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0 引言 牵引成骨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整复下颌骨节段性缺损主要是转移盘牵引成骨 (Bifocal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BDO;Trifocal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TDO) ,所用实验动物为犬 [1 2 ] ,本研究以下颌骨结构与人类接近的山羊为实验对象 ,探讨山羊用于下颌骨转移盘牵引成骨的特点及可行性 .1 材料与方法 关中山羊 3只 ,10~ 12 mo龄 ,体质量 17~2 3kg,雄性 ,有山羊角 ,排除羊类传染病后确定为实验动物 ,驱虫处理 ,青饲料与精饲料 (麸子等 )混合喂养 ,适应性训养时间 7~ 10 d.术前 12 h禁饮食 ,全麻药使用速眠新 ,… 相似文献
2.
多种疾病导致下颌骨前部缺损,使患者的面部美观和口腔的生理功能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修复下颌骨颏部的缺损就显得非常必要。本文主要回顾了进几年来一些修复下颌骨缺损方法的研究和应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牵引成骨术在治疗青少年下颌骨畸形中的效果。【方法】1例半侧颜面发育不全导致小下颌畸形、4例颞下颌关节强直伴小下颌骨畸形患者的患侧植入牵张器,共6处植入牵张器,比较牵引成骨术前后的患者面部外形及相关症状的变化。【结果】5例病例(6个牵引器)按预期完成牵引,牵引完成后所有患者面部畸形得到明显改善,下颌骨牵引延长17.6—28.0mm,平均23.4mm,牵引区形成骨形态和质地理想,症状改善。【结论】牵引成骨术技术在矫治青少年下颌骨发育性畸形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牵张成骨修复兔下颌骨缺损时骨组织再生的组织学改变。方法选取25只成年健康家兔,并随机分为实验组(20只)和对照组(5只),分别行一侧下颔骨缺损牵张成骨术,实验组在牵张第4、8天及固定期第1、3、5周,分别处死4只兔子,对照组在相应时间分别处死1只兔子,均取骨组织标本并观察其组织学改变。结果牵张第4、8天实验组家兔牵张区均为纤维结缔组织,并存在成纤维细胞,骨基质周缘可见大量活跃增生的成骨细胞;固定期第1、3周牵张区两端可见大量新骨形成,但中间仍为纤维结缔组织,新形成的骨组织表面始终附着大量活跃增生的成骨细胞,成行或以复层排列:固定期5周,成骨细胞明显减少,并逐渐呈现出哈佛系统。在整个观察过程中对照组截骨间隙处的成骨过程与一般的骨折愈合情况类似,以软骨化骨为主。结论牵张成骨修复下颌骨缺损以膜内成骨为主,同时辅以少量的软骨化骨。 相似文献
5.
下颌骨牵引成骨术同期正畸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下颌骨牵引成骨同期正畸治疗的意义和原则。方法采用方丝托槽固定矫治器颌间牵引正畸,对正在下颌骨牵引成骨中和牵引后巩固阶段的患者进行正畸治疗。同期正畸时间为3~4个月。结果收治11例小颌畸形患者,在获得预期下颌骨延长的同时,开、牙齿错位等畸形程度明显减轻,患者的咬合关系改善。结论下颌骨牵引成骨同期进行正畸治疗能明显减轻牙畸形程度和缩短术后正畸时间,并能辅助引导下颌骨牵引成骨方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牵引成骨术在治疗青少年下颌骨畸形中的效果。【方法】1例半侧颜面发育不全导致小下颌畸形、4例颞下颌关节强直伴小下颌骨畸形患者的患侧植入牵张器,共6处植入牵张器,比较牵引成骨术前后的患者面部外形及相关症状的变化。【结果】5例病例(6个牵引器)按预期完成牵引,牵引完成后所有患者面部畸形得到明显改善,下颌骨牵引延长17.6~28.0mm,平均23.4mm,牵引区形成骨形态和质地理想,症状改善。【结论】牵引成骨术技术在矫治青少年下颌骨发育性畸形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8.
下颌骨节段缺失弹性牵引成骨动物模型制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使用钛镍合金牵引器弹性加载自动牵引成骨重建节段性缺失下颌骨的动物建模方法。方法:分别选用8只成年杂种犬和12只成年新西兰兔为实验动物,手术截除犬一侧下颌骨体部3cm骨段、兔一侧下颌支1.5cm骨段,不同方法安放自制钛镍记忆合金牵引器,术后定期观察,至3月时处死取材,观察缺损修复情况。结果:在钛镍合金牵引器的弹性加载张力作用下,采用保留一侧骨膜附着完全骨切开形成的传送骨段可自行移动完成牵引成骨,初步修复了实验动物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结论:弹性加载自动牵引成骨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技术,杂种犬及纯种兔可为这种技术的深入研究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9.
兔下颌骨放疗后牵张成骨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兔下颌骨放疗后牵张成骨的组织学特征.方法将24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放疗组和未放疗组,每组12只.放疗组用60Co机照射大白兔下颌骨,5.4G y/次,隔日1次,共5次,总剂量为27 Gy.3个月后在两组动物下颌骨的双侧截骨处安装牵张器,经5 d延迟期后开始牵张,速率为1 mm/d,0.5 mm/次,2次/d,连续7 d,共延长下颌骨7㎜.分别在固定期的第4、6周处死动物12只, 取下颌骨双侧新生骨痂行组织学检查,观察其成骨特征. 结果组织学观察显示,牵张区以膜内成骨为主,放疗组有更多的软骨形成,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组较未放疗组新骨骨小梁细小,稀疏.结论放射损伤区牵张成骨是可行的,但成骨质量较差,成骨方式以膜内成骨为主,放射线促进了软骨成骨. 相似文献
10.
