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建立立苏液的薄层色谱和气相色谱鉴别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大黄、川芎药材,采用气相色谱法鉴别麝香药材中的麝香酮。结果薄层色谱法斑点清晰,气相色谱法能够鉴别麝香酮成分。结论采用薄层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对立苏液进行质量鉴别,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冰黄肤乐软膏中冰片与薄荷脑的鉴别方法。方法采用薄层及气相色谱鉴别冰片和薄荷脑。结果薄层色谱法斑点清晰,气相色谱法能够鉴别冰片、薄荷脑和樟脑,且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该方法简便、可靠、专属性强,重复性好,为本品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紫朱软膏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紫朱软膏中的紫草、冰片进行鉴别,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冰片的含量。结果薄层色谱中主斑点清晰,分离度好;冰片在0.048 4~1.210 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在90%~110%范围内,RSD5%。结论本方法简便可行,可用于紫朱软膏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皮炎平软膏气相色谱鉴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气相色谱法对皮炎平软膏中薄荷脑、樟脑进行鉴别。方法:采用气相色谱鉴别。结果:简便、快速、准确。结论:可作为该制剂的质控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补肾益脑胶囊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为完善其质量控制标准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补肾益脑胶囊中当归、五味子、补骨脂和人参进行定性鉴别.结果:薄层色谱图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薄层色谱法简便可靠,可用于补肾益脑胶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强力肝胶囊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方中的主要药味。结果:方中丹参、山茱萸、黄芪以及白芍等4味药的薄层色谱具有鉴别特征。结论:薄层色谱鉴别可作为强力肝胶囊的质量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7.
王世清 《河南中医》2012,32(11):1537-1537
目的:寻找冰片混淆品樟脑的鉴别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对其进行定性分析.结果:薄层色谱法中冰片显色、樟脑不显色,气相色谱法能准确定性樟脑.结论:用薄层色谱初筛后,再用气相色谱法准确定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控制冻疮消酊的质量,建立红花的薄层色谱鉴别和樟脑、冰片的气相色谱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红花药材;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樟脑、冰片中的樟脑与龙脑含量。结果:樟脑在0.858~17.130g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龙脑在0.915~12.052g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樟脑的回收率为97.97%,龙脑的回收率为97.66%。结论:本质量标准能有效地控制冻疮消酊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蒿芩清胆颗粒的薄层色谱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和确立蒿芩清胆颗粒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参照薄层色谱法(2005版药典一部附录VIB)试验的方法对蒿芩清胆颗粒中的青蒿、半夏、甘草、陈皮、青黛、竹茹进行定性鉴别研究.结果: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相应的位置上有相同颜色的斑点,而阴性样品则无斑点.结论:蒿芩清胆颗粒中6味中药的薄层定性鉴别研究方法,操作简便,色谱斑点清晰,空白组无干扰,易分析,增强了色谱的分离度、重复性和可鉴别性.  相似文献   

10.
男康片的薄层色谱鉴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男康片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方中的主要药味。结果:方中鹿衔草、紫花地丁、黄柏、黄芪、赤芍、白花蛇舌草等6味药的薄层色谱具有鉴别特征。结论:薄层色谱鉴别可作为男康片的质量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11.
中药复方透皮制剂萎必灵软膏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凌耀生  杨俊何 《中药材》1996,19(6):309-310
中药复方透皮制剂萎必灵软膏系由中药仙灵脾、蛇床子、麻黄、补骨脂、地骨皮、北细辛、鹿衔草、川芎、薄荷等多味药物组成。采用蒸馏水煮醇沉法提得有效成分后,经进一步的除杂、脱色和蒸发浓缩等加工处理,然后将所得浓缩物加入o/w乳膏基质和促透皮剂Azone等一起研制而成。稳定性考察显示,该药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而临床试用结果表明,该药对阳痿治疗效果确凿而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应用特定电磁波辐照技术,为人工培植天麻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并证实其成品麻产量有明显的提高,质量不低于野生天麻。  相似文献   

13.
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的方法模式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问题是关乎其疗效、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关键问题。现代分析手段的应用及新学科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药制剂质量控制水平的提高,但长期以来,我国中成药的质量控制仍处于较低的水平,很多中成药的质量标准形同虚设,不能有效控制药品的质量,保证其疗效与安全。该文系统分析了影响中药制剂质量的可能因素和质量控制的现状,探讨中药制剂质量控制改善的可能途径和新方法,助推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水平提高与模式转变,以力求保证制剂安全、有效及质量可控。  相似文献   

