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更昔洛韦治疗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将76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8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更昔洛韦;对照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炎琥宁和利巴韦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73%,对照组疗效为76.32%。两组疗效比较,P<0.05。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更昔洛韦治疗手足口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李国刚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9):103-103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对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手足口病患儿45例随机分为两组,I组27例为更昔洛韦治疗组,Ⅱ组18倒为病毒唑治疗组,对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具有较病毒唑疗效显著、疗程缩短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更昔洛韦治疗婴幼儿手足口病29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刘培辉  杨跃萍  邹新英 《中国热带医学》2007,7(7):1144-1144,1149
目的 观察更昔洛韦对婴幼儿手足口病(HFM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8例婴幼儿HFMD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予更昔洛韦和病毒唑静脉滴注,观察临床有效率,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对照组69%,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更昔洛韦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更昔洛韦治疗婴幼儿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对婴幼儿手足口病(HFM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HFMD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加用更昔洛韦观察临床有效率。结果;临床有效率治疗组92%,对照组52%,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更昔洛韦对婴幼儿手足口病(HFM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5例婴幼儿HFMD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加用更昔洛韦,观察临床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临床有效率治疗组为90.91%,对照组56.25%,引起白细胞下降,血小板下降治疗组为33.33%、27.27%,对照组为9.38%、3.13%,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但须随访对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更昔洛韦对婴幼儿手足口病(HFM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5例婴幼儿HFMD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加用更昔洛韦,观察临床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临床有效率治疗组为90.91%,对照组56.25%,引起白细胞下降,血小板下降治疗组为33.33%、27.27%,对照组为9.38%、3.13%,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但须随访对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游湛云 《当代医学》2013,(30):105-105
目的研究更昔洛韦治疗婴幼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2年10月间进行治疗的婴幼儿手足口病患儿63例的临床资料。全组63例患儿,在常规护理、退热治疗的同时,均给予更昔洛韦10mg/kg进行治疗,每天1次,5d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患儿症状缓解时间、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出现情况。结果63例患儿完成1个疗程后,显效45例,有效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5.2%。平均退热时间为(22±15)d,平均疱疹消退时间(43±2.1)d,平均开始进食时间(35±1.1)d,平均住院时间(8.3±2.5)d。治疗过程中,有9例(14.3%)出现白细胞计数下降,有5例(79%)出现血小板计数下降,出现不良反应的患儿均在治疗结束后恢复正常,无1例因为严重不良反应而停止治疗。结论更昔洛韦治疗婴幼儿手足口病临床疗效好,短期应用不良反应少,长时间应用后需要注意监测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是治疗婴幼儿手足口病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照观察更昔洛韦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44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更昔洛韦,观察临床疗效,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组显效58例,显效率为77.4%,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显效28例,显效率为42.4%,总有效率为87.9%,经统计学处理,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χ2=19.60,P< 0.01).结论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昔洛韦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好、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GCV)对小儿手足口病(HFM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6岁患手足口病患儿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更昔洛韦,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治疗,对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和体征均较对照组消失早(P<0.01)。结论:更昔洛韦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程短、见效快,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更昔洛韦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该院住院部在时间段2015年8月至2016年1月区间手足口病患儿共6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编号奇偶性方法进行分组,分别将3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观察组中。对照组确诊后用药利巴韦林,观察组确诊后用药更昔洛韦。以临床有效性以及用药期间安全性为评价指标,对比两组患儿经不同方法干预后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经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66.67%,P <0.05)。观察组用药期间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33%(1/30),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P <0.05)。结论:更昔洛韦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综合价值突出,有效性高且用药安全可靠,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更昔洛韦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更昔洛韦联合炎琥宁治疗手足口病的效果.方法 85例手足口病病儿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4例,应用更昔洛韦及炎琥宁治疗;对照组41例,应用利巴韦林及Vit C治疗.结果 治疗组疗效好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u=2.2,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更昔洛韦联合炎琥宁治疗手足口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更昔洛韦治疗手足口病6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非法定传染病.主要的感染对象为婴幼儿,传染性强,可在短期内造成流行,易并发心肌炎、脑炎,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目前无特效治疗方法。为寻求快速、有效的治疗方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我们对2004年5月~2004年8月间在我院确诊的62例病儿采用更昔洛韦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饶兵 《吉林医学》2014,(22):4949-4950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将收诊的小儿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阿昔洛韦15 mg/(kg·d)静脉注射治疗,观察组使用更昔洛韦10 mg/(kg·d)静脉注射治疗。比较两组间疗效差异及治疗时间、退热时间、皮疹愈合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差异。结果:观察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无效率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皮疹愈合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总治疗时间亦短(P<0.05)。结论:更昔洛韦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症状改善时间短,且疗效好。  相似文献   

14.
