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调查广东省各地区人群腰臀比,分析其特点。方法:以2000年广东省参加全国成年人体质监测的20~59岁8个年龄段(每5岁为1个年龄段)的31145名成年男女的原始测量数据为样本,以依靠腰围和臀围派生出来的腰臀围比值作为评价指标,与中国2000年国民体质监测统计数据中相应年龄段的成年人统计数据进行比较;另外按照广东省地域特点将广东省成年人分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3个组别,比较不同地域人群腰臀比特点。结果:2000年广东省参加全国成年人体质监测的20~59岁的31145名成年人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广东省成年女子20~35岁各年龄段人群腰臀比百分数均低于全国成年女子相应年龄段(P<0.01),35~54岁各年龄段与全国水平相当,55岁后迅速增长超过全国水平(P<0.01)。②广东省成年男子20~40岁各年龄段人群腰臀比百分数均低于全国成年男子相应年龄段(P<0.01),40岁以后腰臀围比值迅速增长,与全国同年龄段成年男子相当。③广东男性45岁前腰臀比百分数无地区差异,中部地区男子从40岁开始腰臀比百分数明显低于东部地区(P<0.01),西部地区男子则从45岁开始低于东部地区(P<0.01),中、西部地区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成年女子腰臀比的地区差异比较明显,20~34岁,45~49岁年龄段各地区间存在两两差异(P<0.05~0.01);35~44岁,东、西部地区人群女子腰臀比百分数高于中部地区(P<0.01);55~59岁,东部地区人群女子腰臀比百分数高于中、西部地区(P<0.05)。结论:①35岁之前广东省成年人腰臀比值均低于全国成年人,广东省成年女子55岁以后腰臀比值迅速增长超过全国水平。②45岁前广东成年男子腰臀比无地区差异,成年女子在任何年龄段均存在腰臀比差异,可能与地域间工作人口流动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潍坊市农村、城市体力与非体力劳动者不同年龄段成年男性身体形态、生理功能及身体素质的监测,分析潍坊市成年男性体质指标的特点,变化趋势及规律。方法:于2002-08/09以潍坊市市级机关、市国税局、地税局、亚星集团、新力克集团和寿光城关镇20~59岁的1528名成年男性为观察对象,根据调查对象的来源分为农村成年男性组(n=492)、城市体力劳动成年男性组(n=495)、城市非体力劳动成年男性组(n=541),以5岁为一个年龄段,每组又分别划分为8个年龄段组。采用一般调查问卷调查受试者的一般情况,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现在身体状况。按照国家体育总局《国民体质调研手册》的测试指标、规则对受试者的身体形态、生理功能及体能素质各指标进行检测,以观察潍坊市成年男性不同年龄段各指标的变化特点及规律。结果:①身体形态方面:潍坊市成年男性的身高峰值均出现在20~24岁年龄段,随年龄段的递增,身高逐渐降低,体质量、皮褶厚度的3项指标及克托莱指数以45~49岁年龄段为最高。②身体功能方面:收缩压与舒张压在40岁前相对稳定,40岁以后有明显上升现象,肺活量随年龄的增长基本呈逐渐降低的趋势。③身体素质方面:握力、坐位体前屈、闭眼单腿立等指标均随年龄增加下降,40岁前人群纵跳随年龄增加逐渐降低,10m×4往返随年龄增加而增加,40岁后人群的简单反应时无明显差别,而台阶指数最大值出现在45~49岁之间,总体趋势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大。结论:潍坊市不同年龄段成年男性体质水平较好,40岁以后体质量有所增加,收缩压及舒张压有所上升,肺活量逐渐降低,身体素质各指标呈明显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3.
