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临床医学工程》2015,(7):860-862
目的分析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学指标与肝组织病理学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对照分析HBeAg阴性CHB与HBeAg阳性CHB各125例患者血清ALT、HBV-DNA水平及肝脏病理组织分期分级的发病特点。结果 1HBeAg阳性组的总体HBV-DNA载量、ALT水平均高于HBeAg阴性组(P<0.05)。2HBV-DNA≥105IU/mL时,HBeAg阳性CHB的比例为80.8%(101/125),高于HBeAg阴性CHB的64.8%(81/125),P<0.05。ALT≥80U/mL时,HBeAg阳性CHB的比例为76.8%(96/125),显著高于HBeAg阴性CHB的56.8%(71/125),P<0.05。结论血清学指标能反映HBeAg阴性CHB患者的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HBV-DNA≥105IU/mL可能作为临界值成为HBeAg阴性CHB患者抗病毒治疗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拉米夫定停药后的持久应答率及复发的预测因素.方法 对31例HBeAg阴性CHB患者拉米夫定停药后随访18个月.结果 停药18个月时,有38.71%维持ALT正常,累计复发率为67.74%;获得早期完全应答与无早期完全应答者累计复发率比较差异显著,χ2=4.19,P<0.05;16~45岁与46~60岁、男性与女性、拉米夫定疗程<18个月与≥18个月、HBV-DNA治疗前基线水平<105拷贝/ml与≥105拷贝/ml、ALT治疗前基线水平<5×ULN与≥5×ULN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HBeAg阴性CHB患者拉米夫定停药后复发率较高;未能获得早期完全应答是停药后复发的预测因素;复发率与HBV-DNA和ALT治疗前基线水平、拉米夫定疗程、年龄及性别无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过程中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定量预测疗效的价值。方法 43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采用PEG-IFNα-2a治疗48周。分析基线HBsAg定量、HBeAg定量、ALT水平及HBV DNA载量对疗效的预测价值以及治疗后12周、24周HBV DNA载量及HBsAg定量对疗效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用于比较HBsAg和HBV DNA水平作为疗效的相对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13例(30.23%)患者出现完全应答。48周病毒学完全应答与基线时的HBsAg定量、HBeAg定量、ALT水平及HBV DNA载量无关(P>0.05)。依据ROC曲线,结果显示24周时的血清HBsAg定量预测48周时完全应答的价值最好(AuC=0.821,P=0.001)。若以24周时HBsAg 1262IU/ml为界值,其48周时完全应答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0.769和0.800。结论 HBsAg定量变化是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e抗原阳性CHB过程中预测疗效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IFN-α2b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DNA的治疗效果及对CD25的诱导作用. 方法将患者分为A(66例)、B(44例)两组,分别采用IFN-α2b和常规治疗,PCR法动态检测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内和血清中HBV-DNA,生物素-链霉亲和素(BSA)法检测CD25表达水平,实时(real-time) PCR法检测CD25 mRNA含量,动态检测抗-IFN-IgG水平. 结果 IFN-α2b治疗24、48周后,患者PBMC内、血清中HBV-DNA和HBeAg阴转率分别为36.36%、39.39%、40.91%和42.42%、51.52%、53.03%,与常规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干扰素治疗后,ALT、AST、ALT/AST水平分别为(33.4±12.6)U/ml、(34.3±10.7)U/ml、(0.9±0.2)U/ml,与常规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静息态和诱导态CD25水平均降低,干扰素治疗后,静息态和诱导态CD25水平显著升高,其CD25 mRNA含量亦同步升高,与常规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IFN-α2b治疗48周抗-IFN-IgG阳性率仅6.06%,与常规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 IFN-α2b对PBMC、血清HBV-DNA和HBeAg均有较好阴转效果,阴转率明显高于常规疗法;IFN-α2b可诱导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表达CD25,促进T细胞活化发挥抗病毒作用;IFN-α2b自身免疫原性较弱,治疗过程中诱导机体产生低水平的抗-IFN-IgG,对IFN-α2b的抑制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在服用拉米夫定后HBV-DNA聚合酶活性区(P基因区)发生YM-DD(酪氨酸-蛋氨酸-天门冬氨酸-天门冬氨酸)变异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分别用荧光定量PCR法、微粒酶免分析方法及速率法检测156例用拉米夫定治疗的CHB患者YMDD变异情况、HBV-DNA定量水平、血清学标志物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等指标。[结果]156例患者中,治疗前检出5例YMDD变异(3.2%),治疗1年后YMDD变异率为30.1%(47/156)。变异组治疗前HBV-DNA含量高于未变异组,而未变异组治疗前谷丙转氨酶(ALT)水平高于变异组。HBeAg阳性组与阴性组的YMDD变异率类似。YMDD未变异组与变异组的患者性别、年龄类似。[结论]HBVYMDD变异可能与患者治疗前ALT水平和HBV-DNA含量有一定关系,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和血清HBeAg状态无关。  相似文献   

6.
