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周明智  吴可  王林  王珊  赵春洋 《口腔医学》2020,40(3):209-214
目的研究两种不同矫治方法唇倾、压低青少年及成人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畸形的上中切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安氏Ⅱ类2分类的患者41例,根据年龄分为青少年组(A)和成人组(B),每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种植钉、摇椅弓唇倾压低上中切牙。治疗前后拍摄CBCT,测量分析治疗前后上中切牙的位置及牙槽骨的改变。结果治疗完成时41例患者均达到正常覆[牙合]、覆盖,上中切牙均有唇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阻抗中心点种植钉组压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槽缘点压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唇侧根尖水平牙槽骨厚度(b3)增加,腭侧根中、根尖水平牙槽骨厚度(p2,p3)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相关测量项目在青少年与成人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结论种植体支抗可以有效地矫治安氏Ⅱ类2分类舌倾的上中切牙,并且可以真性压低上中切牙,青少年与成人之间矫治前后上中切牙变化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微螺钉支抗闭合式牵引压低下颌切牙矫治成人深覆(牙合)的有效性.方法 选择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成人深覆(牙合)患者,在下颌中切牙间切开黏膜,于下颌骨正中联合部位植入微螺钉一枚,并以结扎丝连接穿出黏膜形成牵引钩,加力进行下前牙压低治疗.正畸治疗前后分别拍摄头颅侧位片,并进行头影测量的分析比较.结果 20例患者矫治后覆(牙合)均达正常范围,平均减小4.0 mm(P<0.001).下切牙抗力中心的垂直向变化值平均2.8mm,具有显著性意义(P<0.001).同时,下切牙显著性唇向倾斜,L1/MP和L1/NB平均增加5.8°和2.3°,上下颌中切牙角显著性减小(P<0.01).伴随切牙的压低和唇倾,(牙合)平面发生顺时针变化,治疗后MP/OP显著性减小3.5°(P<0.001).而下颌磨牙在轴倾度和垂直向上均无显著性变化,下颌切牙压低治疗后未见显著根吸收现象.结论 应用微螺钉支抗取得压低下切牙的良好效果,是矫治成人深覆(牙合)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微型种植体支抗压低上前牙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微型种植体支抗压低上前牙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压低上前牙的有效性。方法选择6例高角或高角倾向伴前牙Ⅲ°深覆,上颌前部牙槽发育过度,上唇与上前牙关系严重不调的患者,平均年龄24.4±1.4岁,采用微型种植体作支抗,在两侧上侧切牙牙根和尖牙牙根间牙槽骨唇侧植入,每侧以50克的牵引力压低上前牙。测量治疗前后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包括6-PP距的改变量、上中切牙压低量和转矩改变量。结果6-PP距的变化均值为0.27±0.05mm,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中切牙平均压低6.12±0.16mm,临床牙冠平均缩短0.66±0.05mm。治疗过程中微型种植体无松动和脱落。结论用微型种植体作支抗压低上前牙,操作简单,异物感不明显,上前牙明显压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自制压低辅弓对成人前牙深覆(牙合)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16例前牙深覆(牙合)的成年患者,采用直丝固定矫治器结合自制压低辅弓打开其咬合,通过X线头影测量分析患者矫治前、后前牙深覆(牙合)的变化,再结合治疗前后的临床检查和X线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治疗后上前牙垂直向平均压入2mm,矢状向无明显唇倾...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上颌前牙区微种植体支抗压低上前牙改善露龈笑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露龈笑伴深覆患者15例,平均年龄(19.7±5.4)岁,在位于12,22近中根尖处颌骨内各植入1颗微种植钉,在方丝12,22近中置游离拉钩,向微种植钉做弹性牵引,每侧加力0.6 N,平均加力压低的时间为(6.2±1.6)个月。测量矫治前后X 线头颅侧位片的相关软硬组织指标,使用SPSSl3.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前牙垂直压低的量及切牙牙冠长度明显减少(P<0.01),磨牙伸长量不显著。前牙的覆与覆盖均矫治达到正常范围。结论 微种植体做支抗压低上前牙、纠正深覆效果理想,能有效改善露龈笑。  相似文献   

6.
