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康莱特注射液对胰腺癌荷瘤小鼠瘤体生长和瘤体周围微小淋巴道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Panc-02胰腺癌细胞株,构建C57BL/6小鼠皮下胰腺癌模型,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8只.分别给予康菜特注射液低、中、高剂量、CTX和生理盐水腹腔注射,与给药后14d处死小鼠.测各组肿瘤大小,再对标本切片,行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LYVE-1)免疫组化染色,计数各组LYVE-1标记的微淋巴管密度(MLD).结果 各用药组和NS组相比瘤体大小差异明显,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瘤体周边部的MLD明显高于瘤体中心区;康莱特中、高剂量组和生理盐水组瘤体周围MLD差异明显,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莱特注射液可以有效地抑制瘤体生长和瘤体周围淋巴管的生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康莱特注射液对淋巴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取健康猪的胸导管内皮细胞进行分离、培养;Ⅷ因子对LECs进行鉴定;采用MTT法检测康莱特注射液对LECs增殖的影响。结果:康莱特注射液能抑制LECs增殖。结论:康莱特注射液能抑制淋巴管生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 (LYVE-1)标记的乳腺癌微淋巴管密度测定(MLD)在乳腺癌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4例乳腺癌组织和40例正常乳腺组织的LYVE-1的表达,光镜下观察计数MLD,评价淋巴管增殖情况.结果 LYVE-1阳性表达于肿瘤边缘组织淋巴管内皮细胞,表现为淋巴管扩张明显...  相似文献   

4.
淋巴管生成及其内皮标记物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蕾  阮政  王新立  郑伟 《医学综述》2008,14(4):553-555
淋巴结转移是肿瘤分期的重要内容和预后指标,淋巴管生成对肿瘤淋巴结转移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多种淋巴管内皮标记物如LYVE-1、Prox-1、Podoplanin的发现和淋巴管生成模型的建立,使得人们逐渐认识到淋巴管生成因子VEGF-C、VEGF-D的表达和分子调控,以及其受体VEGFR-3在促进肿瘤淋巴结转移过程中的地位。抗肿瘤淋巴管生成已经成为肿瘤生物治疗的新靶点,并证实阻断VEGF-C/VEGF-D/VEGFR-3信号通路可以抑制肿瘤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5.
目的:选择淋巴管特异内皮标志物LYVE-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淋巴管生成机制,及其与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等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IYVE-1在53例胃癌组织及1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并进行微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MLD)计数;结合临床病理、随访资料分析LYVE-1阳性MLD与胃癌淋巴结转移、预后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在胃癌组织中,瘤周LYVE-1阳性MLD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组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P〈0.01);并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及瘤内组织(P〈0.01);后两者MLD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瘤内LYVE-1阳性MLD在各临床病理参数之间亦无显著差别(P〉0.05)。单因素分析表明.瘤周MLD、淋巴结转移和病理分期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因素(P〈0.01);而进一步Cox模型多因素分析表明,瘤周MLD、淋巴结转移和病理分期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高MLD较低MLD预后差。结论:瘤周淋巴管对胃癌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而瘤内淋巴管是无功能的。高瘤周淋巴管生成是胃癌患者的有意义的、独立的、不良预后因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肺腺癌裸鼠模型肿瘤成瘤过程中淋巴管形成及可能的原因。方法 选用裸小鼠27只,进行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细胞皮下接种,接种后10—30天内处死小鼠,取肿瘤进行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分析淋巴管分布情况及存在状态。结果 ①肺腺癌裸鼠模型肿瘤生成过程中周边部淋巴管密度大于内部;②周边部淋巴管可能是从事先存在的淋巴管中发芽出来的或可能是由增大的淋巴管分裂产生的;③内部淋巴管可能是产生于间充质前体细胞即叫做淋巴母细胞或血管内皮细胞通过移动和转分化过程得来。结论 肺腺癌裸鼠模型肿瘤形成过程中存在淋巴管生成,在肿瘤周边部及内部淋巴管生成的机制可能有所不同。在淋巴管生成中淋巴管内皮细胞的起源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RNA干扰抑制结肠癌移植瘤模型VEGF-C表达和抗肿瘤淋巴管生成的有效方法。