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梁永君 《抗感染药学》2020,17(2):230-234
目的:探究非血液标本1,3-β-D-葡聚糖(简称G试验)检测对癌症患者放射治疗后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影响。方法:抽取2010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非手术型癌症患者309例资料,筛选出放射后1周疑似真菌感染患者134例,最终被确诊为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41例;分析其的血液、气道分泌物、胸水G试验及真菌培养、鉴定结果,观察G试验及真菌培养检测对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诊断的敏感度(sensitivity,SE)、特异度(specificity,SP)、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ative value,PPV)、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ative value,NPV)、准确度及Youden指数,并绘制ROC曲线。结果:检出真菌47株,其中念珠菌感染者34例、曲霉感染者4例和隐球菌感染者3例;在血液标本中,G试验高于真菌培养,特异度真菌培养高于G试验;在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准确度方面,G试验更为准确;在气道分泌物标本中,G试验高于真菌培养,特异度真菌培养高于G试验;在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准确度方面,G试验更为准确;在胸水标本中,G试验高于真菌培养,特异度真菌培养高于G试验;在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准确度方面,真菌培养更为准确;根据G试验结果显示,以10 pg/mL为界值,血液标本曲线下面积(AUC)为0.620(0.517,0.724);气道分泌物AUC为0.494(0.380,0.609);胸水AUC为0.385(0.284,0.487)。结论:对非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放射治疗后的血液、气道分泌物及胸水采用G试验检测,结果表明非血液标本G试验检测对于真菌性感染的诊断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清1,3-β-D-葡聚糖含量测定(G试验)对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为临床的早期诊断及个性化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收集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太和医院各临床科室高度怀疑深部真菌感染患者128例,同时进行血清G试验和真菌培养,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两种检验方法的差异。结果 血清G试验检测的阳性率57.81%(74/128)高于真菌培养阳性率46.88%(60/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真菌培养阳性患者血清中1,3-β-D-葡聚糖含量为(90.65±22.36)ng/L,健康对照者为(4.36±0.27)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真菌培养作为参考标准,G试验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75%、78.30%、81.08%、92.59%。结论 血清G试验,方法简便、阳性率高、特异性高,可以辅助早期诊断深部真菌感染。  相似文献   

3.
G实验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深部真菌感染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及GKT108动态真菌检测试剂盒定量检测血浆中1-3-β-D-葡聚糖的含量.结果:41例患者共65次检测结果.阳性标本17例.弱阳性标本3例.结论:血浆匍聚糖检测可在拟诊早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机体是否感染真菌的可靠信息,是一种实用的真菌感染早期诊断方法,而对于阳性标本的连续检测可以为临床治疗效果提供预后;同时,G实验也为一些真菌感染患者较多的科室提供了一种新的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4.
程洁  张晓微  彭玲  王殿超 《安徽医药》2016,37(9):1111-1113
目的 对肺结核疑似真菌感染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和真菌培养结果进行比较,评估G试验对肺部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安徽省胸科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明确诊断为肺结核并且高度疑似真菌感染的患者60例,抽取静脉血分离血浆,检测(1-3)-β-D-葡聚糖含量;同时留取痰液行真菌培养加药敏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0例疑似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中,G试验检测阳性率为56.67%,痰真菌培养阳性率为5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P=0.30)。结论 G试验具有快速、早期、简便等特点,对肺结核合并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芳 《抗感染药学》2021,18(8):1216-1218
目的:探究尿真菌培养与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的检测结果对泌尿系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患者诊断效能的影响及其治疗对策.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3月—2020年5月收治的泌尿系IFI患者48例作为观察组,另采用随机配对法选取同期48例非泌尿系IFI患者作为对照组;统计2组患者G试验、尿真菌培养鉴定结果,比较单一 G试验、尿真菌培养结果与联合诊断检测结果对泌尿系IFI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的差异.结果:2组检测方法结果中病原菌均以白假丝酵母为主,其次为热带假丝酵母、光滑假丝酵母;但2组的真菌鉴定结果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G试验检出阳性率为72.91%,尿真菌培养检出阳性率为75.00%,二者联合检出阳性率为97.92%;而对照组中G试验检出阳性率为20.83%,尿真菌培养检出阳性率22.92%,二者联合检出阳性率22.92%;G试验与尿真菌培养联合诊断泌尿系IFI的敏感度(97.92%)、准确度(87.50%)均高于二者的单一诊断(P<0.05).结论:泌尿系IFI患者真菌感染以白假丝酵母为主,采用G试验和尿真菌培养诊断对泌尿系IFI的诊断均具有一定价值,若采用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6.
