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单纯性肥胖儿童血胰岛素与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乐  朱近 《天津医药》2005,33(3):174-175
随饮食习惯改变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肥胖症发病率正日益提高。文献显示我国儿童肥胖病率为2%-7%,美国为5%-25%。不合理的膳食结构,不良的生活方式及社会应激等诸多因素交互作用,使得肥胖患者正以每5年增一倍的速度迅速递增。2型糖尿病曾被认为是成年人所患疾病,儿童少见,但北美、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发现近年来儿童2型糖尿病明显增多,占新近诊断儿童糖尿病的8%-45%,其增多与和儿童肥胖有关。肥胖常是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和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基础,且常与之并存,但肥胖病发病机制甚为复杂。  相似文献   

2.
以往1型糖尿病是儿童及青少年糖尿病中最常见的类型,现今伴随“小胖墩”的增多,儿童及青少年中2型糖尿病的发病也日益增加。国内外大量研究证实,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是引起2型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我国营养和健康调查资料显示,我国儿童和青少年中体重超标及肥胖的人数快速增加,2型糖尿病的发病年龄也越来越小,儿童和青少年正成为糖尿病的“生力军”和“后备人群”。  相似文献   

3.
肥胖与胰岛素抵抗及2型糖尿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肥胖将成为21世纪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列为一种疾病.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肥胖是一种慢性疾病,病因复杂,涉及生化、神经、遗传、环境、文化和社会心理等多方面因素.肥胖患者与正常体质者比较,发生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脂代谢异常和其他代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增加1].而且发现肥胖与2型糖尿病常合并存在,常表现为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糖耐量减低,一般认为,肥胖在糖尿病发病中起病因诱发和加重因素的作用.肥胖引起IR的机制仍然是一个尚未明确的课题.随着对IR认识的深入,肥胖与IR之间的关系愈加备受关注.腹内型(中心性)肥胖的人患糖尿病的危险远远大于臀部型(周围性)肥胖的人,腰围/臀围的比值与糖尿病的发病率成正比关系.腹内型肥胖是以内脏脂肪堆积为特征而内脏脂肪堆积常与IR相伴.  相似文献   

4.
王佑民  陈明卫 《药品评价》2012,9(16):34-41,46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随着年龄增长,2型糖尿病患病率升高。约有60%~80%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前为肥胖者。近年来,随着肥胖儿童的增多,儿童青少年中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也有增高趋势。目前认为肥胖不仅是2型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而且也是影响糖尿病有效管理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周蕾  关超  乔森 《中国医药指南》2012,(34):226-22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与高血压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按1999 WHO/ISH高血压诊断标准及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提出的糖尿病诊断标准,选择同时患有2型糖尿病与高血压的患者156名,103名单纯患有2型糖尿病,158名单纯患有高血压及163名正常对照组。分别对年龄、体质量指数、吸烟、腹围、臀围、血脂等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病率为44.9%,是糖耐量正常者的3~4倍。糖尿病伴肥胖(BMI>27)者高血压患病率高达54.0%,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腹部肥胖、糖尿病和BMI增加是高血压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高血压患病率较非糖尿病者明显增高,尤其是伴有肥胖者,其原因可能与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6.
肥胖、脂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燕  童南伟 《药品评价》2011,8(9):27-30
肥胖和2型糖尿病(T2DM)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慢性病.目前,学者普遍认为,肥胖尤其是内脏型肥胖常引起血脂紊乱,诱导机体胰岛素抵抗(IR)的发生,因此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同时也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本文就肥胖、脂代谢紊乱和IR的相互关系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曲伸 《家庭用药》2011,(11):20-20
国外大规模的STOP—DM研究证实,经常监测体重,防止超重和肥胖可以预防38%的糖尿病发生。糖尿病的发生与体重有着密切的关系,超重和肥胖患者中2型糖尿病发病率比正常体重者高2~5倍,控制体重与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和并发症的发展息息相关。此外,在控制体重的同时,也不要忽视了体形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02年全球约有1.7亿糖尿病患者,预计到2030年患糖尿病的人数将增加1倍。在糖尿病患者中2型糖尿病约占90%,以胰岛素抵抗为特点,并与肥胖和脂质代谢紊乱有关。1型糖尿病人占5%~10%,主要发生于儿童和青年人,以分泌胰岛素的胰腺β细胞损伤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为特点。  相似文献   

9.
2型糖尿病与高血压有着密切的关系。老年糖尿病患者至少1/3以上合并高血压,并发肾脏损害者高血压患病率达70%-80%,糖尿病作为心血管事件的一个危险因素,与高血压是密切相关的;另一方面,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约20%-50%并存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同时未经治疗的高血压患者2型糖尿病的发生率高于正常血压者,约为2.5倍。  相似文献   