赵健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6):37-39
目的:通过对潍坊市农村、城市体力与非体力劳动者不同年龄段成年男性身体形态、生理功能及身体素质的监测,分析潍坊市成年男性体质指标的特点,变化趋势及规律。 方法:于2002—08/09以潍坊市市级机关、市国税局、地税局、亚星集团、新力克集团和寿光城关镇20-59岁的1528名成年男性为观察对象,根据调查对象的来源分为农村成年男性组(n=492)、城市体力劳动成年男性组(n=495)、城市非体力劳动成年男性组(n=541),以5岁为一个年龄段,每组又分别划分为8个年龄段组。采用一般调查问卷调查受试者的一般情况,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现在身体状况。按照国家体育总局《国民体质调研手册》的测试指标、规则对受试者的身体形态、生理功能及体能素质各指标进行检测,以观察潍坊市成年男性不同年龄段各指标的变化特点及规律。 结果:①身体形态方面:潍坊市成年男性的身高峰值均出现在20-24岁年龄段,随年龄段的递增,身高逐渐降低,体质量、皮褶厚度的3项指标及克托莱指数以45-49岁年龄段为最高。②身体功能方面:收缩压与舒张压在40岁前相对稳定,40岁以后有明显上升现象,肺活量随年龄的增长基本呈逐渐降低的趋势。③身体素质方面:握力、坐位体前屈、闭眼单腿立等指标均随年龄增加下降,加岁前人群纵跳随年龄增加逐渐降低,10m&;#215;4往返随年龄增加而增加,40岁后人群的简单反应时无明显差别,而台阶指数最大值出现在45~49岁之间,总体趋势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大。 结论:潍坊市不同年龄段成年男性体质水平较好,加岁以后体质量有所增加,收缩压及舒张压有所上升,肺活量逐渐降低,身体素质各指标呈明显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寻六盘水地区学龄前儿童体质健康现状和体质变化规律,科学评价该人群的健康水平。方法:于2005-06/08严格按照《2005年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手册》的要求,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和水城县抽取3 ̄5岁城市男女性学龄前儿童各90人、农村男女性学龄前儿童各90人,共计360名学龄前儿童为调查对象。儿童监护人均同意参加调查。根据《2005年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手册》要求,采用国家体育总局所提供的北京鑫东华腾体质监测器材。①形态测量指标:身高、坐高、体质量、胸围、上臂皮褶厚度、肩胛皮褶厚度、腰部皮褶厚度。②功能测量指标:安静心率。③素质指标: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网球掷远、走平衡木、双脚连续跳、10m折返跑。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学龄前儿童360人,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身体形态、功能特征。城乡差别:农村学龄前儿童身高、坐高、体质量、胸围、肩胛皮褶厚度明显低于城市学龄前儿童(t=1.94 ̄8.30,P<0.05 ̄0.01);心率明显高于城市学龄前儿童(t=6.42,P<0.01)。性别差别:男性学龄前儿童身高、坐高、体质量、胸围、心率明显高于女性学龄前儿童(t=2.58 ̄4.89,P<0.01);上臂皮褶厚度、肩胛皮褶厚度、腹部皮褶厚度明显低于女性学龄前儿童(t=3.28,4.98,3.26,P<0.01)。年龄差别:3 ̄5岁学龄前儿童身高、坐高、体质量、胸围均随着年龄增加而增长,3 ̄4,4 ̄5岁增长率分别为4.99%,6.12%,3.95%,4.69%,5.96%,12.56%,1.89%,5.83%,差异具有显著意义(t=3.04 ̄9.12,P<0.01)。②素质特征。城乡差别:六盘水地区城市学龄前儿童立定跳远和坐位体前屈长度及走平衡木用时明显长于农村学龄前儿童(t=6.49,5.39,3.21,P<0.01);10m折返跑、双脚连续跳用时及网球掷远距离明显短于农村学龄前儿童(t=6.38,5.55,3.17,P<0.01)。性别差别:男性学龄前儿童立定跳远、网球掷远距离明显长于女性(t=2.93,6.29,P<0.01),10m折返跑和走平衡木用时及坐位体前屈长度明显短于女性(t=2.78,3.94,3.20,P<0.01)。年龄差别:3 ̄4岁除坐位体前屈外的身体素质指标增长率分别为21.10%,28.80%,8.92%,24.66%,9.36%;3 ̄5岁增长率分别为26.84%,31.22%,12.73%,32.97%,25.81%(t=1.98 ̄8.55,P<0.05 ̄0.01)。结论:①身体形态和功能方面,城乡学龄前儿童身高、体质量、坐高、胸围四项形态指标均随着年龄的增长均呈增长趋势;城市儿童身体形态、功能优于农村儿童;女性上臂、肩胛和腹部三处皮褶厚度高于男性,随着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③身体素质方面,城市学龄前儿童下肢力量、柔韧性、灵敏性、协调性方面好于农村学龄前儿童,农村学龄前儿童在上肢力量和平衡能力上优于城市学龄前儿童。  相似文献   

5.