IFN对慢性乙肝患者PBMC内HBV-DNA的阴转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水清  王瑜  王健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0):1819-1822
[目的]探讨IFN-α2b对慢性乙肝患者HBV-DNA的阴转作用。[方法]选择典型慢性乙肝患者160例,其中慢性乙肝轻度93例、中度67例。随机分为IFN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用PCR法动态检测患者HBV-DNA载量;动态复查肝功能。[结果]IFN-α2b治疗3个疗程后,慢性乙肝轻度患者HBeAg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和PBMC内、血清中HBV-DNA阴转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者(P﹤0.01);慢性乙肝中度IFN-α2b治疗者与常规亚组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肝轻、中度患者IFN-α治疗后,ALT降低值、AST降低值、AST/ALT均优于常规组(P﹤0.01~P﹤0.05)。[结论]IFN-α2b对PBMC、血清HBV-DNA和HBeAg均有较好阴转效果,并能促进肝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HBV慢性感染与CXC趋化因子mRNA表达水平的相互关系。方法:以Real-time PCR法动态检测慢性乙肝患者IFN-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前、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后IP-10、Mig mRNA的表达水平。以趋化因子与GAPDH比值为其最终含量。结果:慢性乙肝患者HBV-DNA平均水平6.07×105copies/ml,ALT平均水平234.6U/L,IP-10、Mig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7387±0.0768)、(0.6883±0.0693),与正常对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IFN-α治疗3个月后HBV-DNA平均水平1.30×104copies/ml,IP-10、Mig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5741±0.0912)、(0.5962±0.0987),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5)。IFN-α治疗6个月后HBV-DNA平均水平3.42×103copies/ml,IP-10、Mig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4235±0.0924)、(0.4105±0.0898),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IFN-α治疗后,ALT水平正常组IP-10、Mig mRNA也接近正常水平,与同期治疗ALT升高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慢性乙肝患者IP-10、Mig mRNA表达升高,与体内HBV-DNA复制水平、血清ALT水平有关。IFN-α能显著抑制HBV复制,间接下调IP-10、Mig mRNA表达水平,IFN这种综合作用效果,对降低患者体内炎性反应、控制病情发展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肝脏丙氨基酸转移酶(ALT)和病理变化与病毒学关系,为疾病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5月医院肝脏病科收治的40例慢性HBV感染者作研究对象,对其血清ALT、乙型肝炎病毒基因(HBV-DNA)进行检测,并完成肝活检病理检查,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随肝脏炎症活动度、肝脏纤维化程度加重、HBV-DNA水平均无明显变化,而ALT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HBV感染和HBsAg携带者ALT水平为(29.7±9.7)U/L、(25.4±7.8)U/L,而HBeAg阴性和HBeAg阳性者ALT水平较高,分别为(151.5±138.8)U/L、(226.1±248.6)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HBsAg携带者、HBeAg阴性、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排列为顺序,HBV-DNA水平有升高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脏炎症活动度与ALT有明显相关性,但在对其他引起ALT轻微升高的病因进行排除的基础上,应行肝穿刺病理检查,为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提供依据,可更为合理、准确地实施慢性乙型肝炎诊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α-干扰素(IFN-α)对慢性乙型肝炎患儿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儿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胸腺肽注射液25~50 mg,皮下注射,每2 d注射1次;观察组患儿给予IFN-α(3~6)×10~6 IU/d,皮下注射,连用4 w后改为3次/w;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两组患儿的谷丙转氨酶、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水平;分子杂交和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水平。