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8 毫秒
1.
目的:建立胆石清片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鉴别法对处方中大黄、牛胆汁进行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样品中大黄酚的含量。结果:在薄层色谱中检出大黄、牛胆汁;大黄酚在27~135μg·mL-1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4,平均回收率99.26%,RSD为1.02%(n=9),精密度试验RSD为1.85%(n=5),重复性试验RSD为1.87%(n=5),稳定性试验RSD为1.86%(n=5)。结论:所建立的鉴别法专属性强,定量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胆石清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
HPLC法测定清热暗疮片中大黄素和大黄酚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清热暗疮片中大黄素和大黄酚的含量.方法采用 C18柱,以甲醇-0.1 %磷酸溶液(90:10)为流动相,测定波长:440 nm.结果大黄素与大黄酚得到完全分离,其线性范围分别为:大黄素 0.0543~ 0.3258 μ g(r=0.99997)、大黄酚 0.1048~ 0.6288 μ g(r=0.99999).大黄素平均回收率为 96.87 %,(RSD=1.98 %,n=6);大黄酚平均回收率为 96.22 %,(RSD=2.09 %,n=6).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作为清热暗疮片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清热解毒冲洗液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当归、苦参、大黄、赤芍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清热解毒冲洗液中大黄有效成分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的含量。结果:薄层色谱特征斑点清晰,专属性强,阴性对照无干扰;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黄酸在0.056~0.56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n=5),平均回收率为98.47%(RSD=0.77%,n=5);大黄素在0.179~1.79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n=5),平均回收率为98.58%(RSD=0.51%,n=5);大黄酚在0.035~0.35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0,n=5),平均回收率为98.63%(RSD=0.66%,n=5)。结论:该方法简便可靠、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通便茶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通便茶中的大黄、黄芩、枳壳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大黄素、大黄酸的含量。色谱柱为 SunFire 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溶液(85∶15),检测波长254 nm,流速1.0 mL/min,柱温30℃。结果薄层色谱鉴别方法专属性强。大黄素在0.448~1.344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大黄酸在0.011~0.077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大黄素和大黄酸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52%、97.53%,RSD分别为1.02%、1.15%(n=6)。结论该方法可行,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有效控制通便茶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HPLC测定黄连上清胶囊中大黄素、大黄酚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巫涛  顾明君 《中成药》2005,27(4):472-473
目的:建立黄连上清胶囊中大黄素、大黄酚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HPLC测定黄连上清胶囊中大黄素、大黄酚的含量。采用InertsilC18柱,以流动相:甲醇 0. 1 磷酸溶液(85∶15);检测波长: 254nm。结果:此方法线性范围分别是大黄素 0. 013~0. 084μg(r=0. 999 9,n=5);大黄酚 0. 025~0. 16μg(r=0. 999 6,n=5)。平均回收率:大黄素 96. 77 ,RSD为 1. 06 ;大黄酚 99. 85 ,RSD为 1. 76 。结论:本方法简单、准确,可用于黄连上清胶囊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妇舒片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妇舒片中的大黄、牡丹皮、乌药;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该药中大黄素、大黄酚的含量。结果在薄层色谱中可检测出大黄、牡丹皮、乌药,大黄素在52.2~261.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77%,RSD=1.02%(n=6);大黄酚在108.1~540.5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27%,RSD=1.92%(n=6)。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易行,重现性好,可有效地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清肾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大黄、白花蛇舌草、黄连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黄中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的含量,Kroma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甲醇-0.1%磷酸(70∶30)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45 nm,柱温30℃。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阴性无干扰。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分别在0.0033~0.42μg、0.0080~0.51μg、0.009 9~0.32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9、1.000 0、1.000 0,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84%(RSD=1.30%,n=6)、99.04%(RSD=1.34%,n=6)、100.35%(RSD=1.89%,n=6)。结论本定性定量检测方法准确、快速,可用于清肾颗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HPLC测定不同厂家牛黄消炎片中5种蒽醌类衍生物的含量   总被引:9,自引:8,他引:1  
目的:建立牛黄消炎片中5种蒽醌类衍生物(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ZORBAX SB-C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26 nm;柱温40℃;进样量5μL。结果: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5种成分在50 min内基线分离。峰面积(Y)对进样量(X)的标准曲线分别为芦荟大黄素Y=6 754.2X+2.078 9,r=0.999 9;大黄酸Y=4 191.1X-1.566 2,r=1.000 0;大黄素Y=5 029.4X-0.792 9,r=0.999 9;大黄酚Y=4 558.6X-2.863 7,r=1.000 0;大黄素甲醚Y=3 105.0X+114.41,r=0.990 7。加样回收率分别为(n=6):芦荟大黄素100.8%(RSD 1.8%);大黄酸100.3%(RSD 1.4%);大黄素100.6%(RSD 1.2%);大黄酚103.2%(RSD 2.4%);大黄素甲醚100.5%(RSD 0.9%)。结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牛黄消炎片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的含量,样品处理简便,测定结果准确,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麝香牛黄丸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麝香牛黄丸中的防风、冰片、黄连、黄柏、金银花、当归进行定性鉴别,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大黄中的大黄素和大黄酚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柱为Kromasil ODS C18(4.6 mm×200mm,5μm),流速为1.0 mL·min-1,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溶液(75∶25),检测波长为254 nm。结果:防风、冰片、黄连、黄柏薄层色谱分离度好,斑点清晰可见,阴性无干扰;大黄素和大黄酚含量分别在0.041 8~0.209 0μg,0.075 9~0.379 2μg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63%(RSD 2.94%,n=6),99.63%(RSD 1.83%,n=6),精密度RSD分别为0.85%,0.80%。结论:该质量标准收录的方法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有效控制本品质量,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0.