珠江三角洲7地市11 760名成年人体质状态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2004/2005成年人体质基本状况.方法:随机抽测珠江三角洲地区7个地市的成年男女11 760人,年龄20~59岁.每个城市样本量为1 680人,包括农民、城市体力劳动者和城市非体力劳动者3种人群.以每5岁为一年龄组,每一年龄组各监测35人.基本状况评估包括以下指标:身高、体质量和体质量指数、皮褶厚度和腰臀比、血压、脉搏、肺活量、年龄特征、性别差异、城乡差异、肌肉力量、柔韧性、速度灵敏性、反应能力、平衡能力及成年男女体育锻炼的基本情况.结果:①45岁前,男性体质量指数值大于女性,体质量指数值依次为城市非体力劳动者>城市体力劳动者>农民.②同部位女性皮褶均厚于男性.男性农民同部位皮褶厚度最薄,城市非体力劳动者皮褶厚度最大.③男性的收缩压、舒张压和肺活量均高于同年龄段女性.城市男女的肺活量均好于农村.④男性握力在35~39岁,背力在30~34岁达到最高值;女性握力在40~44岁达到最高值,女性背力在所测试的年龄段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⑤女性农民柔韧性在40~59岁时明显好于城市女性.⑥成年人在反映速度、灵敏、平衡能力等身体素质的峰值出现在20~24岁年龄段,40岁以后各项身体素质均随年龄增大而呈下降趋势.⑦城市参加体育锻炼人数与农村人数之比是4:1.结论:珠江三角洲地区成年人随年龄增长,心肺功能逐步降低,体能呈下降趋势.主要表现在随年龄增长血压增高、肺活量降低.无论城乡、男女各项体能指标均表现相同的年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性别、城乡、年龄等方面对广州3~6岁幼儿体质的各单项指标进行综合评级,归纳其体质变化的特征。方法:实验于2000-03/10以随机整群抽样法选取广州市各区幼儿园的3~6岁幼儿2106名,其中男1065名,女1041名;城市幼儿1490名,农村幼儿616名。①按照《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幼儿部分)中规定的评定方法,对广州市2106名3~6岁幼儿体质进行调查。形态类指标包括身高、坐高、胸围和上臂部、肩胛部、腹部皮褶厚度;机能类指标为安静心率;素质类指标包括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网球掷远、双脚连续跳、10m折返跑、走平衡木。测试所用仪器均为全国体质测试统一专用仪器。②单项评分采用5分制,综合评级是根据受试者各单项得分之和确定,分为4个等级:1级为优秀,≥28分;2级为良好,25~27分;3级为合格,18~24分;4级为未合格,≤17分。任意一项指标无分者,均不进行综合评级。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实验选取广州市2106名3~6岁幼儿,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广州3~6岁幼儿体质整体状况的调查结果:广州市3~6岁幼儿总体体质优秀率11.9%;良好率17.6%,合格率为48.8%,不合格率21.7%。其中3岁年龄段优秀率最高(14.4%),不合格率最低(14.4%);6岁年龄段优秀率最低(6.5%),不合格率最高(32.5%)。②广州3~6岁幼儿不同性别体质状况调查结果的比较:男幼儿体质达到合格以上的占男幼儿总体的81.9%,女幼儿为74.5%,经U检验差异显著(P<0.01)。各年龄段男幼儿体质的优秀率均高于同年龄段的女幼儿,而不合格率则比同年龄段女幼儿低。③广州市3~6岁农村、城市幼儿体质状况调查结果的比较:城市幼儿不合格率普遍高于相同年龄段的农村幼儿,但优秀率也普遍高于相同年龄段的农村幼儿。城市3岁年龄段优秀率最高(17.6%),6岁年龄段优秀率最低(6.3%);农村4岁年龄段优秀率最高(8.1%),5、6岁年龄段优秀率最低(均为7.1%)。结论:广州幼儿体质整体状况并不理想,男性幼儿体质整体状况好于女性幼儿。但城市幼儿体质有两极化倾向,优秀率和不合格率均高于农村幼儿。幼儿体质总体水平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应加强对6岁年龄段幼儿体质健康的监控。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性别、城乡、年龄等方面对广州3~6岁幼儿体质的各单项指标进行综合评级,归纳其体质变化的特征.方法实验于2000-03/10以随机整群抽样法选取广州市各区幼儿园的3~6岁幼儿2 106名,其中男1 065名,女1 041名;城市幼儿1 490名,农村幼儿616名.①按照《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幼儿部分)中规定的评定方法,对广州市2 106名3~6岁幼儿体质进行调查.