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了解中枢性眩晕飞行员患者脑血管的形态结构。方法利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技术对飞行员患者行主动脉弓及全脑血管造影,分析血管结构异常的类型。结果7例患者中有2例脑血管存在先天变异,4例患者为一侧椎动脉纤细且2例发生了椎动脉闭塞,1例患者有颈内动脉狭窄。2例患者造影未见异常。结论飞行员中枢性眩晕时存在脑血管变异和脑血管闭塞和狭窄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正>缺血性脑卒中是指脑动脉的主干或其分支血管痉挛,狭窄或闭塞,造成脑局部供血区血流中断,发生脑组织缺血、缺氧,软化坏死,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但其中也常有血管闭塞而无临床症状者称为无症状性脑梗  相似文献   

3.
中枢性眩晕飞行员全脑血管造影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中枢性眩晕飞行员患者脑血管的形态结构.方法 利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对飞行员患者行主动脉弓及全脑血管造影,分析血管结构异常的类型.结果 7例患者中4例患者为一侧椎动脉纤细,其中2例发生了椎动脉闭塞,另有2例脑血管存在先天变异;1例患者有颈内动脉狭窄;2例患者造影未见异常.结论 飞行员中枢性眩晕的原因有可能是脑血管变异、脑血管闭塞和狭窄引起的.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cerebral blood vessels by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 in the hospitalized military pilots with central vertigo.Methods Seven pilots were examined by cerebral and aortic arch DSA through femoral artery puncture. Type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cerebrovascular abnormalities were observed and analyzed.Results Four pilots out of 7 were thinner unilateral vertebral artery and 2 of them appeared vertebral artery occlusion and the rest 2 pilots showed congenital abnormalities of cerebral artery. One pilot was diagnosed as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Only 2 pilots were not detected abnormalities by DSA.Conclusions Congenital abnormalities, stenosis and occlusion of cerebral artery would be the reasons of resulting in pilot's central vertigo.  相似文献   

4.
脑血管病颈部血管超声及脑血管造影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颈部及颅内段血管病变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对78例脑血管病的颈部血管超声及全脑血管造影(DSA)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病变阳性率70.0%;DSA证实的颅外段血管异常与超声相比有较高的吻合率(75.0%~92.3%),发现颅内分支血管病变占36.7%。结论: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对复发性脑血管病病人诊断有较高准确性;而由于中青年病人往往颅内、外段血管病变程度不一致,DSA在中青年病人病因明确及干预措施的选择上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急性眩晕综合征患者全脑血管造影结果进行分析,评估全脑血管造影在急性眩晕综合征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287例急性眩晕综合征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观察病变血管数目、血管狭窄部位、血管狭窄程度及血管形态学改变.结果 287例患者中有病变血管194例(67.6%),单纯颈内动脉系统病变18例(6.3%),单纯椎基底动脉系统病变78例(27.2%),颈内动脉系统、基底动脉系统同时病变15例(5.2%),单纯椎动脉先天性细小、迂曲延长68例(23.7%),颈椎骨质增生致椎动脉在椎内段形成环形狭窄15例(5.2%),未见血管病变108例(37.6%).结论 全脑血管造影对急性眩晕综合征患者的病因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对确定治疗方案和预后判断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血管造影显示的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比率及分布;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与侧支循环代偿的关系,为动脉狭窄的诊断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38例经CT或MRI筛选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DSA资料.