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rotavirus,RV)肠炎致心肌损伤的临床特点,指导其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2月~2011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265例,均做心电图、心肌酶谱检测。结果 102例患儿心肌酶增高,心电图有异常,心肌损伤病例占同期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38.5%。其心肌酶的增高与脱水的程度和病情轻重相关。结论轮状病毒肠炎并心肌损害多属于潜在性和亚临床型心肌损害,在临床表现上并无特殊性,有面色苍白、精神萎靡症状及合并脱水、酸中毒的患儿更易发生心肌损害,诊断上依靠心肌酶及心电图检查,只要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轮状病毒肠炎并心肌损害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并发心肌损伤的临床特征及诊疗。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并发心肌损伤患儿为研究对象。给予患儿、心肌酶检测、血生化分析及常规药物静脉输液治疗,收集患儿各检查项目的数据资料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本组80例患儿经临床治疗均全部治愈,无死亡病例,临床治愈率100%。患儿中,63例(78.75%)发热,25例(31.25%)电解质紊乱,37例(46.25%)不同程度脱水。2患儿心肌损害同腹泻和发热存在相关性(P<0.05),但同腹泻、发热程度无相关性(P>0.05),与患儿电解质紊乱、脱水症状也无相关性(P>0.05);3患儿心肌酶谱检测指标中,HBHD、CK-MB、治疗后数值明显下降,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AST、CK、LDH与治疗前相比有不同程度下降,但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因轮状病毒性肠炎诱发心肌损伤的概率较高,为防止病情发展,临床治疗需坚持早诊早治原则,注重检查心肌酶谱,以保证患儿心肌健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发生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石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5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儿是否发生心肌损伤将其分为心肌损伤组(20例)和无心肌损伤组(30例)。收集患儿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腹泻次数、病程、重度脱水情况、呕吐情况、发热情况、代谢性酸中毒情况、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红蛋白(Hb)、血钾、血钠、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发生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1岁、发热、伴有代谢性酸中毒、WBC≥12.0×109/L、RDW≥15.4%、Hb <110 g/L、血钾<3.5 mmol/L、血钠≥145 mmol/L、NT-proBNP≥100 mg/L是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发生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1岁、发热、伴有代谢性酸中毒、WBC≥12.0×109/L、RDW≥...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伴发心肌损害的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轮状病毒肠炎并发心肌损害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无死亡病例,所有患者的心肌酶谱于治疗后均有下降,其中CK、CK-MB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AST、LDH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5例心电图异常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分析轮状病毒性肠炎并发无症状性心肌损伤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本院诊治的105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分为两组,轮状病毒性肠炎并发心肌损伤50例患儿为研究组,非心肌损伤55例患儿设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儿心肌酶谱和研究组心肌酶谱,对比两组心肌酶谱检测结果,及研究组治疗前后心肌酶谱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CK、AST、LDH及CKM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后CK、AST、LDH及CKMB水平均低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针对轮状病毒性肠炎应加强对其心肌酶谱的检测,利于观察其心肌受累情况,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与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6.
刘兴芬 《北方药学》2012,(12):42-43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肠炎对患儿心肌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将76例粪便轮状病毒(Rotavirus,RV)抗原阳性患儿作为观察组,将同期住院的RV抗原阴性的72例肠炎患儿作对照组,将两组的心肌酶谱、心电图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轮状病毒肠炎组患儿心肌酶谱各指标明显高于非轮状病毒肠炎组(P〈0.01),心电图异常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轮状病毒肠炎较非轮状病毒肠炎更容易出现心肌损害。通过检测患儿心肌酶谱、心电图等指标,动态观察其变化,对轮状病毒所致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帅杨  杨嫚  徐艳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212-213
目的 观察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心肌损害情况.方法 对72例大便轮状病毒检测阳性的患儿,采用日本东芝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心肌酶检测.结果 肌酸激酶升高63例,占87.5%;肌酸激酶同工酶升高64例,占88.9%;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66例,占91.7%;低密度脂蛋白升高68例,占94.4%.结论 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可有不同程度心肌损害,提示病毒损伤心肌,需动态监测心肌酶.  相似文献   

8.
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心肌损害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红 《医药论坛杂志》2007,28(11):112-112,114
轮状病毒(RV)肠炎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多发病,除引起腹泻外,还可引起肠道外感染或损害[1~2],但引起心肌损害较少见,在婴幼儿时期往往无任何临床表现和体征,无心脏扩大,心电图正常,仅有心肌酶升高,而被忽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RV)肠炎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208例婴幼JLRV肠炎的临床资料.结果:RV肠炎组208例RV肠炎患儿血清心肌酶谱活性均明显高于196例急性腹泻组患儿.伴代谢性酸中毒和水、电解质失衡的98例RV肠炎患儿心肌酶谱较其他110例RV肠炎患儿升高明显.治疗7天后复查心肌酶谱,多数患儿恢复正常.结论:心肌酶谱测定对婴幼儿RV肠炎的诊断、监测病情变化及指导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心肌损害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轮状病毒肠炎是一种我国北方秋、冬季小儿常见病,近年来,发现轮状病毒感染不仅可引起肠道内感染,而且合并肠道外损害的病例逐渐增多。我科自2005年9月至2008年1月对219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进行了心肌酶谱及心电图检查,发现合并心肌损害13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轮状病毒性肠炎与非轮状病毒性肠炎对心肌酶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性肠炎与非轮状病毒性肠炎心肌酶谱的变化及两种肠炎的心肌酶谱的区别。方法:选取本院2006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轮状病毒性肠炎64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收治的其他类型的非轮状病毒性肠炎64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血清AST、LDH、α-HBDH、CK、CK-MB。结果:观察组心肌酶AST、LDH、α-HBDH、CK、CK-MB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收治的64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者经检测后,发现其中47例心肌酶谱升高,给予治疗后,AST、LDH、α-HBDH、CK、CK-MB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轮状病毒性肠炎心肌酶谱改变较非轮状病毒性肠炎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心肌酶及其同功酶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 对61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作心肌酶测定,并与同期无腹泻、感染性疾病和心脏疾病的婴幼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1例中49例(80.3%)心肌酶谱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 轮状病毒感染可以引起心肌损害,故在治疗时应作心肌酶谱的监测。  相似文献   

13.
