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了解上海市城区某社区2009年以来的婴儿喂养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方法 对上海市城区某社区儿童保健系统中2009-2011年原始的儿童常规体检资料进行筛选,筛选出1 789名对象纳入研究,对纳入的儿童母乳喂养持续时间、断奶年龄、辅食添加时间以及辅食添加种类和数量进行分析.结果 上海市城区某社区婴儿4、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分别为33.0%和22.8%,平均断奶年龄为6.4个月;4月龄前已有61.3%的婴儿添加了辅食,添加辅食的种类较齐全,6月龄内添加3类辅食的婴儿达到54.3%,且6月龄和12月龄时加多类辅食的婴儿体重和身高均高于添加单一辅食的婴儿;但直到12月龄,奶类、谷类和蔬菜的日摄入量仍有52.7%、50.5%、57.9%的婴儿未达到营养学会妇幼分会提出的婴儿食物推荐量.结论 该社区的4、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低且断奶年龄早;辅食添加存在不合理现象,辅食添加过早、某些种类的辅食添加量过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婴幼儿家长喂养行为,提高家长科学喂养知识水平。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在儿保门诊调查了213例1~24月龄婴幼儿家长喂养方式情况;对2013年出生的204例婴儿的保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6月龄时的喂养方式及贫血情况,采用BC-3200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常规。结果 "6个月内应纯母乳喂养"知晓率为96.2%,1~3月龄添加配方奶原因母婴暂时分离占39.1%,4~6月龄混合喂养占76.6%,家长准备母乳喂养持续时间平均为10.1个月,13~24月龄人工喂养占94.8%。204例婴儿中6月龄贫血患病率26.5%。有160例在6月龄前添加含铁辅食,有44例未添加含铁辅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9,P0.01)。结论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迫切需要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促进新生儿母亲纯母乳喂养至6个月。在儿保门诊指导母亲正确哺乳,合理添加辅食。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解石河子市婴儿6个月内的喂养现状。方法对2007~2010年在石河子市人民医院,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石河子妇幼保健院分娩的605例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并逐月进行电话随访至6个月,了解其婴儿的喂养情况。结果一周内水(糖水)的添加比例为37.5%;6个月的母乳喂养率为72.9%,纯母乳喂养率为1.0%;6月龄时添加过至少一种辅食的比例为99.0%,辅食添加的时间多集中在4~6个月之间。结论石河子市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低,6个月前添加辅食现象普遍。婴儿喂养方式不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方式,需要进一步对该地区医护人员和婴儿父母进行提高纯母乳喂养率和辅食添加的培训。  相似文献   

4.
婴儿缺铁性贫血和喂养方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发生缺铁性贫血的影响。方法:选取348例在该院门诊体检的出生后6个月的婴儿,按喂养方式分为母乳喂养组133例、部分母乳喂养组113例和人工喂养组102例,比较这3组婴儿在缺铁性贫血发生率上的差异。结果:除母乳喂养组和人工喂养组婴儿缺铁性贫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5.862,P=0.015)外,母乳喂养组和部分母乳喂养组(2χ=2.130,P=0.144)、部分母乳喂养组和人工喂养组(2χ=1.071,P=0.301)婴儿缺铁性贫血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6个月时婴儿应及时添加辅食。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成都市城区婴儿辅食添加情况,比较不同辅食添加时间对婴幼儿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9年1-12月出生并在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门诊定期体检的婴儿资料,纵向监测其体重、身长等各项指标及辅食添加情况。【结果】 91.78%的婴儿在4~6月龄时添加辅食;78.6%的婴儿家长选择了谷类食物为添加的第一种辅食; 4~6月龄添加辅食组婴儿的身长、体重指标在4、6、12月龄时均高于小于4月龄添加辅食组,小于4月龄添加辅食组婴儿在生后4个月内身长、体重的月增值小于4~6月添加辅食组。【结论】 成都市城区婴儿存在部分婴儿辅食添加时间和第一种辅食选择不正确的问题,辅食添加时间与体格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天津市6~8月龄婴儿缺铁性贫血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婴儿贫血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6月天津市16个行政辖区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健康检查的6~8月龄婴儿作为调查对象,分析婴儿缺铁性贫血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婴儿22 659例,缺铁性贫血发病率为6.69%。