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三探头脱氧葡萄糖符合线路断层显像在诊断肺癌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三探头脱氧葡萄糖符合线路断层显像(FDGTHTC)诊断肺癌的准确性。方法对比观察109例肺部疾病患者行FDGTHTC检查的结果及其最终病理诊断,按病灶直径(>15cm、≤15cm)分别计算FDGTHTC诊断不同体积病灶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结果病理检查显示,109例患者中86例为肺癌,23例为良性疾病。全组FDGTHTC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5%(82/86),74%(17/23),91%(99/109)。FDGTHTC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病灶直径≤15cm者分别为1/3,7/7,8/10,直径>15cm者分别为98%(81/83),63%(10/16),92%(91/99),其中FDGTHTC诊断前者的敏感性明显低于后者,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P=0005)。结论FDGTHTC是诊断肺癌较为有用的检查手段,对直径≤15cm的病灶诊断价值较低。  相似文献   

2.
纵隔型肺癌的诊断——附27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纵隔型肺癌的诊断方法。方法 收集纵隔型肺癌27例,分析其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学结果。结果 纵隔型肺癌早期多伴有呼吸道症状;X线及CT表现为中央型、周围型及隐匿性3种;病理学检查多为鳞癌。结论 紧密结合临床症状,认真把握影像学特点,早期进行病理学检查,可提高纵隔型肺癌诊断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肝癌的超声与临床病理诊断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比观察肝癌的超声与临床病理特征。探讨超声检查在肝癌诊断与病程判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自1988年至1996年经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304例。经B超检查65例,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239例.其中趣声引导下行穿刺活检18例。结果 经超声检查拟诊为肝癌者263例,诊断符音率为86.5%=42例诊断不符合者包括误诊9例.仅提示可疑病灶30例.未发现病灶3例。可疑病灶经穿刺活检诊断率为94.4%(17/18)。无论原发癌灶大小,超声对卫星灶、脉管癌栓、淋巴结转移三者总的检出率仅分别为48.1%(51/106)、40.5%(32/79)、36.8%(14/38)。结论 对没有典型超声图像特征而AFP为阴性的病灶.可选择穿刺活检以防误诊或漏诊。超声对肝癌病程发展的判断与手术后临床存有诊断差距,临床医生应结合CT、MRI或DSA检查推断实际病程。  相似文献   

4.
雷霆 《医师进修杂志》2001,24(10):26-28
目的 通过对肺癌刷检脱落细胞中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对30例中心型肺癌进行诊断,对比检测肺癌刷检脱落细胞中端粒酶活性、肺癌活检病理学检测、肺癌刷检涂片检查癌细胞3种方法对肺癌诊断阳性率的差异,为肺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30例中心型肺癌行肿瘤活检进行病理学检查、刷检以检测其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及刷检涂片癌细胞检查。端粒酶PCR-ELISA试剂盒进行端粒酶活性半定量测定。资料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结果 30例患者肿瘤刷检脱落细胞端粒酶阳性率为86.7%(26/30),肿瘤组织刷检涂片查癌细胞及活检组织病理切片阳性率分别为90%(27/30)及80%(24/30),3者联合使用,肺癌诊断阳性率提高至100%。结论 肿瘤刷检脱落细胞端粒酶检测、肿瘤组织刷检涂片查癌细胞及活检组织病理切片,3种检测方法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肿瘤刷检脱落细胞端粒酶检测可作为肿瘤活检及刷检结果的补充,为中心型肺癌的一种有效的辅助检测手段,以提高其诊断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在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中的价值。方法11例住院病人共12个病灶,均用彩色多普勒(CDI)显示内部血流信号,部分病灶同时应用能量多普勒(PDI)技术。4例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结果12个病灶均经病理确诊为FNH,3cm以上9个,3cm以下3个。大于3cm者,回声多略高或略低于周围肝组织(88.9%),彩色多普勒显示多有粗大的血管进入病灶并分支(88.9%),可呈轮辐状(33.3%);3cm以下者为低回声,仅1例发现有轮辐状血流。所有结节内CDI均探及中央动脉型彩色血流信号,阻力指数平均为0.53。同一切面PDI所显示的血管长度均长于CDI所显示的。结论FNH的声像图表现与其大小有关。3cm以下者诊断符合率较低.