程越长疾病发生率越高。根据任务性质、作战进程采取针对性的卫勤保障对策,减少战伤减员及疾病减员确保部队的战斗力。  相似文献   

7.
探讨部队在各类灾害救援行动中伤病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以便在行动前及时作好卫勤保障,使部队防病治病措施迅速到位。1 方法 对武警部队1990~2000年洪灾救援前线官兵的卫生资料进行了系统收集、分析与研究。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方法(ICD-10)进行统计分类,计算伤病发病数及构成比。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2015—2019年儿科住院患者疾病谱分析,了解患儿疾病谱构成及变化规律,为儿童常见病的防治提供依据与对策。方法按照ICD-10对2015—2019年27618份儿科住院病例主要诊断进行疾病分类,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①近5年南充市某三甲医院儿科出院人数逐年增加,男性患儿均高于女性患儿。②5年来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一直位列儿科患者疾病谱前三顺位,以呼吸系统疾病居首,并且各年呼吸系统疾病均占儿科出院患儿的70%以上,其构成比最高为2019年79.02%,呼吸系统疾病中肺炎为首要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血液及造血器官和免疫机制疾病、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均位列2~5位,2015—2016年损伤中毒居第6顺位,2017—2019年降至第7顺位。结论南充市某三甲医院5年来儿科出院患儿呼吸系统疾病一直居疾病谱首位,应是儿童疾病重点防控方向。其次是消化系统疾病及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损伤中毒疾病亦不可忽视,加强健康宣教,落实到家庭、学校及社区有利于减少儿童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9.
北方武警官兵患病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我国北方武警官兵健康状况,探索其患病规律,为武警部队卫生勤保障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国际通用的两周健康询问调查表及慢性病调查表对淮河以北地区的4个省、自治区总队745名武警官兵的两周患病及慢性病情况进行问卷调查。数据采用SPSS8.0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北方武警官兵两周患病率、慢性病患病率均高于全国人群(P〈0.01)。两周患病以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为主;慢性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分析新兵集训期伤病发生情况,以便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新兵集训期伤病的发生。方法 登记整个集训期疾病,结合ICD-10对疾病进行分类。用SPSS11.0进行数据分析。指标采用昼夜发病率(‰)和构成比。结果 集训期新兵伤病昼夜发病率13.15‰。呼吸系统疾病、军事训练损伤和消化系统疾病居前3位,昼夜发病率分别为7.85‰、1.97‰、1.88‰。呼吸系统疾病中75.28%为上呼吸道感染,昼夜发病率5.91‰;军事训练损伤中65.68%为软组织损伤、膝关节扭伤和足扭伤,昼夜发病率分别为0.53‰、0.44‰、0.32‰;消化系统疾病中59.38%为胃肠炎,昼夜发病率1.12‰。呼吸系统疾病和军事训练损伤均在第3周最高,次高峰在第9~10周。消化系统疾病开训初期发病较高,第11~12周出现次高峰。结论 云南地区新兵集训期伤病特点与以往其他地区同类研究略有不同,除自然条件影响外,借鉴已有防病措施可影响伤病的发生规律。  相似文献   

11.
抗震救灾中武警官兵发病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研究部队在各种灾害救援行动中疾病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以便在行动前及时做好卫勤保障准备,使部队防病治病措施迅速到位。方法: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方法(ICD-10)^[1]进行统计分类,计算1998年地震灾害教援官兵疾病发病率并对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总发病率为27.80%。其中损伤和中毒疾病占11.17%;消化系统疾病占7.18%;呼吸系统疾病占6.45%;循环系统及传染病发病率最低。结论:抗震官兵的疾病谱显示多元性。各系统疾病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指导士兵科学使用体力,控制好士兵的心理情绪,是防止疾病发生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公安消防某部新兵集训期伤病发生情况,探索伤病预防措施.方法 动态登记整个集训期所有新兵伤病发生情况,用SPSS 11.0进行数据分析.指标采用昼夜发生率和构成比.结果 2009和2010年度总昼夜发病率分别为32.21‰和29.05‰ (P> 0.05).2009年度消化系统疾病、皮肤病和某些传染性疾病所占比例较大,而2010年度呼吸系统疾病和军事训练伤所占比例较大.2009和2010年度呼吸系统疾病中上呼吸道感染所占比例均最高(91.36%和85.23%),军事训练伤中均以踝关节扭伤所占比例最高(51.90%和34.95%).腹泻居消化系统疾病第1位.2009年度腹泻、痤疮和疥疮的昼夜发生率高于2010年度(P<0.05),而腿、足疼痛低于2010年度(P<0.05).结论 预防呼吸系统疾病可减少60%以上的伤病.预防踝、膝关节扭伤对减少军事训练伤有重要意义.严抓饮食卫生是降低消化系统疾病的有效手段.皮肤病防治知识宣传和传染性疾病监测、诊断与隔离是集训期宣传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高温高湿环境下部队野外驻训期间的疾病发病情况,为更好地开展卫生服务保障提供基础。方法以卫生所登记的官兵就诊记录为依据,统计某部参加野外驻训的2146名官兵各类疾病的发病情况。结果驻训期间,官兵累计发病821例次,排名前五位的疾病类别分别为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训练伤、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及眼和附器疾病,分别占所有发病例次的28.50%、22.29%、21.32%、17.17%和5.36%。单病种中,上呼吸道感染、虫咬皮炎和皮肤癣病排名前三位。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以动物引起的皮肤病、过敏性与自身免疫性皮肤病和真菌性皮肤病为主,训练伤以擦伤、扭伤和腰肌劳损最为常见。结论部队驻训期间各类疾病发生率较高,应针对高温高湿地区发病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卫生防病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科学组训。  相似文献   

