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肠癌常见中医症状及证候分布规律。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263例大肠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按照大肠癌中医证候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报告表收集临床资料,并对中医症状和专家经验辨证证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症状学方面,大便下血、里急后重、大便黏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大肠湿热症状、体征表现尤为突出;其次,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大便稀溏、舌淡、脉细等虚证症状和体征表现也颇为突出。证型统计以大肠湿热证频率最高,其次依次为脾胃气虚证、气血两虚证及肝肾阴虚证等虚证证型等。且大肠湿热证常与其他证型以复合证型形式出现,表明大肠湿热为大肠癌最常见和最基本的证候类型。结论:大肠湿热证、脾胃气虚证、肝肾阴虚证、气血两虚证、瘀毒阻滞证等在大肠癌证候类型中发生频率较高,似可作为大肠癌的常见证候类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吉林市关爱医院艾滋病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和证候分布规律进行探讨。方法采用中医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制定统一的临床观察表与调查方法,对症状、体征和证候的分布进行统计。结果吉林市关爱医院感染途径主要为经血感染;临床症状及体征以例数排列乏力、心悸、易感冒、皮肤瘙痒、疼痛为前5位;临床症状及体征以积分排列乏力、疼痛、腿脚麻木、心悸、气短为前5位;无症状期以气血两亏为最多见,艾滋病期前3位证候分别是气虚血瘀、邪毒壅滞,气阴两虚、肺肾不足,脾肾亏虚、湿邪阻滞。结论气血两亏、气虚血瘀,邪毒壅滞为最常见的两个证候,在治疗上以益气补血,化瘀解毒为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大肠癌中医辨证文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寻求大肠癌中医辨证施治规律、便于规范大肠癌的中医治疗;方法:本文就近30年来国内公开发表的中医药治疗大肠癌的相关文献进行筛选、整理、统计和分析;结果:病因中正虚是以脾虚、肾虚为主,邪实以热毒、瘀血、湿热为主;辨证分型主要为脾肾阳虚证、气血两虚证、肝肾阴虚证、湿热证、瘀毒证;结论:大肠癌的中医辨证施治是有规律可循,但目前的文献报道难以反应中医辨证治疗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4.
大肠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是指自大肠黏膜上皮起源的恶性肿瘤,临床上以血便或黏液脓血便,大便形状或习惯发生改变,腹痛、腹部包块为主要症状,大肠癌起病隐匿,早期常无明显的临床表现,病情发展较慢,近期疗效优于其他消化道恶性肿瘤,预后相对较好;但大肠癌发病率高并有连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中医症状及体征的分布特征。方法:通过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应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冠心病中医症状、体征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本研究对冠心病患者的中医症状、体征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14个公因子;并对14个公因子进行聚类分析,聚为3类特征。结论: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的结果与冠心病中医理论及临床表现基本一致,更直观地反映了冠心病中医证候虚实夹杂,正虚为本,邪实为标的本质,为冠心病中医证候规范化和客观化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
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中医在大肠癌治疗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从大肠癌病因病机、辩证论治、专方专药、中成药、灌肠法、针灸等多个方面将近几年的中医药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王建祥 《四川医学》2005,26(8):891-892
