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血压,即在未服用降压药物情况下,非同日3次或以上测量血压其中收缩压≥140mm Hg(1mm Hg=0.133kPa)或(和)舒张压≥90mm Hg.高血压是指原发性高血压,占高血压总数的95%,而由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仅占5%.目前全国高血压患者有1.6亿人,每10年上升约25%,已成为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本文就合理选择降压药物以达到有效﹑安全的降压目的,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80例原发高血压患者分为3组,A组28例为服用原有降压药物产生不良反应需停药,换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者;B组24例为原有降压药物效果不佳(BP≥140/90mm Hg),直接加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者;C组28例为原发性高血压未用降压药物治疗者.3组均以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2.5mg,每天1次为起始剂量,第4周平均血压≥140/90mm Hg者加用替米沙坦80mg,每天1次.结果 患者服药5周后,A组换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后全部不良反应消失,耐受性良好且降压效果与原有药物相似或更好;B组5周时16例患者血压降至正常;C组5周时血压全部降至正常.3组5周后血压均低于用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是一种有效的、安全的、耐受性好的降压药物.  相似文献   

3.
王峰  吴国霞  李玉兰 《中国医药》2010,5(9):797-798
目的 观察拉西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筛选门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6例,年龄(46±6)岁,服用拉西地平2~8 mg/d,共4周,治疗前后分别监测24 h动态血压.结果 用药后血压与用药前比较明显下降,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显示,治疗后24 h、白天及夜间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下降[收缩压:(124.3±8.4)mm Hg(1 mm Hg=0.133 kPa)比(141.2±10.1)mm Hg,(124.3±8.5)mm Hg比(142.8±10.6)mm Hg,(117.2±12.8)mm Hg比(128.1±14.3)mm Hg;舒张压:(80.4±6.4)mmHg比(90.3±7.2)mm Hg,(80.1±8.2)mm Hg比(96.2±8.3)mm Hg,(74.4±7.3)mm Hg比(81.8±8.2)mm Hg].药物常见不良反应为轻微头痛及颜面潮红、发热、轻微踝部水肿,一般反应较轻,持续时间不长,无一例因不良反应停止治疗.结论 拉西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降压疗效显著、安全,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有效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研究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降压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98例急性脑出血伴高血压老年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只有血压> 180 mm Hg时才给予降压治疗,并维持患者血压在180~200 mm Hg;观察组患者应用降压药物连续使患者血压保持在140~160 mm Hg.结果 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小出血患者得分为(4.4±2.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0±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和观察组中小出血量患者的总显效率分别为45.2%(14/31)和87.9%(2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231,P<0.05);大出血量患者的总显效率分别为27.8%(5/18)和31.3%(5/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49,P>0.05).结论 对于出血量较少的患者,应及时给予降压处理,从而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WHO规定,年龄在60岁以上,血压持续或非同日3次以上测量收缩压(SBP)≥140mm Hg和/或舒张压(DBP)≥90mm Hg者称为老年高血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脑卒中、心肌梗死、糖尿病的发病率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和人群粗死亡率水平均高于同龄血压正常人,是老年人致死致残的首要原因。因此,在临床上应该重视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工作。  相似文献   

6.
顽固性高血压(RH)是指凡服用足量而适宜的3种或3种以上的不同作用机理(必须包括一种利尿剂)的降压药物,且已改善生活方式者,血压仍≥14/090mmHg,或24h动态血压(ABPM)日间平均血压≥135/85mmHg或24h平均动态血压≥12/580mmHg。或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收缩压≥140mg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80例原发高血压患者分为3组,A组28例为服用原有降压药物产生不良反应需停药,换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者;B组24例为原有降压药物效果不佳(BP≥140/90mm Hg),直接加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者;C组28例为原发性高血压未用降压药物治疗者.3组均以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2.5mg,每天1次为起始剂量,第4周平均血压≥140/90mm Hg者加用替米沙坦80mg,每天1次.