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朝忠  耿燕 《眼科研究》1997,15(2):81-82
目的报告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患者红细胞和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对比研究。方法对32例复发性实质型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患者同时进行红细胞和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检测,并对照分析。结果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降低,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升高;CD+3花环率明显降低,CD+4稍降低,CD+8则显著升高,CD+4/CD+8比率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复发性实质型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患者的红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呈一致性下降。  相似文献   

2.
单疱性角膜炎不同于角膜带状疱疹,是由单疱病毒感染所致的角膜病。对病毒感染症来说,一般可在机体保留有特异的免疫反应而恢复,但单疱病毒是在宿主的神经节内处于潜伏感染状态。在角膜感染症中如细菌,真菌感染均有适当的化学疗法可以治疗,而单疱性角膜炎由于易复发,难治,而成为门诊日常难症之一,在单疱性角膜炎中实质型对抗病毒药物不敏感,有不少对类固醇等各种治疗也不敏感。在日本也在试行各种治疗,仅就目前的治疗现状介绍如下(表1)。  相似文献   

3.
单疱病毒性角膜炎(HSK)是感染性角膜炎病变中主要致盲眼病之一,本病具有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耐药性增加等特点,临床治疗很棘手。我院2001-09/2004-06共收治单疱病毒性角膜炎78例,依据临床分型,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取得了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4.
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是目前最常见的角膜病。由于反复发作,病程迁延,已成为感染性角膜炎中主要致盲眼病之一。至今尚无满意的疗法。我们采用碘苷,干扰素诱导剂聚肌胞,地塞米松联合治疗实质型,单疱病毒性角膜炎,得到了较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对象:本组基质型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患者50人。男35例,女15例。年龄7~68岁,以20~45岁最多。初发者42人,复发者8人。病程7天~3个月。有43例在外院曾用  相似文献   

5.
干扰素是宿主细胞受病毒感染后所产生的一种抑制病毒增殖的物质。近年来已经明确了它的生物学活性和物理性状,并投入生产应用于临床。在眼科界,也已用人的高效价干扰素治疗流行性角膜炎及单疱角膜炎。本文作者报告在小鼠实验性单疱病毒角膜炎的角膜内检出了干扰素并探索它的性状。  相似文献   

6.
左旋咪唑治疗复发性单疱角膜炎临床观察濮阳市人民医院眼科李丽萍,孙桂丽单癌性角膜炎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眼病之一。是当今国内主要的致盲角膜病。由于发病机理较复复杂,不是由单纯的病毒感染因素所构成,所以,任何一种抗病毒药物的单独应用,都不能完全阻止角膜炎的复发...  相似文献   

7.
郭丽  冯明亮 《眼科研究》1992,10(4):263-265
我们对复发单疱病毒性角膜炎(HSK)病人HLA—A、B 抗原进行检测。结果显示HLA—B_5抗原频率有增加的趋势(P<0.05),但校正P 值无显著意义(P>0.05),提示HLA—B_5抗原可能是发生复发HSK的一种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8.
单疱病毒性角膜炎因反复发作导致视力严重损害,已在我国成为重要致盲原因之一。自1991年以来,笔者连续治疗了50例50只眼重症复发性单疱性角膜炎,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旨在观察黄芪抗病毒的治疗效用,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50例50只眼,其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21~70岁,平均40岁;复发次数至少2次,最多达10次;发病后视力显  相似文献   

9.
单疱性角膜炎是一种世界性的常见病,目前虽已有不少抗病毒药物问世,可惜仍未能根治本病。很多病者由于长期反复发作,视力逐渐下降、终则致盲。为了控制炎症或挽救视力,50年代已有报告用角膜移植治疗此病。经过三十多年经验的积累,加上角膜移植技术上的进展,现在治疗此病,效果良好,已成为一种公认的治疗方法。但什么情况下适于角膜移植,似乎还未有很细致明确的统一认识,其原因相信和本病在临床过程中的复杂性有很大关系。 50年代初用角膜移植治疗此病吋,也曾把浅层单疱性角膜炎也作为手术对象。可以理解,当时对单疱性角膜炎的认识没有今天  相似文献   

10.
病毒唑注射治疗单疱性角膜炎观察赵智杰(辽宁锦州站前医院眼科121000)我院一年来在临床上应用病毒唑治疗单疱性角膜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一些反复发作、顽固性的病例基本获得了满意的疗效。本组18例19眼全为住院病人,其中男13例,女5例。最大年龄50岁...  相似文献   

