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肝结缔组织的组分肝结缔组织的生化特点和体内其它疏松结缔组织相似,由纤维、基质和有关细胞三部份构成。纤维均属纤维状不溶于水的硬蛋白类。它埋嵌在含有蛋白多糖(旧称粘蛋白)为其特征的基质中。硬蛋白中以胶原含量最多,共分四型,装配成胶原纤维。肝纤维化即肝组织内胶原含量增多和堆积。弹性蛋白是另一种硬蛋白,为构成弹性纤维的主要成分。弹性蛋白含有近1/3的甘氨酸及10%左右的脯氨酸,但只有1%羟脯氨酸,无羟赖氨酸。这种纤维在肝硬化中呈地依红染色阳性,它随Ⅰ型胶原增加而增多。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强直性脊柱炎(AS)棘上韧带在脊柱骨性强直后发生的组织病理学及超微结构改变.方法 通过光镜下观察苏木素-伊红(HE)、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并行电镜观察微观结构改变,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图像处理软件分析血管密度、胶原原纤维分布密度.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光镜下,胶原纤维排列紊乱,可见玻璃样变及脂肪浸润,大量血管增生,管径不一,有Ⅲ型胶原表达,电镜下胶原纤维分布稀疏,周期性横纹模糊,基质降解,可见基质小泡.对照组胶原纤维排列规则,无上述改变.实验组血管密度(6.8±0.7)/HP,对照组(1.0±0.4)/HP;实验组胶原原纤维分布密度(122±22)/μm2,对照组(218±10)/μm2,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棘上韧带在AS疾病进展过程中出现一系列的组织病理学改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定正常对照组和氟中毒动物模型组膝关节内侧副韧带的胶原含量,为临床提供胶原蛋白含量参数。方法采用改良的羟脯氨酸(HPR)测定法测定2组标本的胶原蛋白含量。结果得出了2组标本的胶原含量,正常对照组胶原含量为(39.4±4.6)mg/g,模型组胶原含量为(35.8±3.8)mg/g。结论模型组膝关节内侧副韧带胶原蛋白含量降低,说明氟中毒对膝关节内侧副韧带胶原含量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老年膝骨关节炎(OA)前交叉韧带(ACL)退变时Ⅰ、Ⅲ型胶原纤维的分布、含量与组织学改变特点。方法 选择膝关节OA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切取的ACL27例(29膝)和正常膝关节新鲜ACL标本5例,采用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观察并分析ACL中Ⅰ、Ⅲ型胶原纤维的分布、含量和比例改变。HE染色观察ACL的组织学变化。结果 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发现,正常ACL胶原排列整齐,偏振光下呈横纹肌样排列,主要由Ⅰ、Ⅲ型胶原构成,Ⅰ型胶原粗大,含量较多,在韧带内呈弥漫性分布;Ⅲ型较少,多分布在各束韧带的内部。OA患者的ACL胶原排列紊乱,Ⅲ型胶原含量增多,Ⅰ型胶原明显减少。