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 回盲肠间置幽门替代术用于胃肠道重建的初步研究。方法 将 2 1头成年健康小型猪分为 3组 :假手术对照组、B Ⅰ式组和远端胃大部切除带蒂回盲肠间置幽门替代手术组 (回盲肠间置组 ) ,术后观察动物的生存情况。结果  4月后 ,回盲肠间置组几乎未见呕吐、厌食及食量下降等临床现象 ;营养、精神状态及体力与正常组相近 ;体重与术前可无明显变化。而上述现象在B Ⅰ式组较常见 ,且体重与术前降低明显。结论 回盲肠间置替代幽门重建消化道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将回盲肠间置幽门替代术应用于胃肠道重建中的可行性。方法将21例成年健康小型猪分为3组:假手术对照组、BⅠ式组和远端胃大部切除带蒂回盲肠间置幽门替代手术组(回盲肠间置组),在术后60和120d时口服葡萄糖后在0、30、60、90和120min用快速血糖试纸法测血糖浓度,比较胃对流质的排空情况,观察术后动物恢复情况。结果术后2个月,峰值血糖浓度BⅠ式组为(7.8±1.0)mmol/L,回盲肠间置组为(7.1±0.8)mmol/L,假手术对照组为(4.1±0.4)mmol/L;前两组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4个月后,回盲肠间置组峰值血糖浓度为(5.2±0.8)mmol/L,对照组(4.2±0.5)mmol/L,BⅠ式组(6.9±1.0)mmol/L。回盲肠间置组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这两组与BⅠ式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回盲肠间置幽门替代术重建消化道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较为合理的消化道重建术式。方法:对2001年6月—2008年6月所施行的全胃切除术采用保留幽门空肠间置术和食管空肠Orr式Roux-en-y吻合术两种消化道重建术式,对其术后12个月无肿瘤复发的96例患者进行营养状况(体重、消化道症状及营养指标)观察对比。结果:术后12个月随访,两组间营养状况无明显差异(P0.05﹚,保留幽门空肠间置重建组较空肠食管Roux-en-y吻合术组倾倒综合症和返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更低。结论:保留幽门空肠间置重建术可作为早、中期上半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重建时的优先术式,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可作为全胃切除术后不能行保留幽门空肠间置重建术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回盲瓣重建胃幽门括约肌预防胃大部切除术后的反流性胃炎。方法小型猪21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Billroth Ⅰ组(B-Ⅰ)及实验组。术后2、4、6个月测定胃液的pH值、胆酸浓度、菌群变化及胃黏膜的病理改变。结果术后2~4个月B-Ⅰ组和实验组的pH值、胆酸、细菌数高于假手术组;6个月,实验组与假手术组pH值、胆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细菌数量明显减少,而B—Ⅰ组仍较高。病理证实实验组吻合口愈合良好,胃黏膜正常。结论回盲瓣可预防胃大部切除术后可能引起的反流性胃炎。  相似文献   

5.
回盲肠间置代胃术在胃肠道重建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对回盲肠间置代胃术应用于胃肠道重建术中的临床前景做初步研究。方法 采用内镜检查、食管压力测定、24h食管pH监测、胃液总胆汁酸含量测定、上消化道餐透视和生存质量测定等多项指标检测方法,对8例回盲肠代胃术患作胃功能监测,并与同期15例空肠代胃术患或15位正常人作对照。结果 回盲肠间置人胃术的回盲瓣有良好的抗胃食管反流作用。结肠有充分的容量,是一个良好的贮存袋。保留的幽门具有良好的抗碱性反流和防止胃排空过快作用。患术后生存质量满意。结论 回盲肠间置代胃术是理想的、接近生理状态的胃肠道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6.
胃肠道重建回盲肠间置代胃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回盲肠间置代胃术在胃肠道重建中的远近期疗效.方法对26例行胃肠道重建回盲肠间置代胃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重点对术后代胃的容量、排空时间、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等进行随访观察.结果本组代胃容量为300~450ml,排空时间为(178.57±59.44)min,回盲瓣有较好的抗食管反流的作用,可有效预防多种并发症的发生,本组术后体重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生活质量满意.结论回盲肠间置代胃术是理想的、接近生理状态的胃肠道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7.
