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目的 观察以低分子肝素为主联合治疗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方法 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巴曲酶、华法林等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3例. 定期查血凝常规、TT、APTT,监测凝血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含量.治疗前后检查B超了解血栓表现和患肢水肿消退情况.结果 在治疗后1周内19例患肢水肿消退,4例延迟至12d完全消退,肢体后周径缩小40%;B超显示下肢静脉血流通畅19例,13例患者仍可见血管内部分血流充盈缺损(<50%).结论 以低分子肝素为主联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运用多种方法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1年10月共9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资料,分为对照组(低分子肝素治疗)和观察组(血必净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术后第3、7天监测凝血四项、患肢周径;第7天复查患肢静脉彩超。结果经过治疗并随访半年,两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纤维蛋白原、下肢肿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对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显著,并能有效地改善术后血液的高凝状态及下肢肿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等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尿激酶30万U+0.9%N.S 100mL从患肢于2h静脉滴入,日1次,共7d。同时给予低分子肝素钙针5000U每12h皮下注射1次,共10d。结果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肢肿胀疼痛,缓解快,总有效率达92.8%,且无1例出血。结论中等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可靠且症状缓解快而安全。  相似文献   

4.
低分子肝素钙预防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臣富  张文龙 《天津医药》2011,39(3):268-270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钙对预防下肢骨折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0年1月因下肢骨折来我院住院治疗的173例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3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和对照组应用阿司匹林,比较两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发生深静脉血栓12 例,对照组发生深静脉血栓11 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预防下肢骨折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血栓通治疗亚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1例确认为LEDVT的患者给予尿激酶20万U溶于100mL生理盐水中,应用输液泵经患肢足背静脉注射,于半小时内滴完,每天一次,连续5~7d。同时应用注射用血栓通(冻干)0.5溶于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4100U皮下注射,1次/12h,连续5d。第3天加用华法林钠片2.5mg,每日一次,并根据PT调整药量。结果本组51例,痊愈8例(16%),有效34例(67%),无效9例(17%),总有效率为82%。治疗前后HCT、Fg都有所降低,自身对照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尿激酶延迟溶栓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血栓通治疗亚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分子量肝素钙、尿激酶联合丹参、低分子右旋糖酐40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巴彦淖尔市医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通过尿激酶、低分子肝素钙、复方丹参、低分子右旋糖酐40联合治疗18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疗效。结果:多数患者经过抗凝、溶栓治疗3~4d开始出现下肢肿胀消退,疼痛减轻。1周左右肿胀、疼痛基本消失。治疗结果:有效135例占70%;显效45例占30%;无效为零。患者随访3~18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及时给予抗凝、溶栓联合祛聚、活血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长筒靴型气压治疗仪的间歇充气加压治疗作用预防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36例ICU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8例,观察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长筒靴型气压治疗仪预防DVT,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预防DVT,以7 d为观察期,比较2组患者观察期内DVT的发生率、双侧大腿周径、双侧下肢深静脉血液流速。结果在观察期内观察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4例,对照组发生16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双侧大腿周径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双侧大腿周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长筒靴型气压治疗仪预防ICU患者DVT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中国药房》2015,(35):4989-4991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器防治老年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下肢骨折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仅接受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器作下肢静脉血栓预防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于术前12 h和术后12、24 h皮下注射0.4 ml,qd;术后2~3 d皮下注射0.4 ml,qd;术后第4天起皮下注射0.6 ml,qd。连续治疗10 d。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及患侧、健侧肢周径差的变化,并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72.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患侧、健侧肢周径差减少(1.10±0.87)cm,显著低于对照组(2.59±1.55)cm,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器防治老年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率高,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明显,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7月-1998年7月收治的87例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其中男性53例,女性34例,男:女=1.5:1。年龄13-83岁,平均年龄54岁,患肢左侧61例,右侧20例,双下肢同时患病6例,左:右=2.6:1。治疗以采用经患肢输尿激酶溶栓为主(200-300万/疗程),辅以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天),口服阿斯匹林,卧床、抬高患肢等。出现股青肿2例,行Forgarty管取栓后缓解。出现咳血胸痛、同位素扫描示散在小范围肺栓塞15例,控制病情后随即置入下腔静脉滤网。结果:近期疗效:全部患肢水肿明显减轻、较治疗前变细,周径与健侧相差小于1cm者51例,占58%;其中3天内开始溶栓者可达64%(9例)。置入下腔静脉滤网者成功地预防了致命肺栓塞的出现。远期疗效:患者均遗留程度不同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结论: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是经患肢输入尿激酶溶栓,出现股静肿者及时手术取栓,有出现致命肺栓塞可能时及时置入下腔静脉滤网。  相似文献   

