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人群膳食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根据1982年和1992年两次全国性营养调查的结果,分析十年来中国人群膳食结构的变化。1992年全国平均每标准人日消费植物性食物909g,动物性食物116g,比1982年分别减少了110g和增加了48g。谷类和薯类食物消费量随着家庭收入上升而下降,而动物性食物消费量随收入上升而上升。谷类能量占膳食总能量的比例1992年为66.8%,1982年为71.3%,脂肪能量比分别为22%和18.4%。城市与农村的差别明显,两次调查的结果比较接近。1992年视黄醇当量、核黄素和钙的摄入量均低于1982年的水平,仅达RDA的49.2%~61.7%。各省、市、自治区间膳食结构的差别相当明显,如北京的脂肪能量达,总量的30.6%,山西仅为11.6%;广东省动物性蛋白质占总量的43.7%,而甘肃省仅为6.6%。建议大力促进豆类和乳类的生产和消费以改善全民的膳食结构。  相似文献   

2.
重庆市中老年人群膳食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重庆市城乡中老年人群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为开展营养教育和营养改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重庆地区的资料,运用食物频率询问法调查887名40岁及以上居民,对每个调查对象过去1年中的各类食物摄入频率和摄入量进行询问。结果重庆市城乡中老年人群膳食结构的主要特点是:城乡居民在膳食比例上存在着差异,主食以谷类为主,蔬菜、水果、豆制品、奶及奶制品摄入偏低,油脂和盐摄入过量,农村居民尤为严重。结论重庆市中老年人群的膳食结构不太合理,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营养知识水平,改善居民的膳食模式应以调整不平衡膳食结构为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荆州市居民生活水平、食物结构、营养状况的变化趋势。方法利用1989、2004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资料,分层整群随机抽样80户(城市、乡村各40户),采取连续3d称取每户每天食物消费量和个人询问两种方法进行调查。结果2004年居民谷类、薯类、蔬菜消费量减少,水产品、豆类、肉类、乳类消费量有较大增长,全市居民平均能量来源于谷类食物比例略有减少,豆类比例变化幅度大,动物性食物比例由8.33%上升到16.16%。与2000年膳食目标比,蛋白质供热比偏低,脂肪供能比超标;蛋白质来源于谷类比例下降,来源于动物性食物的比例增加;摄入能量、蛋白质已能满足营养需要,但部分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摄入不足。2004年全市居民DDP评分值较高,但膳食质量略微提高。结论荆州市居民膳食结构有所改善,应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膳食不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居民膳食结构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了解1982~2002年上海市居民膳食结构的变化趋势。[方法]利用1982、1992和2002年全国营养调查上海地区资料,对上海市居民的膳食结构状况进行分析。[结果]20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上海市居民的膳食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能量和蛋白质的摄入能够满足需要;优质蛋白质的比例上升;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均有较大幅度提高;畜禽肉类和水产品的摄入量增加;奶类及其制品和豆类及其制品的摄入量也有增加。但同时畜禽肉类等动物性食物在食物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谷类食物在膳食中的比重逐渐减少,油脂和盐消费过多,蔬菜水果消费仍不足,奶类及其制品和豆类及其制品的摄入量尚需增加。钙、维生素A等营养素缺乏依然存在;脂肪供能比达到36%,超过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和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30%的上限。[结论]还需进一步加强营养干预,调整膳食结构,预防营养相关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九十年代中国人群的膳食与营养状况   总被引:84,自引:6,他引:78  
葛可佑  翟凤英 《营养学报》1995,17(2):123-134
九十年代中国人群的膳食与营养状况葛可佑,翟风英,闽怀成,程列,王青,贾凤梅(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北京100050)人群的膳食营养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及若干发展中国家都在有计...  相似文献   

6.
