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于士龙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9):279-280
目的分析总结转移性肝癌两种不同介入治疗方法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转移性肝癌患者71例,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组患者20例,肝动脉化疗药物灌注治疗(TAI)组患者51例。肝动脉栓塞化疗组患者原发病灶均已切除,肝动脉化疗药物灌注治疗组33例原发病灶已切除,另有18例原发病灶未切除,对未切除原发病灶病例给予原发病灶区域灌注化疗或全身化疗。结果肝动脉化疗药物灌注治疗法要明显优于肝动脉栓塞化疗法,两组患者的12个月及24个月的生存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于延长患者生存期疗效显著。同时我们也对原发病灶是否切除的患者做了比较,比较结果发现,原发病灶切除患者的6、12、24个月的生存率较未切除患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转移性肝癌患者,应用肝动脉化疗药物灌注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肝动脉栓塞化疗组,同样采用肝动脉化疗药物灌注治疗,切除原发病灶病例的疗效要优于原发病灶未切除病例。转移性肝癌应用介入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恩度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转移性肝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64例转移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2例,予恩度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对照组32例.予常规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比较两组在实体瘤疗效、生活质量、毒副作用方面的差别。结果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实验组治疗后实体肿瘤缓解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生活质量上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恩度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转移性肝癌,可提高疗效、改善症状,安全性好,是一种值得临床应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持续榄香烯乳经皮左锁骨下动脉植入药盒导管系统(PCDDS)灌注化疗转移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1997—2006年,31例晚期转移性肝癌患者接受了持续榄香烯乳联合化疗药物动脉经PCDDS灌注化疗。PCDDS介入化疗方案:阿霉素40mg/m^2(第1天),顺铂40mg/m^2(第1天),5-氟尿嘧啶1.0g/m^2(第2~3天持续48h动脉泵入),灌注5-氟尿嘧啶使用亚叶酸钙0.3g经外周静脉2h滴入。榄香烯乳300mg每日经PCDDS灌注治疗,连续20d为1个周期,每4—6周重复1次。化疗2个周期后评价近期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和生活质量,如有效继续治疗至疾病进展。结果31例患者共进行了185个周期PCDDS灌注化疗,平均6.5个周期(2—10个)。其中2例CR(6.6%),20例PR(64.5%),总有效率为71.0%。生存期3.52~43.20个月,中位生存期17.6个月,中位疾病无进展时间(PFS)为11.3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65.23%和32.65%。主要不良反应包括3—4度消化道反应(9.7%,3/31),3—4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12.9%,4/31),3~4度肝功能损害(9.7%,3/31),1例患者出现了导管漏液而拔管。23例(74.2%)患者KSP评分得到提高。结论持续榄香烯乳联合化疗药物经PCDDS灌注治疗转移性肝癌安全有效,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秦桂华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4):3840-3840
原发性肝癌是迄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经股动脉插管行肝动脉灌注化疗药物栓塞术,已成为晚期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我科2003年4月-2006年5月对38例住院肝癌晚期患者实施介入治疗护理.取得较好疗效。现将其手术前后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紫杉醇脂质体联合洛铂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MBC)的疗效。方法 30例患者给予紫杉醇脂质体135 mg/m2联合洛铂30 mg/m2治疗,疗程21 d,至少2个疗程。结果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8例,总有效率为43.3%,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结论紫杉醇脂质体联合洛铂治疗复发MBC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中晚期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不良反应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云飞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0):1757-1757
肝癌发病率占恶性肿瘤的第3位。随着肝癌手术方法的改进,我国肝癌5年生存率不断提高。但患者就诊时多属中、晚期.由于手术切除率低.术后复发率高.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已被公认为是非手术疗法中的首选治疗方法。介入治疗虽是微创性治疗,但目前仍存在不少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发热、排尿困难等。肝癌介入治疗栓塞后不良反应主要是由化疗药物毒性、肿瘤组织坏死、感染或穿刺损伤等引起。现将我院2003年3月至2005年12月76例中晚期肝癌患者介入治疗栓塞后不良反应的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邓贝  江晓林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6):2504-2505
