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李斌  蔡群  徐美玉 《江苏医药》2015,41(2):178-180
目的探讨儿童早期预警评分(PEWS)与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NCIS)评估新生儿败血症(NSE)病情的价值。方法采用PEWS和NCIS评估112例NSE患儿临床资料,并对评分结果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种评分结果存在负相关(r=-0.766,P<0.05)。107例存活患儿PEWS和NCIS中位分值为1分和102分,优于5例死亡NSE患儿的5分和84分(Z=5.25、3.77,P<0.05)。结论 PEWS和NCIS均能可靠反映NSE患儿病情。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早期乳酸测定联合儿童危重病例评分对重症监护室内脓毒症患儿预后情况的评估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ICU接诊的258例脓毒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将患儿根据入院后28 d的结局分为生存组(组内患儿244例)与死亡组(组内患儿14例),统计两组患儿进入PICU后24 h的乳酸测定情况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血乳酸清除率在危重新生儿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对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NICU2011年7月~2013年5月份收治的165例危重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入住NICU进行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NCIS)、测定动脉血乳酸水平;治疗6h后再次进行动脉血乳酸测定,计算6h血乳酸清除率。根据6h血乳酸清除率将患儿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乳酸清除率≥10%)和低乳酸清除率组(乳酸清除率<10%),比较两组间的病死率差异;按入院时乳酸水平将患儿分为乳酸轻度升高人群和乳酸明显升高人群,分别比较两组内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间病死率的差异。结果乳酸明显升高患儿中高乳酸清除率组病死率显著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乳酸轻度升高患儿中高、低乳酸清除率组间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血乳酸清除率可以作为乳酸明显增高新生儿预后判断的一个良好指标,而对于乳酸轻度增高新生儿的预后判断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正确评估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重症病例的病情,有助于指导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治疗与预后评估。方法:应用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对149例HFMD重症病例进行评分。结果:0~70分属危重病例,共37例,占24.8%;70~80分属重症病例,共112例,占75.2%,评分值越低病情越重,患儿病死率越高,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的病例越多,累及器官数越多。结论: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可准确判断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病情轻重,并对动态观察病情、指导治疗、预测预后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中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HFMD重症患儿75例,采用PCIS法对病情的严重程度加以评估,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结果 PCIS评分所得值越低,患儿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的病例越多,且器官累及的数目也呈较多表现。本组75例患儿中,危重病例18例,占24%;重症病例57例,占76%。共死亡7例,占9.3%。危重病例死亡6例,占85.7%;重症病例死亡1例,占14.3%。两组存活率、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足口重症病例中采用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对病情程度进行评估,利于准确判断病情的轻重程度,为疾病诊断、治疗方案的治疗、预测预后提供了可供参考的依据,具有积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生儿入院24h内动脉血气中乳酸水平及乳酸清除率变化对危重新生儿预后的评估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危重新生儿,收集入院时和治疗6h后的动脉血乳酸值,根据预后不同分为存活组53例、死亡组(含放弃)组25例。比较乳酸水平与乳酸清除率的差异。结果存活组血乳酸水平5.92±2.75,乳酸清除率52.53%±8.32%,死亡组血乳酸水平为7.94±3.83,乳酸清除率为27.35%±6.89%,乳酸水平与乳酸清除率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乳酸水平及乳酸清除率对危重新生儿预后判断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危重评分在颅脑创伤危重症诊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5月到2014年11月我科收治的颅脑创伤危重症患者50例,在接诊时都进行TRISS评分,急诊治疗后进行预后观察。结果 TRISS危重评分为10~60分,本组患者评分平均(21.75±10.25)分。根据判断标准,轻度伤18例,中度伤12例,重度伤20例。所有患者经过急诊治疗后,存活36例,死亡14例,死亡率为28.0%。同时经过观察,TRISS危重评分为重度伤的死亡率明显高于中度伤与轻度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评分在颅脑创伤危重症诊治中的应用是重要的判断伤情的客观指标,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林晓妍  雍景超  林松 《江苏医药》2021,47(10):1073-1076
Apgar评分是一种快速评估新生儿出生时临床状况的客观指标,为临床常规应用。研究显示,Apgar评分可能对新生儿死亡率及神经系统发育不良,例如脑瘫、癫痫、智力残疾和感音性神经缺陷等有一定预测意义。本文综述Apgar评分与新生儿死亡率和神经系统发育不良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初步分析胸部超声评分用于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诊断,预后判断及预测撤机时机的参考价值.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附属郑州市中心医院产科分娩并存在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儿100例,将患儿根据呼吸机使用情况分成呼吸机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儿运用动脉血气分析、X线、肺部超声、新生儿氧合指数进行检测,比较患儿胸部超声评分、呼吸...  相似文献   

11.
