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楚强  邹杰 《淮海医药》2008,26(3):198-199
目的探讨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6年来永久起搏器植入病例46例,总结并发症及防治措施。结果电极移位1例,囊袋血肿1例,肩周炎1例,起搏器综合征2例,起搏功能障碍1例,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1例,心功能下降1例,起搏器游走1例。结论改进和熟练手术技能,加强对患者术后随访,认识起搏器术后并发症,及时处理,可减少并发症及其危害。  相似文献   

2.
永久性心脏起搏是将埋植式起搏器埋植于体内,借助内心膜电极或心肌电极进行心脏起搏的一种方法。此法安全可靠,创伤小,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起搏方法,主要用于治疗心律紊乱。我科自1995年至今,已先后安置20余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4.
1999年7月至2003年4月,我院心内科共植入心脏永久起搏器30台,更换1台。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分析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的临床应用效果和短期随访结果 。方法 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在该院植入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类型分为双腔起搏器组(DDD型组)40例和单腔心室按需型起搏器组(VVI型组)46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临床效果并对患者进行短期跟踪调查。结果 植入起搏器前后DDD型组患者头晕、胸闷、乏力、黑蒙、晕厥发生情况与VVI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植入起搏器后两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EDV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ESV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均高于植入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DDD型组患者EDVI、ESVI、LVEF等均高于VVI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182、3.744、4.330,P<0.01);DDD型组植入后3个月并发症发生率[30.00%(12/40)]低于VVI型组[54.35%(25/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74,P<0.05)。结论 2种类型的起搏器均可以改善患者症状,但DDD型在提高EDVI、ESVI、LVEF等方面优于VVI型,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VVI型。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临时心脏起搏在抢救危险性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55例因多种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患者应用普通双极电极导管或球囊漂浮电极导管进行临时心脏起搏,根据X线透视下电极在心脏内的位置或起搏心电图图形特点及导管深度,判断起搏方法的可行性和成功率。结果55例患者临时心脏起搏均获成功,其中球囊漂浮电极床边紧急起搏18例,X线透视下起搏37例。无感染、无血栓形成或栓塞、元气胸、无静脉炎、无心脏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普通电极导管或球囊漂浮电极导管进行临时心脏起搏,对于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抢救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易于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静脉植入心脏起搏器的临床效果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2013年7月在我院行永久心脏起搏植入术的42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42例患者手术均1次成功,无一例发生血肿、感染、气胸、心包填塞等并发症。全部患者随访6~87(42±16)个月,起搏器工作正常。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的EDV、ESV、SV、EF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静脉植入心脏起搏器疗效确切,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心脏起搏器是通过发放一定形式的电脉冲刺激心脏,使之激动和收缩,即模拟正常心脏的冲动形式和传导,以治疗由于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现将本院因缓慢性心律失常植入永久性起搏器的70例患者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柏战  杨颖  李际瞻 《安徽医药》2007,11(8):736-737
目的观察95例不同模式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的并发症。方法对95例不同模式的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对手术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不同模式心脏永久起搏治疗均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术后并发症较少。结论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能有效改善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的心功能,充分认识不同模式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时预防和处理,可减少其发生及危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旨在比较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AAI,DDD及VVI3种起搏方式对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346例因病窦综合征及Ⅲ。房室传导阻滞植入永久起搏器的患者,按不同起搏方式分为3组:VVI组136例、AAI组90例、DDD组120例,术后随访内容包括患者症状、体征、起搏器程控、及心功能分级(NYHA)。主要终点为心房颤动发生率,次要终点为脑卒中发生率,心功能分级及超声心动图指标。结果随访35.6±15.7个月,(1)AAI组房颤发生率明显低于DDD组及VVI组(8.89%vs20.83%vs23.53%,P〈0.05),而DDD组房颤发生率与VVI组相比(20.83%vs23.53%,P〉0.05)差异无显著性。(2)脑卒中发生率AAI组低于DDD及VVI组(2.22%vs6.67%vs7.35%,P〈0.05),差异有显著性。而VVI组与DDD组脑卒中发生率(6.67%vs7.35%,P〉0.05)无差异。(3)心功能的影响;DDD组及VVI组患者比AAI组患者各级心功能不全程度有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4)超声心动图指标,随访结束时AAI组分别与DDD组及VVI组相比,左心房内径(LA)、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DDD组与VVI组相比,上述各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AAI起搏为较理想的起搏方式,可使患者最大获益,DDD起搏患者应尽量延长AV间期(A—Vdelay),或选择带AV间期滞后搜索(A—Vsearch)功能的起搏器,尽量保持自身下传,减少心室起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方法 采用谈心的方式对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进行调查,根据内容埋行分类归项统计。结果 100%的患者希望了解起搏器工作原理、质量、使用年限,并想知起搏器植入方式及效果:96%的患者希望掌握术中配合、术后注意事项,希望获得术后的日常生活指导。结论 对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可使护理人员在健康教育中做到有的放矢,教育内容更加具有针对性,从而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及生活质量。并提高了护士的理论水平。  相似文献   