分析血管狭窄部位、受累血管数目、血管狭窄形态及侧支循环代偿.结果 血管造影检测出颅内外血管病变患者102例(73.91%),共累计血管病变有268处.前循环受累158处,后循环受累93处,锁骨下动脉(SUB)受累17处.102例狭窄或闭塞患者中,脑梗死组与TIA组动脉病变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狭窄或闭塞与前循环症状相关65例,占65.66%;与后循环症状相关28例,占71.79%.47例严重狭窄或闭塞患者中有39例出现明显代偿,其中仅前交通开放9例,仅后交通开放13例,前后交通同时开放17例,合并其他代偿途径4例.结论 动脉血管病变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起重要作用.血管狭窄或闭塞与临床症状有密切联系.侧支循环代偿在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对决定是否进行干预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旋转采集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 DS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了53例分别施行过常规二维(2D DSA)和旋转采集3D DSA 脑血管造影检查的患者,其中男32例,女21例, 年龄19~72岁,平均46.3岁.常规2D DSA 为正位及侧位影像.三维影像重建方法采用遮盖表面显示(shaded surface display, SSD).结果本组53例脑血管造影患者中5例为动静脉畸形,2D DSA 及3D DSA 均能正确地做出诊断;其余48例患者中41例确诊为颅内动脉瘤,另7例常规2D DSA 疑为动脉瘤,经3D DSA 检查确定是血管扭曲.在确诊的4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中36例2D DSA 及3D DSA 均能正确地做出诊断,5例患者因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疑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常规正、侧位2D DSA 未显示确切异常,经3D DSA 进一步检查,确诊为颅内动脉瘤.经介入放射学治疗的29例颅内动脉瘤中26例常规正、侧位2D DSA 不能使瘤颈部得到最佳显示,3D DSA 使其显示最佳.统计学分析表明3D DSA 与2D DSA 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总符合率为77.4%(41/53),一致性检验,χ2=5.267,P<0.05.结论旋转采集3D DSA 对血管病变的误诊和漏诊率低于常规2D DSA,能够形象、直观、精确地显示被检查区域的解剖结构.  相似文献   

8.
脑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过程中脑动脉痉挛的发生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脑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过程中脑血管痉挛(CVS)的发生、表现和治疗效果。方法400例患者经股动脉穿刺对双侧颈内动脉、椎动脉等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共470例次,其中,52例在造影后接受了介入治疗。造影剂为含碘300mg/mL的非离子型造影剂。对造影和治疗过程中出现重度CVS者经导管注入0.3%罂粟碱10mL解痉。结果造影和介入治疗过程中CVS的发生率为17.7%(83/470),其表现为颈动脉管壁不光整,呈波浪状14例(16.9%),颈动脉管腔轻度变窄36例(43.4%),中度25例(30.1%),重度6例(7.2%),颈内动脉不显影2例(2.4%)。轻至中度CVS未作特殊治疗,无不良反应或后遗症发生;8例重度痉挛者经导管注入罂粟碱后6例明显缓解,1例遗留后遗症,1例病死。结论脑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过程中CVS的发生率不容忽视,造影剂的高渗刺激、导管导丝机械性刺激和血管内压力改变是CVS的高危因素,动脉内注入罂粟碱有良好的解痉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脑血管CT血管成像(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及介入栓塞治疗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6例颅内动脉瘤病例的CTA与DSA资料,其中14例接受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栓塞治疗。结果 CTA和DSA在颅内动脉瘤检出情况无明显差异;就显示动脉瘤大小,形态及其载瘤动脉和周围血管方面DSA检查优于CTA检查。14例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患者中无1例死亡,术后行DSA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完全栓塞;2例术中出现血管痉挛,使用药物后缓解。结论CTA可以作为筛选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检查方法,DSA在观察动脉瘤附近重要的穿支动脉血管方面明显优于CTA;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可以明显减少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将侧位脑血管数字图像进行反向转动后配准减影的可行性及其价值.方法 (1)实验研究:在笔者用Visual Basic编写的旋转配准减影软件中对试验靶片直接进行减影处理和将靶片旋转角度后再进行减影处理.观察软件的自动旋转角度探测功能是否探测出直线旋转的角度以及减影功能是否正常.