低出生体重儿(OR=2.34,95%CI:1.74~3.15,P 0.01)、分娩前贫血(OR=1.20,95%CI:1.02~1.41,P0.05)、分娩孕周37周(OR=1.69,95%CI:1.29~2.21,P0.01)、剖宫产或阴道手术产(OR=1.32,95%CI:1.16~1.51,P0.01)及分娩产次≥3次(OR=1.24,95%CI:1.06~1.46,P0.01)是婴儿缺铁性贫血的危险因素;女婴(OR=0.72,95%CI:0.63~0.82,P 0.01)、非纯母乳喂养(混合喂养OR=0.58,95%CI:0.49~0.67,P0.01;人工喂养OR=0.39,95%CI:0.28~0.54,P0.01)、孕早期血红蛋白(Hb)高(OR=0.99,95%CI:0.98~0.99,P0.01)是婴儿缺铁性贫血的保护性因素。结论天津市6~8月龄婴儿缺铁性贫血为多种影响因素联合作用所致,应加强对孕妇的健康教育及孕期保健管理,提倡母乳喂养的同时添加适量辅食,以有效降低婴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上海市区婴幼儿贫血发生及相关因素。 【方法】 入选上海市区健康足月单胎6月龄婴儿,分别于6、12、24月龄进行血常规检测,体格生长指标测量,并收集喂养信息。 【结果】 共入选189名6月龄婴儿,149名完成12月龄随访,101名完成24月龄随访;6、12、24月龄贫血发生率分别为18.0%、15.4%、10.9%;73.5%的12月龄和45.5%的24月龄婴幼儿贫血为新发病例;婴幼儿贫血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为主;6月龄贫血与非贫血婴儿相比,4月龄前添加辅食以及6月龄时未添加肉类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上海市区婴幼儿贫血仍有一定的发生率,有必要定期筛查血常规;辅食添加过早和肉类辅食添加过晚所导致的铁缺乏是造成婴儿贫血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分析儿童保健门诊婴幼儿发生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危险因素及门诊指导。方法 择取本院儿童保健门诊在2019年6月-2022年6月接收的60例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为研究对象,观察分析患儿发生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危险因素,并且分析实施门诊指导干预后的效果。结果 6个月至1岁婴儿的贫血发生率要高于1~3岁幼儿;足月儿的贫血发生率要低于未足月儿;母孕期贫血的婴幼儿贫血发生率要高于母孕期未贫血的发生率;4~6个月龄时未按时添加辅食的贫血发生率要高于按时添加辅食的婴幼儿;低出生体重儿的贫血发生率要高于非低出生体重儿;挑食厌食儿童的贫血发生率高于不挑食厌食儿童;留守儿童的贫血发生率要高于非留守儿童。但是人工喂养、母乳喂养以及混合喂养贫血与不同性别贫血等发生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婴幼儿发生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主要和年龄、足月情况以及母孕期贫血、挑食厌食、未按时添加辅食、低出生体重儿、留守儿童等多种因素有关,通过对其实施相应的儿童保健门诊指导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贫血严重程度,促进婴幼儿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喂养方式及辅食添加对婴儿不同年龄阶段体重增值的影响,我们对无锡县东亭乡婴儿生长监测资料作了分析。结果表明,婴儿生后4个月内的体重增值以母乳喂养儿最高、混合喂养儿次之、人工喂养儿最低;4~6个月儿体重增值3种喂养方式间非常接近;6~12个月儿体重增值却以人工喂养儿最高而母乳喂养儿最低。此外,不论哪种喂养方式在4~6月龄间开始合理添加辅食者,其6~12个月体重增值均明显高于4~6月龄间未合理添加辅食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发生的相关因素,从而有效降低贫血的患病率。方法对在郑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门诊定期保健的418名6个月、1岁、1岁半儿童进行母乳喂养、辅食添加等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结果6个月、1岁、1岁半儿童贫血患病率分别为26.11%、19.17%、1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28,P〈0.05);纯母乳喂养儿和非纯母乳喂养儿6月龄时贫血患病率分别为22.46%和3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8,P〈0.05);母乳质量丰富与单一在6月龄时贫血患病率分别为16.50%、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8,P〈0.05)。结论母乳是婴儿理想的食物;6月龄时要及时合理地添加辅食;儿童系统保健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很重要的作用,要广泛开展并认真做好此项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6月龄内婴儿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状况及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调查嘉兴市区2011年7月-2012年6月出生的341名健康婴儿,分别在出生后42 d、6月龄检测血常规,体格检查,收集喂养资料和6月龄发育筛查测试( DST)。结果出生后42 d婴儿贫血患病率为37.54%。男婴40.54%与女婴33.9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6月龄婴儿贫血患病率为19.35%,其中新发占48.48%。母乳喂养、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婴儿贫血患病率,42 d 时分别为30.82%、41.40%和47.37%,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6月龄时分别为38.20%、16.38%和9.56%,3组间比较以母乳喂养组患病率最高( P〈0.05)。DST筛查显示,发育筛查( DQ〈70)的异常率自42 d~6月龄血红蛋白持续低下的婴儿为11.76%,明显高于6月龄新发贫血组3.13%和非贫血组1.82%(P〈0.05)。结论婴儿早期贫血持续状态对婴儿的神经精神发育存在潜在的影响,要重视婴儿早期血红蛋白的检测和干预。  相似文献   

12.