内倾型深覆(牙合)是较为常见的一种错(牙合)畸形,按Agle错(牙合)分类法为Ⅱ类2分类错(牙合),按毛燮均错(牙合)分类法为Ⅳ类1分类错(牙合)。严重的内倾型深覆(牙合)可见下切牙咬伤上切牙腭侧牙龈,上切牙咬伤下切牙唇侧牙龈。由于上前牙牙轴的舌向倾斜,上、下前牙呈闭锁(牙合)关系,使下颌处于远中位置,上、下牙弓为远中关系,下颌前伸运动受到明显障碍,可造成颞下颌关节的疾患。由于前牙的深覆(牙合),使颌间距离降低,而致呈现面下1/3过短。因而内倾型深覆(牙合)对牙、颌、面的形态和功能均有很大的影响。对于内倾型深覆(牙合)的牙、颌、面机制及临床矫治,国内外均有不少研究报告。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设计平面导板,对上中切牙压低效率的影响及支抗前磨牙、磨牙的变化,以期对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设计平面导板矫治深覆(牙合)提供参考.方法 分别选取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设计平面导板和无平面导板矫治深覆(牙合)的病例各6例,两组均设计上中切牙不少于0.7mm的压低,通过前牙压低矫正深覆(牙合).前磨牙及磨牙作为支抗牙不设计移动.以腭穹窿为参照,重叠设计压低前后的数字化模型,比较两组上颌中切牙压低效率的差异,以及两组支抗前磨牙和磨牙的差异.结果 平面导板组上中切牙压低效率为33%,无平面导板组上中切牙压低效率为8%,二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面导板组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分别伸长0.3、0.1、0.2和0.1mm;无平面导板组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分别压低0.0、0.2、0.1和0.1mm,两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面导板组和无平面导板组未设计移动的第一磨牙分别颊倾0.0mm和0.3mm,二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设计平面导板对上颌中切牙的压低无明显影响,但能有效伸长支抗前磨牙及磨牙,克服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牙合)垫效应"造成的后牙压低,并维持磨牙水平向的位置,对深覆(牙合)的矫正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改良Bite plate平导与固定正畸联合矫治重度深覆(牙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覆(牙合)是一种常见的错(牙合)畸形,尤其常见于安氏II类错(牙合)畸形中.该类错(牙合)指上切牙切缘盖过下前牙牙冠长度1/3以上,重度深覆(牙合)则指上切牙切缘盖过下切牙牙冠2/3以上,甚至咬在下切牙唇侧龈组织上或是下前牙咬在上前牙腭侧龈组织或硬腭黏膜上.由于重度深覆(牙合)患者下颌后牙通常萌出不足和舌倾严重,往往不能放置后牙带环,托槽粘接困难,所以打开咬合是深覆(牙合)患者矫治初期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常规的活动-固定正畸打开咬合的方法是使用平导板,由于67 上粘接带环只能用邻间钩进行固位,这就容易造成翘动,影响固位和压低前牙的效果,同时妨碍牙齿的移动,对龈乳头区的牙周健康亦产生负面影响.作者使用改良Bite plate平导与固定矫治器对深覆(牙合)患者联合矫治,并进行头影测量分析,探讨其矫治原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在相同的拔牙模式和使用小平导板矫治深覆(牙合)时,青少年和成人安氏Ⅱ类深覆(牙合)矫治机制的异同点.方法 拔除4个第一双尖牙或上颌第一双尖牙的青少年和成人安氏Ⅱ类深覆(牙合)病例共32例,分成4组,均使用固定矫治器辅以平面导板矫治深覆(牙合),对治疗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并应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成人与青少年深覆(牙合)矫治机制的相同点为上切牙内收,上、下磨牙伸长;不同点为成人组下切牙均明显唇倾,下面高、下颌骨长度均无变化, 而青少年组下切牙唇倾不明显,下面高、下颌骨长度和下颌平面角明显增加.结论 使用固定矫治器辅以平面导板能有效矫治青少年期低角型安氏Ⅱ类深覆(牙合),并有助于面型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4-6岁乳前牙重度内倾型深覆[牙合]幼儿采用上颌[牙合]垫舌簧矫治器与小平导板进行矫治后下颌骨生长发育的特征。方法:对30例4~6岁乳前牙重度内倾型深覆[牙合]患儿采用上颌[牙合]垫舌簧矫治器与小平导板进行矫治,矫治前后进行头影测量分析,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内倾型深覆[牙合]患儿经正畸矫治后下颌后缩,下颌长度发育不足及上下面高比例失调等情况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早期矫治重度内倾型深覆[牙合]合有助于患儿下颌骨水平向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1.