大肠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中国大肠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谱中位居第3~6位。我院近4年收治大肠癌178例,本文对其临床首发症状及漏误诊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病患者中医症状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取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的主要病理要素,以期对EH的辨证有所帮助。方法:纳入1 000例EH患者,对其主要中医症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提取12个公因子:F1:X4腰酸、X5膝软;F2:X6五心烦热、X18失眠、X17心悸;F3:X11面赤、X12目赤;F4:X21口淡、X22食少;F5:X1眩晕、X8胸闷、X7头如裹、X2头痛;F6:X25肢麻、X26胸胁刺痛;F7:X20健忘、X19耳鸣;F8:X13口干、X14口苦;F9:X10畏寒肢冷、X24夜尿频、X23气短;F10:X15便秘、X16溲赤;F11:X3急躁易怒;F12:X9呕吐痰涎。结论:高血压病病理要素主要涉及阴虚、气虚、阳虚、阳亢、痰湿与血瘀;病位主要涉及肝、肾、脾、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营养风险状况及二者的关系,为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进行大肠癌患者营养不良的防治提供思路。方法随机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我院肿瘤科及胃肠外科首次入院大肠癌患者140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完成中医证型判定及营养风险筛查,进行分布情况统计及相关性分析。结果①临床资料分布情况:男性>女性,老年>中年>青年,结肠癌>直肠癌>结肠癌合并直肠癌,无转移>有转移,体重正常患者>偏胖患者>偏瘦患者>肥胖患者,ALB正常患者>ALB低于正常值下限患者。②中医证型以肝肾阴虚证最为多见,瘀毒内结证较少见;存在营养风险较高的中医证型为肝肾阴虚证、气血两虚证;存在营养风险患者>暂无营养风险患者;脾虚气滞证、脾肾阳虚证与营养风险呈正相关(OR=3.143,P<0.05;OR=3.453,P<0.05)。结论大肠癌患者的发病男性多于女性,以老年为主;结肠癌多见,无转移者居多;BMI正常患者多见,ALB正常患者居多;大肠癌患者中医证型以肝肾阴虚证最为多见,瘀毒内结证较少见;存在营养风险患者居多,其中医证型分布以肝肾阴虚证、气血两虚证为多,中医证型与营养风险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大肠癌化疗患者疾病相关症状的发生情况和其生命质量,并探讨相关症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取便利取样的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2年6月间某三甲医院的大肠癌化疗患者86例,进行记忆症状评估量表和大肠癌患者生活质量评估表问卷调查.结果大肠癌化疗患者发生率最高的症状是缺乏活力;最频繁的是缺乏活力;严重程度最高的是腹泻;对患者困扰最大的是呕吐.缺乏活力、没有食欲、进食口味改变、手脚感到麻木或刺痛和体重下降这5项症状进入回归方程,他们可以解释生命质量评分总变异的64.2%.结论大肠癌患者化疗期间疲乏、胃肠道症状和心理问题发生率较高且较严重,极大地影响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1.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早期仍以手术治疗为主,中、晚期以化疗、放疗为主,然而近年来针对大肠癌中医诊疗方法的研究日益深入,各种治疗手段配合中医药治疗,对降低复发、减轻放化疗副反应、延长病人生存期、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医症状的规范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症状规范是实现准确诊断,制定诊断标准的前提。明确症状,体征,证候等的概念,认识症状对诊断的意义。研究包括症状规范的内容,方法,症状的客观化,定量化,对病证诊断的贡献度等。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600例血脂异常中医症状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①具有中医病名诊断意义的特异性症状较少;②症状统计支持血脂异常的辨证从虚论治,特别是支持以补肾为先治疗原则的确定;③中医辨证所依据的症状很少由单纯的血脂异常所导致,而大多是由MS及其各组分等因素共同作用于机体所引起;④中医症状的分布与代谢综合征及其各组分无相关性规律,与血脂异常的临床分型诊断也无相关规律性发现.总之,既总结出了一些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的结论,同时也对目前血脂异常研究中的一些所谓"共识"提出了疑义,期望能对血脂异常的症状学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4.
中医诊断学症状规范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医诊断学症状,是中医诊断体系中最基本的要素。关于症状规范化的研究,目前缺少规范化操作标准,本文简要探讨了症状规范化方面存在的问题,初步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对策,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思路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5.
