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老年人心肌梗死,临床表现往往不够典型,极易引起漏诊与误诊。本文报道16例,由于提高了避免误诊的警惕性,及时进行心电图与心肌酶学检查,获得早期诊断,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心肌梗死(MI)患者因首次就诊时心电图表现不典型,给临床诊治带来一定困难。本文将我院所见不典型改变的早期急性MI(AMI)临床及心电图资料作分析。  相似文献   

3.
老年人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早期诊断。方法全部病例为我院近5年问所收治392例AMI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非老年(〈60岁)98例,老年(≥60岁)294例,老年临床表现典型者219例,非典型者75例,并着重对非典型患者的资料进行系统回顾性分析。结果75例老年非典型AMI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归纳为8个亚型,分别是:(1)无痛型26例(34.6%),(2)异位痛型22例(29.3%),(3)心衰型6例(8.0%),(4)心律失常型5例(6.6%),(5)中枢型5例(6.6%),(6)周围型4例(5.3%),(7)肺型4例(5.3%),(8)腹型3例(4.0%);本组病例误(漏)诊情况:非老年病例门(急)诊正确诊断率100%,老年典型病例,误(漏)诊9例(4.1%),老年非典型病例,误(漏)诊13例(17.3%);预后:非老年组全部临床治愈出院,老年典型组死亡16例(7.3%),老年非典型组死亡12例(16.0%)。结论充分认识老年AMI患者中的不典型表现,只有将临床表现、ECG演变、心肌酶学改变进行综合性分析.才能有助于提高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4.
48例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的不典型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约一半以上病例的心电图表现不典型,尤其是无Q波性极易误诊或漏诊。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Ⅰ也常在出现症状后4~6h才升高。容易失去溶栓最佳时机。本文对本院近年来接诊及收治的48例早期不典型心电图AMI表现进行总结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的不典型心电图表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约有一半病例心电图表现不典型[1],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Ⅰ也常在出现症状后4~6h才升高[2],故往往失去了溶栓治疗的最佳时机。因此识别急性心肌梗死早期不典型心电图表现对其早期诊断和治疗均有积极意义。本文对本院近年来收治的26例急性心肌梗死早期不典型心电图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资料和方法1998年1月~1999年10月本院2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 ,男性18例 ,女性8例 ,年龄56~82(70.3±6.8)岁。其中前壁 (前间壁 )心肌梗死5例 ,下后壁心肌梗死21例。早期不典型心电图表现均发生于…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心电图(ECG)是最常用和最有价值的检查方法。但ECG诊断AMI也存在局限性。AMI因临床症状不典型占13.4%~23%,ECG不典型占20%~60%,心肌酶不典型占23%。现就我院近年收治11例非典型AMI心电图表现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不典型心电图83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AMI早期(发病24h内)不典型ECG的表现特点,提高凭借早期不典型ECG诊断AMI的水平。方法收集临床确诊的AMI患者在发病24h内早期不典型ECG83例,与各自发病前ECG进行对比分析,归类总结。结果83例不典型ECG共归纳17个表现特点。结论部分AMI早期ECG表现虽不典型,但具有与AMI相关的固有特点,有助于AMI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5例缺乏典型症状的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StrictlyPosterior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SPAMI)患者进行分析,以进一步提高对SPAMI的诊治水平。全部病例均符合1979年WHO和我国黄宛心电图(ECG)诊断标准。临床资料以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例1:女性,74岁,因心悸、胸闷伴头昏、乏力三天入院,无明显胸痛,常规12导联ECG:窦性心律房性早搏、前壁心肌缺血。诊断“冠心病”经扩冠、抗凝、极化液等治疗效果不佳转入我院。次日心肌酶谱:AST150u/L,LDH640u/L,CPK860u/L。复查ECG示V1-4导ST段回至等电位线,TV2较原先…  相似文献   

9.
43例急性心肌梗死早期不典型心电图改变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预后较严重的疾病,能否早期诊断和治疗直接关系到病人的预后。心电图检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多数AMI根据典型心电图表现不难作出诊断,但早期者多呈不典型改变。本文就多年来的43例早期AMI心电改变特点作一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58例未接受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在首次就诊或入院时描记体表12导联心电图,分析其各项参数。方法 分别在入院后≥72h、7-10d、15-20d、25-30d追踪描记,用Selvester系统计算QRS积分。并对早期心电图各指标与QRS积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前壁组中,ST段抬高的导联数与QRS积分之间呈显正相关(r=0.76);而下壁组中,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的总数值与QRS积分之间有较明显的相关性(r=0.58)。结论 AMI早期心电图各指标与梗死面积之间有密切关系。AMI早期ST段抬高及异常Q波的范围和大小,可作为梗死面积的早期预测手段之一,为临床评价干预性治疗的疗效、判断预后提供1个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心电图改变及机制研究近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再灌注治疗的广泛开展,临床强调尽早开通梗死相关动脉,使患者最大程度获益,因而更加重视心梗早期甚至极早期诊断。心电图是早期诊断急性心梗最有效和可靠的方法。在急性心梗早期,心电图具有特征性改变,本文对其改变及发生机制的研究近况加以简述。  相似文献   