郭先锋  何柳芳  郭长根  张玲  苑书华 《安徽医药》2015,19(10):1897-1900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儿凝血功能指标与新生儿危重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2月在该院新生儿住院的脓毒症患儿共93例,按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法将患儿分为非危重组、危重组和极危重组。对入组的患儿在入院时及经治疗后72 h 采集患儿静脉血分别测定外周血中血小板(PL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和蛋白质 C(PC)。采用统计软件分析和比较非危重组、危重组和极危重组三组患儿治疗前后各项凝血指标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与非危重组比较,危重组、极危重组 TT 、PT、APTT延长(P <0.05),DD、FIB 水平升高(P <0.05),PC、AT-Ⅲ和 PLT 水平显著性降低(P <0.05)。与危重组比较,极危重组 PC、AT-Ⅲ和 PLT 水平显著性降低(P <0.05),DD 水平升高(P <0.05),PT、APTT、TT、FIB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急性期比较,危重和极危重组患儿经治疗好转后,恢复期 TT 、PT、APTT 缩短(P <0.05),DD、FIB 水平降低(P <0.05),PC、AT-Ⅲ和 PLT 水平升高(P <0.05);而非危重组凝血功能指标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脓毒症患儿的凝血功能的异常与危重评分之间密切相关,与疾病的发展进程和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窒息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症状及致残或死亡的主要原因。由于现行的新生儿阿氏评分(Apgar评分)方法在基层医院受客观因素影响较大,有时不能正确反映胎儿生后缺氧及酸中毒的程度。我院近几年开展了为窒息新生儿测定脐  相似文献   

13.
目的乳酸清除率在评估新生儿窒息预后中的作用。方法检测102例新生儿窒息患儿抢救前、抢救后1 h、抢救后2 h和抢救后6 h血乳酸浓度并计算乳酸清除率。绘制乳酸清除率对预后影响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各时间点存活患者血清乳酸清除率逐渐升高,且均显著高于死亡患者(P均〈0.05)。抢救后1 h、抢救后2 h和抢救后6 h的AUC分别为82.15%、94.27%、和97.04%。结论抢救后6 h乳酸清除率对于新生儿窒息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4.
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的应用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新的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评估我院PICU危重患儿病情的严重程度,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PICU4a来636例危重患儿进行危重病例评分与器官功能衰竭评估,评分值从高分到低分:-100--90,-80,0-70共3组,依次代表病情非危重,一般危重,危重,极危重。住院期间进行4次评分,其中32例采取与国外PRISM评分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首次评分显示:非危重,一般危重,危重,极危重患儿病死率依次为2.04%,9.56%,16.75%,34.44%。各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其后各次评分结果与首次评分相似。器官功能衰竭评估:1,2,3及3个以上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分别为32.7%,25.6%,16.4%,6.3%,其病死率依次为2.9%,15.3%,38.5%,47.5%,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非危重,一般危重,危重至极危重患儿多器官功能衰竭(MSOF)的发生率依次为7.1%,34.3%,67.0%,91.1%,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可准确判断病情轻重,分值越低,病情越重,器官功能衰竭数越多,病死率亦越高。  相似文献   

15.