中国八省成人膳食结构变化趋势分析——中国八省实例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目的 : 探讨 1 991~ 1 997年中国成人膳食结构的变化趋势。方法 : 利用“中国居民健康与营养调查”的资料 ,选取 1 991、1 993和 1 997年调查中 1 8~ 6 5岁健康成人作为研究对象 ,以能量、蛋白质、视黄醇等营养素的摄入量占推荐摄入量 (RNI)的百分比及谷类食物、动物性食物提供的能量和蛋白质在摄入的总能量和蛋白质中所占的比例作为营养素摄入和膳食状况评价的指标 ,分析中国成人膳食结构的变化趋势。以 SAS软件对数据库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及结论 : 1 991~ 1 997年在城市、郊区和县城 ,成人动物性食物 ,特别是畜肉类和蛋类食物的消费量显著提高 ,植物性食物的消费量下降。农村居民的膳食构成无显著变化 ,总体膳食质量仍然较差 ,成人膳食消费的城乡差异在加大。各社区成人能量和蛋白质的摄入基本满足需要 ,脂肪供热比显著提高 ,豆类食物的摄入量变化不大 ,奶类的消费仍处于极低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比较2009年和2018年深圳市居民的膳食结构,了解深圳居民的膳食结构变化,为提出合理膳食建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分别于2009年和2018年,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8 487名和10 043名深圳常住居民进行相关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比较深圳居民不同年度各类食物及营养素摄入量的差异。膳食调查采用食物频率调查法。结果 与2009年相比,2018年深圳居民平均每标准人日粮谷类、水果类、水产品、蛋类、烹调油的摄入量分别增加了39.35 g、33.66 g、14.51 g、8.82 g、7.54 g; 水果类、奶类及其制品的摄入低于推荐摄入量,而畜禽肉类、烹调油及盐的摄入依然高于推荐摄入量; 蛋白质、维生素B1、维生素E、钙、镁摄入量呈上升趋势,其余营养素摄入量呈下降趋势; 膳食能量的47.50%来源于粮谷类,其次是纯热能食物(21.80%)和动物性食(19.60%); 与十年前相比,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供能比有所上升,而脂肪供能比下降; 居民主要摄取动物性蛋白和动物脂肪。结论 2018年深圳居民的膳食结构较2009年有所改善,但仍存在膳食摄入不均衡,营养素摄入不足与摄入过量并存的现象,且膳食结构具有明显“西化”趋势。深圳市今后应根据人群的不同特征开展针对性、多方面的营养健康宣教工作,促进居民合理膳食习惯的形成,降低营养相关疾病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老年人群膳食指南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陈孝曙 《营养学报》1999,21(2):130-132
老年人的膳食指南应该是遵循一般膳食指南的基本原则,并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和特殊需要而制订。我国近十多年来,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改善、膳食构成和疾病模式变化都十分明显,人民平均寿命也显著延长。老年人群的增长,迫切需要具有老年人群特点的膳食指南。关于老...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近20年来我国居民膳食脂肪摄入量持续增加[1]。为了探讨我国老年人群脂肪摄入量与慢性病相关指标关系,本文利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的资料,分析60岁老年人群膳食脂肪摄入量及其与BMI、血糖、血脂、血压等慢性病指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城乡居民1982—2002年膳食结构和模式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描述广东省城乡居民膳食结构的变化趋势。方法 1982年采用典型抽样和多级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抽取全省13个市县的居民进行调查,1992年采用多级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全省7个市、县的居民为调查对象,2002年采用多级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全省13个区、县的居民为调查对象。膳食调查采用连续3 d 24 h回顾询问法调查居民所有摄入的食物,用"称重法"调查家庭调味品消费量。结果 1982、1992、2002年的调查人数分别为12 347、3 239、7 708人。与1982年相比,2002年居民水果、畜禽肉、奶制品与豆制品消费量分别增加了26.7、113.5、12.8、22.6 g;粮谷类食物的总摄入量下降28.0%。蛋白质摄入量从59.0 g上升到86.1 g,脂肪摄入量从49.6 g上升到83.9 g,脂肪供能比从19.1%上升达到31.0%,其中城市居民动物性食物提供的蛋白质占比例有所上升,达53.1%,脂肪提供的能量达到33.0%。钙、视黄醇、硫胺素及核黄素的每日摄入量占RNIs的比例较低,分别为61.6%、82.7%、69.2%、68.8%,其余均超过100.0%。结论 20年间广东省居民膳食营养有了较大改善,能量与大部分营养素已经满足需要。但还需进一步加强营养知识的健康教育,推动食品营养标签管理工作,解决钙和维生素缺乏和营养过剩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宋法明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1):2098-2099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患有高血脂的中老年血脂水平和血清载脂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2009年体检后高脂血症中老年患者80名,并用计算机编号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测量两组运动16周后空腹测试血糖3次,包括TC,TG,HDL-C,LDL-C,载脂蛋白ApoA1和ApoB。[结果]实验组经过16周有氧运动后,TC,TG,LDL-C含量与运动前和对照组相比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DL-C水平升高(P﹤0.05)。实验组在16周后血清中ApoA1,ApoA1/ApoB水平与运动前和对照组相比升高,而ApoB水平降低(P﹤0.05)。[结论]有氧运动的中老年人血脂水平和血清载脂蛋白水平均得到有效的改善,值得在老年人中推广。  相似文献   

12.
