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细辛临床运用广泛,尤其在治疗寒饮咳嗽、气喘方面,如配伍得当,效如桴鼓。然现今多数医生受到"细辛不过钱"之说的影响,用之极为谨慎,以至于影响疗效。笔者在门诊以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为主,对细辛的用量有些体会,在此愿与同道分享。"细辛不过钱"的渊源宋以前的医书,如《伤寒论》、《备急千金要方》其实都有细辛用量超过一钱的记载,直至宋代,才有了"细辛不过半钱匕"的说法,陈承在《本草别说》中说:"细辛若  相似文献   

2.
“细辛不过钱”之源与误 :源出《本草纲目》,其引北宋·陈承语谓 :“若单用末 ,不可过一钱 ,多则气闷塞不通者死。”随出“细辛不过钱 ,过钱赛人言”、“细辛不过钱 ,过钱命相连”等语。“细辛不过钱”是“细辛不可半钱匕”之误 ,系此单味研末吞服 ,并非指复方煎剂。柯雪帆云 ,小青龙汤中用细辛 1 0~ 1 5g,煎药汁顿服不会中毒 ,而能更好地发挥其镇咳、镇痛、强心等作用 ;当代细辛用量一般在 3g左右 ,但接近或超过仲景用量者屡有所见 ,有人用独活寄生汤化裁治寒痹坐骨神经痛 ,细辛加至 30g而收全功 ;治慢性支气管炎细辛用至 4 0 g,而疗效方…  相似文献   

3.
细辛有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之良效,在临床中因"细辛不过钱"受到诸多限制。本文追本溯源,查阅古今文献,从用量、配伍、病证的角度,探究细辛的临床运用,并提出"细辛不过钱"的限制仅适用于丸、散剂,认为细辛的临床运用剂量应根据剂型、煎煮方法、产地、用药部位酌情调整,临床中还应注意细辛的配伍与证候禁忌。  相似文献   

4.
清肺排毒汤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推荐临床使用的中药复方,临床疗效显著,由于受到"细辛不过钱"传统认识的影响,部分学者对清肺排毒汤中使用细辛6 g提出质疑。该文基于文献回顾,系统整理了古代经典方剂和现代临床中细辛的应用情况和使用剂量,梳理和分析了古今医家对细辛毒性的认识,探讨清肺排毒汤应用细辛的合理性。结果发现:①历代本草文献对细辛的毒性记载并不相同,"细辛不过钱""细辛有毒"认识的形成曲折而又复杂,具有一定的片面性;②现代临床应用细辛的剂量并未拘泥于"细辛不过钱"传统认识,多数临床医师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合理增加了使用剂量后获得疗效,未发现不良反应;③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处方管理办法》等政策法规,在特殊情况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需要酌情增减药物的使用剂量。因此,以临床"急用、实用、效用"为导向,细辛在清肺排毒汤中的使用安全、有效、合理。  相似文献   

5.
赵书锋  王世勇 《光明中医》2009,24(1):130-131
针对"细辛不过钱"之说,研究了古今关于细辛用量、用法的论述及临床实践,认为细辛有毒,"细辛不过钱"是单用且入丸散剂的用量,临床上应用细辛在辨证准确、配伍得当、入汤剂久煎的情况下,可以超量使用,并且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郑君  张成博  王均宁  张昆 《陕西中医》2010,31(5):601-602
从细辛有毒无毒的定性问题和"细辛不过钱"的定量问题两个方面,分析了中药之毒存在争议的历史原因,并提出了今人应从全方位系统性并结合现代技术来解读中药毒性的科学内涵和影响因素,建立属于今人的有毒中药毒性标识和量化认知标准。  相似文献   

7.
谢永俊 《时珍国医国药》2004,15(11):786-787
对“细辛不过钱”之说澄清了其本源,指出此说只是对“单用末”而言;列出古今著名医家所使用细辛的剂量和经验,又根据现代药理学研究对“细辛不过钱”之误说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8.
细辛是中医临床常用药,在使用时有细辛不过钱的说法。这一说法已经受到部分临床医生的质疑。通过临床用药实案可总结其在汤剂剂型使用时可不必拘于"细辛不过钱"。  相似文献   

9.
“细辛不过钱”的说法由来已久,然而仍存在争议,致使临床细辛用量受到一定的制约。文章从文献源流、细辛用量、剂型及给药方式4个方面再谈“细辛不过钱”,得到结论:“细辛不过钱”的确切说法为《本草别说》之“细辛若单用末,不可过半钱匕”;“钱匕”是量药器,“钱”是质量单位,“半钱匕”约合0.3 g,而“一钱”约合3 g;《本草别说》中的“细辛末”可能是一种粒度较为细小的散剂,而非“粗末”;给药方式很可能是外用鼻吹法,而非内服。综合分析可知单用细辛末可因剂量较大、粉末剂型及外用鼻吹法等多重因素,导致“气闷塞,不通者死”的症状,非后世“细辛不过钱”这一片面认识。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细辛不过钱”的本义进行了考证,认为此话实指单味研末吞服细辛时剂量不可过钱,非言细辛伍于复方煎煮时剂量不可过钱。细辛所含挥发成份是有毒的,单味研末吞服应遵循“细辛不过钱”这一古训,然细辛加复方配伍煎煮后,可大大减低其毒性。古今临床实践表明,细辛用于复方煎剂不应拘于1钱(约合今之3—4g),根据临床病情需要可增至16—30g为宜。  相似文献   