吴德雯 《职业与健康》2008,24(15):1589-1590
目的了解社区婴幼儿贫血的患病情况,探讨其病因,从而实施相应的防治措施,为儿童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2005年在天津市红桥区芥园医院儿保门诊进行常规体检的儿童为普查对象。用氰化高铁法测定幼儿的血红蛋白含量,并进行贫血诊断分析。结果0~6岁儿童贫血患病率为41.8%,以3岁以内儿童为主;男女幼儿贫血患病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母乳喂养儿贫血患病率为28.3%,人工喂养儿贫血患病率为65.5%,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该社区儿童贫血患病率与全国水平一致,其中以0~3岁偏高,添加辅食不及时,未实施母乳喂养为主要原因。应通过大力宣教喂养方式,改变膳食结构,提高儿童免疫力,有效地预防贫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 了解母亲KAP(知识、态度、行为)对缺铁性贫血婴幼儿的影响,为防治婴幼儿缺铁性贫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2013年3月-2014年8月武汉市儿保门诊首次进行规范化健康体检的1858例6月龄至36月龄婴幼儿抽取血红蛋白检测并对其母亲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母亲KAP水平,予以教育指导及知识、态度、行为干预后再次进行KAP问卷调查。结果 婴幼儿缺铁性贫血发生率31.3%。母亲中普遍存在缺铁性贫血知识欠缺,对铁缺乏及其引起的疾病等知识贫乏,喂养行为不科学,尤其在母乳喂养、合理添加辅食、系统学习科学育儿知识等方面掌握明显不足,造成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生。而对母亲进行喂养方式、食物提供及健康教育指导后,婴幼儿缺铁性贫血情况明显改善,婴幼儿缺铁性贫血发生率17.5%。结论 应开展多层面的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知识专项宣传,提高母亲对贫血的认知水平,从饮食理念、饮食行为、饮食态度等方面改善母亲的喂养习惯,并要求其长期保持,以此逐步地养成其良好的饮食习惯,降低婴幼儿缺铁性贫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月龄婴、幼儿的营养性缺铁性贫血(nutritional iron deficiency anemia)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4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在郑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门诊接受规范4:2:1保健的1254例1~6个月(A组,n=540)、6~12个月(B组,n=360)、12~18个月(C组,n=354)儿童为研究对象(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郑州市妇幼保健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对其母乳喂养、辅食添加等情况进行问卷调查(自行设计),并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氰化高铁法测定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含量,同时回顾性追踪母亲孕期保健资料,对采集资料进行汇总、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总检出率为19.86%(249/1254),其中A,B,C组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检出率分别为26.11%(141/540),19.17%(69/360),11.02%(39/354),随年龄增加,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发生率下降。单因素分析显示,A组婴儿中,纯母乳喂养儿(n=414)和非纯母乳喂养儿(n=126)缺铁性贫血检出率分别为22.46%(93/414)和38.10%(48/126),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A组纯母乳喂养儿中,及时和过晚添加辅食儿(n=309 vs n=105)的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检出率分别为16.50%(51/309),40.00%(42/105),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母亲孕期保健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249例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婴、幼儿中,孕妇孕晚期缺铁性贫血为78例(31.5%)。结论婴、幼儿饮食结构不合理和母亲孕晚期缺铁性贫血,是导致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重要影响因素。加强围生期保健,提倡婴儿期母乳喂养的同时注意适时(4~6个月龄时)添加辅食,是减少婴儿期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婴儿期营养性贫血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目的】了解婴儿期不同月龄贫血发生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829名首次就诊于儿童保健门诊的1~12个月婴儿的保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贫血总检出率为15.56%,其中1~4个月组为9.7%,5~6月组为15.3%.7~12月组为32.1%。单因素分析显示1~4个月组母乳喂养者贫血发生率较低,母亲产前出血、妊高征、胎龄、出生体重均与婴儿贫血有关。5~12月人工喂养者贫血发生率较低,婴儿食欲与贫血发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1~4月组、出生体重及母亲妊高征与婴儿贫血相关,5~12月组与贫血相关的因素为喂养方式和月平均身高增加量。【结论】加强围产保健,减少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提倡婴儿期母乳喂养的同时注意适时、适量合理的添加辅食(其他食物)是减少婴儿期贫血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6.