超声介入细胞学检查可以弥补超声图像的不足,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介绍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ndobronchial ultrasound-guided transbronchial needleaspiration,EBUS-TBNA)用于肺癌分期及胸部疾病诊断的新方法,探讨EBUS-TBNA在胸部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0年5月106例患者经EBUS-TBNA检查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5例,女31例;平均年龄62.3岁。根据适应证的不同,将106例患者分为3种情况行EBUS-TBNA,以进一步明确诊断:(1)已明确诊断或怀疑肺癌(76例),胸部CT示:纵隔淋巴结肿大(≥1.0 cm);(2)不明原因的纵隔和(或)肺门淋巴结肿大以及纵隔肿物(22例);(3)大气道旁肺实质内占位(8例)。结果 (1)已明确诊断或怀疑肺癌76例,经EBUS-TBNA检查证实纵隔淋巴结转移58例,未见纵隔淋巴结转移18例。EBUS-TBNA检查阴性者中16例接受胸腔镜或开胸手术,行肺叶切除或肺楔形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证实12例肺癌纵隔淋巴结未见转移,2例肺癌纵隔淋巴结可见癌转移(EBUS-TBNA检查假阴性),其余2例为肺内良性病变;EBUS-TBNA在肺癌纵隔淋巴结分期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6.66%(58/60),100.00%(12/12)和97.22%(70/72)。(2)不明原因的纵隔和(或)肺门淋巴结肿大以及纵隔肿物22例,经EBUS-TBNA检查后明确恶性病变7例,良性病变13例;EBUS-TBNA在纵隔病变良恶性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的敏感性为87.50%(7/8)。(3)大气道旁肺实质内占位8例,经EBUS-TBNA检查后7例明确诊断,其中6例肺癌;EBUS-TBNA在大气道旁肺实质内占位中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率分别为85.71%(6/7)和87.50%(7/8)。所有患者检查耐受良好,无任何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EBUS-TBN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技术,应成为胸部疾病诊断和分期的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7.
氟脱氧葡萄糖SPECT符合探测显像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SPECT符合探测(18F-fluorodeoxyglucose coincidence imaging,18F-FDG-CoDe)在胰腺肿瘤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30例临床怀疑胰腺肿瘤病人行常规影像检查(conventional imaging studies,CIS)及18F-FDG-CoDe检查,诊断结果分别与术后病理对照。结果 96.3%胰腺肿瘤病人18F-FDG-CoDe扫描阳性,而88.9%的胰腺肿瘤病人CIS检查为阳性结果。结论 18F-FDG-CoDe用于胰腺占位病灶术前诊断行之有效,可作为手术方法选择的可靠依据,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提高肺部单发实性恶性病灶的CT诊断准确率,试用病灶恶性可能等级预测法进行评估。并评价该方法在实际临床工作中的意义。方法 (1)连续收集经手术病理或临床治疗追踪证实的肺部单发实性病灶52例,将其中接受CT检查的4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文献资料罗列出肺部单发实性病灶常见的7个CT征象,结合本资料进行分析。(2)综合恶性病灶常见CT征象,按照病灶所具征象的多寡制定病灶恶性可能等级预测法,对所有研究病灶进行恶性可能等级预测。结果恶性可能预测等级越高,对恶性病灶的CT诊断准确率就越高。在本组资料中恶性可能预测等级≥V级时,恶性病灶的CT诊断准确率为100%。结论 综合分析应用CT的各种恶性鉴别征象,有助于提高肺部单发实性病灶中恶性的CT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超声及X射线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期间对50个乳腺病灶进行动态增强MRI、超声及X射线检查的影像资料,基于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别判定病变的良、恶性,以病理诊断为标准,采用Z检验比较三者的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对比分析三者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效能。结果 44例患者50个乳腺病灶,26个恶性病灶,24个良性病灶。基于BI-RADS,X射线对26个乳腺恶性病灶判定结果为5类5个,4类7个,3类6个,2类3个,1类1个,0类4个;24个良性病灶判定结果为4类1个,3类3个,2类4个,1类13个,0类3个。超声对26个乳腺恶性病灶的诊断结果为5类17个,4类4个,3类1个,2类1个,1类3个;24个良性病灶的诊断结果为5类1个,4类2个,3类4个,2类14个,1类2个,0类1个。MRI对26个乳腺恶性病灶的诊断结果为5类6个,4类18个,3类1个,1类1个;24个良性病灶的诊断结果为1类20个,2类3个,3类1个。