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动物是人类流行性感冒的祸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它主要通过飞沫经空气传播,具有高度的传染性,至今仍是一种不能有效控制的世界性传染病。尤其是A型流感在交通工具空前发达的今天,更容易超越国界和洲界引起广泛传播。本病的病死率虽然不高,但由于患者的基数很大,每次大流行引起死亡的绝对人数十分惊人。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流感大流行席卷全球,死于流感的人数比因战争死亡的人数还多。据历史资料记载,1510~1930年,共发生全球性流感大流行约30次,近代有1946~1… 相似文献
3.
肺炎与流感的临床表现肺炎指肺实质、肺间质的炎症,即指肺组织所发生的炎症。它包括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真菌性肺炎和其他病原体所引起的肺炎,如衣原体肺炎。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疾病,病原体为流行性感冒病毒,通过飞沫传播,表现为急起高热、乏力、全身肌肉酸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病程短,有自限性。老人和伴有慢性呼吸道疾病或心脏病患者容易并发肺炎。细菌性肺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 相似文献
4.
5.
目的:了解从西藏血蜱标本中分离的环状病毒(Ti3010)的细胞生物学特性和敏感细胞范围,与内其他地区环状病毒进行比较,为全面认识西藏地区环状病毒的特点和进一步确切分类提供依据。方法:将病毒平行接种BHK13、Vero、C6/36、HeLa4种细胞,逐日观察病毒的致细胞病变效应(CPE),特异荧光发生部位和细胞数量,超薄切片电镜观察病毒的形态发生以及进行TCID50滴定。结果与结论:Ti3010环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离和鉴定我国流行的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毒株,研究我国HIV毒株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周外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共培养的方法分离HIV,用观察细胞病变、检测P24抗原和前病毒DNA的方法监测病毒生长的情况。结果:在建立共培养的第12天观察到明显的细胞病变,主要表面为大泡样细胞和多核巨细胞。接种第9天细胞培养上清液的P24抗原由阴性转为阳性,并且浓度迅速增加,接种第12天浓度即达到1780pg/ml,第14天达到峰值,为2320pg/ml。但该株病毒的PBMC培养上清液转种于MT4细胞后,培养上清液P24抗原和前病毒DNA始终为阴性且不出现细胞病变。结论:用PBMC共培养的方 相似文献
7.
SARS、流感的早期特征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ARS与流感早期临床表现有相似之处,均极具传染性,尤其冬春季节发病不易鉴别。为此,各发热门诊部医师应特别注意两者的早期特征,并做出适当的处理。 相似文献
8.
研究证实,虽然流感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大多通过呼吸道传播,但手也是其重要的传播媒介。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不注意手的卫生,外出回家后忘记洗手,照样可以感染流感。有研究指出,正确洗手可减少30%左右的疾病感染率,并建议: 相似文献
9.
10.
西尼罗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及实验室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尼罗病毒可引起人和马的西尼罗病毒性脑炎,是近年来全球性公共卫生的新威胁.本文仅简要综述西尼罗病毒生物学特性及实验室诊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我国开展西尼罗病毒的研究与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两株森林脑炎病毒的生物学性质及E蛋白基因核苷酸序列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我国1953年从患者脑组织分离的森张株和2001年从患者血清中分离的MDJ01株森林脑炎病毒(TBE)的生物学特性及E蛋白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变化,分析TBE病毒E蛋白基因的变化与功能的关系,从分子水平上探讨我国TBE的传播、流行规律及致病机制。方法:两株病毒同时接种乳鼠和,BHK/21细胞,观察两株病毒对乳鼠和BHK/2l细胞的致病性;从两株病毒感染的BHK/2l细胞中提取病毒的RNA,对E蛋白基因进行RT-PCIR扩增,扩增产物纯化后与pGEM-T载体连接,分别进行克隆测序。结果:森张株对乳鼠和BHK/21的致病性均比MDJ01株明显;两株病毒E蛋白基因长为l488nt,编码496个氨基酸,核苷酸的变异为33个,导致了2个氨基酸的变化,第一个氨基酸的变异发生在113位(MDJ01株由Ⅰ变成Ⅴ),第二个氨基酸的变异发生在163位(MDJ01由P变成A),两株病毒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7.8%,推测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9.6%。与国外远东株比较,森张株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稍高于MDJ01株,与欧洲株、西伯利亚株的同源性基本一致。结论:新分离株MDJ01对细胞和乳鼠的致病性稍低于1953年分离的森张株,E蛋白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两株病毒同属于远东亚型,推测MDJ01株可能是由森张株在自然界长期演变而来。 相似文献
12.