保留幽门功能术式治疗近端胃癌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保留幽门功能术式对近端胃癌手术治疗的根治性及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总结72例(治疗组38例,对照组34例)早期近端胃癌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两种术式的根治性及消化道重建方式与术后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组保留幽门下动脉并加行幽门成型术,淋巴结清扫无困难,术后无胃排空延迟,在根治性与生存率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及生存质量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近端胃癌采用保留幽门功能术式进行根治性治疗,术式简捷、省时,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少,可以达到根治目的,并能明显改善术后生存质量,符合“生理性”胃肠道重建原则。  相似文献   

8.
远端胃切除术后胃排空增快 (包括倾倒综合征 ) ,以致食物快速进入小肠 ,或由于幽门功能不良 ,常可发生肠胃反流。作者进行幽门括约肌替代手术。取小猪作实验 ,分成 3组 ,各 10头猪 :(1)第 1组 ,部分胃切除 ,作 Roux- Y型胃肠重建 ;(2 )第 2组 ,部分胃切除和回盲段肠间置 ;(3)第 3组 ,仅剖腹作假手术以资对照。回盲段肠间置术 :游离末端回肠、盲肠和升结肠 ,在升结肠长 12 cm处和回肠 6 cm处切断 ,吻合两切端。取回盲段肠 (末端回肠、盲肠和部分升结肠 )旋转180°,回肠切端用缝线闭合 ,与胃作侧端吻合 ,升结肠切端与十二指肠残端作侧端吻合…  相似文献   

9.
全胃切除术后不同代胃术式的评价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目的:探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合理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方法:对459例行全胃切除术并随访1年以上的胃癌(除外Ⅳ期)病人,以6种不同的方式进行消化道重建,分别为襻式吻合、改良BraunⅠ式、改良BraunⅡ式、Roux鄄en鄄Y式、“P”型空肠间置和功能性空肠间置代胃术式。对各组病人以术后并发症、体重、营养状况、预后营养指数(PNI)、血红蛋白水平、代胃半排空时间及Visick指数进行对照观察。结果:各组比较以功能性空肠间置组在防反流方面和血清白蛋白水平上明显优于其他组(P<0.01)。“P”型空肠间置与功能性空肠间置食糜流经十二指肠,其体重维持、各项营养参数(PNI)均高于不间置组(P<0.05)。结论:消化道重建保持食物流经十二指肠,又保护好代胃空肠神经,生理功能完整,是选择代胃方式的基本原则;功能性空肠间置是值得推荐的代胃术式。  相似文献   

10.
将行择期全胃切除术的47例胃恶性肿瘤患者分为两组,即间置横结肠代胃组21例,Roux-en-Y消化道重建组(RYP)26例。随访两组术后1年无肿瘤复发者的营养状况,包括消化道症状、体重变化及其他营养指标,对随访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示,两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均明显优于术前(P<0.01)。横结肠代胃组较RYP组改善更为明显,且无倾倒综合征,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低(P<0.01)。提示全胃切除术后行间置横结肠代胃重建,术后肠道功能紊乱发生率低,可明显改善术后早期营养状况,是全胃切除术后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术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连续空肠间置对比格犬术后的营养状况、肌电活动及胃肠道排空的影响.方法 对30只比格犬行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通过连续空肠间置(连续间置组,9只)、毕Ⅰ式吻合(毕Ⅰ组,6只)、毕Ⅱ式吻合(毕Ⅱ组,7只)和孤立间置(孤立间置组,8只)4种不同方式进行消化道重建,比较术后4组实验犬的体质量、血常规、肝功能、肌电活动及胃肠道排空时间.结果 术后12周,连续间置组实验犬体质量为(9.65±1.54)kg,明显高于其他3组[毕Ⅰ组(9.25±1.76)kg,毕Ⅱ组(9.31±1.54)kg,孤立间置组(7.77±1.46)kg,均P<0.05].术后4周,连续间置组实验犬预后营养指数为2671.9±49.9,明显高于孤立间置组(2440.9±54.3,P<0.05)和毕Ⅱ组(2555.9±54.7,P<0.05),但与毕Ⅰ组(2791.8±54.3)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周,连续间置组空腹及餐后空肠起搏频率均显著高于毕Ⅱ组和孤立间置组(P<0.05),但与毕Ⅰ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间置组空腹及餐后反口方向起搏频率则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连续间置组、毕Ⅰ组、毕Ⅱ组和孤立间置组食物排空率分别为95.4%、91.3%、93.1%和9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与毕Ⅰ组和毕Ⅱ组比较,连续间置组手术时间更长、术后腹腔粘连更重、恢复正常饮食时间更慢(均P<0.05).结论 对于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不能行毕Ⅰ式吻合重建者,可优先考虑连续性空肠间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理想的全胃切除术后的重建方式。方法 对 1987~ 1999年经病理证实行全胃切除术胃恶性肿瘤 4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保留幽门结肠代胃术 2 1例 ,间置结肠代胃 2 4例 ,观察术后并发症、Visick指数、血浆营养参数、全血细胞计数、代胃的储存及排空功能、体重变化。结果 术后体重恢复好 ,血浆营养参数高。 88.9%的术后病人的Visick指数为Ⅰ~Ⅱ ,保留幽门的结肠代胃术有更高存留时间 ,更少的食管返流。结论 胃恶性肿瘤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结肠代胃保证摄入食物通过十二指肠。结肠代胃是较理想的术式 ,保留幽门的结肠代胃更佳。  相似文献   

