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利用DSCT对肺静脉正常解剖及变异类型、变异率进行研究,指导房颤导管消融手术的准确定位。方法选择300例通过DSCT冠状动脉成像序列进行肺静脉成像,其中男性210例,女性90例,年龄14~81岁,平均年龄54.8岁,对肺静脉的数量、位置、分型和变异进行分析。结果 300例样本中,双侧均为标准型肺静脉者共144例,肺静脉总变异率为52%,左侧、右侧肺静脉变异分别为123例、102例,其变异率分别为41%、34%,其中右侧肺静脉变异以独立肺静脉较为常见,占60%,左侧肺静脉变异以肺静脉共同口较为常见,占96%;此外,本样本中肺静脉开口数目为2个、3个、4个、5个和6个的分别有19例、72例、196例、36例和4例。结论肺静脉解剖存在较大变异,DSCT增强扫描可准确显示肺静脉解剖及其变异和类型,对指导房颤射频消融及心胸外科手术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MSCT 4期增强扫描在正常成人阑尾显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87例临床上无急性阑尾炎症状及体征因疑为其他疾病而行腹部MSCT 4期增强扫描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87例中169例(90.37%)MSCT示正常阑尾影像。正常阑尾的平均长度、壁厚、最大外径及内径分别为(72.31±17.01)、(2.14±0.64)、(6.61±1.37)及(2.35±1.42)mm。阑尾最常见的尖端位置为盆位;9例(5.33%)阑尾腔内可见粪石。男性阑尾长度较女性长(P0.05);阑尾长度与年龄呈负相关(r=-0.209),与身高呈正相关(r=0.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 4期增强扫描对正常成人阑尾显示率较高,正常阑尾最大外径与目前阑尾炎的诊断标准有一定的重叠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术前双源心脏CT(DSCT)检查在动脉导管未闭(PDA)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脱离术中造影进行PDA介入治疗的方法。方法 38例经超声诊断为PDA的患者,其中21例术前行心脏DSCT检查,重建获得PDA影像,并与术中造影所显示PDA形态对比;在此基础上,后17例经超声诊断为PDA的患者,尝试根据术前CT检查结果指导选择合适的封堵器,术中不穿刺股动脉、不进行降主动脉造影,经静脉途径直接完成介入治疗,术中、术后以心脏超声随诊评价疗效。结果术中造影组21例PDA患者CT重建图像与术中造影影像形态高度一致,CT重建图像、术中造影PDA最窄径分别为(5.2±1.9)mm vs(4.7±1.7)mm(相关系数0.88);释放后封堵器腰部直径为(7.0±2.0)mm(与CT重建PDA最窄径相关系数为0.92,与术中造影PDA最窄径相关系数为0.90);术前接受CT检查、术中未进行造影,尝试直接封堵的17例患者皆成功完成介入治疗,CT重建PDA最窄径以及释放后封堵器腰部直径分别为(5.0±1.9)mm vs(6.7±2.2)mm,术后随访未见左肺动脉、降主动脉医源性狭窄。结论术前心脏DSCT检查可以获得准确的PDA解剖影像资料,初步临床资料显示,它可以替代术中造影,为PDA的介入治疗提供充足的支持;同时术前CT检查有助于发现合并的心脏大血管畸形,对于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但DSCT检查的辐射剂量问题以及如何减少辐射计量仍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放射影像技术在诊断小儿支气管异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期间,140例小儿支气管异物病例,以"随机单双号"将其分为2组,其中,70例为对比组进行X线检查,70例为研究组进行CT扫描检查,分析检查结果,比较检出率.结果 研究组检出率99%(69/70)高于对比组的84%(58/70...  相似文献   

5.