方法建立结肠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并随机分为3组(n=8):腺病毒(Ad5F35-VEGF-C-siRNA-EGFP)组、siRNA组和PBS组,对肿瘤进行原位注射,记录各组肿瘤体积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VD)和淋巴管密度(LVD)。结果VEGF-C干扰能抑制肿瘤生长,且腺病毒组比siRNA组生长更慢。同时免疫组化显示各组MVD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iRNA组、腺病毒组和PBS组相比,LVD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D值发生不同程度地降低,且腺病毒组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病毒介导siRNA干扰VEGF-C的表达是抗肿瘤淋巴管生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LYVE-1)阳性细胞在发育中小鼠肾内的分布及形态特点.方法 胚胎期第13~16天(E13~16)的胎鼠和出生后第1、4、14和21天(P1~21)及成年的小鼠肾,震动切片后进行LYVE-1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染色.结果 LYVE-1+细胞在小鼠胚胎期第13天的肾髓质开始表达,这种细胞的数量逐渐增多直到出生后第4天,然后逐渐减少,直到出生后第21夭完全消失.这些细胞有粗而不规则的突起,出生后这些突起逐渐变细变长.免疫荧光证实其为巨噬细胞.结论 LYVE-1+细胞为巨噬细胞,并在淋巴管的发生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何兴状  吴应轩  牟辉  张英  刘贵 《西部医学》2010,22(3):433-436
目的观察中晚期宫颈癌治疗前后的微淋巴管密度、细胞凋亡指数和增殖指数在不同治疗方法疗效评价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原位细胞凋亡检测(TUNEL)试剂盒检测84例中晚期宫颈浸润性鳞状细胞癌治疗前后的微淋巴管密度(LMVD)和凋亡指数(AI)及增殖指数(PI),分析LMVD、AI、PI在宫颈癌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随着临床分期增加LMVD增高,Ⅱa期与Ⅲ~Ⅳ期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7.53,P〈0.05),在无淋巴结转移组、1组淋巴及1组以上淋巴结转移组LMVD依次增高,在CR+PR组和NC+PD组总的LMVD分别为6.93±4.37、8.56士4.1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t=5.16,P〈0.05)。AI、PI在治疗前后随FIG0临床分期的增加而逐渐增高,放疗组、化疗组、放化疗组在手术后AI明显高于治疗前,两组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手术后PI明显低于治疗前,两组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LMVD、AI可作为中晚期宫颈癌术前治疗疗效评价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同时检测早期宫颈癌和癌前病变中的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和微淋巴管密度(LVD),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SP法利用抗人CD34和D2-40单克隆抗体分别检测102例宫颈组织中的MVD和LVD水平,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MVD和LVD与肿瘤的临床分期、淋巴结状态和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早期宫颈癌和癌前病变中MVD与临床分期(P<0.01)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P<0.05)有显著相关性;LVD与临床分期(P<0.01)、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P<0.01)和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P<0.01)有显著相关性.研究还发现早期宫颈病变组织中MVD和LVD的水平呈正相关(r=0.620,P<0.01).结论 早期宫颈病变中MVD和LVD与宫颈病变的临床进展和转移密切相关,高MVD和LVD促进宫颈病变的发展和转移,并且早期宫颈癌的血管新生和淋巴管新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胰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的表达与血管淋巴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选用63例根治性手术切除的胰腺癌组织及13例正常胰腺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VEGF-C及VEGF-D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D31显示计数癌周微血管密度(MVD)和微淋巴管密度(MLVD),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胰腺癌中VEGF-C、VEGF-D表达和癌周MVD/MLVD的关系。结果 VEGF-C及VEGF-D阳性表达产物主要见于癌细胞胞浆,胰腺癌周围组织中MVD/MLVD明显升高;胰腺癌中VEGF-C、VEGF-D表达与癌周MVD/MLVD升高呈正相关(P〈0.05)。结论胰腺癌中VEGF-C与VEGF-D的表达增高,均具有促进胰腺癌的血管淋巴管增生、促进癌细胞转移的能力。选择性阻断VEGF-C或VEGF-D的促血管生成作用,对控制胰腺癌的淋巴道转移可能是一个有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郑飞  和钢 《现代实用医学》2010,22(2):139-141
