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比较库欣综合征(CS)与原发性高血压(EH)的电解质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011年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高血压科22例Cs患者(CS组)及同期住院的22例EH患者(EH组)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尿钾、钠、氯、钙、磷、镁水平。结果CS组血钾、血镁[(3.5±0.3)、(0.7±0.1)mmol/L]明显低于EH组[(4.0±0.3)、(0.9±0.1)mmol/L],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CS组尿钾、尿钙、尿镁[(37.5±6.4)、(5.2±1.6)、(4.7±0.7)mmol/L]均高于高血压组[(27.4±5.0)、(4.1±1.8)、(3.3±0.7)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cS的低血钾、低血镁、高尿钾、高尿镁及高尿钙电解质特点可为其与EH的鉴别诊断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的生化特点。方法:分析64例原醛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手术前后实验室检验结果的变化。结果:64例中,醛固酮瘤(APA)47例(73.4%),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HA)15例(23.4%),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增生(PAH)2例(3.2%)。56例(87.5%)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术前低血钾56例(87.5%),APA患者严重低血钾发生率高于IHA(P〈0.01);血浆醛固酮升高55例(85.9%),血浆低肾素48例(75.0%);APA和IHA组高醛固酮和低肾素发生率相似(P〉0.05)。5例高血压、血钾、醛固酮正常的APA患者,血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PAC/PRA)〉30。术后平均随访20.4个月,APA和IHA患者术后血钾恢复正常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治愈和缓解率APA优于IHA(P〈0.05);手术有效的患者血醛固酮、血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均恢复正常。术前低肾素患者高血压治愈率高于肾素正常者(P〈0.05)。结论:血钾、血浆肾素、醛固酮测定是诊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主要指标,血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有助于原醛的早期诊断。实验室检验对于术后疗效随访和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不同亚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 PA)的电解质特点,及盐水负荷试验(saline infusion test, SIT)后的血钾和钠钾比值在辅助PA分型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135例于2009年1月1日?2018年12月27日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筛查高血压原因的患者资料,分为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 EH)组(34例)、PA组(101例),其中PA组包括60例单侧肾上腺分泌〔醛固酮瘤(aldosterone-producing adenoma, APA)组〕和41例双侧肾上腺分泌〔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diopathic hyperaldosteronism, IHA)组〕。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IT后的血钾和钠钾比值对PA分型诊断的价值。  结果  与EH组比较,APA组患者SIT前后血钾水平均较低(P<0.01),APA组SIT前后的钠钾比值均较高(P<0.05)。虽然APA组和IHA组间SIT前血钾和钠钾比值均无明显差异,但APA组SIT后的血钾水平较IHA组更低(P<0.01),钠钾比值与IHA组相比更高(P<0.05)。在PA分型诊断中,SIT后血钾水平和钠钾比值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41和0.646,均低于SIT后醛固酮水平的0.788。SIT后血钾取最佳切点为3.56 mmol/L时,其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是46.7%、85.4%,SIT后钠钾比值取最佳切点为39.09时,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是53.3%、80.5%。  结论  SIT后血钾和钠钾比值对PA分型诊断的敏感性较低,诊断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4.
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患者肾小球滤过率(GFR)状况及影响因素。选择PA患者156例,另选择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189例作为对照,比较两组相关生化指标,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等。PA组与EH组血清肌酐、eGFR、24h尿蛋白定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A患者血浆醛固酮浓度(P=0.003)及血清肌酐(P=0.001)与eGFR呈负相关,其eGFR低于EH患者;24h尿蛋白排泄率高于EH组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EH)、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EH+DM)患者和健康受试者的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差异.方法测定昆明医学院附属延安医院36例EH、35例EH+DM患者及35例健康人的血压、脉压、血糖、血脂、体重指数、血清肌酐及baPWV,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EH十DM组:空腹血糖显著高于另外两组(P〈0.01),体重指数、血清肌酐、收缩压、舒张压、脉压、L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与EH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EH组:除血压、脉压、LDL-C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外,体重指数、空腹血糖、血清肌酐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aPWV在EH组和EH+DM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EH+DM组又显著高于EH组(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者的baPWV显著高于EH者,后者又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baPWV升高与血压、脉压、血糖、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6.