广州市中青年市民健康相关行为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州市中青年市民吸烟、饮酒、睡眠、体育锻炼等健康相关行为,为健康教育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对3723名广州市中青年市民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中青年市民的现在吸烟率为17.7%,经常饮酒率为9.3%,两者均为男性高于女性(P≤0.001)。18.4%的被调查对象每天睡眠时间在6h以下.8h以上者占11.0%。53.4%的市民缺乏锻炼。[结论]广州市中青年市民的饮酒和体育锻炼状况不合理.应加强卫生宣教以增进健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中国九省区50~79岁中老年居民膳食能量的摄入状况及能量来源的变化趋势,为膳食指南和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修订提供依据。方法以1991、1993、1997、2000、2004、2006和2009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项目中连续三天24小时膳食回顾调查数据为基础。有完整膳食调查资料的50~79岁健康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能量摄入量及能量来源的变化趋势。结果中国九省区50~79岁居民平均每日能量摄入量在1991-2009年间总体呈缓慢下降趋势,男性由10103 kJ(2416 kcal)下降至9761 kJ(2334 kcal),女性由8825 kJ(2100 kcal)下降至8262 kJ(1975 kcal),年龄越高、体力活动水平越低者能量摄入量越少,同年龄同等体力活动水平的女性能量摄入少于男性。50~79岁居民膳食脂肪供能比逐年增高,2006年之后超过30%,并且轻体力活动者膳食能量密度更高。从能量的食物来源看,谷类食物占总能量的比例逐年下降至55%以下,动物性食物逐年增高至14%。1991-2009年间能量摄入的城乡差异逐渐减弱。结论 1991-2009年间,中国50~79岁居民的膳食能量摄入量呈现下降趋势,但膳食结构趋向于能量密度增高;谷类供能比降低,动物性食物供能比增高;能量摄入情况的城乡差异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4.
中国居民膳食能量、蛋白质、脂肪的来源构成及变化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目的:分析中国居民膳食能量、蛋白质、脂肪结构现状及变化趋势。方法:利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进行分析。膳食调查采用连续3d24h回顾法,调味品消费量采用“称重法”。样本:全国31个省132个县23470户,其中城市7687户,农村15783户,调查人数为68962人。结果:我国居民每标准人日能量摄入9.42MJ(2250.5kcal)。20年来呈下降趋势。蛋白质与脂肪提供能量比例分别为11.8%与29.6%,大城市的脂肪供能比达到了38.4%。从能量的食物来源看,谷类占总能量的57.9%,动物性食物占12.6%,纯热能食物为17.3%。蛋白质摄入量为65.9g,粮谷类占52%,豆及豆制品占7.5%,动物性食物占25.1%,其它食物占15.3%。膳食脂肪摄入为76.3g,39.2%来源于动物性食物。结论:由于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期,居民的膳食特点是能量摄入量下降;谷类供能比下降;蛋白质摄入量下降;脂肪摄入量,特别是动物性食物提供的脂肪上升。脂肪提供的能量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989~2004年江苏地区居民膳食结构和健康的变化趋势。方法:整群抽样的方法,确定苏州、扬州、海门、金湖、沭阳、泰兴等6个调查点。用3d称重法和3d24h个人膳食回顾法调查18岁以上成人各种食物消费频率及消费量。以SAS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居民植物性食物消费量下降,畜禽肉和蛋类食物的消费量显著提高。成人能量和蛋白质的摄入基本满足需要,奶类的消费量增长较快。脂肪供能比增长较快,2002年时已超过WHO建议标准。居民的超重和肥胖患病迅速上升,成年男性BMI大于24以上人群1989年占9.4%,2000年28.6%,2004年34.1%。1989年高血压患病率男性为7.8%,女性4.8%,而2004年分别达到26.5%和20.1%。结论:江苏地区居民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变迁,面临部分营养素供给不足和脂肪摄取偏高,超重、肥胖和高血压疾病带来的挑战,应加强对居民膳食的引导和营养干预。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我国成年居民2004~2011年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相关营养知识知晓情况的变化,分析知晓状况对于居民膳食及营养素摄入情况的影响。