微型种植体在安氏Ⅱ^1类错[牙合]矫治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微型种植体在安氏Ⅱ^1类错[牙合]矫治中的应用和疗效。方法:安氏Ⅱ^1类错[牙合]患者19例,上颌拔除双侧第一前磨牙,矫治设计上颌强支抗,在矫治器粘结之后植入微型种植体。应用上颌后牙区微型种植体作为支抗内收前牙,治疗前后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并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19例中16例应用微种植体支抗顺利完成正畸治疗,均建立了正常的前牙覆[牙合]覆盖关系,切牙内收(5.29±0.52)mm,磨牙近中移动(0.89±0.33)mm,患者上颌凸度明显改善。结论:安氏Ⅱ^1类错[牙合]矫治要求最大支抗时,微型种植体的应用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微钛钉种植体作为支抗后移全牙弓矫治成人上颌Ⅱ度牙列拥挤的矫治效果。 方法 应用种植于磨牙颧牙槽嵴的微钛钉种植体整体向后移动全牙弓矫治16例上颌Ⅱ度牙列拥挤患者,以X线头影测量方法评价疗效。 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成功矫治,上颌第一磨牙平均远中移动2.93 mm、远中倾斜7.12°,第二前磨牙平均远中移动3.46 mm、远中倾斜11.09°,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中切牙唇向倾斜度轻微增加2.12°、切缘平均前移0.66 mm,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微钛钉种植体支抗是一种有效后移全牙弓矫治Ⅱ度牙列拥挤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应用Ricketts生物渐进治疗技术的多用途弓矫治12例高角型深覆(牙合);通过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表明:多用途弓能有效地垂直压低切牙,而不升高磨牙,使深覆(牙合)得到矫治,有助于高角型患者面形的改善。本文对高角型深覆(牙合)形成的机理、切牙压低量的意义、应用多用途弓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口腔医学》2014,(2):95-101
目的探讨微型种植体支抗辅助矫治成人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的临床作用机制。方法选择12例安氏Ⅱ类2分类病例,男4例,女8例,年龄1838岁,平均21.0岁。应用微型种植体支抗牵引上牙列整体向后移动,压低上前牙,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牙齿、颌骨及软组织变化。结果上颌中切牙矢状向牙冠基本保持不动,牙根平均远中移动3.63 mm,平均倾斜比率为6050%,牙冠压低4.60 mm。上颌第一前磨牙牙冠平均远中移动3.25 mm,牙根远中移动3.65 mm,平均倾斜比率为112.3%,牙冠压低2.90 mm。上颌第一磨牙牙冠平均远中移动3.11 mm,牙根远中移动3.21 mm,平均倾斜比率为103.2%,牙冠压低1.17 mm。上颌第二磨牙牙冠平均远中移动3.22 mm,牙根平均远中移动3.15 mm,平均倾斜比率为97.8%,压低0.69 mm。结论运用微型种植体支抗可以有效地使上颌牙列整体后移、压低上前牙并改建上颌前牙区齿槽骨形态,是非拔牙矫正安氏Ⅱ类内倾型深覆牙合患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微螺钉种植体支抗与多用途弓在压低上颌前牙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牙列排齐后仍表现为前牙Ⅲ°深覆的成年患者20例,随机分为微螺钉种植体支抗组和多用途弓组进行上颌前牙压低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并进行上颌前牙区牙周组织检查,测量项目包括上颌第一磨牙和上颌中切牙的矢状向和垂直向变化、前牙覆改变、上颌中切牙临床冠改变、上颌切牙菌斑指数、牙周探诊深度变化等。利用PASW statistics18软件包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微螺钉种植体支抗组治疗前、后U1-SN、U6-SN和U6-PP距无显著变化(P>0.05);前牙覆、U1-Stm减小,有统计学差异(P<0.01);上颌切牙牙周探诊深度增加(P<0.05),角化龈宽度减小(P<0.01),有统计学差异。多用途弓组在U1-SN、U6-SN、OP-SN、PLI2的改变上与微螺钉种植体支抗组有所不同(P<0.05);在牙周组织改变方面2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在上颌前牙压低量、唇齿关系改善、治疗时间上优于多用途弓,在牙周组织改变方面2组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微种植体支抗直丝弓法与常规直丝弓法内收上前牙矫治成人骨型Ⅱ类错(牙合)畸形前后的硬组织改变.方法:24例成人骨型Ⅱ类错(牙合)畸形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例,实验组采取微种植体支抗+直丝弓矫治技术,微种植体植于上颌第一磨牙和第二前磨牙间牙槽骨,位于弓丝龈方8 mm,牵引钩选择10 mm高度内收上颌前牙,对照组采取头帽口外弓加强支抗,直丝弓矫治技术滑动法内收上颌前牙.所有病例矫治前后拍摄CBCT,通过测量矫治前后的CBCT侧位片分析矫治前后的治疗变化.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矫治前后U1-SN角、U1-NA距测量上有显著差异,在唇侧根尖区骨皮质穿孔方面实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在舌侧根颈部骨皮质吸收方面两者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微种植体支抗直丝弓法与常规直丝弓法内收上前牙相比具有更好的前牙整体移动效果,且根尖区骨皮质穿孔发生率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7.