12.
随着冠心病、心肌梗死(MI)的发病日渐趋向年轻化,回顾性分析了近几年来确诊的MI,在早期表现不典型的心电图(ECG)。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早期心电图 (ECG)梗死面积大小 ,ΣST↑ ,QTc离散度与左心衰竭、心源性休克、室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关系 ,以探讨心电图对AMI的诊断价值。方法  188例AMI患者发病 4 8h内的心电图与临床心脏事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①QRS积分≥ 7组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均高于QRS积分 <7组 ,P<0 0 5 ;②死亡组 15例平均ΣST↑为 (15 4± 10 9)mm ,存活组 173例为 (10 7± 7 9)mm ,P <0 0 5 ;③室性心律失常组与无室性心律失常组Q -Tcd分别为 (71 37± 9 5 1)ms、(4 9 11± 16 2 4 )ms ,P <0 0 5。结论 早期心电图改变对AMI患者的心功能有密切关系 ,对预后的评估有一定的意义 ,可作为临床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应用心电图记分法评价心肌梗死T波早期倒置的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接受静脉溶栓治疗、临床评价再通的56例急性心肌梗死(MI)患者应用心电图记分法估计溶栓治疗前后MI的面积,并计算MI面积挽救程度;按有无T波早期倒置分为两组,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存在T波早期倒置现象的患者,冠状动脉开通更充分、心肌能获得更充分再灌注,可作为估计预后及是否进一步干预治疗的证据。  相似文献   

15.
对18例下壁急性心肌梗死(AMI)者胸痛发作后5h内进行连续心电图监测,以探讨各导联QRS综合波的早期变化,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动态心电图监测急性心肌梗死后不同时期心律失常的特点.方法分别对46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发病后24 h、第2周及第4周进行24 h动态心电监测,经回放仪高速回放分析并打印,人工分析核实,实时记录复杂心律失常及ST-T改变.结果急性心肌梗死后24 h内复杂室性心律失常明显高于急性心肌梗死后第2周、第4周.住院后期仍有26 5%的病人出现复杂室性心律失常.广泛梗死复杂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单个梗死组和心内膜下梗死组的1倍和4倍.有并发症的复杂室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为50%~70%.结论动态心电图检查适合于急性心肌梗死不同时期的检测,可及时发现问题,预防恶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死亡率较高的疾病。如治疗处理不及时,则死亡率会进一步增高。非典型AMI缺少特殊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的应有的改变,易造成漏诊或误诊,由于医患双方重视不够易发生不良心脏事件。故重视这部分患者的诊治观察及监护,得到及时的治疗是非常必要的,现将我院自1996~2002年12月非典型AMI患者的观察监护及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2008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对2007全球心肌梗死统一定义的几点解读以往WHO定义的急性心肌梗死标准包括缺血症状、心电图异常改变和血清心肌酶学变化。然而敏感性和特异性更高的生化标志物——肌钙蛋白的发现以及更精确的无创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使检测到更小的心梗病灶成为可能。因此从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研究到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以及临床实践,都需要一个更为精确的心梗定义。基于上述现状,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和世界心脏联盟(WHF)于2007年10月联合颁布了全球心肌梗死的统一定义。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形态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29  
吴祥 《心电学杂志》2001,20(3):189-192
心电图ST段抬高是急性心肌梗死的最早期表现之一 ,其规律性演变过程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标准。急性心肌梗死时多种形态的ST段抬高早有记载 ,但对各种形态抬高的临床意义国内外鲜有报道。本文论述急性心肌梗死时各种形态ST段抬高及其临床意义 ,着重讨论墓碑形ST段抬高的特性及其对急性心肌梗死的预后意义。一、ST段抬高的类型急性心肌梗死时 ,ST段抬高可呈不同形态 ,在评价其临床意义时应注意抬高幅度、形态 ,并结合T波改变情况综合分析。1.凹面形抬高 (图1)急性心肌梗死时 ,ST段呈凹面向上抬高 ,可持续数h至~数周 …  相似文献   

20.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临床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对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标准强调相应导联出现病理性Q波,并称之为“典型”AMI的心电图表现。遗憾的是此种典型改变仅占AMI总数病例的60%。另有40%的心电图变化不典型或阴性,这与MI的范围、次数、大小、穿壁的深度、病变的部位,探查电极的位置、合并传导障碍、探查的时间以及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有关。为了提高不典型AMI的检出率,提高心电图对不典型AMI的诊断价值,扩大其应用范围,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