张小华  杨祚明 《河北医药》2016,(8):1176-1178
目的:探讨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1,3)-β-D葡聚糖(G试验)对于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 IPFI)早期诊断及治疗效果判断的价值。方法选取ICU临床拟诊断为IPFI患者139例,早期对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并对BALF行G试验检测,以临床确诊、真菌培养结果及组织病理学结果作为金标准,对BALF G试验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对BALF G试验阳性患者采用氟康唑、伊曲康唑行抢先治疗,并根据治疗效果分组回顾性分析G试验结果。结果 BALF G试验正确诊断IPFI患者76例,鉴别诊断IPFI 患者的灵敏度:80骀.00%、特异度:90.91%、漏诊率:20.00%、误诊率:9.09%,ROC曲线下面积AUC=0.884, BALF G试验诊断IPFI患者与最终确诊结果的一致性 Kappa =0.650。 BALF G 试验阳性患者95例采取抢先治疗,其中治疗有效73例(76.84%)、治疗无效22例(23.16%),有效组和无效组治疗前的BALF G试验测定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7 d后、14 d后无效组患者的BALF G试验测定值显著的高于治疗有效组患者( P <0.05)。结论 BALF G试验对于IPFI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同时对于预测患者治疗效果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根据痰标本真菌涂片和培养阳性结果对患有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疾病的患者实施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某院就诊的接受痰液标本真菌涂片和培养检查的患者的痰液标本2160份,阳性结果情况,在根据真菌、菌丝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将阳性标本分为4组,对4组研究对象痰液标本酵母样真菌涂片结果、临床诊断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抽样的2160份痰液标本中,有126份检测为阳性,检测阳性率水平为5.83%;白色念球菌阳性率明显高于热带念球菌、光滑念球菌、克柔念球菌、其他酵母样真菌,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疾病确诊、临床诊断、拟诊、其他等几个方面的诊断结果均存在一定的差异(P<0.05)。结论:根据痰标本真菌涂片和培养阳性结果对患有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疾病的患者实施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李中春  桓伟华 《河北医药》2011,33(12):1882-1883
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以及各种侵人性诊疗技术的开展和一些严重疾病,如糖尿病、肿瘤、艾滋病等发病率的不断升高,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日益增多。加强深部真菌感染的控制及耐药检测,有效防治深部真菌感染及提高治愈率已成为目前医学领域中的重要问题。为了解血行性真菌感染及其他无菌体液标本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对本院临床无菌体液培养阳性的890份标本中,真菌的分离情况及耐药性进行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1-3)-β-D葡聚糖是由D-葡聚糖合成的细胞壁多聚糖,占真菌细胞壁成分的50%以上[1]。研究表明,除结合菌外,所有真菌的细胞壁均含有(1-3)-β-D葡聚糖,而其他微生物、动物及人的细胞成分和细胞外液均不含有这种成分,因此在机体的体液或血液中检测(1-3)-β-D葡聚糖水平可以作为诊断深部真菌感染的依据[2]。本研究对98例疑似深部真菌感染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含量进行检测,同时对患者痰标本进行培养,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对深部  相似文献   

10.
李建芬 《中国当代医药》2013,(10):191-191,193
目的探讨临床检验在急性盆腔炎患者诊断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3月来本院进行诊断治疗的急性盆腔炎患者86例,通过临床检验进行确诊,包括宫颈分泌物及腹腔液需氧菌、厌氧菌及衣原体等。结果本研究中86例患者临床检验发现宫颈分泌物标本共52例,其中需氧菌培养阳性为39例,阳性率为75.0%,原体标本34例,阳性为14例,其阳性率为41.2%;腹腔液中细菌培养需氧菌阳性率为66.2%。结论临床检验在急性盆腔炎患者诊断与治疗中具有很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临床疑似侵袭性真菌感染(IFI)患者进行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和真菌培养鉴定结果比较,评估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诊断IFI感染的实用价值。方法对疑似IFI感染患者131例抽取静脉血分离血浆,检测(1-3)-β-D-葡聚糖;于发热时采静脉血做真菌培养鉴定,并进行分析。结果 131例疑似IFI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阳性率为41.22%,真菌培养阳性率为37.40%。2种方法检测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真菌培养结果为参照,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敏感性为95.92,特异性为91.46,阳性预测值为87.04,阴性预测值为97.40。结论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临床IFI的诊断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粪钙卫蛋白(FC)、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测及腹部超声诊断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6月住院的疑似新生儿NEC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30例,采用临床诊疗常规手段进行检查与治疗;试验组30例,采用全身及局部炎性因子检测、腹部彩超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针对性治疗。两组新生儿另外采用粪便细菌培养检测,并以细菌培养检测结果为金标准,分别对比两组新生儿NEC检测结果,对比阳性率、准确性、灵敏性、特异性以及治疗预后情况。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Ramsay评分和BCS评分差异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镇痛剂的使用上来看,观察组患者使用镇痛剂的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手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C、PCT、IL-6、hs-CRP联合检测及腹部超声诊断可以提高新生儿NEC的临床诊断效果,并对新生儿NEC患儿预后治疗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3.