化疗栓塞[1]的概念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形成的.而今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已成为临床上无手术适应证的原发性肝癌和难治性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采用肝动脉灌注药物及栓塞剂对恶性肿瘤进行区域性化疗和栓塞,在阻断肿瘤动脉血液供应的同时给予化疗药物对缺血的肿瘤细胞造成双重打击,因其疗效好、创伤小、不良反应轻、适应范围广,已被广泛应用.因此项介入治疗技术含量高,护理价值在围治疗期间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故总结2004年11月~2008年2月我中心20例晚期难治性肝癌患者进行TACE后的针对性护理,护理效果突出,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宋杰  许虹  唐家强  李兴  周石 《中国药业》2007,16(16):23-24
目的探讨榄香烯乳联合化疗药物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将肝癌患者32例随机分两组,榄香烯乳+5-氟尿嘧啶(5-FU)+顺铂(DDP)灌注治疗组(治疗组)20例和5-FU+DDP治疗组12例(对照组)。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毒副反应小于对照组,患者的生存质量优于对照组。结论榄香烯乳疗效优、毒副作用小,能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肝癌的介入治疗中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唑来膦酸联合紫杉醇脂质体与顺铂方案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性疼痛、生活质量及骨转移灶的疗效。方法32例非小细胞肺癌并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6)和对照组(n=16)。治疗组在应用紫杉醇脂质体加顺铂方案化疗前1d应用唑来磷酸注射液4mg静脉滴注,对照组为单纯应用紫杉醇脂质体加顺铂方案化疗。用药2周期后观察骨痛、骨转移灶的疗效、Kamofsky评分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引起的疼痛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骨病灶控制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rnofsky评分的变化治疗组略优于对照组(P〉0.05)。唑来膦酸的应用不增加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结论唑来膦酸联合紫杉醇脂质体加顺铂方案化疗能有效缓解非小细胞肺癌所致的骨转移性疼痛,提高对骨转移灶的控制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经髂内动脉灌注化疗药物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妇科恶性肿瘤,采用Seldinger术经皮股动脉穿刺,选择2~3种化疗药物进行灌注化疗,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经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后,肿块消退,有效率为88.0%。结论经髂内动脉灌注化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妇科恶性肿瘤局部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动脉介入联合射频消融加体外热疗治疗原发性肝癌及转移性肝癌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选取医院于2008年10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00例原发性性肝癌、肝转移癌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二组,对照组患者应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进行治疗,联合治疗组为在TACE后1周复查可见有实体肿瘤的患者,对其应用射频消融及体外高频热疗治疗;对比二组患者转移率、生存率、缓解率和生存期,以及患者肿瘤标记物(AFP)情况,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联合治疗组AFP值下降情况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较高,转移率低。结论联合治疗较单纯TACE术能更好地改善患者血清AFP水平;加大肿瘤坏死效果、减小肿瘤体积;降低肿瘤的转移率、复发率,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艾迪注射液和槐耳颗粒配合介入疗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 将4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22例(艾迪注射液和槐耳颗粒联合肝癌介入治疗)与对照组21例(单纯肝癌介入治疗),对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毒副作用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59.1%,对照组为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临床获益率(86.4%)高于对照组(71.4%),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21例(P<0.05);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T细胞及NK细胞活性均有提高,且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胃肠反应发生率和白细胞下降率均较对照组低(均P<0.05).结论 艾迪注射液和槐耳颗粒配合介入疗法治疗原发性肝癌能提高近期疗效,改善患者免疫活性,提高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动脉介入治疗(化疗栓塞术)、射频消融、体外高频热疗法联合治疗原发性肝癌及转移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其医学价值,从而为临床提供借鉴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0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00例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观察组则在栓塞后见实体肿瘤后经皮经肝射频消融联合体外高频热疗法予以治疗。回顾性分析治疗后对其进行CT扫描、彩超检查、肿瘤标记物检测、观察记录患者临床副作用等,对治疗效果级安全性作出评估。结果经影像学检查及临床统计,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2%;观察组经影像学、病理学等检查,并经临床统计后,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与观察组均未出现严重毒副作用。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射频消融、体外高频热疗法联合治疗肝脏恶性肿瘤安全有效,能更好地改善患者血清AFP水平;加大肿瘤坏死效果、减小肿瘤体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脾双介入疗法治疗原发性肝癌伴脾功能亢进(简称脾亢)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5例原发性肝癌伴脾亢患者采用Seldinger方法,将5FRH导管插入肝固有动脉,灌注化疗药物总量的2/3;注入栓塞剂,或置换脾管,插入脾动脉,灌注化疗药物总量的1/3;超选至脾动脉下级分支注入明胶海绵。化疗应用联合方案:氟脲嘧啶750mg、表阿霉素40mg、丝裂霉素10mg,10例患者加用顺铂40mg。结果25例中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8例,稳定6例,进展9例,死亡1例;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均为疼痛和发热,6例肝功能异常;术后4周内白细胞计数为(4.5±2.3)×10^9/L,血小板计数为(102.1±5.4)×10^9/L,比术前平均值:2.9×10^9/L、41.6×10^9/L明显增高;该组患者6个月生存率为100%,1年生存率为60%(15/25)。结论双介入疗法可以缓解原发性肝癌伴脾亢的症状,提高原发性肝癌的介入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周琴  宋洁  吴克雄  胡军 《中国医药》2011,6(12):1540-1542