胡枫湫  黄慧  黄娟  闫哲 《西部医学》2019,31(2):216-220
【摘要】 目的 探讨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与低肾素原发性高血压间的关联性。方法 比较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特醛症)(IHA)与低肾素原发性高血压(LREH)患者临床表现的异同。收集119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特醛组(IHA组)45例、低肾素原发性高血压组(LREH组)25例、正常肾素原发性高血压组(NREH组)49例,比较3组醛固酮等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 LREH组的肾素活性和醛固酮水平均低于NREH组,而醛固酮/肾素比值明显增高(P<005);IHA组血钾水平低于LREH组,而前者醛固酮水平高于后者(P<005),盐水负荷及卡托普利试验后醛固酮下降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IHA组按醛固酮/肾素比值递增顺序分为3个亚组进行比较,发现随着醛固酮/肾素比值的增高,肾素活性逐渐降低(P<005),而醛固酮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从低肾素原发性高血压到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可能是一个肾素 血管紧张素Ⅱ 醛固酮系统调控异常由轻微到逐渐明显的连续性过程。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由于肾上腺皮质肿瘤或者增生,分泌醛固酮过多所致.醛固酮的重要生理作用是促进肾远曲小管潴钠排钾,主要临床表现为高血压、低血钾.实验室检查有血钾、高血钠、二氧化碳结合力增高、尿钾高、尿PH呈碱性,血尿醛固酮高、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活性降低等表现.现将其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卡托普利试验(CCT)后各试验指标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原醛症)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2年6月?2017年10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住院的184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CCT后血醛固酮水平/肾素活性(ARR)、血浆醛固酮水平(PAC)、血浆肾素活性(PRA)以及PAC抑制率这4项指标进行评价。  结果  184例高血压患者中原醛症(PA组)125 例,原发性高血压(EH组)59 例,后者又分为正常肾素原发性高血压(NREH组)38 例,低肾素原发性高血压(LREH组)21 例。EH组与PA组CCT后PAC抑制率中位数(P25,P75)分别为0.190(0.083,0.351)与0.125(0.024,0.237)。LREH组CCT前、后PRA低于NREH组(P<0.001),与PA组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REH组口服卡托普利后PRA和ARR与PA组有很大重叠,而服药后PAC与PA组重叠范围很小。在原醛症与原发性高血压的鉴别诊断中,CCT后ARR、PAC、PAC抑制率和PRA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0〔95%置信区间(CI):0.800~ 0.907〕、0.881(95%CI:0.825~0.924)、0.771(95%CI:0.703~0.831)和0.632(95%CI:0.558 ~ 0.701),前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43,P=0.658),且均高于后两者(P<0.05)。CCT后PAC与ARR在PA组与EH组中诊断原醛症最佳切点值分别为19.24 ng·dL-1 (敏感性78.4%,特异性88.1%)和32.47 (ng·dL-1)/(ng·mL-1·h-1)(敏感性84.17%,特异性72.41%)。  结论  CCT后ARR和PAC对原醛症诊断价值均较PAC抑制率高,尤以PAC更适合作为原醛症的确诊试验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与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变化及诊断学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海慈医院经病理学确诊的PA患者80例作为PA组,选取同期就诊的性别、年龄、血压水平相匹配的80例EH患者作为EH组。比较两组的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尿酸、肌酐、vWF、sICAM-1、24 h尿蛋白、尿蛋白排泄率(UAER)、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vWF、sICAM-1单独及联合检测PA、EH的诊断效能。结果 PA组vWF、sICAM-1、醛固酮与肾素活性比值(ARR)高于EH组(P <0.05)。两组患者UA、Sc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A组24 h尿蛋白、UAER、LVMI高于EH组(P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A组患者vWF水平与ARR、24 h尿蛋白、UAER和LVMI均呈正相关(r=0.617、0.485、0.539和0.476,均P <0...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低血钾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包括肾上腺醛固酮分泌腺瘤(APA)、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HA)]患者糖、胰岛素代谢中的作用。方法根据有无低血钾将178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APA 103例、IHA 75例)分为低血钾组和正常血钾组,2组均行3h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和卧立位醛固酮试验,观察血糖、胰岛素变化与血钾之间的关系。结果低血钾组血钾曲线下面积、胰岛素曲线下面积、空腹胰岛素水平均低于正常血钾组(P〈0.05,P〈0.01);低血钾组血糖曲线下面积、卧位醛固酮水平均高于正常血钾组(P〈0.05);低血钾组糖耐量异常者为75.3%,正常血钾组为48.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APA和IHA中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分别为38.8%、57.3%,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低血钾是导致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中胰岛素分泌下降的可能原因之一;应警惕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情况,并及时纠正其可能存在的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1.