无创正压通气在治疗急性左心衰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在治疗急性左心衰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急性左心衰竭患者8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方法,而研究组患者则采用呼吸机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结果 研究组患者显效率60.5%(26例)和总有效率95.4%(41例)均明显提高,而无效率明显降低;与此同时,研究组患者治疗后HR和RR均明显降低,而PaO2和SaO2则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疗效确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LFA)和乳胶凝集试验(LA)检测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对艾滋病患者继发隐球菌感染的诊断价值及治疗观察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LFA和LA对艾滋病患者继发隐球菌感染治疗前后的脑脊液标本和血清标本行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并与脑脊液墨汁染色和真菌培养进行比较,评价其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同时动态观察治疗期间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滴度的变化,和LFA的干扰因素.结果 LFA和LA对脑脊液标本隐球菌检测的敏感度分别为97.73%和95.45%,血清标本的敏感度也分别为97.73%、95.45%;对脑脊液标本的特异性分别为95.83%、95.83%,对血清标本的特异性分别为89.39%和87.12%.艾滋病继发隐球菌感染患者脑脊液标本中的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滴度随着患者病情的好转而逐渐下降,治疗前后脑脊液和血清中荚膜抗原滴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309,P<0.001;t=6.814,P<0.001).结论 LFA与LA适用于隐球菌脑膜脑炎患者的快速诊断;脑脊液隐球菌多糖荚膜抗原的动态监测对艾滋病患者继发隐球菌感染的疗效观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1,3)-β-D葡聚糖(BG)检测对早期诊断侵袭性肺真菌感染(IPFI)的价值。方法(1)选择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六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72例患者,其中确诊IPFI组、普通感染组和无肺部感染组各32例,共96例,此外入院时有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但早期未确诊IPFI者76例作进一步研究,每日连续真菌检测直至明确是否为IPFI,进而分诊断组、排除组。全部对象均予支气管肺泡灌洗,留取BALF及血浆进行G试验( BG抗原检测),对数据采用独立样本秩和检验来检验并绘制受试者工作ROC曲线,确定两种标本检测方法诊断IPFI的最佳临界值。结果(1) BALF G试验水平:IPFI组明显高于单纯肺炎组和非感染组。(2)76例未确诊病例在随后的5 d检查中7例确诊IPFI,22例临床诊断,29例剔除,18例排除真菌感染。(3)诊断组BALF、血浆BG水平均显著高于排除组,BALF BG浓度为149.5 ng· L-1时对应的约登指数值最大,为0.87,血浆BG浓度为81 ng· L-1时对应的约登指数值最大,为0.81。(4)诊断组BALF BG峰值浓度出现时间早于血浆,同时诊断的特异性高于血浆。结论(1) BALF中BG的含量较血浆中升高更明显,且BALF G试验在区分单纯肺炎和IPFI方面更具有参考价值。(2) BALF G试验特异度、敏感度均明显高于血浆G试验,且峰值出现早于血浆,具有更早、更准确、更高的临床诊断价值。(3)BALF G试验的最佳诊断临界值是149.5 ng· L-1,其诊断IPFI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结核感染 T 细胞斑点试验( T?SPOT. TB)技术联合胸水腺苷脱氨酶( ADA)和痰液结核杆菌( TB?DNA)测定对结核性胸膜炎的定性诊断,以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方法选取唐都医院2014年7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6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作为试验组,80例非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均行T?SPOT.TB检测,同时联合检查患者胸水ADA和痰液TB?DNA,比较T?SPOT.TB、ADA和TB?DNA检测与三者联合检测的应用价值。结果86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 T?SPOT.TB阳性率为84.88%(73/86),ADA阳性率为53.48%(46/86),痰液TB?DNA阳性率为31.40%(27/86),三者联合检测阳性率为93.02%(80/86)。结论 T?SPOT.TB检测联合ADA和痰液TB?DNA检测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对疑似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快速、准确诊断具有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