MRI、超声、X射线对乳腺肿瘤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77、0.835、0.764,MRI与超声、X射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21、P=0.025),超声与X射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0)。结论动态增强MRI是鉴别乳腺病变良、恶性的一种准确检查方法,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效能优于超声和X射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三维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3D-CTA)检查在体表血管畸形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33例临床初步诊断血管畸形且病变范围较大的患者行3D-CTA检查,并以结果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和实施。结果:33例患者3D-CTA诊断为静脉畸形,其中21例经病理检查证实,所得影像显示清楚。其中28例由于病变范围较大采用铜针治疗,治疗后局部肿块缩小或消失、变硬,有效率100%。结论:3D-CTA是一种微创、分辨率高的血管造影技术,可显示病灶拍层次及与毗邻组织的关系,在体表血管畸形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并能指导治疗的制定和实施。  相似文献   

11.
应用酶法测定药盒对54例胸部肿瘤患者进行了血清唾液酸(SA)测定,以探讨SA对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提示:肺癌患者SA水平显著增高(P〈0.05),但无特异性,SA结合其他辅助检查,对肺癌的诊断及疗效观察有一定实用价值,也用于肺癌高发人群的普查,以及良性和恶性肿瘤的鉴别。  相似文献   

12.
�����ڸΰ�����е�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肝癌超声检查的作用包括 :发现病变 (存在诊断 )、区别性质 (鉴别诊断 )、确定部位 (定位诊断 )、术中诊断、非切除治疗的评估。1 存在诊断超声发现直径 3cm或以上的肝癌没有困难 ,检测小肝癌的敏感性比普通CT要高而与螺旋CT相当。依目前的仪器水平 ,超声可检出 1~ 2cm大小的病灶。在检查操作或判读超声医生的诊断报告时应注意 ,如果病人体格肥胖或者肝脏显著萎缩 ,如果结节位于如S7、S8近膈顶处的所谓扫查盲区或S2、S3近胃小弯侧 ,肺底或消化道的气体可能会干扰扫查而出现假阴性结果。另外 ,超声对弥漫型肝细胞性肝癌 (H…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肿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就诊的乳腺肿块患者70例,共计117个乳腺肿块病灶,均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结果:术后病理结果显示良性病灶81个,恶性病灶36个;恶性病灶超声弹性成像评分明显高于良性病灶(P0.05),其中恶性病灶超声弹性成像评分≥4分的比例达到83.33%,超声弹性成像评分诊断乳腺恶性病灶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83.33%、83.95%和83.76%;恶性病灶应变率比值(SR)和面积比值(AR)分别为(3.64±0.81)和(2.01±0.99),明显高于良性病灶的(2.97±0.95)和(1.14±0.41)(均P0.05);SR诊断乳腺恶性病灶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86.11%、81.48%和82.91%;AR诊断乳腺恶性病灶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75.00%、88.89%和84.62%;超声弹性成像评分、SR和AR诊断乳腺恶性病灶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肿块诊断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其弹性成像评分、应变率比值和面积比值等三种方法在鉴别诊断良恶性病灶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浆肿瘤型M2丙酮酸激酶(TuM2-PK)、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和细胞角蛋白19(CYFRA21-1)联合测定对肺癌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分别检测90例肺癌患者,90例良性肺部疾病和100名健康人血中的TuM2-PK、NSE和CYFRA21-1的浓度.结果 肺癌组3种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良性肺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uM2-PK诊断肺癌的敏感度为68.9%,特异度为91%;TuM2-PK和NSE联合检测肺癌的阳性率最高为81%.结论 TuM2-PK可作为一种新肺癌标志物应用,TuM2-PK和NSE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对肺癌的阳性诊断.  相似文献   

15.