10.
488例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中危险因素存在情况。方法采用调查的方法,对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有糖尿病家族史占23%,年龄越小,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比例越高;肥胖患者占35%;高血压占34%;高血脂占58%。结论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的人群是糖尿病预防和控制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1.
肥胖症的病因研究及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肥胖症是当今流行在世界各国的通病.欧美国家的肥胖患病率一般在20%左右。2005年6月在维也纳公布的世界肥胖病发病率显示,中国列全球第10名。最近10年内.中国肥胖增长率已接近美国过去50年的增长率,肥胖人群已突破7000万.肥胖检出率已:达10%以上.城市中成年人体重超标者达40%.中小学生达20%。肥胖不仅影响体态,更重要的是与Ⅱ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发病有关,甚至与某些肿瘤如乳腺癌以及生殖功能相关。现就肥胖的发生机制及药物治疗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最近美国专家发现补镁可以预防2型糖尿病。美国医学家在追踪调查39345名中年妇女医疗疾病状况及生活方式等,结果认为:饮食中镁摄入量的多少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多少呈负相关。即吃含镁食物最多者发生糖尿病最少。他们还认为镁的保护作用对肥胖妇女效果较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瘦素抵抗在肥胖 2型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根据体重指数将 96例 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肥胖 (BMI≥ 2 5 kg/ m2 )和非肥胖 (BMI<2 5 kg/ m2 )两组 ,并测定血浆瘦素和胰岛素、空腹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 ,测量腰围、臀围、身高、体重 ,计算腰 /臀比值和体重指数。结果 肥胖组的血瘦素和胰岛素水平均显著高于非肥胖组 (P<0 .0 5或 0 .0 1) ,血瘦素水平与体重指数、空腹血胰岛素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男 :r=0 .6 12、 0 .4 0 3,P<0 .0 1;女 :r=0 .5 86、 0 .4 5 5 ,P<0 .0 1) ,女性的瘦素水平约为男性的 3倍。结论 肥胖 2型糖尿病患者可能存在瘦素抵抗 ,瘦素抵抗在其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蒋沂峰  杨希  贾睿  邓嘉胤 《天津医药》2011,39(3):221-223
目的:探讨青年组(14~44岁)和老年组(60岁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的牙周健康状况与血糖控制、体质量指数及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229例,分为青年组和老年组进行研究,检查患者的牙周情况,并于入院后所有患者取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体质量指数(BMI)。比较2年龄组的牙周健康状况与血糖控制水平、肥胖及血脂水平的关系。结果:2组高TC、高TG、高HbA1c、超重及肥胖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或P<0.05)。青年组、老年组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HbA1c、高TG、超重、肥胖为青年组2型糖尿病患者牙周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高TC、高HbA1c为老年组2型糖尿病患者牙周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血糖控制差、肥胖和TG的升高是青年人群牙周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控制血糖和TC是降低老年人群牙周病发病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童平 《家庭用药》2010,(7):29-29
2型糖尿病发病原理主要是胰岛素相对不足和胰岛素抵抗。其中,胰岛素抵抗普遍存在于2型糖尿病患者中。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因此,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应注重改善胰岛素抵抗,尤其对于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因其胰岛素抵抗较重。常选用胰岛素增敏剂。  相似文献   

16.
童平 《家庭用药》2010,(4):19-19
2型糖尿病发病原理主要是胰岛素相对不足和胰岛素抵抗。其中,胰岛素抵抗普遍存在于2型糖尿病患者中。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因此,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应注重改善胰岛素抵抗,尤其对于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因其胰岛素抵抗较重,胰岛素增敏剂更为适合。  相似文献   

17.
曾慧  屈刚  肖兰 《海峡药学》2014,26(1):122-124
目的 研究肥胖以及2型糖尿病人体内组胺的水平,目的 在于证实体内的组胺是否与肥胖和糖尿病发病有关.方法 与结果 糖尿病病人体内组胺水平高于健康对照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人体内组胺水平比疾病缓解期更高,而体重超标者体内组胺水平并不比体重正常者高.结论 外周血中的组胺主要与炎症,免疫和应激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8.
随着儿童超重和肥胖的增加,儿童糖尿病的发病率逐步上升。儿童糖尿病占糖尿病患者的10%-15%,国际糖尿病联盟预计未来15年内,全球儿童2型糖尿病发病增长将超过50%。并且其发病率正在逐年增加,儿童糖尿病多见于肥胖或有家族遗传倾向的少年儿童。一旦得了糖尿病不仅给孩子带来极大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9.
姚胜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34):151-153
目的 了解深圳市福田区居民2型糖尿病(T2DM)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和干预该地区糖尿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该地区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院健康体检的常住居民4769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所有研究对象中共有454例检出糖尿病,检出率为9.52%.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糖尿病家族史、体育锻炼、高血压、高血脂、超重或肥胖等都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P=0.006,OR=2.827)、糖尿病家族史(P=0.007,OR =3.237)、高血脂(P=0.009,OR=2.641)、高血压(P=0.011,OR=1.924)、超重或肥胖(P=0.019,OR=1.407)是该地区居民T2DM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糖尿病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应根据相关危险因素采取有针对性措施早期干预以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肥胖对1型糖尿病的影响,为早期运动干预及合理的药物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3~2009年住院糖尿病患者956例,其中经典1型糖尿病患者62例;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tent autoimmune diabetes in adults,LADA)患者96例;2型糖尿病患者798例。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测量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空腹C肽及胰岛素、餐后2h C肽及胰岛素、谷氨脱羧酶抗体(glutamate decarboxylase antibody,GAD-Ab)。结果肥胖的1型糖尿病患者与非肥胖1型糖尿病患者相比,前者合并代谢综合征、冠心病、高脂血症比例较高(P〈0.05);空腹及餐后2hC肽水平较高(P〈0.05);依赖胰岛素治疗及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者较少(P〈0.05);肥胖经典1型糖尿病与LADA患者比较,前者发病年龄较小、初诊糖尿病时空腹血糖水平较高、发生酮症酸中毒及依赖胰岛素治疗比例较高(P〈0.05);非肥胖经典1型糖尿病与LADA患者比较,前者发病年龄较小、病程较短、初诊糖尿病时空腹血糖水平较高、发生酮症酸中毒及依赖胰岛素治疗比例较高,合并糖尿病病周围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均较少(P〈0.05)。结论肥胖的LADA患者临床表型更类似于2型糖尿病,早期运动干预及合理的药物治疗有利于延缓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