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HBeAg转阴率和HBV-DNA转阴率分别为40.00%和77.50%,明显高于对照组(10.00%,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不同年龄、性别、病程、血清胆红素及HBV-DNA水平的患儿HBeAg转阴率和HBV-DNA转阴率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IFN-α对慢性乙型肝炎患儿的近期疗效较佳,但其疗效受患儿年龄、性别、病程、血清胆红素及HBV-DNA水平的影响,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联合核苷(酸)类似物(NAs)治疗NAs经治的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阴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以及白细胞介素(IL)-28B和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干扰素治疗应答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022年12月就诊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HBeAg阴性的CHB患者,以Peg-IFNα-2b联合NAs治疗为研究组,NAs单药继续治疗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的第12、24、48周的临床疗效,以及第72周患者持续应答及复发情况,并采用PD-1及IL-28B单核苷酸多态性评估HBeAg阴性CHB患者对干扰素治疗应答的价值。 结果 在治疗的第48周,研究组HBeAg阴性CHB患者应答率[52.05%(38/73)]高于对照组[1.64%(1/61),P<0.05];研究组HBeAg阴性CHB患者中基线HBsAg<100 IU/mL相较于HBsAg≥1 000 IU/mL、HBsAg<1 000 IU/mL相较于HBsAg≥1 000 IU/mL的患者治疗第48周应答率均更高(均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研究组HBeAg阴性CHB患者中HBsAg基线水平(OR=1.004, 95%CI: 1.001~1.006)和治疗第24周HBsAg下降幅度(OR=0.111,95%CI:0.034~0.362)是干扰素联合NAs治疗应答的影响因素(均P<0.05);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HBeAg阴性CHB患者中PD-1 rs10204525 C/T杂合突变型在应答人群占比更高(66.67% VS 16.67%,P<0.05),而IL-28B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 NAs经治的HBeAg阴性CHB患者联合Peg-IFNa-2b治疗可达到更高的HBsAg清除率和血清学转换率,治疗第24周HBsAg下降幅度可较好地预测治疗第48周的应答。低HBsAg基线水平患者及携带PD-1 rs10204525C/T杂合突变基因的患者接受Peg-IFNa-2b的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监测慢性乙肝(CHB)患者治疗前及治疗中血清HBsAg与HBeAg的浓度变化,评价其与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分析采用核苷类似物治疗48周的CHB患者HBs Ag、HBeAg基线及用药后24周HBsAg、HBeAg水平变化。结果 HBeAg阴性的CHB患者HBsAg基线中位数为13 228.86 COI,HBeAg阳性CHB患者用药后24周HBeAg水平中位数为237.82 COI,反弹组和持续应答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eAg阴性的CHB患者的HBsAg基线及HBeAg阳性CHB患者治疗24周的HBeAg水平,对CHB核苷类似物的治疗效果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慢性感染者HBV-DNA定量与血清学标志物(Hepatitis B virus serologic marker,HBVm)及年龄、性别关系。方法 2013年9~12月对1 506例HBsAg阳性的乙肝病毒慢性感染者血清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HBV-DNA含量,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HBVm,用速率法检测ALT、AST。结果 HBV-DNA总检出率为48.48%(730/1 506),均值为6.58×107拷贝/ml,HBeAg阳性组检出率83.52%(228/273),平均拷贝数1.78×108;HBeAg阴性组检出率40.71%(502/1 233),平均拷贝数1.15×107。HBV-DNA检出率和平均拷贝数HBeAg阳性组均高于阴性组(P<0.01)。男性HBV-DNA检出率53.22%(438/823)高于女性42.75%(292/683)(P<0.01)。HBVDNA阳性组ALT、AST>40u/L的异常率分别是39.53%(289/731)、64.98%(475/731),均值分别是55.38、46.55u/L;HBV-DNA阴性组ALT、AST>40u/L的异常率分别是12.65%(98/775)、12.26%(95/775),均值分别是25.39、28.85u/L。ALT、AST异常率和均值HBV-DNA阳性组均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各种HBVm模式中,以HBeAg阳性者的病毒复制水平最高。HBV-DNA检出率与HBVm模式、性别、年龄、以及ALT、AST异常率有关,平均拷贝数与性别、年龄无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国产阿德福韦酯(代丁)片10 mg/d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8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111例HBeAg阳性的慢乙肝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63例.口服国产阿德福韦酯(代丁)10 mg/d,48周;B组48例,口服葛兰素史克公司阿德福韦酯(贺维力)10 mg/d,4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ALT和HBV-DNA水平,HBV-DNA阴转率、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ALT、血清HBV-DNA下降水平及HBV-DNA阴转率、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均随着治疗疗程的延长而增加,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现药物相关的肾功能损害,两组共有9例患者出现轻度药物不良反应,但均能耐受.