结果 患者服药5周后,A组换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后全部不良反应消失,耐受性良好且降压效果与原有药物相似或更好;B组5周时16例患者血压降至正常;C组5周时血压全部降至正常.3组5周后血压均低于用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是一种有效的、安全的、耐受性好的降压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降压药物小剂量联合使用治疗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卡托普利+尼群地平联合治疗高血压患者342例。平均每日剂量:卡托普利45mg,尼群地平18mg。随访6个月,观察疗效。结果联合用药后1周即开始降压,1个月后除药物不良反应6例停药外,240例患者血压均达到有效〈140/90mm Hg,90例加用双氢克尿塞治疗后血压达到有效〈140/90mmHg。结论小剂量联合使用降压药物可有效降压,临床治疗高血压患者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固定剂量的培哚普利和氨氯地平联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性和耐受性。方法未经治疗的Ⅱ级高血压(BP≥160/100mm Hg)患者、单一药物或其他合并用药未能控制的高血压(BP≥140/90mm Hg)患者进行观察。患者每天服用固定剂量的培哚普利(4mg)和氨氯地平(5mg)共60d。给药前、给药15、30d以及60d分别测定患者血压。服药期间每周进行常规检查、随访不良事件及依从性。结果试验共纳入112名患者,其中有106名完成60d的治疗。治疗60d后所有患者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相对于治疗前显著降低(-41.9±8.5/-22.8±5.6)mm Hg,分别降低25.8%和22.9%。所有患者67.8%经治疗后血压达标。对亚组进行分析:未经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单一药物没有控制的高血压患者以及其他合并用药没能控制血压的患者经治疗后血压达标62.8%、62.3%和58.8%。固定剂量的培哚普利和氨氯地平联用安全、耐受。结论固定剂量的培哚普利和氨氯地平联用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并且临床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国产硝苯地平缓释片、马来酸依那普利片和富马酸比索洛尔片对Ⅰ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方法:182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硝苯地平缓释片组(20 mg,62例)、依那普利组(5 mg,60例)与比索洛尔组(5 mg,60例),经过2周安慰剂导入期进入临床观察阶段,观察期4周。每组药物均为每日一次服用,并进行24 h动态心电、动态血压同时监测。结果:3种药物均能显著降低血压,硝苯地平缓释片、依那普利和比索洛尔组与治疗前相比,分别降低了(10±13)mm Hg,(19±11)mm Hg和(7±18)mm Hg;比索洛尔组降低24 h平均收缩压及白天平均舒张压的幅度大于硝苯地平缓释片组和依那普利组。结论:3种降压药每日一次服用,对Ⅰ级高血压患者均有明显降压疗效,且比索洛尔组疗效优于硝苯地平缓释片组及依那普利组。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治疗往往以多种药物联合治疗为主。但据2012年全国营养与健康调查显示,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血压≥140/90 mm Hg(1 mm Hg=0.133kPa)]患病率为18%,知晓率为30.2%,治疗率为24.7%,控制率为6.1%,知道患有高血压者治疗率为81.8%,接受治疗的高血压者控制率为24.7%[1],  相似文献   

12.
寿比山治疗高血压病140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Hao  韩文霞 《天津药学》2001,13(B12):20-22
140例双期高血压病人,均符合新的高血压诊断标准。疗效判定:参照1978年郑州会议标准,即显效:血压降至正常(<140/90mmHg);有效:血压虽未降至正常,但收缩压(SBP)下降≥30mmHg,或舒张压(DBP)下降≥10mmHg。本组经寿比山治疗,SBP的总有效率为72.9%,DBP的总有效率为55.48%,SBP与DBP的有效率相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对高血压1级与高血压2级的降压疗效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血压1、2级与高血压3级的降压疗效相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各年龄组之间的降压疗效相比较,35-55岁组与56-65岁组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此二组与≥66岁组相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寿比山治疗高血压1、2级的疗效较为显著,尤其是对于中年组收缩期高血压者的疗效更显著。长期服药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该药应为高血压1、2级患者首选的一线降压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压与出血性脑梗死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出所有出血性脑梗死病例,比较不同血压水平(>180/110 mm Hg;90/70~180/110 mm Hg;<90/70 mm Hg)在出血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分布差异.结果 所有急性脑梗死病例中,血压<90/70 mm Hg患者10例(4.1%),血压90/70~180/110 mm Hg患者213例(88.0%),血压>180/110 mm Hg患者19例(7.9%).继发出血性脑梗死20例(8.3%),其中血压>180/110 mm Hg患者12例(60.0%),死亡7例;血压<90/70 mm Hg患者2例(10.0%),死亡1例;血压90/70~180/110 mm Hg患者6例(30.0%),死亡2例.两种脑梗死类型中血压>180/110 mm Hg患者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以出血性脑梗死病例比例较高;而在出血性脑梗死病例中,不同血压水平患者的预后差异分布亦具有统计学意义,血压>180/110 mm Hg(P=0.041)及血压<90/70 mm Hg(P=0.037)者病死率较高.结论 重度高血压(>180/110 mm Hg)可能是出血性脑梗死发病的高危因素,病程中合并重度高血压(>180/110 mm Hg)及低血压(<90/70 mm Hg)的出血性脑梗死患者预后较差,合理的血压控制有助于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4.