曾玲 《安徽医药》2016,20(3):529-530
目的 分析新生儿感染性休克与新生儿疾病危重病例评分及多脏器功能损害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该院收治的48例因感染性休克致死的新生儿,依据休克的程度、所患疾病危重程度及修正的Fry-MODS相关诊断标准对新生儿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分析新生儿感染性休克与新生儿疾病危重病例评分及多脏器功能损害间的关系。结果 48例新生儿中仅有3例新生儿未出现脏器功能衰竭,45例出现脏器衰竭情况,以1~2个脏器为主,占83.2%(40/48);脏器功能衰竭最常见的为呼吸系统衰竭,共计41例,占所有患儿的85.4%,且Ⅱ型呼吸衰竭新生儿占所有患儿的72.9%,远高于肺出血患儿38.8%。三组实验室指标中白细胞数目、中性粒细胞数目、pH值、乳酸水平及HCO3-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白细胞数目、中性粒细胞数目、乳酸水平及HCO3-指标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H值水平明显低于其余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导致新生儿发生感染性休克的最常见原因为感染性肺炎,且此类新生儿入院初期疾病即呈现危重或极危重,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但尽早对新生儿进行疾病危重程度评定对新生儿休克的诊断有指导意义;新生儿脏器功能损害以呼吸系统中的呼吸衰竭和肺出血为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肺炎严重指数(PSI)评分与CURB-65评分在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危重程度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江门市人民医院2018—2019年收治的CAP患者268例,比较CURB-65及PSI评分系统下CAP患者入住ICU率、死亡率,CURB-65评分与PSI评分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  相似文献   

17.
危重新生儿血糖异常10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丽  李懿  王薇  石碧珍  陈姝姝 《贵州医药》2003,27(8):743-743
危重新生儿存在着广泛的代谢紊乱 ,由于高、低血糖均对机体造成危害 ,所以被临床医生广泛重视。本文观察 1 0 8例危重新生儿的高血糖和低血糖发生率及其与疾病危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1 临床资料1 1 对象  2 0 0 2年 1 1月至 2 0 0 3年 4月住院的新生儿 ,在入院 2 4h内用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法[1] 进行评分 ,<90分或有一项及以上单项指标为研究对象 (排除母患有糖尿病及其生后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者 ) ,共 1 0 8例 ,其中危重组 (70~ 90分 ) 71例 ,极危重组 (<70分 ) 37例。男 6 2例 ,女 4 6例 ,早产儿 4 0例 ,足月儿 5 6例 ,过期产儿 1 2例 …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危重新生儿凝血功能指标与危重评分的关系。方法对2008年11月~2011年11月入住本院的137例新生儿进行危重评分,并检测凝血指标,比较患儿凝血指标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危重足月儿D-二聚体(D-D)各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情越重,D-D水平越高;危重早产儿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D-D各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病情加重,PT、APTT延长,D-D水平增高;相同危重程度各组早产儿D-D水平与足月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D与新生儿的胎龄及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危重早产儿更易发生凝血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9.
《临床医药实践》2013,(10):730-732
目的:探讨APACHEⅡ评分对预测急诊危重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2013年3月急诊科危重患者的资料,按入院时APACHEⅡ评分将患者分为3组,APACHEⅡ评分≤15分为低分组,15分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APACHⅡ评分对急诊内科危重患者的预后评估进行探讨分析。方法 152例急诊内科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APACHⅡ评分系统对存活患者和病死患者的,APACHⅡ评分和预测病死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存活组患者的APACHⅡ评分和预测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个评分段的预测病死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总阳性率和敏感度分别为97.1%和93.2%。结论对急诊内科危重患者采取APACHⅡ评分系统,能够对患者病情的预后进行评估,为临床处理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