11.
赵书锋 《陕西中医》2009,30(3):339-341
目的:讨论"细辛不过钱"之说,以便临床合理运用细辛。方法:研究参考古今关于细辛毒性、配伍、用量、用法的理论阐述、实验研究及临床报道。结果:认为细辛确有毒性,"细辛不过钱"是单用且入丸散剂的用量。提示:临床上应用细辛在辨证准确、配伍得当、入汤剂久煎的情况下,可以超量使用,并且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中药琐谈     
“细辛不过钱”宋代医家陈承在《本草别说》中说;“细辛若单用末,不可过一钱,多则闷塞不通者死……”。这就是后世所谓“细辛不过钱”之由来。明代医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引用了这句话,并解释  相似文献   

13.
<正> “细辛不过钱”之说乃古今临床施药之清规。据我临床体会,此说似不尽妥,今陈异议,期与同道商榷。细辛性温燥,味辛辣,有通经止痛之功,适用于诸头痛、牙痛及风湿痹痛等证。《证治准绳》中治小儿疯痫的“细辛麻黄汤”,《千金方》中治胸痹背痛的“细辛散”,《太平圣惠方》中治耳聋的“细辛膏”等,皆属细辛为君之效方。至于“细辛不过钱”之说,似与细辛的先兴奋后麻痹,过量可致呼吸中枢麻痹之弊有关。但却不应局限在“钱”内为其用量的永恒标准,而应据病情、体质之不同因人制宜。为验证其  相似文献   

14.
细辛用量琐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辛用量琐谈陈桂苍福建省诏安县中医院363500几百年来,中医药界流传“细辛不过钱”之戒律。鉴此,笔者浅谈如下。1误解《别说》,以讹传讹至今据说,“细辛不过钱”出自宋·陈承《本草别说》,书佚,无从考证。笔者查《证类本草》曰:“《别说》云:“细辛若单用...  相似文献   

15.
细辛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鉴于其所含黄樟醚等毒性成份,大多数临床医师囿于"细辛不过钱"的框框,不敢越雷池一步,以至于少开甚至不开细辛一味。而临床上细辛入汤药过钱较常见,多用于镇痛、温化痰饮等。笔者例举细辛临床应用验案3则,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6.
"细辛不过钱"一直是困扰中医药学术界和临床医者的瓶颈问题。研究认为,"细辛不过钱"具有丰富的内涵,即正品细辛、用根、单用、用散、内服,"五位一体",不可分割;是在特定条件下的一种特殊限量,不能作为普遍规律指导临床应用。《中国药典》法定细辛的剂量为3~10g,与临床用药实际应用严重脱节。问题在于传承缺失,创新滞后,有必要进行修订,科学界定细辛的有效剂量范围,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中药细辛的用量受《中国药典》《中药学》教科书的规定和"细辛不过钱"之说等的限制,现在中医临床对细辛的使用仍然十分谨慎,导致用量过轻,取效甚微。应认清细辛已知的毒性和有效成分,中医临床除了准确辨证、掌握细辛的适应症外,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体质、发病季节等因素结合细辛的品种来灵活调节细辛的使用量。细辛入汤剂时,还应做到先煎或延长煎煮时间;取得临床疗效,中病即止,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古有"细辛不过钱"之说,使其在妇科病的应用中受限。哈孝廉教授临证时未拘泥于细辛的限量和毒性之说,在继承经典的基础上,重新对细辛的功用进行解读,临证喜重用细辛治疗寒性痛经,疗效显著,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细辛功擅宣通鼻窍,临床用于治疗鼻渊、鼻鼽等疾病时疗效显著。然现代医家多忌惮其毒性,恪守"细辛不过钱"的用药原则,使其疗效多显平庸。本文列举一则以温肺止流丹合苍耳子散加减为基础方,重用细辛得以治愈五年过敏性鼻炎痼疾的案例,以说明大剂量细辛在治疗此病中散寒解表、宣通鼻窍的重要作用,结合临床实际,提出根据病情合理选择剂量轻重,对细辛用量再认识。  相似文献   

20.
细辛的毒性与临床用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古有"细辛不过钱"之说。经查阅古今有关细辛毒性与用量的文献,通过对文献的分析,认为细辛常规用量可以确定为:入丸散剂,0.5~1g;入汤剂,5~15g。煎煮时间宜20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