目的 观察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方案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11例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给予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OX方案治疗,西妥昔单抗首次给予负荷剂量400 mg/m2,每周给予维持剂量为250 mg/m2.结果 全组11例患者中,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5例,稳定2例,进展3例,有效率54.5% (6/11),疾病控制率为72.7% (8/11),中位肿瘤进展时间为8.4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痤疮样皮疹(9例)和腹泻(6例).5例合并肝转移患者中经治疗后1例转化为可切除病灶.患者耐受良好,无治疗相关死亡.结论 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OX方案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多可耐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卡培他滨单药治疗老年人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卡培他滨治疗的28例老年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WHO关于疗效评价标准和实体瘤疗效新标准(RECIST)评估治疗效果,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进展,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8例患者均完成2个周期治疗后,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11例,稳定6例,进展11例,治疗总有效率60.7%;不良反应:消化道反应11例(39.3%)、骨髓抑制7例(25.0%)、口角炎10例(35.7%)、手足综合征6例(21.4%).结论 卡培他滨对于老年人恶性肿瘤治疗效果良好,且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7.
华燕艳 《肿瘤药学》2011,(5):462-463,466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对乳腺癌肝转移的治疗效果,并对其在乳腺癌肝转移综合治疗中的价值进行评价。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就诊的46例乳腺癌肝转移患者设为观察组进行介入治疗,药物选择为顺铂、丝裂霉素、阿霉素、5-氟尿嘧啶等,其中38例进行超液化碘油栓塞,与31例采用化学治疗的患者(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46例乳腺癌肝转移患者经介入治疗后,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19例,进展7例,无变化11例。结论乳腺癌肝转移的介入治疗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应作为乳腺癌肝转移综合治疗中的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析恶性妇科肿瘤中晚期患者实施术前介入疗法的应用价值.方法 入选我院恶性妇科肿瘤中晚期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治疗组术前实施介入疗法,对照组仅实施常规手术疗法,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复发及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76.47%)明显高于对照组(58.82%),P< 0.05,治疗组的复发(9例)及副反应(9例)显著优于对照组(15例、20例),P< 0.05.结论 恶性妇科肿瘤中晚期实施术前介入疗法,临床效果确切,可靠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肝脏肿瘤介入治疗并发症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肝脏肿瘤介入治疗的并发症进行分析,并就其出现的原因、处理措施及如何预防做进一步探讨。方法:对经CT、MR、USG及手术病理证实的75例肝脏良、恶性肿瘤患者,其中,原发性肝癌65例;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3例;肝转移瘤4例;肝血管瘤3例。共做了135次介入治疗,每人1~5次。全部病例采用Seldinger穿刺技术,一侧股动脉穿刺插管(通常为右侧股动脉),肝动脉内栓塞和(或)灌注化疗药物的方法。结果:本组肝脏肿瘤介入治疗术中及术后,有4人次出现了肝动脉痉挛闭塞,局部剧烈疼痛,消化道出血,造影剂过敏等较为严重的并发症。结论:肝脏肿瘤介入治疗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原因有短时间内灌注化疗药物用量过大、过浓;靶动脉异常分支与其它血管形成吻合;栓塞颗粒太小;造影剂选择不恰当。介入术者应尽可能选择适当置管的位置,应用适量的化疗药物稀释后缓慢灌注,尽可能选择非离子型造影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指导价值。方法对98例肝癌患者进行常规的多期增强扫描诊断后,在后处理工作站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血管重建。分析腹腔干动脉开口位置和方向;肝癌肿块供血血管来源,设定介入治疗计划。结果MSCTA可以清晰显示全部病例的腹腔干动脉开口位置和方向;显示大部分(78例)肿瘤供血血管。根据多排螺旋CT(MSCT)提供的腹部血管及肿瘤供血血管信息,指导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机下进行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所有病例均能准确栓塞肿瘤供血动脉。结论MSCTA能够容易地确定介入治疗相关血管开口位置,很好显示肝癌供血血管,以此为向导,有助于提高介入治疗的准确性和效率,从而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前行MSCTA对指导TACE治疗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