13.
间置回盲瓣在成人重建胆道中的防返流功能浙江医科大学教学医院徐宝宏绍兴市人民医院崔煜春为了减少胆肠吻合后的逆流机会,张道荣的带蒂回盲肠段间置术[1],在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切除中取得良好效果。我院近来将该术用于成人2例,并对回盲瓣的防返流功能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14.
全胃切除三种消化道重建术式术后生活质量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估全胃切除术后三种不同的消化道重建术式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以探讨合理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方法:自1994年1月至2004年1月,我们对96例全胃切除术患者分别采用了Orr式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P式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及“6”字型间置空肠代胃术三种不同的消化道重建术式.并对其手术并发症、术后2周与2个月的营养指标、饮食状况及消化道症状进行对比。结果在三组患者中。“6”字型术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最高;Orr式术组倾倒综合征及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明显高于P式术组及“6”字型术组,P式术组与“6”字型术组患者的差异无临床意义:Orr式术组患者术后2周与2月的体重、总蛋白、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明显低于P形术组及“6”字型术组,P式术组与“6”字型术组患者术后2周与2月的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P式空肠食管Roux-en-Y吻合术操作更简便,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好、生活质量高。是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较为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食管下段胃近端切除,回盲肠间置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再出血的疗效。方法1998~2004年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采用食管下段胃近端切除.回盲肠间置术治疗断流术术后再出血5例。结果5例均获随访,最长6年,最短2年。随访期无食管静脉曲张,无复发出血。无术后近期死亡、并发症。结论食管下段胃近端切除、回盲肠间置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再出血止血确切,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肝门部胆管癌高位切除并回盲部间置-肝门回肠吻合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进行详细的术前评估和充分的术前准备,行肝门部胆管癌高位切除并回盲部间置-肝门回肠吻合术,术后给予预防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随访3个月,总结临床资料。结果:2例患者术后病理证实为肝门部胆管癌Bismuth IV型,术中均未输血,术后胆管支架管造影示回肠肠袢及肝内无明显气体。钡餐透视提示钡剂进入盲肠,未反流入回肠袢;口服钡剂后9h透视提示盲肠肠袢和吻合部位空肠内钡剂排出,盲肠袋黏膜皱襞有少量钡剂残留,钡剂通过回肠一结肠吻合口时无延迟及明显过快,无明显钡剂反流。2例患者随访3个月,无反流性胆管炎发生。结论:肝门部胆管癌行高位切除、回盲部间置、肝门回肠吻合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窦部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后对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51例胃窦部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消化道重建方式不同分为BillrothⅠ式组(14例)、BillrothⅡ式组(28例)及Roux-en-Y组(9例)3组,对比分析3组以下指标:①比较3种重建方式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G2h)水平;②术前、术后6个月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水平;③3组糖尿病的控制情况。结果 BillrothⅠ式组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的FBG、PG2h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illrothⅡ式组和Roux-en-Y组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的FBG、PG2h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的FBG、PG2h水平,BillrothⅡ式组和Roux-en-Y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illrothⅡ式组和Roux-en-Y组均明显低于BillrothⅠ式组(P<0.05)。