(2)患者图像回顾性研究:将15例在侧位脑血管成像过程中靶血管围绕冠状轴发生了转动的图像读入软件.对同一组蒙靶片分别进行传统的配准减影和先反转一定角度后再进行传统配准减影处理.(3)评价:由4名相关专业的高级职称医师一起对这两组图像进行对比读片.结果 (1)软件配备的自动旋转角度探测功能提示靶片应逆时针方向旋转1.3..软件减影结果正确.(2)在回顾性研究中,用传统减影方法获得较清晰图像3例,在经反转配准减影处理后,伪影明显减少,图像更加清晰;经传统配准减影后有明显伪影的图像10例,在经反转配准减影处理后,获得清晰图像,末梢的血管影像也得以显示;经传统配准减影后无法辨认的图像2例,经过反转配准减影后达到诊断要求.(3)评价结果:反转配准减影的噪声控制和血管细节显示能力都优于传统配准方法;图像没有变形失真;图像清晰度稍有下降.结论 反向转动配准减影技术能明显提高侧位脑血管数字减影图像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成像技术要领及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资料与方法200份实行质量控制前(非质控组)及质量控制后(质控组)的肝动脉DSA片,依据照片甲级片率判定标准计算甲、乙、丙级片率,比较两组DSA片的非甲级片缺陷因素(包括运动或饱和伪影、导管位置欠精确、造影剂注射参数不当、窗宽窗位调节不当、诊断区未包全、照相信息捕捉不全、设备性能)发生率。结果质控组甲、乙、丙级片率分别为80.98%、14.13%、4.89%;非质控组分别为71.35%、18.61%、10.04%。质控组非甲级片缺陷因素发生率显著低于非质控组(χ2=36.968,P<0.05),在导致非甲级片的缺陷因素中,伪影居多,导管位置欠精确次之。结论影响肝动脉DSA图像质量的因素主要有成像技术、注射参数、设备性能、后处理及照相技术,实施质量控制能显著提高肝动脉DSA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2.
16层螺旋CT数字减影术在颈部动脉成像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数字减影术在颈部动脉血管成像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52例拟诊颈部动脉病变患者,分别采用减影术(computed tomography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CTA)及非减影术(computed tomography digital not-subtraction angiography NS-CTA)行三维血管成像,比较两种成像方法的成像时间及图像质量.10例同时接受DSA检查,其中3例为支架置入术后随访,比较DS-CTA与DSA血管成像的一致性.结果 DS-CTA与NS-CTA比较,前者成像时间明显缩短,但两者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S-CTA能较完整、清晰地显示血管.10例同时接受DSA,结果与DS-CTA一致,3例支架置入术后随访病例均显示管腔通畅,无明显狭窄.结论 16层螺旋CT DS-CTA是一种快速、直观的血管成像技术,可以提供高质量的血管三维重组图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作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的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13.
旋转DSA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 评价旋转DS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PHILIPSV5 0 0 0数字成像系统 ,对 3 0例患者实施旋转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48例次。其中脑动脉 8例 ,颈动脉 2例 ,四肢动脉 7例 ,肝动脉 2例 ,肺动脉 1例 ,髂动脉 2例 ,腹主动脉 1例 ,肾动脉 2例以及子宫动脉 5例。结果  3 0例患者 2 8例良好地显示了病变处血管起源、走行、分布、数目、轮廓以及假性动脉瘤的瘘口。结论 旋转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能够清楚显示所检查部位的血管结构 ,对病变的术前诊断和制定手术计划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3T TOF-MRA在颅内血管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37例临床上具有神经系统症状的病人前瞻性行3T TOF-MRA及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DSA)。其中男性16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53.5±13.5(21~74)岁。MRA图像分别由2位神经影像医师阅读,DSA图像由神经介入医师阅读,其结论与前两者有分歧的地方,经讨论确立一致观点。以DSA检查作为标准,评价3T TOF-MRA诊断颅内血管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DSA检查14例15个动脉瘤,5例动静脉畸形,3例3侧大脑中动脉狭窄,1例大脑后动脉闭塞;14例未见明显异常。TOF-MRA准确显示了其中的22处病变(14个动脉瘤,4个动静脉畸形及4处血管狭窄),但误诊1例,假阳性4例,假阴性2例;其总体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1.3%、75%和为85%。结论:3.0T TOF-MRA能够很好地显示颅内血管病变,是一种可靠的无创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5.