姜凯  王志勤  姜锋 《职业与健康》2009,25(19):2074-2075
目的探讨新乡地区婴幼儿缺铁性贫血(IDA)原因。方法对603例3月龄一3岁婴幼儿进行IDA诊断。并建立数据库,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病主要集中在3月龄一1岁年龄组,IDA患病率为36.05%;男女性别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早产、辅食添加晚及不合理是IDA患病的相关因素。结论3月龄一1岁的婴幼儿是缺铁性贫血的高发人群。可以通过及时正确添加辅食,合理均衡的膳食来预防儿童贫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新疆部分地区0~18个月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暴露婴幼儿贫血现状,为防治HIV暴露婴幼儿贫血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与现况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对研究现场0~18个月龄HIV暴露婴幼儿及其看护人进行血红蛋白含量测定和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本次研究共调查155名0~18个月龄HIV暴露婴幼儿及其看护人,其中婴幼儿总贫血患病率为16.77%,0~6月龄、7~12月龄、13~18月龄婴幼儿贫血患病率分别为6.12%、22.00%、21.43%,7~18月龄婴幼儿患病率明显高于6月龄内婴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2,P=0.01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婴幼儿月龄大、家庭经济状况差、低出生体重是HIV暴露婴幼儿的患贫血危险因素.结论 HIV暴露婴幼儿6月龄后贫血患病率明显升高,与婴幼儿家庭经济状况、出生体重、辅食添加不合理等因素有关,建议加强对婴幼儿家长的喂养咨询指导,提高家长科学喂养技能,教会其科学合理的辅食添加方式,另外提供一些铁强化食品、营养包等营养补充剂,增加铁摄入量,从而防止贫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儿保门诊4~12个月婴儿贫血状况,探讨发生缺铁性贫血相关因素,制定防治措施。方法:对663例婴儿外周血常规、血红蛋白(Hb)检测及体格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月龄组婴儿患病率与喂养方式及添加辅食等有关,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婴儿Hb检测,掌握婴儿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婴儿贫血,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婴幼儿哺乳及乳类以外食物添加情况。方法选取2004年3月-2008年2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门诊收治的主诉有喂养困难或睡眠不实、哭闹、排便紊乱等症状与喂养相关的婴幼儿为调查对象,将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婴幼儿喂养建议及美国儿科学会儿科护理教材作为喂养适宜的判定标准,采用医生与家长一对一访谈及统一调查问卷形式,详细询问家长就诊时哺乳和乳类以外食物添加情况。结果基本符合婴幼儿适宜推荐哺乳次数者仅占10.9%(97/886);多于推荐次数占82.6%(732/886),有6.4%(57/886)哺乳少于推荐次数。〈4月龄、4~6月龄和〉6月龄超过适宜推荐次数分别占各自月龄组的40.4%(19/47)、53.0%(87/164)、92.7%(626/675),随月龄增加超过适宜推荐频次者增多(Х2=104.137,P〈O.001)。〉4月龄婴幼儿有夜间哺乳行为者达86.5%(726/839),其中2次者占39.9%(355/839),〉3次者占25.6%(214/839),夜间哺乳频次并没有随月龄增加而减少(Х2=28.869,P=O.017)。在〈4月龄婴儿中,有12.8%(6/47)已经开始添加乳类以外食物;4-,6月龄时添加者占67.7%(111/164);但6-9月龄、9~12月龄、12-36月龄尚未添加者分别占43.6%(144/330)、17.4%(32/184)、11.2%(18/161)。结论喂养问题婴幼儿哺乳频次和夜间哺乳偏多,乳类以外食物添加出现偏晚与偏早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