潘玲  黎伟  廖蕴华 《广西医学》2014,(2):204-206
目的:探讨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低钾血症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37例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生低钾血症37例(27.0%)。低钾组与非低钾组比较,年龄、血钾、血磷、血尿素氮、血清肌酐、血清白蛋白、血浆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及尿素清除率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而血糖、TC、TG、C反应蛋白、血钙、血钠、甲状旁腺素、尿量、超滤量、性别、营养不良发生率及腹膜平衡试验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老年组低钾发生率为41.4%,明显高于非老年组的28.1%(P<0.05)。营养不良组血钾水平低于营养良好组(P<0.05),而低钾患病率高于营养良好组(P<0.05)。血钾与血尿素氮、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主观综合营养评估法评分、肌酐及血磷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年龄、超滤量及尿素清除率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腹膜透析患者低钾发生率较高。血钾与年龄、营养状态及贫血密切相关,及时纠正低钾血症可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颈动脉钙化情况与钙磷代谢紊乱的关系。方法对43例ESRD患者应用彩色B型超声仪观测双侧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及钙化情况,同时抽血检测血钙、磷、血胆固醇、甘油三酯、二氧化碳结合力、血肌酐,并计算钙磷乘积。结果43例ESRD患者24例(55.8%)存在颈动脉钙化。钙化组IMT值、血磷及钙磷乘积较无钙化组显著增高(分别P〈0.01、P〈0.05、P〈0.05),高血磷组二氧化碳结合力水平较血磷不高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ESRD患者存在较高的颈动脉钙化率。颈动脉钙化与颈动脉IMT值、血磷、钙磷乘积增高密切相关,血磷与血CO2含量呈负相关,应重视纠正钙磷代谢紊乱和代谢性酸中毒。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动脉血与静脉血电解质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2012年1-12月住院的57例老年(61~95岁)患者,同时测定动脉血和静脉血的钾、钠、氯离子浓度,并对所得资料进行相关和回归统计分析.结果 动脉血钾(4.03±0.67) mmol/L低于静脉血钾(4.22±0.69) mmol/L(P<0.01);动脉血钠(136.63±5.97) mmol/L低于静脉血钠(141.84±6.16) mmol/L(P<0.01);动脉血氯化物(108.71±7.87) mmol/L高于静脉血氯(104.08±6.62) mmol/L(P<0.01);动静脉血钾之间、血钠之间、氯化物之间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87(P<0.01),0.950(P<0.01),0.967(P<0.01);存在直线回归关系.结论 老年患者动脉血与静脉血电解质检测结果有差异,但呈正相关,当不能获得静脉血检测结果时,动脉血相关的检测指标经校正后可作为较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不同血钾水平库欣病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2011年在我院诊治的187例成年库欣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血钾正常与否分组,比较两组心脑血管并发症和临床特点。结果患者平均年龄20-76(38.8±11.3)岁,43.3%(81/187)伴有低血钾。与血钾正常组比较,低血钾组男性比例高于女性(P〈0.01)、病程更短(P〈0.01)、血压和血脂水平更高(P〈0.05);低血钾组紫纹、瘀斑和下肢水肿发生率更高(P〈0.05),更易发生碱中毒(P〈0.01);低血钾组血清ACTH、F和24 h UFC均显著高于血钾正常组(P〈0.01),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阴性率更高(37.1%vs 9.4%,P=0.00);低血钾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升高(56.8%vs 41.5%,P〈0.05),其中以心律失常更常见(35.4%vs 21.9%,P〈0.05),而左室肥厚、心绞痛/心肌梗死发生率均相仿(P〉0.05);两组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未见统计学差异(17.3%vs 20.8%,P〉0.05);结论伴低血钾者更多见于男性、病程更短、体征更突出、代谢异常更严重、激素水平更高;库欣病患者血管并发症发生率高,尤其是伴低血钾者,以心律失常和蛋白尿为著。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病患者血脂、尿酸与胆红素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EH)患者血脂、血尿酸(UA)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69例高血压病患者(EH组)及40例健康者(对照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总胆红素(T—BIL)和尿酸(UA)含量及24h平均脉压(MPP)。