更昔洛韦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和西咪替丁联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5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22例和治疗组23例,两组均给予口服维生素B2、补液、对症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更昔洛韦10 mg/(kg·d)加入液体中静脉点滴,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西咪替丁10 mg/(kg·d)~20 mg/(kg·d)加入液体中静脉点滴,连用3 d~5 d,并观察两组疗效。结果:退热、咽痛消失、疱疹消退及治愈时间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更昔洛韦与西咪替丁联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更昔洛韦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8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两组均给予口服维生素C、补液、对症等常规治疗,同时治疗组给予更昔洛韦5 mg/(kg·d)加入液体中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10~15 mg/(kg·d)加入液体中静脉滴注,观察两组的临床症状、体征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及体征均较对照组消失早(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2%(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更昔洛韦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具有疗效显著、疗程缩短的特点,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更昔洛韦联合金银花颗粒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联合金银花颗粒治疗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4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7例。实验组采用更昔洛韦联合金银花颗粒治疗,更昔洛韦5 mg/(kg.d)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滴注5 d,同时口服金银花颗粒,每日3次(1~3岁患儿每次1 g,4~6岁患儿每次3 g),服用5 d。对照组予以阿昔洛韦15 mg/(kg.d)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滴注5 d。分别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退时间、治疗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01%(67/7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7.53%(52/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平均退热时间为(1.75±0.41)d,平均皮疹消退时间为(2.98±1.02)d,平均口腔溃疡愈合时间为(3.12±0.86)d,总治疗时间为(4.32±0.87)d。对照组平均退热时间为(2.68±0.53)d,平均皮疹消退时间为(3.87±1.21)d,平均口腔溃疡愈合时间为(4.09±1.42)d,总治疗时间(6.08±1.32)d。实验组平均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总治疗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01)。实验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19%和18.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29,P=0.012〈0.05)。结论:联合使用更昔洛韦和金银花颗粒治疗手足口病,能够显著减少发热、皮疹、口腔溃疡等症状的持续时间,减少并发症的产生,提高患者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7.
更昔洛韦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2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1月-2005年1月笔者应用更昔洛韦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GH)20例,并与阿昔洛韦进行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治疗水痘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更昔洛韦、阿昔洛韦分别静脉滴注治疗水痘患儿58例、40例,分别观察更昔洛韦与阿昔洛韦治疗水痘的疗效(发热消退时间、皮疹结痂时间、出疹批数、血常规、尿常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更昔洛韦治疗组与阿昔洛韦对照组疗效相似,外周血白红胞、血小板数治疗后均呈上升趋势,尿常规治疗后均趋于正常,不良反应中恶心,呕吐、不适发生率分别为10.3%、5%,注射部位疼痛发生率分别为3.4%、2.5%。结论:更昔洛韦治疗水痘疗效与阿昔洛韦相似,但不良反应较之轻微。  相似文献   

19.
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年6月~12月我科使用湖北科益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更黄洛韦治疗40例带状疱疹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更昔洛韦与大剂量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带状疱疹患者7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一组38例患者采用伐昔洛韦1g,每日3次口服,共7d;另一组37例患者采用更昔洛韦0.25g,每日2次静脉滴注,共10d。用药后第3d、6d和10d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更昔洛韦组的止疱时间、止痛时间和结痂时间分别为(2.86±1.36)d、(4.27±1.21)d和(4.53±0.62)d,而伐昔洛韦组的止疱时间、止痛时间和结痂时间则分别为(2.12±1.14)d、(3.47±0.22)d和(4.29±0.37)d。伐昔洛韦组的止疱时间、止痛时间均短于更昔洛韦组(分别为t=2.556,P=0.0127;t=3.958,P=0.0003),而在结痂时间上二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87,P=0.078)。伐昔洛韦组的总有效率为97.36%,高于更昔洛韦组(81.08%)(P=0.0284)。伐昔洛韦组与更昔洛韦组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分别为2.70%、5.26%,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结论大剂量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