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通过回顾系列病例性评估血浆基质骨块在牙槽嵴水平向骨增量中的应用效果。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于武汉大众口腔医院种植科行牙槽嵴水平向骨增量的患者资料共25例, 采用自体骨屑、脱蛋白牛骨基质和血浆基质制作血浆基质骨块, 结合可吸收胶原膜和血浆基质膜进行引导性骨再生术。术前及术后6个月对患者锥形束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 测量距牙槽嵴顶2及8 mm处骨宽度及牙槽骨体积。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相同测量项目两时间点间差异。结果显示, 与术前[(5.5±3.4)mm]相比, 术后6个月距牙槽嵴顶2 mm处骨宽度[(9.5±2.5)mm]显著增加(t=3.40, P<0.001);距牙槽嵴顶8 mm处骨宽度术前与术后6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13, P=0.050)。对于牙槽骨体积, 术前距牙槽嵴顶2和8 mm处牙槽骨体积分别为(5 114±3 883)和(3 329±2 874)mm3, 术后6个月后分别显著增加至(5 999±4 318)和(4 042±3 260)mm3(t=5.69, P<0.001;t=5.69, P<0.001)。证实在引导性骨再生术中采用血浆...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上前牙区牙槽骨水平宽度不足的患者应用骨劈开、牙槽嵴扩张联合GBR技术同期植入种植体的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5月~2013年9月,选取来本院就诊的24例上前牙种植区剩余骨量不足患者,应用超声骨刀行前牙牙槽骨劈开术,骨扩张、同期植入30枚Ankylos种植体,辅以GBR技术。6个月后,平行投照根尖片、CBCT复查,完成修复,随访1年。结果:牙槽嵴唇腭侧术前、术后平均宽度分别为(3.2±0.12)mm和(6.4±0.16)mm,差异有统计意义(t=239.024,P<0.05),牙槽骨宽度在术后基线与半年后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意义(t=1.795,P>0.05)。结论:骨劈开、牙槽嵴扩张联合GBR技术并同期植入种植体短期临床效果较好,远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口内扫描技术初步探索并建立一种评价软组织改变的方法,评估牙周组织再生结合骨皮质切开术对骨性Ⅲ类错[牙合]骨嵴顶冠方牙龈厚度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正畸科和口腔颌面外科转诊至牙周科、全身和牙周健康、需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22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18例,年龄(24.0±4.5)岁(19~35岁);观测前牙共112颗,其中上颌前牙46颗,下颌前牙66颗。在前牙去代偿正畸移动前行牙周组织再生结合骨皮质切开术,观察探诊深度、出血指数、角化龈宽度,比较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差异。术前与术后6个月通过口内扫描技术直接获取患者上下颌前牙区数字化模型,在分析软件中构建软组织形态测量模型,并定量分析牙冠正中测量矢状面上龈缘根方1和2 mm处牙龈厚度的变化。结果22例患者手术前后探诊深度、出血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角化龈宽度从术前的(4.22±1.43)mm显著增加至(5.18±2.32)mm(P<0.05)。术后6个月上颌、下颌前牙龈缘根方1和2 mm处牙龈厚度与术前相比均显著增加(P<0.05);其中上颌前牙龈缘根方1和2 mm处牙龈厚度增加量分别为(0.68±0.56)和(1.00±0.69)mm;下颌前牙龈缘根方1和2 mm处牙龈厚度增加量分别为(0.38±0.42)和(0.58±0.45)mm;且上颌牙龈厚度增加量均显著大于下颌(P<0.01)。结论基于口内扫描技术进行软组织形态变化的定量评价方法切实可行。在骨性Ⅲ类错[牙合]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中牙周组织再生结合骨皮质切开术不但能增加角化龈宽度,而且可增加骨嵴顶冠方牙龈组织厚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帐篷螺丝植骨技术在上前牙区连续多牙缺失水平向骨增量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使用帐篷螺丝技术(screw-tent technique)对9例上前牙连续缺失(21个位点),骨缺损严重的患者进行水平向骨增量,6~9个月后行种植体植入术,植入术后6个月行种植修复,并追踪观察修复后12个月的修复效果。结果:9例患者共植入21枚种植体,无一松动或者脱落,并获得较满意的修复效果。术前牙槽嵴宽度为(2.41±0.49)mm,术后6个月牙槽嵴宽度为(8.27±0.79)mm,对比植骨术前和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完成后12个月牙槽嵴宽度为(7.74±0.52),对比种植术后和修复后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丝技术在上前牙连续缺失的水平向骨增量中,可获得较理想的水平向骨增量效果及修复效果。但由于观察时间较短,其远期效果仍需要进一步的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5.