刘倩 《中国实用医药》2011,6(32):99-100
目的 研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和治疗情况.方法 研究年龄≥18岁的807例曾被诊断和治疗高血压(血压≥140/90mm Hg)患者,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平均血压为143.4/84.9mm Hg,有49.2%耐药患者,使用抗高血压药物血压没有改变.66.8%患者血压130-139/80~89 mmHg.血压水平控制不佳的主要因素,与治疗的变化和患者的依从性有关.结论 许多不受控制的心血管病患者的降压治疗需要医生的支持,并且患者须听从医生的指导,否则无法控制他们的血压.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即在未服用降压药物情况下,非同日3次或以上测量血压其中收缩压≥140mmHg(1mmHg=0.133kPa)或(和)舒张压≥90mmHg。高血压是指原发性高血压,占高血压总数的95%,而由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仅占5%。目前全国高血压患者有1.6亿人,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肾动脉去交感神经消融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患者术后6个月内的血压变化及用药情况,观察该手术对血压的影响。方法对比观察15名于本院行肾动脉去交感神经消融术患者术前及术后1、3、6个月血压变化,观察术后血压达标率;对比观察术前术后药物使用种类及并发症。结果患者术前及术后1、3、6个月收缩压分别为(164±14)mm Hg、(138±11)mm Hg、(138±8)mm Hg、(135±7)mm Hg;舒张压分别(98±10)mm Hg、(84±9)mm Hg、(83±7)mm Hg、(81±8)mm Hg;收缩压和舒张压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血压达标率分别为66.7%、80.0%、86.7%。患者服药种类由术前的(3.6±0.9)种降至术后的(2.4±0.8)种(P<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现近期及远期并发症。结论肾动脉去交感神经消融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有效、安全;术后降压效应有一定的时间延续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动态血压监测技术观察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脉压疗效。方法:选取8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试验前未服用降压药物或停用其他降压药物1周以上,给予口服左旋氨氯地平2.5mg/d,连续用药4周,降压疗效较差者加量至5mg/d,所有患者于药物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左旋氨氯地平能明显降低诊室血压(P〈0.05)和24h动态血压(P〈0.05),能降低老年高血压的脉压(P〈0.05)。结论:左旋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的脉压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临床使用的抗高血压药物多达6大类五六十种,合理选用高血压药物可使大多数患者的血压控制在理想甚至是正常范围内。但是有少数高血压患者即使服用≥3种抗高血压药物,并且每种药物用到了相对足量和足够的时间,血压仍然≥140/90mm Hg者,则称为顽固性高血压。高血压患者容易发生一系列并发疾病,但合理控制血压,这些疾病的发生率可大大降低甚至避免。  相似文献   

19.
《青岛医药卫生》2006,38(5):400-400
2.5.5联合用药原则单独使用一种降压药的有效降压率为50%~60%,还有40%~50%的患者需用两种或更多药物。联合用药可使疗效相加、用药剂量减少和减轻不良反应。临床上将二种、三种甚至四种药物合用治疗高血压很常见。一般先用一种降压药物,效果不理想时加用另一种降压药物,必要时采用三联或四联用药方式,以减少单一药物因剂量过大所致的药物不良反应及发挥联合用药的协同作用。JNC7认为,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尤其是血压水平超过目标血压20/10mmHg以上,常需要2种或2种以上降压药来达到目标血压(〈140/90mmHg,糖尿病或慢性肾病患者〈130/80mmHg),其中一种通常为利尿剂。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汉族高血压人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埃他卡林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对162例汉族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给予埃他卡林8周治疗,并进行ACE基因I/D多态性分析。结果:162例汉族高血压患者ACE基因I/D多态性分型结果为:II∶ID∶DD(0.401∶0.463∶0.136)。埃他卡林治疗前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分别是(153±13)mm Hg和(100±4)mm Hg。各基因型组患者在药物治疗前SBP和DBP的特点是DD基因型组的SBP显著高于II和ID基因型组(P〈0.05),而3种基因型组的DBP比较相近(P〉0.05)。治疗后SBP和DBP分别是(142±13)mm Hg和(89±9)mm Hg。治疗后II基因型组患者的ΔDBP显著大于ID组的ΔDBP(P〈0.05)。治疗后血压较治疗前血压降低(P〈0.001)。162例汉族高血压患者埃他卡林治疗8周后临床有效率为66.67%。II基因型组的总降压有效率(75.38%)比ID基因型组的总降压有效率(58.67%)高(P〈0.05)。结论:埃他卡林是新型有效降压药物,II基因型患者对埃他卡林的降压反应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