112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心肌损害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斌  李晓春 《安徽医药》2009,13(9):1097-1097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对心肌的损害及相关因素。方法对196例轮状病毒肠炎住院患儿进行心电图、血气、电解质及心肌酶谱(CK、CK—MB)分析,观察心肌酶谱的变化及相关因素。结果196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中有112例合并心肌损害。结论轮状病毒感染后不仅引起胃肠道症状,还可以引起心肌等其他胃肠道外损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血清肌钙蛋白I(CTnI)在检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心肌损害的价值.方法 选择2007年1月-2010年1月我院入院的急性腹泻患儿244例,随机分为轮状病毒肠炎组124例(实验组)及非轮状病毒肠炎组120例(对照组),所有患儿入院后立即抽取静脉血测定CTn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实验组患儿于入院7d、14d再次抽血复查CTnI及CK-MB.结果 轮状病毒肠炎组患儿CTnI及cK-MB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轮状病毒肠炎组惠儿CTnI及CK-MB阳性率分另q为62.1%、40.3%,CTnI的阳性率高于CK-M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实验组患儿于病程3d内、病程7d及14dcTnI阳性率均高于CK-MB.结论 cTnI在判断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心肌损伤中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于CK-MB,而且其诊断时间窗长,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胡晓静 《哈尔滨医药》2013,33(4):278-279
目的 观察小儿轮状病毒感染对心肌及肝脏的影响.方法 选择住院治疗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65例为观察组;同期亦因腹泻住院,轮状病毒阴性,大便细菌培养阴性的患儿65例为对照组,两组均抽取静脉血检测心肌酶及肝功能.结果 观察组心肌酶及肝功能数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心肌及肝功能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 轮状病毒肠炎较其他病原体感染肠炎更容易合并心肌及肝功能损伤,应早期测定患儿心肌酶及肝功能,及时加用营养心肌及保肝药物治疗,减轻心肌及肝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血清肌钙蛋白Ⅰ(CTnI)在检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心肌损害的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0年1月我院入院的急性腹泻患儿244例,随机分为轮状病毒肠炎组124例(实验组)及非轮状病毒肠炎组120例(对照组),所有患儿入院后立即抽取静脉血测定CTn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实验组患儿于入院7d、14d再次抽血复查CTnI及CK-MB。结果轮状病毒肠炎组患儿CTnI及CK-MB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轮状病毒肠炎组患儿CTnI及CK-MB阳性率分别为62.1%、40.3%,CTnI的阳性率高于CK-M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实验组患儿于病程3d内、病程7d及14dCTnI阳性率均高于CK-MB。结论 CTnI在判断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心肌损伤中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于CK-MB,而且其诊断时间窗长,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出现心肌损害的特点.方法 选择106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按照有无心肌损害分为正常组与异常组,对两组患儿的病程、脱水程度等临床表现与心肌损害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心肌损害与轮状病毒性肠炎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出现心肌损害的异常组中/重度脱水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其住院时间亦较后者长,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轮状病毒肠炎除了引起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外,对患儿的心肌也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这种损害可能与患儿的感染状态及免疫状态密切相关,应该引起儿科临床医师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8.
轮状病毒肠炎合并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肠炎合并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特点。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3年7月-2004年7月轮状病毒性肠炎242例。对其临床特点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2例中合并病毒性心肌炎者133例;心肌酶阳性率高达97.93%,特异性仅为56.12%.心电图特异性76.88%。结论:轮状病毒肠炎易伴发病毒性心肌炎,心肌酶和心电图结合分析对轮状病毒肠炎合并病毒性心肌炎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致心肌酶增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09年9月在汕头市潮阳区人民医院住院的腹泻患儿110例,均做心电图、心肌酶谱、肌钙蛋白检测和早期对症治疗。结果全组患儿中仅2例心电图正常,其中窦性心动过速比例最高;有97例CK-MB升高,其中伴AST升高者92例。结论轮状病毒极易造成患儿心肌受损,但只要早期明确诊断,及时正确处理,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心肌损害的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0.
郑旭新  陈丹  张建芳  陈静 《医药世界》2009,11(7):321-322
目的:了解婴幼儿轮状病毒(RV)肠炎心肌损害的情况,探讨心肌损害的原因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择采集2007-10/2008-10大便检测RV抗原阳性的住院婴幼儿6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住院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50例作为对照组,对上述两组心肌酶进行t检验分析。结果:观察组心肌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观察组可导致心肌损害,原因可能与轮状病毒感染有关。在补液时要注意速度及心肌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