金佳杨  汪婷  周健  于艳春  樊明星  林海燕 《口腔医学》2021,41(12):1088-1093
目的 在刃状牙槽嵴患者中应用香肠技术,评估其水平骨增量效果并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纳入杭州口腔医院种植科缺牙区剩余牙槽骨宽度窄于5 mm的患者12例,共包含18个水平骨增量位点。收集患者术前、术后即刻、术后9月种植位点的CBCT数据,通过6D Dental Planning Software进行拟合,测量距术前牙槽嵴顶中点垂直向距离1mm、3mm、5mm、7mm位点处的牙槽骨宽度。SPSS25.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mm、3mm、5mm、7mm截面处术后9月较术前牙槽骨水平骨量平均增加量分别为2.26mm;3.13mm;3.17mm;2.81mm。术后9月骨量较术前骨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邦弗伦尼Bonferroni):1mm、3mm、5mm、7mm截面处术后9月骨量较术前有显著增加,且有统计学意义(F=36.83;P<0.05);(F=76.13;P<0.05);(F=57.29;P<0.05);(F=24.10;P<0.05)。结论:香肠技术可有效改善刃状牙槽嵴水平向骨缺损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智齿拔除术同时制备自体骨块在前牙区Onlay植骨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前牙区骨量不足需行种植修复的患者20例,均有拔除阻生智齿的需要,且没有智齿冠周炎等感染因素存在.全部进行了拔除智齿同时制取块状骨行Onlay植骨术.通过问卷调查患者对手术的接受程度;术前及术后6个月,拍摄曲面断层片及CBCT,测量并记录牙槽嵴顶下2 mm的牙槽嵴唇腭(舌)径宽度以及术前术后种植可利用牙槽嵴高度.结果 经问卷调查后显示此手术方案的接受度评分为55分(总分60分),完全接受人数占比为75%,一般接受人数为25%.术前牙槽嵴唇腭(舌)径宽度为(2.26±0.57)mm,术后牙槽嵴唇腭(舌)径宽度为(6.73±0.2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32,P<0.001).术前可利用牙槽嵴高度(14.32±0.31)mm,对比于术后可利用牙槽嵴高度(14.56±0.35)mm,则无统计学意义(F=2.38,P=0.128).结论 智齿拔除同时制备块状骨的Onlay植骨术患者对手术接受程度高,是一种简单、可有效增加前牙区骨量不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后牙区行骨劈开术并同期植入种植体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右下后牙区45、46牙位牙列缺损患者,患者缺牙区牙槽嵴高度尚可(≥12mm),水平宽度不足,约为3~4mm。行改良骨劈开术,采取减张设计及器械撑开结合,顺利劈开12mm长,扩张约4mm后同期植入Strauman种植体两枚,间隙植入骨粉;骨愈合后上端采用固定修复方式。结果:术中未出现骨壁折断游离状况,种植体窝洞预备情况良好,患者疼痛,肿胀反应轻微,观察6个月后种植体与周围骨结合理想,未出现明显骨壁吸收情况,上部结构修复后功能和美观效果俱佳。结论:下颌后牙区在把握好适应症,做好术前评估的前提下,采用改良骨劈开术能有效增加水平骨宽度,为种植体同期植入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和条件,修复获得了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上颌前牙区牙槽嵴骨劈开增量同期种植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价骨劈开增宽上颌前牙槽嵴 ,同期植入种植体的临床效果。方法 :15例患者 ,缺失上前牙1~4颗 ,有充足的牙槽嵴高度 (>13mm) ,但牙槽嵴骨厚度仅2~3mm ,采用骨劈开术 ,形成唇侧骨瓣。在唇侧骨瓣与腭侧骨板间植入3.4~4.5mm直径的Frialit-2种植体共25枚,骨板间隙充填Bio -Oss骨粉 ,覆盖Bio -Gide胶原膜或纯钛膜 ,无张力下缝合黏骨膜瓣。术后第10天和6个月时拍X线根尖周片观察种植体骨结合状况 ,并于术后6个月时行Ⅱ期手术 ,翻开软组织瓣 ,检查骨增量效果和种植体稳固性 ,测量牙槽嵴骨的宽度和拆除钛膜。结果 :1枚种植体术后1个月脱落 ,其余种植体稳固 ,且完全被骨质包埋 ,X线根尖周片证实种植体骨结合良好 ,牙槽嵴宽度增加达3~5mm ,平均增宽4.4mm。Ⅱ期手术时种植体成活率96 %。24枚种植体完成金属烤瓷修复 ,经2年的追踪观察,无一种植体松动或脱落。结论 :当前牙区牙槽嵴骨厚度2~3mm时 ,采用骨劈开术增宽牙槽嵴 ,使植种植体获得同期植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上颌前牙区牙槽骨水平宽度不足的种植牙患者应用骨劈开技术增宽牙槽嵴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19例上前牙缺失患者,有充足的牙槽嵴高度(≥12 mm),但牙槽嵴骨宽度仅3~5 mm,行骨劈开术同期植入种植体治疗。共植入种植体29枚,其中ITI种植体21枚,Replace种植体8枚。根据骨劈开术后间隙及唇侧骨壁厚度等不同情况选择植入或不植入人工骨粉修复手段,术后6个月暴露种植体,完成上部修复,定期随诊。结果 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修复完成后经过6~24个月追踪观察,种植体行使功能良好,无松动或脱落。结论 当上颌前牙区牙槽嵴宽度为3~5 mm时,通过使用骨劈开术来增加牙槽嵴的宽度,是一种使种植体能够获得同期植入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临床种植手术中针对牙槽脊水平宽度不足的病例应用垂直骨劈开法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5例种植患者 (均有水平牙槽脊宽度不足 )接受垂直骨劈开法进行种植治疗 ,应用stoma薄骨凿将齿槽脊垂直纵向劈开 ,获得充足植体区宽度 (5~7mm)观察术后4月软硬组织变化及种植体成活指标。结果 :25例患者接受牙槽脊垂直劈开法术式共植入31颗Frialit-2种植体 ,直径为3.4mm至4.5mm。术后4月 ,二期基台接入手术后因骨结合不佳丢失 φ3.8mmFrialit-2植体壹枚。成活率为97%。结论 :在水平牙槽脊宽度不足的病例中通过垂直纵向劈开的办法使牙槽脊的术前平均宽度由2.9±0.3mm达到术后平均宽度5.7±0.4mm。这种办法使种植手术相对适应症加宽 ,并获得良好的种植体初期稳定性 ,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