14.
特定电磁波辐照技术在天麻栽培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特定电磁波辐照技术,为人工培植天麻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并证实其成品麻产量有明显的提高,质量不低于野生天麻。  相似文献   

15.
张倩  金城  肖小河  武彦舒  鄢丹  尹蓉莉 《中草药》2009,40(3):337-340,373
中药注射剂是我国急诊常备中药制剂,临床疗效确切,但因成分复杂、生产条件要求苛刻、现行质量可控性差、临床使用不当等问题,不良反应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其应用与发展.在常规检查、多组分测定、化学指纹图谱的基础上,重点从生物活性检定的角度开展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与质量波动早期预警方法的研究,建立"基于常规检查一化学分析一生物评价序贯检测的质量控制方法与模式",以保证注射剂质量的稳定性与一致性,解决由药物质量因素引发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饮片形制入手,在总结煮散饮片历史变迁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质量控制技术和物流管理理念,提出精准煮散饮片概念及其科学内涵。本文探讨了中药煮散的历史沿革及剂量、粉碎粒度等相关问题,提出了精准煮散饮片的质量控制技术体系、规范化生产流程、自动化应用系统和质量溯源系统。精准煮散饮片是对传统中药饮片剂型的继承与创新,可最大限度的利用好现有资源;对中药饮片进行质量均一化处理,使之实现生产和配给的标准化、自动化,从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稳定性和临床评价的可靠性,从供给侧推动中医药产业链条的整体升级,对中医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药品质生物评价的历史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寒冰  吴宿慧  牛明  王伽伯  肖小河 《中草药》2017,48(14):2809-2816
生物评价(biological assay)是药品质量控制的重要方法,由于中药成分的复杂性、功效的多样性特点,依靠化学成分理化分析的方法对中药进行品质评价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近年来中药品质的生物评价日益得到广泛关注与应用。从中药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中药品质生物评价的理念和方法自古有之,尤其是近年来我国CFDA及美国FDA强调了生物评价在中药或植物药新药注册与评审中的重要作用及意义,这标志着生物评价已成为国内外中药和植物药质量评控发展的共识性方向,当前正进入中药品质的生物评价时代。从回顾历史与展望发展的视角,对中药品质的生物评价进行了系统地梳理与总结,提出了以生物评价为核心的"中药整合质量观"。  相似文献   

18.
首先简述患者治疗满意度的概念、测量工具的研制原则与过程,着重阐释了明确研究目的和工具的属性特征、以患者治疗满意度的概念为核心、规范建立过程、保障建立过程的质量、建立良好的完善机制等原则。其次就满意度测量工具研究中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进行讨论,如工具类型的设计、指标的选择、标度的选用、指标的赋权、样本容量、数据分析、工具的评价等。最后就目前国内外有关患者治疗满意度工具的研制与应用进行介绍并对其中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恶性肿瘤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预计到2030年,新发肿瘤患者中70%为老年患者。全面、综合的评估是老年肿瘤患者管理中的核心内容和重要前提。老年综合评估(Comprehensive Geriatric Assessment,CGA)使用特定的工具对包括躯体健康,所患疾病情况、精神心理、营养状况、认知水平,社会经济资源以及环境资源等一切可能影响老年人总体健康水平和疾病转归的因素进行多维度的分析总结,已成为目前老年健康管理的重要手段。随着CGA的广泛应用,在老年肿瘤患者中进行CGA的研究也不断深入,诸多研究证实了CGA在预测老年肿瘤患者生存、生活质量及治疗耐受性等方面的重要应用价值。本文对CGA的主要内容及其在老年肿瘤患者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The study of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re significant progress of modern plant physiology and agricultural science.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have been widely applied in crop production and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means of increasing yield. At presen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we used in our country is obtained mostly by planting. Pesticides and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are used frequently. TCM is different from general crops, so w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impacts of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on the safety and quality of TCM to ensure their safe, effective and controllable use.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class and use of commonly used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in planting TCM, their impact on the quality of TCM, and their detection metho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