形态类指标包括身高、坐高、胸围和上臂部、肩胛部、腹部皮褶厚度;机能类指标为安静心率;素质类指标包括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网球掷远、双脚连续跳、10 m折返跑、走平衡木.测试所用仪器均为全国体质测试统一专用仪器.②单项评分采用5分制,综合评级是根据受试者各单项得分之和确定,分为4个等级1级为优秀,≥28分;2级为良好,25~27分;3级为合格,18~24分;4级为未合格,≤17分.任意一项指标无分并,均不进行综合评级.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实验选取广州市2106名3~6岁幼儿,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广州3~6岁幼儿体质整体状况的调查结果广州市3~6岁幼儿总体体质优秀率11.9%;良好率17.6%,合格率为48.8%,不合格率21.7%.其中3岁年龄段优秀率最高(14.4%),不合格率最低(14.4%);6岁年龄段优秀率最低(6.5%),不合格率最高(32.5%).②广州3~6岁幼儿不同性别体质状况调查结果的比较男幼儿体质达到合格以上的占男幼儿总体的81.9%,女幼儿为74.5%,经U检验差异显著(P<0.01).各年龄段男幼儿体质的优秀率均高于同年龄段的女幼儿,而不合格率则比同年龄段女幼儿低.③广州市3~6岁农村、城市幼儿体质状况调查结果的比较城市幼儿不合格率普遍高于相同年龄段的农村幼儿,但优秀率也普遍高于相同年龄段的农村幼儿.城市3岁年龄段优秀率最高(17.6%),6岁年龄段优秀率最低(6.3%);农村4岁年龄段优秀率最高(8.1%),5、6岁年龄段优秀率最低(均为7.1%).结论广州幼儿体质整体状况并不理想,男性幼儿体质整体状况好于女性幼儿.但城市幼儿体质有两极化倾向,优秀率和不合格率均高于农村幼儿.幼儿体质总体水平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应加强对6岁年龄段幼儿体质健康的监控.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和掌握河北省成年人体质现状,科学评价成年人群的健康水平及锻炼的作用.方法于2000-07/08在河北省11个地市成年人体质与健康调查中,选择被河北省体质测定监测中心验收确定为有效样本的16 254人,对每个调查对象按<2000年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手册>的有关规定进行调研,在问卷调查中,将成年人群分为锻炼组(每周锻炼1次以上)和不锻炼组,测试指标包括身高、体质量、肺活量、握力、坐位体前屈、纵跳和台阶试验指数,并进行均数间的差异检验,动态观察锻炼对成年人体质的影响.结果16 524人的各测试指标均被测得,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各年龄段参加锻炼的人数比例在不同年龄段有所不同,总的趋势为20岁年龄组比例最高,至30~45岁降为最低;随年龄增加,参加锻炼的人数比例逐渐稳定回升.同年龄段男女相比,女性参加锻炼的比例明显低于男性.②随年龄增加,河北省老年男、女安静时脉搏、肺活量受锻炼影响较大,组间差异非常显著;收缩压、舒张压受锻炼影响不大,组间差异不显著.③男女锻炼组握力、坐位体前屈、闭眼单腿站立、选择反应时的测试均值明显优于不锻炼组,组间差异非常显著;但台阶指数均数表现为锻炼组明显低于不锻炼组,组间差异非常显著.结论河北省成年男、女功能指标受锻炼的影响表现不一,收缩压、舒张压受锻炼影响不大,安静时脉搏、肺活量受锻炼影响较大.体育锻炼对力量、柔韧、平衡和反应能力有良好的影响.体育锻炼虽不能改变身体素质逐渐衰退的趋势,但能充分地延缓其衰变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背景:西南山区作为经济水平欠发达地区,对该地区老年体质状况进行研究,为科学指导该地区老年人健康提供依据。目的;调查分析西南山区老年人体质现状,客观科学评价该人群的健康水平。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整群抽样、横断面调查分析,于2005—06/08由贵州省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六盘水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系完成。按年龄分组,5岁为1组,35人,组。对象: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西南山区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和水城县老年人280人,年龄60~69岁,生活能自理,对调查项目知情同意。