随着疾病谱变化和技术进步,特别是早期肺癌筛查的开展,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表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表现为从中心型病变向周围型病变的转变、鳞癌向腺癌的转变、巨块型向小结节的转变、单发病灶向多发病灶的转变。其中,多灶肺癌可为多原发肺癌或肺癌肺内转移,其鉴别诊断与预后是影响治疗策略的重要因素。该文通过总结最新的文献进展,结合该院对此类疾病的研究结果,对多原发肺癌的诊断与外科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老年肺结核合并肺癌的特点及早期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资料表明老年肺结核合并肺癌的特点为:发病率较文献报告明显增高;周围型腺癌多见,易漏诊;男:女为3.9:1。老年肺结核出现以下情况,如合并段性肺不张;颈部,肺门或纵隔出现肿大淋巴结;出现胸腔积液;迁延不愈的咯血,有较剧烈胸痛和/或有进行性呼吸困难,化疗病灶增大,新出现病灶,不规则发热或骨关节疼痛等,要高度警惕合并肺癌的可能,结合临床,进一步检查,以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癌术前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0月200例肺癌患者手术前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临床资料。使用钳检、刷检、支气管肺泡灌洗3种方法。结果140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发现肿物或异常(包括x线胸片及胸部CT检查未见异常的早期肺癌12例),敏感性70.0%;60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未发现异常,假阴性率30.0%。手术187例,13例因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发现异常,包括双侧支气管病变3例,病灶浸润至同侧相邻叶支气管病人不能耐受全肺切除6例,侵及隆突2例,侵及对侧支气管腔1例,双源癌1例,临床分期变为Ⅲb或Ⅳ期,放弃手术。结论肺癌患者手术前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不仅可以明确病灶形态和病理诊断,而且可以发现早期隐性肺癌及发现气管、支气管等的异常情况,对提高肺癌早期阳性诊断率和选择正确治疗方式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5):1429-1431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用于肌骨系统肿瘤定性诊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2月就诊于本院的肌骨系统肿瘤患者共75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检查诊断,以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分析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在肌骨系统肿瘤良性、恶性和交界性病灶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诊断准确率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恶性和交界性肌骨系统肿瘤患者动态增强MRI检查测定K_(trans),K_(ep)和V_e值与同层面对照组织比较有明显差异,且恶性肿瘤病灶K_(trans),K_(ep)和V_e值均明显高于良性和交界性肿瘤病灶(P0.05)。[结论]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用于肌骨系统肿瘤定性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操作简便、安全无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慢性肺炎、肺结核和肺癌引起的肺段病变的CT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44例肺段病变的CT资料(15例慢性肺炎、12例肺结核、17例肺癌)。全部经病理、痰检结核菌证实。重点观察病灶的外形、边缘、密度、支气管和邻近改变。结果 大多数肺段病灶均有2-3个以上的CT层面呈楔形或锥状(尖朝向肺门,底部位于肺外周),少数病灶需将各个层面叠加起来方呈锥形外观。慢性肺炎病灶边缘多稍内凹或平直,楔尖支气管通畅,未见结节;密度较均匀,可见支气管气相或支扩;底部相邻胸膜增厚明显。结核病灶边缘常不规则或模糊;密度不均;楔尖未见结节,可有支气管狭窄;卫星病灶和胸膜增厚较多见。肺癌病灶边缘可见外凸;密度均匀或较均匀;楔尖支气管阻塞和结节。诊断符合率75%。结论 三种肺段病变CT表现有一定特点,诊断时须综合分析各种征象。不典型病例的诊断有赖于病理。  相似文献   

20.
���ٰ���CT��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胰腺癌术前诊断的主要手段是影像检查,其中包括X线、B超、DSA、CT、MRI及PET/CT等,但对胰腺癌及相关病变检查的敏感手段是CT,临床通常作为首选的检查手段,MRI作为重要补充,PET/CT作为一个新的影像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也已开始,有很大的潜力。本文对胰腺癌的螺旋CT影像表现及其诊断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