11.
By using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technique, 3 cases of mandibular hypoplasia were treated by home-made and German-made jaw distraetors: including one patient suffered from bilateral ankylosis of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and 2 patients from deficiency of mandible. The duration of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was one month. The bone distractor was removed 3 months after operation. Satisfactory results were obtained in all 3 cases.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can successfully be used in mandibular functional reconstruction and has much more advantages than traditional techtuque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三焦点牵张的骨缺损模型,证实内置式三焦点牵张快速、成骨好的优点,为后续的进一步研究建立基础。方法按照国际牵张器标准自行设计加工的内置式三焦点牵张器,采用普通级实验用羊自身双侧下颌骨对照的方法。牵张固定期结束后处死取下颌骨样本,进行X线影像学和组织学检查。结果实验羊均存活。X线显示骨缺损处已被修复,组织学HE染色可见骨小梁按牵张方向排列,成骨细胞活跃。结论内置式三焦点牵张成骨的模型建立是适当可行的,可快速修复骨缺损,且成骨质量良好,这对于进一步的研究有重要的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山羊下颌骨牵张成骨实验动物模型,了解自行设计开发的三维骨牵张器的成骨效果。方法:成年山羊6只,建立下颌骨牵张成骨实验动物模型,术后第8天开始牵引,以0.6 mm/次、2次/d的速度牵引,牵引期为17~18 d,牵引高度20 mm左右。牵引完毕后1、2及3个月各处死2只动物获得标本,进行大体标本、普通X-ray和CT观察。结果:成功建立山羊下颌骨较大速率牵张成骨延长实验动物模型。大体标本观察表明,在牵张间隙形成了很好的骨痂组织,牵张间隙达到了预期的长度。X-ray观察结果显示:牵引间隙逐渐变模糊,骨牵引器固位良好,下颌骨在解剖关系状态下位完成骨缺损修复,固定期2周放射影像可见新骨生成,1个月可见骨样结构,2~3个月骨质修复完成。CT观察结果显示:在牵引的区域,新生成的骨的质和量都非常的好,与原来的骨没有明显差异。结论:我们自行设计的三维牵张器,制作简便,易于控制,可以稳定成骨,具有临床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15.
牵张成骨增高下颌后牙区牙槽嵴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用犬建立牵张成骨增高下颌后牙区牙槽嵴实验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选用成年杂种犬4只,拔除两侧下颌全部前磨牙和第1磨牙,1个月后用完全埋置的钛镍记忆合金牵张器完成牵张手术。在牵张手术前、术后、术后1周内的每日及牵张完成后1个月,分别测量术区颌骨高度,并在术后、术后1周及牵张完成后1个月无明显变化。X线片可见牵张完成后1个月牵张区骨密度增高,有新骨生成。结论:用犬建立牵张成骨增高下颌后牙区牙槽嵴的动物模型是可行的,本模型稳定,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6.
前方牵引结合直丝弓技术矫正前牙反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上颌前方牵引器结合直丝弓技术矫正前牙反颌的疗效,探寻临床对前牙反颌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应用上颌前方牵引配合直丝弓技术,对15例Ⅲ类错颌的替牙期儿童进行治疗。结果:经5—8个月的前方牵引后使用直丝弓矫治器,使前牙覆颌覆盖显著,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对于Ⅲ类错颌,采用前方牵引结合直丝弓矫正技术,临床疗效显著,疗程缩短,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促进兔下颌牵张成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rhBMP-2)对兔下颌牵张成骨的作用。方法:建立兔下颌双侧牵张成骨动物模型.于下颌右侧骨断端间植入含有rhBMP-2的可吸收胶原海绵(absorbable collagen sponge,ACS),左侧单纯应用ACS作为对照。分别于固定期第3、5周末处死动物。取标本行X线及组织学观察。结果:应用rhBMP-2侧新骨形成的速度以及骨小梁的密度均高于对照。结论:局部应用rhBMP-2能够提高牵张区新骨形成的速度和质量.对下颌牵张成骨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转化生长因子β1在下颌骨牵引成骨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TGF β1在不同时期下颌骨牵引成骨过程中表达水平的变化 ,探讨其可能发挥的作用。 方法 :恒河猴 16只 ,10只行单侧下颌骨牵引 ,6只行双侧下颌骨牵引 ,采用下颌角部骨截开术 ,5d间歇期后以每天0 .5mm× 2次的速度牵引 ,共 15d。分别于牵引完成时、牵引后 2、4、6、12周时处死一组动物。将牵引区骨块制作脱钙石蜡切片 ,进行HE染色及TGF β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牵引完成后早期阶段 ,TGF β1阳性着色颗粒广泛分布于牵引区的纤维血管基质、成骨细胞及成软骨细胞中 ,尤其是在截骨断端的血肿区 ,TGF β1的阳性着色最强。在稳定期 ,牵引区TGF β1的阳性着色逐渐减弱 ,主要见于胶原纤维矿化、成骨细胞形成类骨质的区域 ,且主要位于血小板、血管内皮细胞及成骨细胞胞浆中。牵引完成后 12周 ,除骨髓腔中纤维血管基质可见少量TGF β1的阳性着色颗粒外 ,在骨外膜、骨基质及骨细胞内已见不到明显的TGF β1的阳性着色。结论 :TGF β1活跃参与了牵引区新骨的形成过程 ,它在刺激和诱导骨前体细胞及原始间充质细胞增殖分化 ,促进牵引区成骨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增生方面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