方法;严格按照《2005年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手册》的要求,测试280名老年人形态类指标、功能类指标和素质类指标。主要观察指标:①形态类指标,包括身高、体质量、胸围、腰围、臀围、上臂皮褶厚度、肩胛皮褶厚度、腹部皮褶厚度。②功能类指标,包括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肺活量。③素质类指标,包括握力、坐位体前屈、闭眼单脚站立、选择反应时。结果:①形态类指标:与全国相比,六盘水老年人各项形态指标均低于全国同性、同龄组平均值(P〈0.05或0.01);与贵州相比,多项形态指标低于全省同性、同龄组平均值:城乡相比,六盘水乡村老人各项形态指标均低于城镇同性、同龄组平均值,其中65~69岁年龄组男性体质量、胸围、腰围、臀围、皮褶厚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0.01)。②机能类指标:与全国相比,六盘水老年人心率、肺活量低于全国同性、同龄组(P〈0.01),收缩压和舒张压高于全国同性、同龄组(P〈0.01);与贵州相比,老年人心率低于同性、同龄组(P〈0.01);城乡相比,六盘水乡村老人心率高,肺活量、收缩压、舒张压低,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素质类指标:与全国同性、同龄组相比,六盘水老年握力低、选择反应时时间长(P〈0.01)。与贵州同性、同龄组相比,六盘水老人坐位体前屈低、闭眼单脚站立时间短,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城乡相比,众多指标均差于城镇。结论:西南山区老年人体质整体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广东省成年人不同年龄、职业以及男、女人群的体质量健康水平.方法以广东省参加2000年全国成年人体质监测的4个不同区域,包括农业、城市体力劳动者和城市非体力劳动者3个组别20~59岁8个年龄段(每5岁为1个年龄段)的31 109名男女成年人的原始测量数据为样本.依靠身高和体质量派生出的判断体质量健康状况的人体质量指数作为评价指标,并与中国2000年国民体质监测统计数据中相应组别、年龄段的成年人统计数据进行比较.结果31 109人数据完整,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广东省男、女8个年龄段(20~59岁)样本平均数均低于全国男、女成年人各年龄段水平,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广东省城乡成年人的人体质量指数总体随年龄增长而增长,20~49岁的增长速度较快,到50岁开始增长速度减慢,55岁后停止增长并有所下降.广东省城乡成年人的人体质量指数平均数均在国际通用的人体质量指数正常值20~25 kg/m2范围内.②广东省男子成年人农村、城市体力劳动者、城市非体力劳动者之间的体健康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别.农村从业者的人体质量指数20~30岁期间随年龄增长而增长,与城市体力劳动者的差距差异无显著性,与城市非体力劳动者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35岁开始增长趋于平稳,并随年龄增长缓慢下降,55岁后下降速度加快,明显低于与其他两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③广东省女子农村从业者的人体质量指数20~30岁期间随年龄增长而增长,增长速度大于城市体力劳动者和城市非体力劳动者,差异非常显著(P<0.01),城市体力组和城市非体力组的人体质量指数随年龄增长而增长,城市体力组40岁后增长趋于平稳,城市非体力组50~54岁达到最高水平(23.95±2.98)kg/m2.在55岁左右开始下降并与城市体力组交叉,两组间差异没有非常显著性.④广东省城乡成年人所测的广东省男女城乡3个组别(农村、城市体力劳动者、城市非体力劳动者)的样本平均数均低于全国男女城乡相应组别的水平,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 结论依身高和体质量派生的体质量指数作为判断体质量健康的指标,总体均数低于全国总体水平.广东省城乡成年人的人体质量指数总体随年龄增长而增长,20~49岁的增长速度较快,到50岁开始增长速度减慢,55岁后停止增长并有所下降.广东省城乡成年人的人体质量指数平均数均在国际通用的人体质量指数正常值(20~25)kg/m2范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