11.
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简称单疱角膜炎)的复发性深实质型,由于无特效药物,使病程迁延,危害严重。因治疗不当,可以导致角膜穿孔或形成角膜深层瘢痕,严重影响视力,因此,探讨该类型的复发病因,对提供较有效的治疗措施是极为重要的。现将我们三年来的实验室  相似文献   

12.
干扰素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由于抗菌素和类固醇的广泛应用,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发病数和严重性较以往有增高的趋势,且多数患者反复发作,病程迁延,常导致严重的视功能损害.70年代以来,国外已有应用外源性干扰素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报告,且疗效显著.我科亦于近三年内应用干扰素治疗本病,现将临床应用结果报告于下: 一、病例情况与分型近三年内,经我院眼科门诊诊断为单疱病毒性角膜炎并能配合用干扰素治疗的病人73例共90只眼.计男性40例、女性33  相似文献   

13.
近半个世纪以来,大量的研究证明,本病与机体的免疫状态有关,尤其深层型单疱病毒角膜炎的发病及复发与免疫有关。为了探讨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的免疫机理,并为治疗本病在采用免疫抑制剂或免疫调节剂方面提供参考,我们随机选择了45例实质型单疱病毒角膜炎的病人,进行了免疫机能的测定,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分析45例实质型单疱角膜炎中,男26人,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羊膜移植+羊膜遮盖治疗复发性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 对121例复发性单疱病毒性角膜炎行羊膜移植+羊膜遮盖手术.结果 121例术后1周溃疡上皮修复,炎症控制稳定.1例角膜溃疡穿孔病人前房形成良好.结论 羊膜移植+遮盖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是一种取材容易、操作简单、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免疫疗法本疗法曾试用于单疱角膜炎,主要预防内因性感染复发,同时希望与抗病毒药物合用获得足以限制感染的免疫反应。在HSV感染中,免疫调整(Immunomodu lation)可提高宿主的自卫机能从而限制病毒扩散和减轻由于反复发作而导致的细胞免疫抑制,但某些眼疱疹病正是机体对病毒抗原发生  相似文献   

16.
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是常见而又严重的眼病,虽有抗病毒药,仍未全控制,尚有反复发作,而致视力障碍。且复发机理至今未明。鉴于近十多年来眼免疫学的研究有很大进展。国内外有关泪液中免疫球蛋白含量的报导较多,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复发性单疱性角膜炎(附20例疗效观察)上海长海医院眼科郭鸣华,方和英,郑磊笔者自1991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复发性单疱性角膜炎20例,平均治愈无数为12天,治愈率100%,仅1例复发,占5%。本文对中西医结合的优点,特别是阿昔洛...  相似文献   

18.
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是临床上致盲率较高的一种严重眼病,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类,前者为Hutchison等(1975)首次报告,极罕见。后者又分原发感染和复发感染两类。由于近年来广泛应用抗生素和滥用类固醇,致使菌群失调和干扰了机体的免疫功能,促使单疱病毒(以下简称HSY)向角膜深层扩展,往往反复发作,最终常严重破坏视功能,故单疱病毒性角膜炎已成为目前国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患者角膜知觉的变化及其恢复情况.设计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对象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病人74例78眼,70只对侧健康眼为对照眼.方法 利用Cochet-Bonnet角膜感觉仪,对单疱病毒感染的角膜分别测量上方、下方、鼻侧、颞侧角膜缘内1mm处及角膜中央区的角膜知觉,测量患者对侧健眼相应位置的角膜知觉用于对照分析.主要指标角膜知觉敏感度.结果 单疱病毒性角膜炎各型均引起角膜知觉下降,其下降程度:浅表型>基质内皮型>瘢痕型,各型角膜炎与健康眼相应位点角膜知觉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三种不同类型角膜病变组之间角膜知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一类型角膜炎不同位点角膜知觉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单疱病毒性角膜炎各型均引起角膜知觉下降,浅表型为著,愈后有恢复趋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人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表达与单疱病毒性角膜炎(Herpessimplex keratitis,HSK)的关系,揭示HSK发病机制。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32例HSK患者(溃疡型及基质型各16例)外周血HLA-ABC、HLA-DR、HLA-DP、HLA-DQ抗原表达,并与7例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溃疡型及基质型HSK患者外周血HLA-ABC抗原表达均明显低于正常人,HLA-DR及HLA-DP抗原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人,溃疡型与基质型HLA抗原表达均无明显差异。结论:HSK患者免疫反应模式与正常人不同,具有这种免疫反应模式机体不仅不能正常清除感染的病毒,而且有自身免疫的参与,从而导致HSK的发生。眼科学报1998;14:61—6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