13.
14.
本文通过免疫荧光(IF)和电镜(EM)技术对新疆出血热(XHF)及流行性出血热(EHF)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在Vero E_6及LLC-MK_2两株传代细胞上进行了比较。两种病毒感染两株细胞后免疫荧光染色有两种不同的荧光形态特征,两种病毒对细胞的敏感性明显不同,XHF病毒在LLC-MK_2细胞上感染后6~8天可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而EHF病毒感染此细胞后则不引起病变。电镜观察到两种病毒在LLC-MK_2细胞中都能形成与布尼病毒相似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5.
随着医学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飞速发展,在甲型、乙型和非甲非乙型肝炎之后,人们已相继揭示了HCV、HDV、HEV及HGV。1997年10月日本学者Nishizawa等应用代表性差异分析方法(RDA)从一名为TT的患者血清中分离出一种新的与ALT相关的DNA病毒,称为输血传播病毒(TransfusionTransmittedVirus,TTV)[1]。现就这种病毒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1 TTV生物学特征TTV为单链DNA病毒,经5%吐温80处理无包膜,全长3739个核苷酸,对DNaseI敏感,抗RNaseA.有2个开放读码框架(ORF)…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肺炎的胸部影像表现及HRCT评分与病毒载量的相关性。方法:对21例甲型H1N1流感肺炎核酸检测阳性的患者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载量测定,并进行胸部CT扫描(含HRCT)检查,同时进行CT评分。观察CT表现及相应病毒载量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①21例甲型H1N1流感肺炎患者于发病第4天CT评分均值最高为5.9分,以磨玻璃密度及实变影为主,于发病第5天病毒载量最高为5.77copies/ml;②孕产妇及有基础疾病组入院初次病毒载量较无基础疾病组低(分别为3.76copies/ml和5.02copies/ml),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③CT评分孕产妇及有基础疾病组高于无基础疾病组(分别为6.13分和3.38分),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动态观察10例甲型H1N1流感肺炎患者中7例病毒转阴时间快于肺内病灶吸收时间,而3例年幼患者病毒转阴时间明显延长,肺内病灶吸收较快。结论:甲型H1N1流感肺炎的胸部CT表现半定量评分与病毒载量无明显相关性。成年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病毒转阴时间快于肺内病灶的吸收时间,而儿童则相反。临床甲流相关性肺炎肺内病灶的吸收不等于病毒在体内完全消失,尤其是儿童。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回顾性分析599例确诊流感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儿童A型流感与B型流感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2015-04至2016-03就诊于医院的599例病例,通过鼻咽拭子分泌物胶体金法免疫层析法结果分为A型流感组和B型流感组,全部资料采取JMP软件进行录入和统计学处理。结果 A型流感和B型流感患儿未表现出显著性别差异,患病高发年龄为小于4岁的幼儿,但A型流感发病年龄中位数3岁6个月显著小于B型流感年龄中位数4岁6个月。流感全年高发季节为冬季,春季略有下降,但仍维持较高发病率,其中A型流感全年发病率45.8%,B型流感发病率54.2%,冬季A型流感发病率53.9%,B型流感发病率46.1%,将年龄与伴随腹泻的患儿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4岁以下患儿腹泻发生率较4岁以上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1)。结论 流感好发于4岁以下的婴幼儿,A型流感更多见于低龄患儿,冬春季节为A型和B型流感共同好发的季节,但在春季可能存在B型流感的高发趋势。 4岁以下的流感患儿腹泻症状比例显著增高,提示着在流感好发季节,以腹泻症状就诊的患儿应对注意流感与其他腹泻疾病的鉴别。 相似文献
18.
魏慧(王强)著《中医防治流行性感冒新法一新世纪医学模式应用》(英丈版)2010年2月在国内外公开发行,这是人类医学史上第一本首次揭开内源性防治与外源性防治相结合应对流行性感冒保健新法神秘面纱的小书,受到国内外专家与学者的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