目的探讨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70例乳腺癌组织和20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的LYVE-1表达进行检测,计算淋巴管密度(LVD),分析LYVE-1的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及其他病理参数[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分期、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C-erbB2]间的关系。结果LYVE-1所标记的乳腺癌组织中LVD明显高于乳腺纤维腺瘤组织(9.35±3.37vs1.31±1.02,P〈0.01),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LVD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1)。乳腺癌患者不同年龄、肿瘤大小、ER、PR及C-erbB2LV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病理分期患者LV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LYVE-1的表达与乳腺癌的淋巴道转移有关,LVD可作为乳腺癌淋巴道转移的生物学指标,对乳腺癌临床预后的评估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对人胃癌裸鼠皮下移植瘤微血管新生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Fit-1)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对30只裸鼠采用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建立皮下移植瘤模型,分为两个治疗组(2.5mg/kg组和5mg/kg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2.5mg/kg组和5mg/kg组给予As2O3腹腔注射治疗,连续10d。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测定肿瘤重量、抑瘤率,以判定As2O3抑制肿瘤生长的效果;荧光免疫测定CD31并计算微血管密度(MVD);荧光免疫激光共聚焦测定Fit-1的表达。结果:2.5mg/kg组,5mg/kg组的抑瘤率按质量计算分别为29.08%和52.17%,As2O3治疗后瘤组织中MVD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5mg/kg组瘤块中MVD明显少于2.5mg/kg组者(P〈0.01)。治疗组Flt-1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5mg/kg组瘤块中Fit-1明显少于2.5mg/kg组者(P〈0.01)。结论:用As2O3单剂治疗能明显抑制人胃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As2O3治疗可显著减少肿瘤组织MVD,抑制肿瘤血管新生;抑制Flt-1的表达可能是As2O3抗肿瘤咀管新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消痰散结方对小鼠胃移植瘤和瘤旁胃组织中自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及其受体趋化因子受体1(chemokine receptor 1,CXCR1)和趋化因子受体2(chemokine receptor2,CXCR2)表达的调节作用,探讨消痰散结方抑瘤、防复发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5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生理盐水组、清热解毒方组、喃氟啶组和消痰散结方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通过移植S180瘤块,建立小鼠胃移植瘤模型。予相应药物灌胃治疗3周后,剥取肿瘤,称取瘤质量,计算抑瘤率;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肿瘤及瘤旁胃组织中IL-8的蛋白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XCR1、CXCR2蛋白表达。结果:肿瘤及瘤旁胃组织中IL--8及其受体CXCR1和CXCR2蛋白表达较正常小鼠胃组织明显升高(P〈0.01);消痰散结方下调肿瘤及瘤旁组织中IL-8蛋白表达的作用优于对照药清热解毒方和喃氟啶(P〈0.05);消痰散结方下调肿瘤中CXCR1蛋白表达的作用优于喃氟啶(P〈0.01),对瘤旁胃组织中CXCR1蛋白表达的作用优于喃氟啶及清热解毒方(P〈0.01);消痰散结方下调肿瘤中CXCR2蛋白表达的作用优于喃氟啶及清热解毒方(P〈0.01),而3种药物对瘤旁胃组织中CXCR2蛋白表达的调节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痰散结方可明显下调胃肿瘤及瘤旁胃组织中IL-8及其受体的蛋白表达,是其抑瘤、防复发的可能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测定新生小鼠视网膜正常发育及视网膜病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和雌激素受体(ER)表达的改变,了解它们在早产儿视网膜病(RO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7日龄(P7)C57BL/6J新生小鼠474只,雌雄各半,分为吸氧组和对照组两大组,再按性别分成4小组,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测定VEGF、FGF-2和ER的mRNA水平,用免疫组化测定它们的蛋白水平.具体分组及取材时间为:组1(n=126),吸氧组,雌性;组2(n=126),吸氧组,雄性,两组均自吸氧后每天分离视网膜至P21(P8~P21)行RT-PCR,每天摘眼石蜡包埋后行免疫组化;组3(n=111),对照组,雌性;组4(n=111),对照组,雄性,均自P7起每天分离视网膜至P17(P7~P17)行RT-PCR,自P7起每天摘眼至P21(P7~P21)行免疫组化.结果 (1)VEGF mRNA在正常小鼠自P7起上升,P9达高峰,P11起下降并始终维持低水平;在吸氧组自P8起显著下降,且在整个吸氧阶段持续降低,至出氧箱后缓慢上升,自P15起显著上升,并和对照组形成显著差异,受氧浓度的调节非常明显.FGF-2 mRNA在正常小鼠始终维持相对稳定的低水平;在吸氧组,吸氧期间无明显变化,出氧箱后3 d开始上升.ER mRNA在正常小鼠自P7起上升,P9达高峰,P11起下降并始终维持低水平;在吸氧组,吸氧期间变化与对照组相似,出氧箱后5 d开始上升,并维持较高水平直至P21.