[结论]国产阿德福韦酯(代丁)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与国外同类药物相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HBeAg、 HBV-DNA、 ALT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124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药物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组采用恩替卡韦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BeAg、 HBV-DNA、 ALT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BeAg、 HBV-DNA、 A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BeAg、 HBV-DNA、 ALT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HBeAg、 HBV-DNA、 ALT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4%,低于对照组的19.35%(P <0.05)。结论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效果确切,可有效降低HBeAg、 HBV-DNA、 ALT水平,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治疗后不同时期外周血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epatitis B virus deoxyribonucleic acid,HBV DNA)、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乙肝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滴度的变化,并探讨其预测HBeAg血清学转换的价值.方法 对72例选择干扰素(interferon,IFN)治疗的HBeAg阳性CHB患者随访48周,在治疗0、12、24、48周收集患者的血清,定量检测HBsAg、HBeAg、HBV DNA、ALT水平.结果 基线ALT、HBeAg水平与治疗应答相关.治疗12、24周时HBsAg<4.33、4.07(lg IU/ml),下降率>65%、47%,治疗12、24周时HBeAg<2.38、0.87(lg S/CO),下降率>71%、95%预测治疗48时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的敏感性、特异性高(均有P<0.05).结论 IFN治疗HBeAg阳性CHB患者时,动态监测HBsAg、HBeAg的水平变化能作为预测是否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Roche公司COBAS AmpliPrep/COBAS TaqMan 48系统检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血清HBV-DNA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2月-2015年10月医院肝病科就诊的458例慢性HBV感染患者,包括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299例和终末期肝病[失代偿期肝硬化(LC)、肝癌(HCC)、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159例,所有患者采用Roche公司COBAS AmpliPrep/COBAS TaqMan48系统检测血清HBV-DNA,同时检测血清乙型肝炎三系和肝脏生化指标,比较不同病情慢性HBV感染患者各指标的差异。结果不同病情慢性HBV感染患者的年龄、血清HBV-DNA载量和阳性率、血清HBeAg滴度和阳性率、血清ALT水平的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LC组血清HBV-DNA载量显著低于CHB和ACLF组,而HCC组和ACLF组HBV-DNA阳性率显著高于CHB组和LC组;CHB组病毒复制状态以HBV-DNA>1 000IU/ml为主(40.80%),LC组病毒复制状态以HBV-DNA<20IU/ml为主(37.64%),HCC组病毒复制状态以HBV-DNA 20~1 000IU/ml为主(43.18%),ACLF组病毒复制状态以HBV-DNA>1 000IU/ml为主(50.00%);终末期肝病组(包括LC、HCC、ACLF)低病毒复制状态的比例均高于CHB组(P<0.05);从HBeAg阳性到HBeAb阳性,HBV-DNA载量逐渐降低;但仍有超过50%HBeAg阴性患者其血清HBV-DNA为阳性。结论 COBAS Taqman系统检测血清HBV-DNA可以有效地发现慢性HBV感染患者低病毒复制状态,特别是为终末期肝病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乳腺癌化疗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激活和肝功能受损情况,分析影响HBV再激活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9年12月在焦作市人民医院及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郑大一附院)接受化疗治疗的298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化疗期间是否发生HBV再激活,分为HBV激活组60例和HBV未激活组238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入院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化疗方案、是否使用激素治疗、基线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和基线HBV DNA等资料,归纳乳腺癌化疗患者HBV再激活的影响因素。