侯明劲  龙小军   《放射学实践》2010,25(10):1107-1109
目的:通过对肺源性纵隔气肿的CT扫描作回顾性分析,探讨轴向肺间质与纵隔的解剖学关系。方法:搜集病例38例。26例先行胸部常规X线检查,后行CT扫描;12例直接进行胸部CT扫描。摄取胸部正侧位片均采用GE公司DR技术,胸部CT扫描采用GE公司16层螺旋CT。结果:38例病例中18例CT片示肺间质气肿与同侧肺门及纵隔相延续,16例CT片仅示纵隔及两肺中外带肺间质气肿,同侧肺门间质气肿未能显示,4例示纵隔气肿及肺门间质气肿。而肺门以外的轴向肺间质未见气肿征象。结论:肺部轴向肺间质与纵隔存在着潜在间隙。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周插管中心静脉导管(Power PICC SOLO Catheter,Power PICC SOLO)在增强CT(CECT)风险防范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化疗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45例,其中对照组实施经外周静脉留置针注入对比剂行CECT检查,观察组经外周插管中心静脉导管进行CECT检查,观察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检查期间相关时间、图像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自检查室到开展CT、CT结束后处理通路、总耗时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图像质量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增强CT检查中实施外周插管中心静脉导管,能够减少反复穿刺疼痛,缩短检查时间,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支气管动脉CT血管成像三维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目的评价CT血管成像(CTA)对支气管动脉(BA)的显示能力及三维影像解剖特征。方法对443例患者采用16层螺旋CT增强扫描获得胸部原始图像,用容积显示(VR)、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强度投影(MIP)进行三维重组,观察BA特征。结果有359例在VR中至少1支BA肺外段能清晰显示。右侧BA主要起源于右肋间动脉(213/436支,48.85%)及降主动脉(207/436支,47.48%),左BA主要起源于降主动脉(363/371支,97.84%)。起源于降主动脉的右BA以右壁最多(95/207支,45.89%),其次是前壁(88/207支,42.51%),起源于降主动脉的左BA以前壁最多(272/363支,74.93%)。起源于降主动脉的共干动脉以前壁最多(57/77支,74.03%)。60.11%(223/371支)的左BA走行于左主支气管上缘,少数在下缘(95/371支,25.61%)和后缘(53/371支,14.28%)。49.31%(215/436支)的右BA走行于右主支气管后缘,35.55%(155/436支)走行于下缘。BA分布类型共11种,左右各1支(R1L1)者最多见(192/359例,53.48%),右2支左1支(R2L1)其次(63/359例,17.55%)。结论BA解剖学特征复杂,CTA三维成像能予以较好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64层螺旋CT(MSCT)对左心房和肺静脉进行形态学分析,用以指导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术,并评估预后.方法 对232例患者(房颤组146例,对照组86例)行64层MSCT左心房和肺静脉成像,比较房颤组及对照组肺静脉解剖学变异的发生率,测量各支肺静脉开口的径线及形态,观察左心房的大小及左心房耳部的形态.结果 64层MSCT左心房和肺静脉成像可以提供详细的左心房与肺静脉连接方式及肺静脉解剖学变异,肺静脉解剖变异占总样本数的16.8%(39/232).各组肺静脉开口均呈上下径大于前后径的椭圆形.房颤组及对照组中左心房的内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房颤组:(39.47±8.98)mm;对照组:(36.94±5.49)mm;P=0.02],而2组患者肺静脉开口的径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房颤组肺静脉上下径:左上(18.15±1.35)mm,左下(16.96±1.18)mm,右上(17.50±1.12)mm,右下(17.65±0.94)mm;对照组肺静脉上下径:左上(18.07±0.94)mm,左下(17.50±0.57)mm,右上(18.03±1.02)mm,右下(17.94±0.76)mm,P值均>0.05;房颤组肺静脉前后径:左上(12.26±1.89)mm,左下(11.96±0.61)mm,右上(12.32±1.08)mm,右下(12.39±0.95)mm;对照组肺静脉前后径:左上(12.74±1.03)mm,左下(12.23 ±0.75)mm,右上(12.64±0.87)mm,右下(12.72±0.67)mm,P值均>0.05].结论 64层MSCT左心房和肺静脉成像不仅可以了解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术前肺静脉及左心房解剖变异的情况,而且可以进一步评价心房功能和风险,对介入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脊髓动脉64排CT血管成像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64排CT 血管成像(CTA)对脊髓动脉的显示能力及其影像学解剖特征.方法 121例(男87例,女34例)行64排CT胸腹联合增强扫描的患者,获得原始图像后,图像经颅脑CT算法及小视野二次重建,利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斜面重建(OPR)和曲面重建(CPR) 观察脊髓动脉特征:①脊髓前动脉(ASA)和大根髓动脉(AA)显示率;②ASA影像解剖特点;③AA影像解剖特点.结果 121例共可在CTA上确定显示ASA 121支(100%),ASA显示范围为T4~L2;AA的显示率为100%,其中22例(22/121,18%)出现副AA动脉;AA起源于左侧肋间动脉和腰升动脉的89例(89/121,81%),其中80支源于第T8~L2 水平(80/89,90%);AA动脉供血动脉(肋间动脉或腰动脉)的直径(2.8±0.82) mm,男性组(3.0±0.66) mm,女性组(2.7±0.91) mm;发出AA的根髓动脉椎间孔段直径为(1.7±0.41) mm, 男性组(1.8±0.37) mm,女性组(1.7±0.33) mm;AA 起始部平均直径(1.6±0.27) mm,男性组(1.6±0.44) mm,女性组(1.6±0.23) mm;AA汇入ASA 前直径(1.3±0.41) mm,男性组(1.3±0.54) mm,女性组 (1.3±0.44) mm.