10.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治疗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乔林生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24):160-161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低分子量肝素钠、尿激酶结合血塞通、丹参治疗1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结果:17例患者中,基本治愈14例,有效3例,无效者。达到临床治愈时间平均为11.2(7~14d)。3例急性血栓形成,治疗后血管再通。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应争取做到早诊断、早期应用低分子量肝素、尿激酶结合血塞通、丹参治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
高雷  郭大乔  颜骅 《上海医药》2012,(20):33-35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疏血通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6例患者分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疏血通注射液的治疗组(简称治疗组),和单独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组(对照组)。评估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的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治疗组痊愈14例,显效2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9.47%;对照组痊愈12例,显效17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6.3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疏血通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确切,可增加局部血栓处的血液灌注,防止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疏血通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6~2009年在本院住院治疗的7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疏血通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结果治疗组治愈及好转30例,无效6例;对照组治愈及好转22例,无效14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有较好的疗效,能促进患者恢复,对患者预后有利。  相似文献   

13.
阮利斌 《中国药业》2012,(21):66-67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地奥司明防治静脉曲张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静脉曲张患者206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3例。所有患者均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组术前4h给予脐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及口服微粒化地奥司明片,且术后维持口服1周;对照组术前4 h给予脐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术后两组均给予脐周皮下注射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钙。观察两组术前、术后1周小腿周径,B超检查有无深静脉血栓,血液生化检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周,对照组小腿周径较术前明显增加(t=11.725,P<0.001),也较同期治疗组粗(t=9.601,P<0.001);B超检查发现对照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总发生率显著高于同期治疗组(矫正χ2=8.199,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地奥司明在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方面更有优势,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少,可作为临床防治大隐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药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提高治愈率.方法 6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经彩超确诊后均以尿激酶20~60万U/d加入50 ml生理盐水静脉泵入Q12 h,5 h/次,由患肢足部静脉泵入.低分子肝素钙腹部皮下注射Q12 h,根据患者体重决定剂量,生理盐水250 ml+血塞通400 mg静脉滴注,口服华法林及肠溶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通过系统化整体护理及精心观察和护理.结果 治愈患者29例,好转27例,其他7例经精心治疗护理后好转出院.结论 患者经确诊后,应及时给抗凝及溶栓治疗,护士要细心的观察及护理,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3年 7月~1998年 7月间收治的 87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诊断和治疗 ,其中男性 5 3例 ,女性 3 4例 ,男∶女 =1 5∶1。年龄 13~ 83岁 ,平均年龄 5 4岁 ,患肢左侧 61例 ,右侧 2 0例 ,双下肢同时患病 6例 ,左∶右 =2 6∶1。治疗以采用经患肢输尿激酶溶栓为主 ( 2 0 0~ 3 0 0万U/疗程 ) ,辅以低分子右旋糖酐 ( 5 0 0ml/天 ) ,口服阿斯匹林 ,卧床、抬高患肢等。出现股青肿 2例 ,行Forgarty管取栓后缓解。出现咳血胸痛、同位素扫描示散在小范围肺栓塞 15例 ,控制病情后随即置入下腔静脉滤网。结果 :近期疗效 :全部患肢水肿明显减轻、较治疗前变细 ,周径与健侧相差小于 1cm者 5 1例 ,占 5 8% ;其中 3天内开始溶栓者可达 64% ( 9例 )。置入下腔静脉滤网者成功地预防了致命肺栓塞的出现。远期疗效 :患者均遗留程度不同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结论 :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是经患肢输入尿激酶溶栓 ,出现股青肿者及时手术取栓 ,有出现致命肺栓塞可能时及时置入下腔静脉滤网。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肝素联合降纤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50例,按硬币法将其分成治疗组25例,对照组25例,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对照组,联合应用普通肝素、降纤酶治疗实验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总有效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88.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普通肝素联合降纤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满意,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7.
低分子肝素钙防治老年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86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老年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172例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试验组予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对照组未采取任何抗凝措施,两组均于术后7d内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并检测凝血指标。结果试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6.98%,对照组为23.26%,经χ2检验,P〈0.05;试验组有4例(4.65%)、对照组有2例(2.33%)出现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结论对于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低分子肝素钙能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且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灯盏花和低分子量肝素联合用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的效果。方法将10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患者用灯盏花加低分子量肝素治疗。对照组以复方丹参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及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以血液流变学结果及临床表现变化判断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临床表现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无严重并发症。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灯盏花和低分子量肝素联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李海洋 《北方药学》2018,(7):110-111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双嘧达莫治疗下肢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62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低分子肝素钙+双嘧达莫,n=31)与对照组(单纯双嘧达莫,n=31).治疗7d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全血黏度高、低切低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低于对照组,D二聚体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联合应用双嘧达莫和低分子肝素钙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门诊应用低分子肝素钠联合草木犀流浸液片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1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4000U,bid,疗程7d,同时给予口服草木犀流浸液片1.2g,tid,疗程30d。结果治疗前最大静脉回流量为(69.943±8.552)%,治疗14d后患肢最大静脉回流量为(93.375±5.993)%,治疗前后最大静脉回流量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大腿周径差为(5.732±1.478)cm,小腿为(3.036±0.942)cm,治疗后大腿周径差为(1.337±1.436)cm,小腿为(0.716±0.758)cm。治疗前后大小腿周径差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胀、疼痛明显缓解,其总有效率为94.1%。结论对于门诊治疗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钠和草木犀流浸液片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