分别于化疗前后,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和HBsAg、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HBeAg和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滴度,实时荧光PCR法检测HBV DNA,评估患者的肝功能损伤。结果 298例乳腺癌患者化疗后出现HBV再激活60例(20.13%)。HBV激活组患者化疗后血清HBsAg滴度、HBeAg滴度、ALT、AST和TBiL高于化疗前(P<0.05);HBV激活组患者化疗后的HBsAg滴度、HBeAg滴度、ALT、AST和TBiL变化水平分别为(2 786.43±157.69)IU/ml、(64.87±6.15)IU/ml、(50.63±7.97)U/L、(44.72±6.82)U/L和(13.42±1.83)μmol/L,明显高于HBV未激活组(P<0.05);基线HBV DNA阳性(OR=1.992,P=0.025)、基线AST升高(OR=1.923,P=0.037)和基线ALT升高(OR=2.063,P=0.012)是乳腺癌化疗患者HBV再激活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乳腺癌化疗HBV再激活患者的肝功能损伤发生率明显升高,临床需重点关注化疗患者的肝功能和HBV DNA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抗病毒效应。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唐山中心医院确诊的90例CHB患者,所有患者均予以恩替卡韦口服,持续治疗4周后,根据抗病毒效应分为完全应答组62例和未完全应答组28例。比较两组基线资料,检测治疗前、治疗4周后HBeAg、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水平、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7、IL-10、IL-21与IL-6]与Toll样受体4(TLR4)/IL-6信号通路表达。结果 治疗后,完全应答组HBeAg、HBV-DNA水平降低程度均高于未完全应答组(P<0.05)。治疗后完全应答组血清IL-17、IL-10、IL-21和IL-6下降程度均高于未完全应答组(P<0.05),外周血TLR4 mRNA、TLR4蛋白、NF-κB蛋白和p-NF-κB蛋白表达下降程度均高于未完全应答组(P<0.05)。结论 HBeAg阳性CHB患者经恩替卡韦治疗后HBV-DNA水平显著降低,其抗病毒效应机制可能与下调了TLR4/IL-6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9.
李多孚  任莉平  李欣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6):3150-3152
[目的]探讨HBeAg状态与IL-18表达的关系及其对轻度CHB患者的免疫应答功能、肝脏炎症程度的影响.[方法]检测轻度CHB患者血液中IL-18、HBVDNA、HBeAg、β2M、ALT等并作出统计分析. [结果]在轻度CHB患者中,HBeAg阴性患者IL-18、ALT水平明显升高(P<0.01,P<0.05),2者呈明显正相关(r=0.574、P<0.05),IL-18异常率较ALT异常率更高(X2=6.08,P<0.05).HBeAg阳性患者IL-18水平正常,IL-18异常率与ALT异常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X2=2.487,P>0.05).HBeAg阴性患者HBV-DNA拷贝量明显低于HBeAg阳性患者(P<0.01). [结论]HBeAg与IL-18表达存在一定内在联系,且对宿主的免疫应答功能及免疫调节发挥了重要作用.血清IL-18可以作为评价HBeAg阴性CHB患者的肝脏炎症程度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35(IL-35)及γ-干扰素(IFN-γ)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后肝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8年1月于医院诊断治疗的不同类型HBV慢性感染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依据病情严重程度不同,将患者分为原发性肝癌(PHC)组28例、乙型肝硬化(LC)组3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组32例以及慢性HBV携带者(ASC)组34例。选择同期于医院健康体检,且经检查肝功各项指标均正常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并对比所有研究对象IL-35和IFN-γ水平;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肝功能状态;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并比较不同类型HBV慢性感染者HBV-DNA水平变化;分析肝功能各项指标与IL-35、IFN-γ相关性。结果 PHC组IL-35水平为(1198.59±331.45)pg/mL、IFN-γ水平为(689.54±117.13)pg/mL,LC组分别为(823.41±79.36)pg/mL、(680.98±115.41)pg/mL,CHB组分别为(540.93±22.37)pg/mL、(679.83±117.91)pg/mL,ASC组分别为(105.22±19.59)pg/mL、(669.97±120.33)pg/mL,PHC组、LC组、CHB组及ASC组IL-35、IFN-γ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PHC组IL-35水平高于LC组、CHB组及ASC组(P0.05);PHC组、LC组、CHB组及ASC组AST、ALT及TBil肝功能各项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CHB组肝功能各项指标水平均高于PHC组、LC组及ASC组(P0.05);HBV-DNA阴性、低载量、中载量及高载量患者IL-35、IFN-γ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HBV-DNA高载量患者IL-35水平高于HBV-DNA阴性、低载量、中载量患者,IFN-γ水平低于HBV-DNA阴性、低载量、中载量患者(P0.05);经Spearman法分析,结果显示IL-35与AST、ALT、TBil水平无相关性,IFN-γ与AST、ALT、TBil水平亦无相关性。结论 IL-35和IFN-γ可能参与HBV慢性感染病情进展,并与肝损伤程度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