麝香牛黄丸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提高麝香牛黄丸的质量标准。方法:薄层色谱法对麝香牛黄丸中的防风、冰片、黄连、黄柏、金银花、当归进行定性鉴别,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大黄中的大黄素和大黄酚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柱为Kromasil ODS C18(4.6mm×200mm,5μm),流速为1.0mL·min-1,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溶液(75∶25),检测波长为254nm。结果:防风、冰片、黄连、黄柏薄层色谱分离度好,斑点清晰可见,阴性无干扰;大黄素和大黄酚含量分别在0.0418~0.2090μg、0.0759~0.3792μg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63%(RSD2.94%,n=6)、99.63%(RSD1.83%,n=6),精密度RSD分别为0.85%,0.80%。结论:该质量标准收录的方法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有效控制本品量,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头痛宁片的质量标准。方法用薄层色谱法对片剂中的制何首乌、防风、当归、天麻进行了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片剂中大黄素含量。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清晰,空白样品无干扰;大黄素在0.052 5~0.525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1.00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28%,RSD为1.971%(n=5)。结论该方法简便,精确,重现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蒙药胃舒安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的大黄、栀子、荜茇等3味药进行定性鉴别;HPLC对制剂中的大黄有效成分大黄素和大黄酚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大黄素平均回收率97.22%,RSD=0.33%;大黄酚平均回收率97.53%,RSD:0.77%(n=5)。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可行、重现性好、结果满意、能准确监控该制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大黄通气口服液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大黄、火麻仁、川芎、木香、赤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黄中有效成分大黄酸、大黄素及大黄酚的含量。结果鉴别方法专属性强,重复性好,空白无干扰;大黄酸、大黄素及大黄酚分别在0.042~0.504μg(r=0.999 9)、0.039~0.468μg(r=0.999 7)、0.042~0.504μg(r=0.999 9)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68%、97.36%、97.27%,RSD分别为1.09%、0.59%、0.97%(n=6)。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定性定量方法操作简便,专属性强,准确可靠,可有效控制大黄通气口服液质量。  相似文献   

14.
加味烂积丸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加味烂积丸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的当归、吴茱萸、木香及川木香、白术进行了定性鉴别,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制剂中大黄有效成分大黄素、大黄酚的含量.结果 样品中均能检出当归、吴茱萸、木香及川木香、白术的特征斑点;大黄素在0.015 63~0.390 75 μg范围内呈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0%;大黄酚在0.034 48~0.862 μg范围内呈线性关系(r=1.000 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8%.结论 该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以控制加味烂积丸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上清丸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方中君药黄芩中黄芩苷的含量,同时对大黄和黄柏进行薄层色谱鉴别。结果:黄芩苷进样量在0.3384-0.90241μg(r=0.9999)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64%,RSD为0.88%(n=6);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该方法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上清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枳实导滞浓缩丸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TLC对处方中的大黄、枳实、黄连、黄芩进行定性鉴别 ;用HPLC法测定方中君药大黄中大黄素的含量。结果 :在TLC色谱中 ,能检出大黄、枳实、黄连、黄芩 ;大黄素在 0.0612~0.6120μg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r =0.9999,平均回收率 97.9% ,RSD =2.1%。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对方中 4味药材能准确、快速地进行定性、定量检测 ,可用于枳实导滞浓缩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7.
常增荣  李姣  傅欣彤 《中成药》2012,34(10):1919-1925
目的 建立璇机化痞膏(乳香、没药、秦艽、关黄柏、大黄等)的定性定量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关黄柏、乳香、大黄、秦艽进行定性鉴别,并采用HPLC法测定秦艽中龙胆苦苷及大黄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HPLC条件为C18色谱柱,流动相分别为乙腈-0.1%醋酸(9∶91)和乙腈-甲醇-0.1%磷酸溶液(42∶23∶35),检测波长为274 run和430 nm.结果 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龙胆苦苷、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分别在0.031 47 ~0.629 4μg、0.019 92 ~0.498 0μg、0.018 82 ~0.4705 μg、0.021 28~0.532 0μg、0.040 4~1.010μg、0.019 34 ~0.483 5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均大于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6.2% ~ 99.6%,RSD为1.69% ~3.61%.结论 该方法简便易行,重复性好,可用于璇机化痞膏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舒肝降黄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大黄、黄芪进行定性鉴别;采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了方中君药大黄中大黄素的含量。结果薄层鉴别专属性强;大黄素在0.098~0.558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大黄素平均回收率100.89%,RSD=2.49%。结论该法快速、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控制舒肝降黄颗粒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固精片质量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玉巧  陈鹏  熊莉 《中成药》2005,27(9):1027-1029
目的:建立了固精片的质量标准(乳香、香附、木香等).方法:采用TLC法对处方中乳香、香附、木香进行鉴别;用HPLC法测定木香烃内酯的含量.结果:薄层斑点清晰,专属性强.含量测定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1%,RSD为1.25%(n=5).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姜黄片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薄层色谱法(TLC)鉴别方中的姜黄、川芎;硼显色分光光度法测定姜黄素的含量.结果:姜黄素在8~24ug 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8 3;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8%,RSD 为1.48%(n=5).结论:重复性和专属性强,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