方法以2004~2011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项目中18岁以上调查的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入户问卷面访及膳食调查了解成年居民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知晓情况及其膳食状况,使用SPSS软件对数据库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国9省区成年居民《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知晓率呈现增长的趋势,2004、2006、2009和2011年知晓率分别为7.8%、11.9%、14.6%和24.4%;2011年京沪渝三直辖市成年居民的膳食指南知晓率为40.8%,高于九省区成年居民;城市居民膳食指南知晓率显著高于农村居民;45岁以下人群指南知晓率显著高于中老年人群;膳食指南知晓人群的基本营养知识水平显著高于不知晓人群;膳食指南知晓人群水果、蛋类和奶类的每日消费量历年均显著高于不知晓人群,且蛋白质、维生素B2和钙的摄入量也显著高于不知晓人群。结论成年居民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知晓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但整体仍处在一个较低的知晓水平;知晓《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人群在营养知识、膳食及营养素摄入等方面均优于不知晓的人群。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武警某部队食物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方法选择武警某部队4个中队进行调查,膳食调查采用连续3 d称重法。结果(1)食物结构调查显示,各中队谷类摄入量均未达到军标;蔬菜摄入量除D中队达标外,其他均未能达标;鱼类摄入量A中队和C中队未能达标;肉类摄入量均高于军标。每人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为147.72~213.46 g,脂肪摄入量为132.58~243.65 g,略高于军标;植物性脂肪占33.68%~58.70%,除D中队达标外,其他中队均未能达标。(2)受调查的4个中队每人每日能量摄入量为14.06~22.29 MJ,在能量来源分布中,脂肪和蛋白质分别占33%~41%和16%~18%,高于军标;碳水化合物占43%~49%,低于军标;各中队纤维素摄入量为5.32~9.90 g,均明显达不到推荐适宜摄入量。(3)B中队和C中队钙、VB2和VC摄入量未能达标;VB1摄入量为1.89~2.91 g,4个中队均未能达标。结论该部队食物结构欠合理,肉类摄入偏高。建议合理调整膳食结构,适量增加谷类和蔬菜的摄入。  相似文献   

18.
中国城乡居民膳食营养素摄入状况及变化趋势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6  
目的:描述中国城乡居民膳食营养素摄入状况及变化趋势。方法:采用连续3d24h回顾法的食物记录数据及“称重法”记录的家庭调味品消费量数据,分析居民营养素摄入量。结果:全国23470户,68962人的膳食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居民每标准人日能量平均摄入量为9.42MJ(2250.5kcal),蛋白质65.9g,脂肪76.2g,视黄醇当量469.2μg,核黄素0.8mg,抗坏血酸88.4mg,钙388.8mg,铁23.2mg,锌11.3mg。结论:我国城乡居民理论得到保障,膳食质量有所提高,钙、视黄醇、抗坏血酸等营养素摄入不足仍是膳食中的主要问题。城乡差别明显,农村居民膳食质量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19.
中国成人膳食脂肪酸摄入和食物来源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我国成人膳食脂肪酸摄入量及主要脂肪酸的食物来源。方法利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中3d24h回顾膳食调查结果,结合食物成分表中脂肪酸数据及补充测定的34种食物脂肪酸数据,对44905名成人(不包括孕妇和乳母)的膳食脂肪酸摄入量及食物来源进行分析。结果城市居民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摄入量中位数分别为15.9、23.6和20.2,农村居民分别为13.8、23.4和13.7g/d;城市居民α亚麻酸(ALA)、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亚油酸(LA)和花生四烯酸(AA)摄入量中位数分别为2.3g/d、1.8mg/d、22.1mg/d、17.6g/d、45.4mg/d,农村居民分别为1.3g/d、0.0mg/d、6.0mg/d、11.3g/d、43.1mg/d。城市、农村居民膳食中S/M/P比值分别为1:1.4:1.3和1:1.5:1.1;n-6/n-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分别为7.6和8.0。全国居民SFA、MUFA和PUFA供能百分比中位数分别为6.1、9.8和6.3。城市居民51.4%的膳食SFA来自动物性食物,农村为38.5%。城市和农村居民膳食中MUFA的主要来源是食用油和动物性食物。城市居民膳食脂肪中约50%的PUFA、n-6PUFA和n-3PUFA来自于豆油和色拉油;农村PUFA和n-6系列PUFA来源广泛。农村居民膳食n-3PUFA近一半来自于菜籽油。结论城乡居民SFA、MUFA、PUFA的摄入比例合理;与参考摄入量相比,城乡居民n-6/n-3PUFA比例偏高,应增加膳食中n-3系列PUFA摄入量所占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