HE染色组织学观察到OA患者ACL松散,有不同程度的纤维结缔组织变性,表现为不均匀的纤维细胞数目增多或减少,可见黏液变性、软骨样化生、囊性变及玻璃样变性,并有淋巴细胞浸润。结论 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可以应用于观察并计算ACL中Ⅰ、Ⅲ型胶原的分布与含量的变化。膝关节OA伴有ACL退变时Ⅰ、Ⅲ型胶原纤维的分布与含量有改变.ACL退变与OA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测定正常对照组和老年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组前交叉韧带的胶原含量,为临床提供生物力学参数.方法 采用改良的羟脯氨酸(HPR)测定法测定两组标本的胶原蛋白含量.结果 正常对照组胶原含量为(41.2±3.6)mg/g,模型组胶原含量为(36.4±2.9)mg/g.结论 骨质疏松模型组前交叉韧带胶原蛋白含量降低,说明骨质疏松对韧带胶原含量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5例坏死性肺炎患者痰内发现弹性蛋白纤维(Elastin fibers,EF)。男4例,女1例。除1例的年龄为34岁外,余为62~74岁。检查方法:取痰后应立即检查,取痰的脓性部分置玻片上加一滴40%KOH液,加盖玻片镜检即可见到EF,在放大400倍镜下可见呈特殊的裂端。若EF示为丛状即为阳性,若为很多单个纤维则属高度可疑。5例的痰皆有弹性蛋白的形态,组织化学及生化的特性。部分纯化纤维制备物经特殊染色所示与弹性蛋白相符,但未发现胶原。镜检所示痰内的纤维与散布在肺泡间隔,血管及呼吸性细支气管壁上和肺脓疡坏死中心内的弹性蛋白成分极为相似。电镜下痰纤维的形态与受损肺的弹性蛋白形态完全相同。制备的部分纯化纤维经弹性蛋白酶消化可完全破坏此纤维,而用缓冲液处理的则无此作用;故痰内的纤维完全可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研究拟探讨不同类型二尖瓣病变患者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与心房结构重构之间关系。方法 24例需入院手术治疗的单纯中-重度二尖瓣膜病变患者纳入本研究。在术中体外循环转流前结扎左心耳并切取部分左心耳组织。通过彩超检查、电镜检查及免疫组化的方法评价左房心肌组织结构重构。结果在二尖瓣病变患者中,左房与AF持续时间均呈直线相关关系(r=0.769,P=0.000)。在同伴有AF患者中,不同类型二尖瓣瓣膜病变电镜结果不同。在同伴有AF患者中,不同类型二尖瓣病变有着不同的程度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增长。和二尖瓣返流组相比较,在二尖瓣狭窄组中,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都增长,但仅有Ⅰ型胶原增长明显(P=0.043)。在二尖瓣病变患者中,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含量与AF持续时间呈直线相关关系,尤Ⅰ型胶原与AF相关关系更明显(r=0.862,P=0.000)。结论在伴有AF患者,不同类型二尖瓣病变患者有着不同程度的心房结构重构。二尖瓣狭窄患者心房肌组织结构重构程度高于二尖瓣返流心房肌组织结构重构。  相似文献   

