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道支架置入术对不同梗阻部位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2010年9月-2014年9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介入科在DSA引导下行胆道支架置入治疗的7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根据梗阻部位不同,将患者分为高位梗阻组(30例)和低位梗阻组(42例),比较手术前后两组的总胆红素变化情况。结果:72例患者全部穿刺成功,穿刺成功率100%。两组术前术后总胆红素变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位梗阻组术后胆红素变化与高位梗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胆道支架置入术是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胆道支架置入术后疗效较高位更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术前减黄的价值.方法 对2002年3月至2008年8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80例手术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减黄组与未减黄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判断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前减黄的临床意义.结果 8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患者中56例(平均血胆红素167.3 μmol/L)术前未行减黄,其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2.9%(24/56);24例(平均血胆红素323.7 μmol/L)术前进行了减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6.7%(16/24).减黄组与未减黄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减黄组与未减黄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可能是由于减黄组减黄后胆红素水平降至与未减黄组接近,因此降低了其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我们主张对于血胆红素>170 μmol/L,全身状态差,合并胆管炎的患者进行术前减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内镜下恶性梗阻性黄疸金属支架置入术的护理配合体会.方法 配合医生对58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内镜下胆管内金属支架置入术.结果 共58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56例成功置入金属胆管支架.56例患者血清总胆红素从术前(152±78) μmol/L到术后3d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黄疸、皮肤瘙痒等症状改善明显.结论 内镜下胆管内金属支架置入术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充分的术前准备、默契的术中配合及细心的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胡颖  陈君辉  任毅 《西部医学》2019,31(4):544-547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放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42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并比较治疗前后相关临床指标的变化及不同临床治疗效果患者的相关资料差异。结果 42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放术治疗后,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6.06%;所有患者治疗后其直接、间接以及总胆红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均P<0.05);经非条件单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前KPS评分<50分、术后出现并发症、术前肝功能分级为Child Pugh C级以及术前总胆红素水平超过300umol/L的患者治疗后,其有效率均显著较低(P<0.05);经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一步分析,术前KPS评分<50分、术后出现并发症、术前肝功能分级为Child=Pugh C级以及术前总胆红素水平超过300umol/L均为患者治疗后临床治疗欠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术前KPS评分<50分、术后出现并发症、术前肝功能分级为Child-Pugh C级以及术前总胆红素水平超过300umol/L均为导致其临床疗效欠佳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临床上可根据上述指标水平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5.
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PTCD术前后血清总胆红素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 ,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和引流术 (PTCD)前后血清总胆红素变化的价值 ,选择经导管动脉栓塞术 (TAE)的最佳时机。方法 :13例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 ,测定其PTCD术后第 1~ 3周血清总胆红素 (TB)值 ,并与术前测定值作比较。结果 :PTCD术后第 1~ 3周TB均下降 ,第 2周下降最显著。结论 :PTCD术后第 2周是进行TAE术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以提高肝总管癌、胆总管癌、胆囊癌、壶腹部胰头癌及肝门部转移癌等肿瘤所致的胆道梗阻性黄疸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方法:28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行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PTCD)术,术后14例进行茵陈术附汤加减辨证治疗,观察治疗后黄疸指标、转氨酶及全身症状.结果:PTCD成功率100%,术后皮肤巩膜黄染及皮肤搔痒迅速消退,1周内血清胆红素和转氨酶明显下降;术后14例服用茵陈术附汤加减治疗者,全身症状缓解、消失较快.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胆道支架置放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胆道支架置放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预后因素。方法  71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放置胆道支架后 ,选择性别、年龄、肿瘤类型、术前血清胆红素浓度、梗阻时间、梗阻水平、梗阻长度以及是否结合动脉化疗栓塞和 (或 )化疗灌注术 (TAE和 (或 )TAI)等 13个因素作为研究对象 ,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类型、梗阻水平以及是否结合TAE和 (或 )TAI对预后有显著影响 ,多因素分析显示是否结合TAE和 (或 )TAI术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放置支架后 ,进行TAE和 (或 )TAI术可以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10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术前准备与术后处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与术前准备、术后处理有密切关系,与术前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血胆红素、尿素氮、白细胞等因素有明显相关。我们提出术前做PTCD、改善营养状态、改善肝肾功能、以及正确应用静脉补液和抗炎,能够减少术后的并发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围手术期处理及死亡原因。方法:对1991年12月--2002年12月间的58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围手术期处理及死亡原因的探讨进行总结。结果:①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内毒素血症,高胆红素血症及恶性肿瘤与术后死亡原因密切相关。②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有其特点。③术前对深-中度恶性梗黄忠者行减黄术足必要的。结论:加强围手术期处理,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可减少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手术、术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脂结合常规肝脏指标检测对良、恶性梗阻性黄疸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2021年4月~2022年8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临床初诊确诊为恶性梗阻性黄疸81例(恶性组)、良性梗阻性黄疸49例(良性组)进行分析。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术前肝脏指标以及术前血脂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评价血脂水平结合常规的肝脏指标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预测价值。结果 恶性组谷氨酰转肽酶(glutamyl transpetidase, GG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 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 DBIL)、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ApoB)、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mall and dense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sdLDL...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肝胆管引流术(PTBD)或经皮肝胆管内支架引流术(PTIBS)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术后并发胆道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共157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首次采用 PTBD 或 PTIBS 介入治疗,分类对比临床发病特征、手术方式和术后观察资料。结果共23例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术后并发胆道感染,发生率14.6%。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胆道感染病史、术前黄疸天数、低位梗阻、不全梗阻、支架累及 Oddis括约肌、术后胆汁引流不畅是造成术后胆道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术前详细了解病史、依据梗阻平面和程度合理选择介入治疗方法、加强术后观察,能够降低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术后胆道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梗阻性黄疸病人手术后发生低氧血症情况进行分析,寻找影响梗阻性黄疸病人术后低氧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梗阻性黄疸病人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利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各种因素对术后早期发生低氧血症的影响。结果:梗阻性黄疸病人术后早期发生低氧血症与术前并发有呼吸道疾病、肝硬化、术中术后出现低血压有明显相关(P<0.01),与高龄、高胆红素血症、术前合并感染、手术时间过长等有关(P<0.05)。结论:梗阻性黄疸病人术后早期低氧血症的发生与术前术中多个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3.