BillrothⅠ式组术前与术后6个月间的HbA1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illrothⅡ式组和Roux-en-Y组术后6个月HbA1c值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术后6个月,BillrothⅡ式组和Roux-en-Y组的HbA1c值均分别明显低于BillrothⅠ式组(P<0.05);BillrothⅡ式组和Roux-en-Y组间的HbA1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illrothⅡ式组和Roux-en-Y组患者总体疗效均分别明显优于BillrothⅠ式组患者(P=0.000,P=0.000),BillrothⅡ式组和Roux-en-Y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59)。结论根据本组有限病例资料的研究表明,BillrothⅡ式吻合及Roux-en-Y吻合对于胃窦部癌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可能是最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对1971年~1992年,采用结肠重建食管术后的24例小儿,应用问卷、放射线检查、食管压力测定及肠胃返流指数测定方法进行了随访。重点观察术后各种并发症及消化道的功能状态。结果:术后生长、发育正常,临床评价总优良率89.5%。讨论了三种不同径路结肠重建食管术的优缺点;认为,结肠经食管床径路间置术式的临床疗效更满意;胃引流手术以幽门环肌切开术为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带蒂回盲肠间置在近端胃次全切除术后的抗反流效果.方法:对25例贲门癌病人手术采用带蒂回盲肠移植的方法,术后行上消化道造影取头低足高位45度同时腹部加压检查及食管镜活组织检查.结果:田盲肠间置代胃具有贮存食物及抗反流功能,病人术后生存质量满意.结论:该术式为防止反流性食管炎提供了一个比较完善的手术模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后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于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消化病医院接受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的862例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根据消化道重建方式分为Roux-en-Y组、BillrothⅡ式吻合+Braun组(B-Ⅱ+Braun组)及BillrothⅠ式吻合组(B-Ⅰ组),再按性别、年龄(差异5岁)、肿瘤直径(差异1 cm)、肿瘤p T分期及肿瘤p N分期为匹配变量,行Gmatch配比以减少组间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差异后,比较3组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术后近期(30 d内)并发症、术后1年以上胃镜复查结果及术后生存情况。结果 1围手术期相关指标。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进半流食的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不同(P0.050):B-Ⅰ组的手术时间短于Roux-en-Y组和B-Ⅱ+Braun组(P0.012 5),但Roux-en-Y组和B-Ⅱ+Brau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2 5);B-Ⅰ组术后首次进半流食的时间较B-Ⅱ+Braun组早(P0.012 5),但Roux-en-Y组和B-Ⅱ+Braun组比较、Roux-en-Y组和B-Ⅰ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25);B-Ⅱ+Braun组和B-Ⅰ组的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Roux-en-Y组(P0.012 5),但B-Ⅱ+Braun组和B-Ⅰ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2 5)。2术后近期并发症。Roux-en-Y组、B-Ⅱ+Braun组及B-Ⅰ组分别发生并发症4例(12.5%,4/32)、2例(6.2%,2/32)及1例(3.1%,1/32),但3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5)。3术后1年以上胃镜复查结果。3组患者的反流性胃炎、胆汁反流及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均不同(P0.050):Roux-en-Y组的反流性胃炎、胆汁反流及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均低于B-Ⅱ+Braun组和B-Ⅰ组(P0.012 5),但B-Ⅱ+Braun组和B-Ⅰ组的反流性胃炎、胆汁反流及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2 5)。4生存情况。Roux-en-Y组、B-Ⅱ+Braun组及B-Ⅰ组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70.0%(21/30)、73.3%(22/30)及75.0%(24/32),且3组患者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11)。结论 Roux-en-Y吻合的抗反流效果显著;B-Ⅰ式吻合的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且最符合生理结构。二者均可在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消化道重建中优先选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