318例原发性脑瘤患者手术前中医症状学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原发性脑瘤患者手术前中医症状学特点.观察符合标准的318例脑瘤患者的症状,统计症状频次,比较不同脑瘤的症状特点.结果:脑瘤引起头面五官的症状最常见,如头痛(66.1%)、视物不清(37.7%)、头晕(22.0%);胃肠道症状次之,如呕吐(19.5%)、恶心(16.7%);肢体感觉运动功能的障碍,如行走不稳(15.1%)、肢体少力(14.5%)、四肢抽搐(10.4%);精神意识情志异常,如意识丧失(10.1%).不同脑瘤症状表现上共性多于个性.结论:脑瘤发病偏年轻,平均33.81岁,小于40岁者占总数的63.8%;症状持续时间长短不一,1年以内确诊者占63.2%.症状多种多样,头痛、视物不清、头晕是各种脑瘤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并探讨手术前后大肠癌中医证型变化规律。方法进行前瞻性临床研究设计。观察经病理检查确诊、拟行手术治疗的大肠癌病例146例,分别于术前、术后一周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未进行中医药干预治疗。采集患者一般资料、四诊资料、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及病理分期等作为观察指标。结果术后辨证大肠癌均以脾虚气滞为最多,随着病情发展,正气耗损,渐渐由实证转为虚证为主虚实夹杂的病症,中晚期大肠癌患者的主要表现为虚证,病期越早虚证越少见。结论大肠癌的手术治疗,在去除部分病邪的同时,可能损伤患者脾胃后天之本,导致疾病进一步的演变。所以笔者认为大肠癌在术前、术后均应于重视健运脾胃、扶助正气,发挥多学科诊治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医辨证治疗140例中晚期大肠癌术后患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对中晚期大肠癌术后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ⅡB-ⅢC期大肠癌术后患者140例作为治疗组,以辨证汤药配合化疗治疗;同期选取ⅡB-ⅢC期大肠癌术后患者70例作为对照组,以单纯化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情况、复发转移情况及相关免疫指标、肿瘤指标的变化,同时将可能对大肠癌术后的预后产生影响的因素导入Cox风险比例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①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期为25.2个月,对照组为18.5个月;治疗组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87.86%、72.14%,对照组分别为85.71%、62.86%。治疗组复发转移率为22.86%,对照组为24.29%。其中,治疗组中位生存期明显长于对照组,且治疗组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复发转移率及复发转移出现时间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②生存期Cox风险比例模型的多因素分析提示,疾病分期是影响预后的不利因素,中医治疗时间,中医治则中温补肾阳、补血养阴的用药原则是影响预后的有利因素;转移时间Cox风险比例模型的多因素分析提示,中医治疗时间、中医治则中理气的用药原则是影响转移的有利因素。③治疗后,治疗组CD4 T淋巴细胞的比例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且治疗后治疗组CD4 T淋巴细胞的比例较对照组亦明显升高(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可以延长中晚期大肠癌术后患者的生存期,改善免疫状态,特别是温补肾阳、补血养阴的中医治则对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皖北地区艾滋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和证候特点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采用中医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制定统一的临床观察表与调查方法,用Excel建立相关数据库,对症状、体征和证型的频数分布进行统计.结果:皖北地区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的感染途径主要为经血感染;临床症状以乏力、气短为最多见;HIV期以气血两亏型为最多见,AIDS期以气阴两虚、肺肾不足型,肝经风火、湿毒蕴结型,脾肾亏虚、湿邪阻滞型和气虚血瘀、邪毒壅滞型为前4位复合证型.结论:AIDS中医临床症状特征是"以虚为主,虚实夹杂,气血津液俱亏,湿毒瘀虚同在",证型特征是"复杂多变,以虚为本,多脏腑受累",病情呈现渐行性发展、渐进性加重之特点.  相似文献   

19.
大肠癌中医证型分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大肠癌中医证型构成分布主次,为临床治疗提供辨治方向。方法检索近10年网络数据库中西医学期刊,从383篇论文中收集中医治疗大肠癌确诊病例4 543例,对32种证型进行分类、归纳,分析比较中医证型的构成比及其差异。结果大肠癌常见中医证型依次是脾气虚弱型、湿热内蕴型、气血两虚型、肝肾阴虚型、气滞血瘀型和脾肾阳虚型。结论大肠癌发生、发展的中医主要病理机制与脾气虚弱、湿热内蕴、气血两虚、肝肾阴虚、气滞血瘀和脾肾阳虚等相关,其证型结构的排列主次可为制定大肠癌中医治疗方案的框架结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抑郁症患者失眠症状的辨证施护,以期减轻抑郁症患者伴发失眠症状者对镇静催眠药物的依赖。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心理支持、针灸按摩及饮食等中医护理。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记录和评价护理效果。结果(1)护理后2组患者PSQI量表5项分值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和P〈0.01);(2)护理后2组比较,观察组PSQI总分值、入睡时间分值及日间功能障碍分值均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中医护理可改善抑郁症患者的睡眠状况,对疾病的康复有重要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