这3个细胞因子的蛋白水平变化均晚于其基因水平变化,但变化趋势基本相同.(2)性别和吸氧都不能单独影响上述细胞因子的表达(P>0.05);日龄可独立地影响它们的表达;吸氧和日龄两因素结合起来可显著影响它们的表达(P<0.000 1).结论 引起ROP发病的根本原因是早产,吸氧是其重要的外因;VEGF、FGF-2和ER参与血管的形成,在视网膜血管正常发育和ROP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VEGF直接受氧浓度调节,在众多细胞因子中可能起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与方法 摸索乳猪肝胶原蛋白水解物注射液(HCH)的制备方法 ,同时对其进行质量检验和初步稳定性试验;并观察其对荷瘤昆明小鼠HepA肝瘤和S180纤维肉瘤及小鼠体内肝癌H22移植瘤的影响.结果 HCH生产工艺路线合理,质量达到拟定标准要求.HCH能明显抑制HepA肝瘤生长,25、50、100、200 mg·kg-1·d-1的抑制率分别为43.26%、55.06%、74.71%、40.47%;对荷瘤小鼠S180纤维肉瘤25、50、100 mg·kg-1·d-1的抑制率分别为53.87%、76.53%、58.20%,而阿霉素(2 mg·kg-1·d-1 )阳性对照组的抑制率为62.41%;对小鼠体内肝癌H22移植瘤生长的抑制呈剂量相关性,50、100、200 mg·kg-1·d-1的抑制率分别为48.1%、60.0%、74.8%,而卡铂(20 mg·kg-1·d-1 )阳性对照组的抑制率为63.7%.结论 此法可制备合格的HCH,且适合于大规模生产;HCH能明显地抑制荷瘤小鼠肿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动态变化与血脑屏障(BBB)通透性改变的关系。方法选择健康雄性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和中药组,用线栓法建立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采用伊文思蓝(Evans blue,EB)荧光测定法动态检测缺血再灌注1,3,7 d脑组织中EB含量的动态变化,采用VE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在各再灌注时间点动态观察脑组织中VEGF表达。结果模型组脑组织中EB含量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呈现在缺血90 min再灌注24 h后迅速升高,72 h达到高峰,以后开始减少,至少持续到缺血再灌注7 d以上,中药组在各时间点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缺血90 min再灌注24 h半暗带,VEGF阳性细胞反应最明显,达峰值后迅速减少,中药在再灌注1~7 d对VEGF蛋白的表达没有影响(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破坏和VEGF表达均呈现动态变化过程,但变化时程不一致,故VEGF不能介导血脑屏障破坏,未加重卒中后血管源性脑水肿的发生;补肾益气活血中药是通过改善血脑屏障的功能从而减轻血管源性脑水肿的。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 Growing evidence from population and clinic based studies showed that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OSA) and its characterizing chronic intermittent hypoxia (IH) were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Oligofectamine介导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反义寡核苷酸(ASODN)转染对人胆囊癌GBC-SD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及VEGF、Flt-1和KDR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裸鼠皮下接种体外培养的人胆囊癌GBC-SD细胞建立人胆囊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并将裸鼠分为对照组(A组)、VEGF SODN Oligifectamine组(B组)和VEGF ASODN Oligifectamine组(C组),各组裸鼠在接种后24h内,在接种部位皮下分别缓慢注射200μl磷酸缓冲液(PBS)、VEGF SODN100μg Oligofectamine0.5μl(总体积为200μl)及VEGF ASODN100μg Oligofectamine0.5μl(总体积为200μl),每3天1次,连续治疗5周,观察各组裸鼠的成瘤性、体积及瘤重的变化,并运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胆囊癌裸鼠移植瘤中VEGF、Flt-1和KDR的表达变化。结果:A、B、C组裸鼠2周时的成瘤率分别为87.5%、87.5%和37.5%,C组显著低于A、B组(P<0.05),5周时各组的成瘤率均为100%。各组裸鼠移植瘤5周时的体积和瘤重分别为:A组(253.49±27.11)mm3和(1.96±0.17)g,B组(255.84±26.51)mm3和(1.86±0.21)g,C组(125.45±17.49)mm3和(0.97±0.13)g,C组显著低于A、B组(P<0.05),C组的抑瘤率为(50.79±9.19)%。A、B组裸鼠移植瘤VEGF、Flt-1和KDR的表达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C组裸鼠移植瘤VEGF、Flt-1和KDR的表达较A、B组明显减弱(P<0.05)。结论:VEGF ASODN在体内能显著抑制人胆囊癌裸鼠移植瘤的增殖,降低其在裸鼠体内的成瘤性,抑制VEGF、Flt-1和KDR在蛋白水平的表达,抑制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及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