14.
茂县抗震救灾某部官兵发病统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进驻茂县抗震救灾部队在救援行动中疾病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及时做好卫勤保障准备,提高部队防病治病措施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方法(ICD-10)进行统计分类,计算2008年5—6月间抗震救援官兵疾病发病率并对发病规律进行分析。结果:总发病率为29.2%。各种皮疹发病率为第一,上呼吸道感染次之,未发现患有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病例。不同时期疾病谱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抗震官兵的疾病谱显示多元性,各系统疾病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应根据不同时间段疾病发病特点及规律,及早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对策,减少疾病减员确保部队的战斗力。  相似文献   

15.
深圳大学新生军事训练期间常见病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来英 《中国校医》2009,23(3):282-283
目的调查大学新生军训期间常见好发疾病、集中发病时间及性别差异,以便今后更好地采取预防和及时治疗的措施。方法依据设计的"大学生军训疾病登记表"对就诊学生进行逐项登记,总结。结果2 225名新生在为时2周的军训期间患病人次率达127.73%;呼吸系统疾病第7~12天发病人数达高峰(144.5人/d),外伤性疾病第3~11天达高峰(55.89人/d),消化系统疾病在第3~10天达高峰(27.88人/d),晒伤(日光性皮炎)在第4~10天达高峰(42.86人/d),过敏症患者第7~10天达高峰(15.25人/d)。呼吸系统疾病男生占52.48%,女生占30.47%,外伤男生占24.17%,女生占16.21%,晒伤男生占1.75%,女生占27.37%,中暑女生占4.78%,男生占1.40%。结论大学新生由于环境、饮食及军训体能运动改变较大,极易发生呼吸和消化系统疾病以及外伤、晒伤、过敏及中暑等疾病,因此必须采取预防措施减少疾病的发生或群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某师范大学在校学生门诊疾病构成情况,为大学生健康促进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方法(ICD-10),对某师范大学2007年9月~2008年8月大学生门诊疾病构成进行分类统计. [结果]影响大学生身体健康的门诊疾病主要为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五官科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皮肤病、损伤、传染病等,位于前3位的依次为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五官科疾病,分别占全部门诊疾病的50.80%,13.00%和8.19%. [结论]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五官科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皮肤病、损伤、传染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某院2004-2008年住院病人前10位疾病构成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通过对某院2004--2008年住院病人前10位疾病构成分析,为医院管理及疾病防治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对该院2004-2008年出院病人疾病分类报表按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进行整理、统计、分析。结果该院2004--2008年前10位疾病依次为肿瘤、损伤和中毒、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为特殊治疗住院、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疾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眼和附器疾病,近2年起源于围产期疾病跃居前10位;前10位疾病占全院收治总量的84.45%~86.08%;肿瘤始终稳居第1位,循环系统疾病有上升趋势。结论做好这些疾病的诊断、防治工作应成为该院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某部官兵健康状况及应激相关疾病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调查部队官兵的健康水平,并分析应了激相关疾病的发生情况,为提高官兵的健康水平提供科学资料。方法 对某部3个卫生队2000~2002年门诊病例进行统计分析,对573名官兵的健康和亚健康状况同时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 门诊就诊31204例系统疾病的构成主要为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外伤性疾病;前10种疾病中排前3位的依次为上感、轻度不适和肠炎。573名官兵中,1年中患普通疾病的占60.9%,有半数官兵感觉生病而未就医;1年中出现亚健康状况的占60.0%。应激相关疾病占门诊总例数的23.0%,其中轻度不适和应激性胃肠炎占53.2%。结论 明确了部分基层部队官兵的健康水平,提出,应改善基层部队医疗条件,进一步加强官兵自身健康认识;同时,应重视对部队应激相关疾病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解地震造成对灾区居民健康问题及严重程度。方法采取定群抽样方式,抽取汶川县人民医院5月14日至7月8目的所有门诊就诊患者,按WHO灾难医学疾病分类方法对病例进行分类,动态比较各类疾病发生情况。结果地震造成外伤、腹泻及肠炎发生增高,呼吸系统、皮炎的发生等均在第2周上升,第3周达到高峰后持续下降。结论震后早期外伤、肠炎/腹泻是门诊病例的主要病种,其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成为主要病种的结果与其他报道相同;皮疹病占门诊病例的第2位;传染病例构成低。主要病种均呈现出第四周下降的现象与防疫工作早期介入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金华市婺城区城乡居民1986—1988年和2004—2005年全死因模式。方法:按照《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实施方案》要求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居民死亡率下降了2.06‰;居民期望寿命男性提高了4.38岁,女性提高了5.64岁;前5位死因顺位变化依次为恶性肿瘤(原第二位)、呼吸系统疾病(原首位)、脑血管病(原第四位)、心脏病(原第五位)和损伤中毒(原第三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死亡率下降了59.88%;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构成由63.4%上升到83.0%。结论:两个时期对比居民总体健康水平提高明显;前5位死因死亡率上升迅速;传染病寄生虫病死亡率有所下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比例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