以上各血管直径在男女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脊髓动脉的解剖学特征复杂,64排CT可以对其进行较好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技术对于胸廓内动脉的显示效果,并分析其解剖学关系特征。方法 选取我院行CT胸腹部血管检查患者288例,观察胸廓内动脉的走行及分支状况、测量胸廓内动脉近、中、远各段内径及胸廓内动脉长度、胸骨间距,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88例患者双侧胸廓内动脉的显示率为100%(576条);肋间前动脉的显示率为88.72%,胸壁穿透支的显示率为30.73%;右侧末端两分支者245例(85.07%)、三分支者24例(8.33%)、四分支者19例(6.60%);左侧末端两分支者240例(83.33%)、三分支者27例(9.38%)、四分支者21例(7.29%),两侧均以两分支型为主。双侧胸廓内动脉内径,同侧近、中、远各段内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双侧相同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在相同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胸廓内动脉长度、胸骨间距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的胸廓内动脉长度较女性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男、女患者胸廓内动脉胸骨间距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To assess the effect of left atrial appendage (LAA) isolation on LAA emptying and left atrial (LA) function using cardiac MRI in patients who underwent successful catheter ablat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 (AF).Materials and MethodsThis retrospective study included 84 patients (mean age, 59 ± 10 years; 67 males) who underwent cardiac MRI after successful catheter ablation of AF. According to the electrical activity of LAA after catheter ablation, patients showed either LAA isolation or LAA normal activity. The LAA emptying phase (LAA-EP, in the systolic phase [SP] or diastolic phase), LAA emptying flux (LAA-EF, mL/s), and LA ejection fraction (LAEF, %) were evaluated by cardiac MRI.ResultsOf the 84 patients, 61 (73%) and 23 (27%) patients showed LAA normal activity and LAA isolation, respectively. Incidence of LAA emptying in S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LAA isolation (91% vs. 0%, p < 0.001) than in LAA normal activation. LAA-EF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LAA isolation (40.1 ± 16.2 mL/s vs. 80.2 ± 25.1 mL/s, p < 0.001) than in LAA normal activity. Furthermore, LAEF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LAA isolation (23.7% ± 11.2% vs. 31.1% ± 16.6%, p = 0.04) than in LAA normal activity. Multivariate analys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LAA-EP was independent from LAEF (p = 0.01).ConclusionLAA emptying in SP may be a critical characteristic of LAA isolation, and it may adversely affect the LAEF after catheter ablation of AF.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正常耳部解剖结构的高分辨率CT(HRCT)表现及轴位,冠状位HRCT的临床价值及选用原则。方法:收集80例经临床专科检查证实无耳患的耳部轴、冠扫HRCT图像资料,与耳局部解剖标本对照分析。结果:逐层总结了正常耳部解剖结构的HRCT表现特点以及耳部轴、冠扫HRCT的不同临床价值及其选用原则。结论:耳部HRCT可清晰显示绝大部分耳部解剖结构及其病变,可对耳部疾病的诊断及指导临床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提供可靠和重要的帮助。耳部CT检查应以轴位扫描为主、冠状扫描为辅。  相似文献   

13.
卵巢的多层螺旋CT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卵巢的多层螺旋CT解剖表现,探讨其在卵巢与非卵巢起源盆部肿块中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临床和B超证实的正常成年女性盆腔以及5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盆部肿块的多层螺旋CT表现,盆部肿块中卵巢和非卵巢起源者分别为35例和16例。结果多层螺旋CT能较好地显示卵巢及其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通过卵巢静脉追踪至盆腔悬韧带及卵巢窝处,20例正常盆腔中卵巢的识别率为90%(36/40)。卵巢肿块患者中13例较小者见卵巢实质包绕肿块,22例较大者约95%(21/22)见“卵巢静脉征”。8例浆膜下肌瘤中约13%(1/8)见“卵巢静脉征”;另有5例能识别同侧正常卵巢。8例盆部腹膜外肿块均未见“卵巢静脉征”,而且肿块与髂血管、输尿管关系密切,输尿管向内侧移位或直肠向前推移。结论多层螺旋CT可清楚地显示卵巢与周围组织结构的解剖关系,有利于识别正常卵巢以及鉴别卵巢与非卵巢组织起源的盆部肿块。  相似文献   

14.