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和评价DSA在PHC的造影表现和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204例;男184例,女20例,年龄21~75岁(平均52.5岁)。对PHC的造影表现做了分析和统计学评价。结果肿瘤血管和肿瘤染色是多血管性PHC的特征性表现;血管包绕征和血管移位是巨块型PHC特征性表现;门静脉受侵、血管湖是弥漫性PHC的特征性表现;血管包绕、肿瘤染色和供血动脉增粗为少血管性 PHC的主要表现。结论 DSA对 PHC的诊断和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平板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三维旋转血管造影(3DRA)在颅内微小动脉瘤(≤3mm)诊疗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8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利用平板DSA行常规全脑血管造影,再行3DRA检查,并利用其工作站行三维重建,分析其二维(2D)与3DRA显示颅内动脉瘤的差异,并分析3DRA对微小动脉瘤的最佳显示角度,制订血管内栓塞治疗方案。结果平板DSA常规全脑血管造影检出颅内动脉瘤69例,微小动脉瘤1例;利用其3DRA检出动脉瘤82例,微小动脉瘤14例。13例3DRA显示而2D未显示的颅内动脉瘤均为微小动脉瘤,两者在动脉瘤检出率方面(93.18%对78.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000,P<0.05)。14例微小动脉瘤中,2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7例行外科手术治疗。结论 3DRA显著提高了颅内微小动脉瘤的检出率,是颅内微小动脉瘤诊断和栓塞治疗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三维动态增强MR血管造影(3D DCE-MR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 资料与方法 对39例临床拟诊动脉瘤和常规MRA可疑动脉瘤的患者行3D DCE-MRA,随后行DSA,比较两种方法 对颅内动脉瘤的显示情况. 结果 34例动脉瘤患者中共有动脉瘤41个,3D DCE-MRA对动脉瘤诊断的敏感性为95%,特异性为80%,准确性为85%,3D DCE-MRA与D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3D DCE-MRA是一项无创、安全、简便和可靠的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方法,对于颅内较大血管的动脉瘤的显示,可以取代DSA.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比较,评价三维磁共振管壁成像(3D-MR-VWI)技术诊断颈动脉闭塞形态学特征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纳入经超声诊断为颅外段颈动脉闭塞(CAO),并于1周内完成3D-MR-VWI和DSA检查的124例患者。评价3D-MR-VWI与DSA在诊断CAO类型和闭塞发生部位的一致性。结果3D-MR-VWI对于颈动脉完全闭塞及闭塞起始部位的诊断与DSA结果均有较高的一致性(Cohen’s κ=0.85,95%CI 0.71~0.94;Cohen’s κ=0.85,95%CI 0.71~0.97)。3DMR-VWI诊断颈动脉完全闭塞的敏感度为97.0%,特异度为86.7%,准确率为94.6%。结论3D-MR-VWI能够准确诊断CAO并判定闭塞的形态学特征,可为临床诊治颈动脉闭塞性病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王俊  向阳  王建  肖莉 《西南军医》2011,13(2):207-209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对患者情绪的影响及心理干预的作用.方法 采用社会心理因素调查表对81例行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的患者进行调查,并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心理干预前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及不同疾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结果 患者主要由于对诊疗方法不了解及担心手术失败而造成心理压力;心理干预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得到改善 (P<0.01) ;不同疾病患者术前的焦虑情况有显著差别(P<0.05),心理干预后差异消失.结论 心理干预可有效缓解行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应作为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的辅助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431例全脑血管造影,探讨颅内血管病变用DSA全脑血管造影的价值。材料和方法:92年至96年行DSA全脑血管造影431例。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置管行选择性或/和超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前交通及后交通动脉瘤经显微神经外科证实。结果:动脉瘤155例,血管畸形76例,占位性病变48例。颅内动脉瘤发生在大脑前动脉系统为42.58%,而前交通动脉瘤为大脑前动脉系统的74.24%。颅内动脉瘤为全脑血管造影阳性发现的首位,其次为血管畸形,颅内占位。本组阴性率为25.75%。结论:CT、MR发现颅内出血或血管畸形时,不一定全脑血管造影有阳性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