8.
软肝合剂防治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采用Wistar大鼠中毒性模型和人血白蛋白免疫履肝损害模型进行软肝合剂的抗肝纤维化研究。结果软肝合剂组中血清ALT、AST均明显低于两种病理组,光镜观察仅见轻微炎性变,而病理组的碎屑性坏死、桥形坏死甚至假小叶形成为主要病变。软肝组肝内胶原检测接近正常组,明显低于病理组;电镜观察Diss腔内仅见少量贮脂细胞以及少量微纤维沉积,提示软肝合剂在预防试验中可明显减少肝纤维化、肝硬化形成率,在治疗试验中可减  相似文献   

9.
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是临床众多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重要病理生理环节。缺氧性肺血管结构重建作为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中重要的病理机制,其主要特征是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生、肥厚,中膜增厚,外周小血管肌化,以及细胞外基质的增多。细胞外基质在缺氧性肺血管结构重建中的作用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其主要成分是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其中胶原蛋白的堆积已成为近年来人们广泛探讨的热点课题。 一、胶原在正常肺动脉的分布 胶原在维持血管的完整性方面有重要作用。研  相似文献   

10.
抗纤复方I号抗酒精性肝病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酒精性肝病的大鼠模型,研究抗纤复方Ⅰ号(KXI)对酒精性肝病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乙醇灌胃法制备酒精性肝病大鼠模型.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酒精组及中药组.中药组在造模同时,给予抗纤复方Ⅰ号水煎剂(生药浓度4.5kg/L)4mL/kg-1,2次/d灌胃,观察12wk.实验4wk、8wk、12wk末分批处死动物,HE及VG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肝细胞变性及纤维组织增生情况,应用病理图像分析仪对纤维组织增生进行半定量分析.电镜下观察肝星形细胞形态改变.应用TBA比色法测定各组大鼠肝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羟胺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结果:HE染色酒精组4wk末即出现肝细胞坏死,脂肪变,炎性细胞浸润.12wk末脂肪变及肝细胞坏死增多,中药组8wk时才出现轻度脂肪变,肝细胞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均不明显.VG染色酒精组可见纤维组织增生,呈条索状向肝小叶内延伸,中药组无纤维条索形成.图像分析仪所示胶原面积百分比酒精组明显高于正常组及中药组(19.24±2.5vs4.6±0.7,19.24±2.5vs9±0.9,P<0.05).电镜下观察酒精组肝细胞失去正常结构,星形细胞增多、变形,细胞外可见较多胶原原纤维.中药组肝细胞及星形细胞形态基本正常,基质内亦可见少量胶原原纤维.酒精组MDA在实验4wk末即已升高,与正常组及中药组比较差异显著(32±3vs16±7,32±3vs23±8,P<0.05),结论二抗纤复方I号具有良好的抗大鼠酒精性肝病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及Hsc活化响关  相似文献   

11.
12.
Digestion and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gu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K G Wormsley 《Gut》1986,27(12):1520-1521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摘要] 目的 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值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组织学分级的相关性以及不同直径肿瘤的ADC值与HCC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020年180例病理证实为HCC的病例资料,按肿瘤直径大小分为<2 cm、≥2 cm且<3 cm、≥3 cm且<5 cm、≥5 cm 4组,标为I、II、III、IV组。分析ADC值与HCC组织学分级的相关性,并分析在不同直径肿瘤ADC值与HCC的相关性。结果?高、中和低分化HCC的ADC值分别为(1.159±0.302)×10-3、(0.951±0.213)×10-3和(0.811±0.239)×10-3 mm2/s,逐级降低(P<0.05)。ADC值与总体HCC的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r=-0.474),与I~III组HCC的组织学分级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663、-0.527、-0.364),而与IV组HCC的组织学分级无相关性。结论?ADC值可以作为非侵入性预测HCC组织学分级的指标,预测结果受肿瘤大小影响,更适用于小肝细胞癌。  相似文献   

17.
18.
Distribution of gasses to the cast volume and volume of pores can be maintained within the acceptable limits by means of correct setting of technological parameters of casting and by selection of suitable structure and gating system arrangement. The main idea of this paper solves the issue of suitability of die casting adjustment—i.e., change of technological parameters or change of structural solution of the gating system—with regards to inner soundness of casts produced in die casting process. Parameters which were compared included height of a gate and velocity of a piston. The melt velocity in the gate was used as a correlating factor between the gate height and piston velocity. The evaluated parameter was gas entrapment in the cast at the end of the filling phase of die casting cycle and at the same time percentage of porosity in the samples taken from the main runner. On the basis of the performed experiments it was proved that the change of technological parameters, particularly of pressing velocity of the piston, directly influences distribution of gasses to the cast volume.  相似文献   

19.
20.
为观察喂养缺锌饲料对孕鼠生长发育及其肝脏、胎盘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将16只受孕Wistar鼠随机分为缺锌组(ZD组)、加锌组(ZS组)和正常对照组(ZC组),分别喂饲缺锌饲料、加锌饲料和基础饲料,记录每只孕鼠每日体重变化。于妊娠21日将孕鼠处死,取其肝脏、胎盘作GSH-PX和CAT活性测定。结果为ZD组孕鼠体重未见增加,SC组和ZS组孕鼠体重增加明显;与ZC组和ZS组相比,ZD组孕鼠肝脏和胎盘中GSH-PX活性显著降低(P<0.05),孕鼠肝脏和胎盘中CAT活性显著升高(P<0.05)。故认为缺锌可影响孕鼠肝脏、胎盘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并影响其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