16层螺旋CT在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前的应用测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肺静脉电隔离术前左心房、肺静脉和食管16层螺旋CT成像技术及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40例心房颤动患者在术前1-3天行多层螺旋CT(MSCT)检查,采用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等方法重组并测量各肺静脉口直径、左心房至肺静脉第一分支的距离、食管与左心房后壁接触的范围、食管壁厚度、左心房后壁厚度以及左心房与食管间的脂肪垫厚度。结果共显示肺静脉165支,右上肺静脉口前后径和上下径分别为(16.3±3.1)mm和(19.0±2.6)mm;右下肺静脉分别为(16.4±3.6)mm和(18.0±3.5)mm;左上肺静脉分别为(14.4±3.0)mm和(18.4±3.6)mm;左下肺静脉分别为(12.6±2.8)mm和(17.0±2.8)mm。食管与左心房后壁接触的平均长度为(56±12)mm,在双上、下肺静脉水平与左心房后壁接触的食管平均宽度分别为(10±5)mm和(14±5)mm。60%的食管位于左心房后壁中线偏左,大致与左上、下肺静脉口平行;40%的食管沿左上肺静脉向右下肺静脉斜行走行。左心房后壁和食管前壁的平均厚度分别为(2.2±0.8)mm和(3.5±1.6)mm。95%的左心房与食管间可见脂肪垫,其平均厚度为(0.8±0.2)mm。结论应用MSCT造影增强扫描可清楚显示各肺静脉口直径、分支特征、走行以及有无发育畸形,同时还能评价食管与左心房的关系,为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术的顺利实施提供重要解剖依据。  相似文献   

15.
蝶筛外侧壁HRCT影像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蝶筛外侧壁与颈内动脉(ICA)和视神经(ON)的毗邻关系及其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160侧)颅底高分辨率CT(HRCT)轴位图像。评价ICA和ON在蝶筛外侧壁上形成隆起的形态特征及视神经管(OC)与蝶筛外侧壁的毗邻关系。结果:ICA隆起型27侧(16.88%),压迹型68侧(42.50%),远离型65侧(40.62%);ON隆起型46侧(28.75%),压迹型95侧(59.38%),远离型19侧(11.87%);OC46侧(28.75%)全程与蝶窦外侧壁毗邻,40侧(25%)全程与后组筛窦毗邻,61侧(38.13%)与两者共邻。结论:颅底轴位HRCT扫描能够很好地评价蝶筛外侧壁毗邻的解剖关系,可以在术前为蝶筛区域手术提供精确的解剖信息,不仅能有效地提高手术的安全性,还有助于手术进路的选择及手术方案的确定。  相似文献   

16.
多层螺旋CT对房间隔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诊断房间隔瘤(ASA)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根据瘤体膨出超过房间隔平面≥15mm或瘤基底部宽度≥15mm诊断ASA,回顾性分析9例ASA患者的CT表现。结果 8例瘤体突向右心房;6例位于卵圆窝水平。9例患者瘤体平均膨出15mm、瘤基底部平均宽度21mm。3例并发卵圆孔未闭及左向右分流。9例患者瘤体凹面及左心房内均未见血栓形成。结论 MSCT能直观显示房间隔膨出的形态、部位、大小及运动方式,可作为诊断ASA的一种简便、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头颈部间隙的CT解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00例头颈部CT扫描(包括65例头颈部肿瘤患侧与正常侧的比较),着重研究头颈部软组织间隙的CT解剖。将头颈部间隙的正常解剖大致分为咽部、口底、喉、颈部(舌骨下平面)及颈部三角等五个分区。作者认为:正确识别头颈部间隙对诊断病变的发生部位和进展范围,以及对该区域肿瘤的诊断和分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肺静脉的变异和同侧肺静脉分支间的分型位置关系进行研究,指导房颤导管消融手术的准确定位。资料与方法选择478例行房颤消融术的患者,术前64排CT行心脏增强扫描,三维重组左心房和肺静脉,对肺静脉的数量、位置、分型和变异进行分析。结果肺静脉计数约80%为标准肺静脉,显著变异者约占0.6%,左肺静脉分支间关系位置分型中,倾斜型占84.3%,上下型和前后型分别占13.6%和1.5%;右肺静脉分支间关系位置分型中,倾斜型占90.8%,上下型和前后型分别占0.4%和8.2%。结论肺静脉分支间有典型的位置分型,少数患者肺静脉有显著变异,术前常规64排CT检查可显示变异和位置分型,对指导环肺静脉隔离手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肝右后下静脉(IRHV)的显示能力及其解剖特征。资料与方法对55例受检者肝静脉行MSCT增强扫描获得原始图像,用多平面重组(MP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进行重组,观察IRHV特征。结果55例受检者的肝静脉图像中有15例出现IRHV,显示率为27.27%。IRHV至第二肝门的最小距离34.4mm,最大距离78.4mm,平均值(53.28±11.42)mm。IRHV管径与肝右静脉(RHV)管径存在互补的关系。结论MSCTA可以评价IRHV的解剖学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