13.
安置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的术后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应用于临床40多年来,其适应证从最初治疗心电衰竭(如病窦、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发展到纠正心电紊乱,从治疗心电疾病发展到治疗非心电疾病(如晕厥、心力衰竭、肥厚性心肌病。起搏器及其适应证的发展为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挑战,同时,在长期的起搏器安置患的护理过程中,广大临床护士也研究探讨了一些新的术后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代永红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3):1672-1672
我院自1998~2004年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60例,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连续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85例无并发症的经验厦门市第一医院心内科吴荣黄见亭李卫华严秀珍我院1989年1月~1997年1月连续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85例,并经最长达8年的随访,无手术并发症,现介绍如下。一、临床资料85例患者均为本院心内科住院接受安置永...  相似文献   

16.
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应用于临床40多年来,其适应证从最初治疗心电衰竭(如病窦、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发展到纠正心电紊乱,从治疗心电疾病发展到治疗非心电疾病(如晕厥、心力衰竭、肥厚性心肌病)[1].起搏器及其适应证的发展为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挑战,同时,在长期的起搏器安置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广大临床护士也研究探讨了一些新的术后护理方法.本文就术后护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困难条件下实施永久心脏起搏3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自 1 982年开展埋藏式起搏器植入手术以来 ,迄今共植入各型永久心脏起搏器 1 0 0 8例 ,其中 3 6例患者在各种困难条件下实施手术并获得成功 ,现总结如下。一、患者半坐位接受手术1例男性 80岁患者 ,因高心病、病窦综合征、心功能Ⅲ级行VVI起搏器植入。穿刺左锁骨下静脉成功 ,插入“J”形导引钢丝至下腔静脉 ,切开左前上胸皮肤制作埋藏起搏器的囊袋期间 ,患者原有呼吸困难加重 ,R :3 0次 分 ,面色灰白、发绀、大汗、烦燥 ,同时频繁咳嗽 ,咳粉红色泡沫痰 ,伴有濒死感 ,心电监护仪示HR60次 分 ,窦性心律 ,血压 1 60 1 0 0mmHg,听诊两…  相似文献   

18.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术是治疗各种缓慢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的有效方法.是防止神经系统的瞄缺血、避免阿斯发作的重要手段。我院于1995-1998年为30例患进行安置起搏治疗,现将临床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我院自 1999年开展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手术以来共为 9例严重心律失常患者植入永久性起搏器 ,其中 1例为起搏除颤器 (ICD)。现将临床应用情况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9例患者中 ,男 4例 ,女 5例 ,年龄 2 9~ 69岁。临床诊断冠心病 4例 ,特发性房室传导系统疾病 4例 ,心肌病 1例。心律失常类型病窦综合征 4例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4例 ,阵发性室速 1例。 9例均有头晕、黑朦、心悸、胸闷、乏力等症状 ,有 8例反复发作阿斯氏综合征。起搏器选择 心室抑制型按需起搏器 (VVⅠ ) 5例 ,频率应答式心室按需起搏器 (VVIR)起搏器 1例。全自动型 (…  相似文献   

20.
临时起搏器治疗室性心动过速36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松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9):1505-1506
目的 探讨临时起搏器治疗室性心动过速的疗效,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经左锁骨下静脉和右股静脉心脏临时起搏治疗的情况.结果 34例经4~8 d治疗后,有效抑制室速发作.1例经2周治疗后仍有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因急性左心衰竭而于24 h内死亡.结论 临时起搏治疗是室性心动过速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