结果EH组TC、LDL—C、UA及MPP均显著增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H组T—BIL、HDL—C低于对照组(P〈0.0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MPP值与TC、LDL—C、UA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结论血脂、胆红素、尿酸水平的变化在高血压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严格控制体位、药物、检测条件等情况下,评估血浆醛固酮与肾素活性比值( ARR)[ ARR=血浆醛固酮( plasma aldosterone concentration,PAC)/血浆肾素( plasma rennin activity,PRA)]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应用接受者操作特征(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评估汉族人高血压患者中的ARR值在PA筛查诊断中的最佳标准。方法收集2012年3月—2014年8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高血压科就诊的301例怀疑PA的汉族高血压患者,均行卧位/立位ARR的检测及静脉盐水负荷试验。其中确诊PA的患者105例,原发性高血压( essential hypertension,EH)的196例,并分别对两组间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卧位PRA、立位PRA、卧位PAC、立位PAC、卧位ARR、立位ARR等免疫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利用ROC曲线下面积探讨汉族人高血压患者筛选PA的ARR值。结果在PA组及EH组的临床资料分析中,EH组卧位/立位PAC、ARR水平均较PA组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0.05);EH组卧位/立位血浆PRA较PA组高,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立位PRA作为PA筛查指标优于立位PAC,而立位ARR作为PA的筛查指标优于立位PRA和立位PAC;将不同立位ARR切点进行比较,可见立位ARR切点为240( pg/mL)/( ng?mL-1? h-1)时对PA患者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结论立位ARR相对于卧位ARR、立位PRA、立位PAC更适合作为PA患者的筛查方法,但其检测时需控制体位、药物、标本采集和测定等影响因素,立位ARR切点为240( pg/mL)/( ng? mL-1? h-1)时对于在汉族高血压患者中筛查PA的诊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及其与原发性高血压及左心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 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32例为观察组,其中高血压1级(EH1级)42例,高血压2级(EH2级)46例,高血压3级(EH3级)44例,单纯EH无LVH(EH-非LVH组)68例,EH合并LVH (EH-LVH组)64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原发性高血压各组患者和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60例的血清IGF-1水平及左心室质量指数,并对比分析.结果 血清IGF-1水平,观察组[(296.41 ±60.51)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172.41±41.2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H1级、EH2级和EH3级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EH-LVH组、EH-非LVH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IGF-1水平、左心室质量指数均明显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EH-LVH组均高于EH-非LVH组(P<0.05).IGF-1水平与左心室质量指数呈正相关(r=0.42,P<0.05).结论 EH患者血清IGF-1水平明显升高,IGF-1可能参与了EH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8.
血清白介素-18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白介素-18(IL-18)与2型糖尿病肾病(DN)的相关性。方法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98例2型糖尿病患者(DM组)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NA组,34例)、微量白蛋白尿组(MA组,33例)和临床蛋白尿组(CP组,31例),并设正常对照组(NC组)25例,同时检测各组血清IL-18、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白蛋白和血脂、血压等指标,并记录糖尿病病程和计算BMI。结果(1)DM组血清IL-18中位数水平较NC组显著增高(P〈0.01);DM组血清IL-18水平与糖尿病病程、HbA1C、hs-CRP、UAER呈正相关(均P〈0.01),而NC组血清IL-18水平与HbA1C、hs-CRP、UAER无相关(均P〉0.05);hs-CRP、糖尿病病程、HbA1C、收缩压、IL-18与UAER呈正相关(均P〈0.01)。(2)MA和CP组的血清IL-18水平均较NA组显著升高(均P〈0.01),而CP组水平则较MA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血清IL-18水平在2型DM患者中显著升高,且与HhA1C水平相关;同时血清IL-18水平的变化可能与2型DN早期阶段的病情进展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