李继昌  杨晨  权晖 《中外医疗》2012,31(20):32-33
目的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与经脾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联合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对421例恶性肿瘤导致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ERCP与PTCD联合术。观察术后临床效果。结果 421例患者在进行联合术后血清总胆红素以及血清直接胆红素明显下降,手术效果非常明显。结论 PTCD与ERCP联合术是目前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一个很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PTCD)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超声诊断仪对1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PTCD。结果全部置管成功,一次进针14例(87.5%),二次进针2例(12.5%)。经引流后黄疸均明显减退,血清总胆红素明显下降,术前血清总胆红素228~518μmol/L,术后1周血清总胆红素在86~277μmol/L之间,平均下降198.6μmol/L。肝功能明显改善,有效地改善了症状。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道置管引流术对于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患者是一种安全、创伤小、简便、实用的治疗措施,可以明显延长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肝胆管引流术(PTCD)联合胆管金属支架置入治疗高龄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46例70岁以上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在超声引下行PTCD,术后1周左右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下经PTCD窦道置入胆管金属支架,将体外引流转换为内引流.结果:46例患者PTCD术后血清总胆红素明显下降(P<0.01),肝功能明显改善(P<0.01),术后平均生存时间为(10.53±2.35)个月.结论:经PTCD途径联合胆管金属支架置入术是治疗高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有效方法,可改善生活质量,具有简便、安全、有效、创伤小、可反复应用等优点,可作为治疗高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首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采取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后口服胆汁能否改善肝功能和营养状况以及口服胆汁对患者是否有不良影响。方法用"数字随机分布表法"将本院收治的60例行PTCD术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采取相同治疗方式,观察组口服胆汁,对照组不服用胆汁。将两组的营养状况、肝肾功能等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胆红素指标以及肝功能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口服胆汁对行PTCD后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的肝功能和肠胃功能无明显增强作用;观察组的营养指标中人血白蛋白浓度、总蛋白浓度以及三头肌皮脂厚度均高于对照组,且P0.05,表明口服胆汁可以促进行PTCD后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的营养吸收。结论口服胆汁对行PTCD后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的营养吸收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价值。方法:对经临床确诊的恶性梗阻性黄疸115例患者,给予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根据病情不同对86例患者行内外引流治疗,29例患者行外引流治疗,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115例中110例患者全身症状均得到改善,5例未能完成治疗;全部患者术后血清胆红素、转氨酶较术前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介入治疗,可缓解病情,争取进一步治疗机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明确恶性胆管梗阻患者经内镜胆道内支架置入术的护理方法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总结28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经内镜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的临床经验,评价其临床意义。结果 28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行内镜胆道内支架置入术后,患者黄疸迅速消退,一周内黄疸下降1/3以上或二周内血清胆红素降至36μmol/L以下,皮肤瘙痒和黄疸症状明显缓解。结论 内镜胆道内支架置入术可明显减轻恶性胆管梗阻患者黄疸,术前、术中及术后予以合理的护理可以协助医师更顺利、更安伞的完成操作以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BD)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方面的优劣,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6年5月陕中附院肝胆外科收治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分别采用PTBD与ERCP治疗的临床资料,比较2种方法的手术成功率、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术后第5d血清总胆红素下降水平。结果两种方法手术成功率(93.33%vs.92.30%,P0.05)、常见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89%vs 9.23%,P0.05)和术后第5d血清总胆红素下降水平(100%vs 100%,P0.05)二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恶性梗阻性黄疸两组手术成功率、黄疸改善情况相当,均能有效解除恶性病变引起的梗阻性黄疸,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发症相对较少,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缪玉兵 《吉林医学》2013,(35):7441-7442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胆管外引流及胆道支架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不能手术根治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45例,其中26例在X线引导下行PTCD外引流,19例行胆道支架内引流,观察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45例均穿刺成功,术后患者血清胆红素和转氨酶均较术前显著下降。结论:经皮肝穿胆管外引流及胆道支架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安全、经济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