微型自攻钛钉种植体支抗压低切牙的初步应用研究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目的介绍微型自攻钛钉种植体用于正畸支抗的临床经验,评价自攻型微型钛钉种植体作为垂直向支抗压低前牙的有效性.材料方法在26例采用微型自攻钛钉种植体作为支抗手段的临床病例中,选择3名患者(年龄20-25岁),均表现为上颌或下颌前部牙齿槽发育过度,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压低前牙.种植体植入上颌中切牙和侧切牙之间的牙槽间隔或下颌侧切牙和尖牙之间的牙槽间隔,每侧以50克力压低前牙.比较压低治疗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片,测量前牙切缘的压低量和转矩的改变量.结果所有病例治疗后前牙覆(牙合)达到正常,切缘平均压低4.3毫米,转矩平均增加9.8度.治疗过程中所有微型种植体均保持了稳定,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健康.结论微型自攻钛钉种植体能够作为稳定的骨性正畸支抗,压低前牙,改善覆(牙合)和龈笑.并且具有操作简单灵活,可即刻加力,不依赖患者合作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口腔医学》2013,(3):204-205
目的探索不接受正颌手术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一种可行的矫治方法。方法骨性Ⅱ类错牙合前牙轴略唇倾或前牙轴正常伴轻、中度拥挤患者8例,其中男3例,女5例。用微种植体支抗技术采用拔除上智齿替代常规减数前磨牙矫治使上牙弓整体向远中移动,达到磨牙尖牙Ⅰ类咬合关系,改善软组织侧貌。结果微种植体支抗技术矫治骨性Ⅱ类错牙合可使牙齿达到Ⅰ类咬合关系,解除拥挤,X线头影测量A点、B点无明显变化,上牙弓整体向远中移动,前牙轴唇倾度减少,切牙内收,软组织侧貌有一定改善。结论微种植体支抗技术为不接受正颌手术骨性Ⅱ类错牙合前牙轴略唇倾或前牙轴正常伴轻中度拥挤患者提高了掩饰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多曲方丝弓技术矫治前牙开畸形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艳红  王春玲 《口腔医学》2005,25(3):160-163
目的研究多曲方丝弓(MEAW)技术矫治前牙开牙合前后颌面部软、硬组织变化,探讨MEAW技术矫治开牙合的机制,并总结影响其疗效的因素。方法分析比较15例成人前牙开牙合患者应用MEAW进行矫治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片变化。结果矫治后上下磨牙直立并略压低,上、下颌切牙伸长且上切牙内收,牙合平面平整,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上下唇略内收。结论MEAW技术通过使前后牙及牙槽发生变化,有效矫治成人前牙开牙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在Typodont模型上,模拟临床应用微种植体支抗压低上前牙的过程,研究不同部位支抗对上前牙压低效果的影响。方法制作上前牙槽骨垂直发育过度的标准Typodont模型42个,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14个。A组在中切牙间植入微种植体,B组在中切牙和侧切牙间植入微种植体,C组在侧切牙和尖牙间植入微种植体,应用镍钛螺簧施0.98N(100g)力压低上前牙。应用三维坐标测量仪测量牙齿标记点的三维位置并获得点云数据,Imageware12软件测量牙齿的压低量及唇(颊)倾斜度,并同时拟合牙弓曲线,研究牙弓及[牙合]平面的变化。结果①三组中上前牙均有不同程度的压低(0.9220mm±0.3037mm~5.2354mm±0.9620mm),中切牙的压低量〉侧切牙〉尖牙,微种植体的位置越靠前,压低效果越明显。②所有牙齿均向前移动,上前牙有不同程度的唇倾,微种植体的位置越靠后,牙齿向前移动越少,唇倾越少。③微种植体的位置越靠后,牙弓及[牙合]平面的变化越小。结论①应用微种植体支抗可以有效地压低上前牙,上磨牙并未伸长。②微种植体的位置越靠后,上前牙的压低量越小,唇倾越少,牙弓变化及[牙合]平面角减少的趋势越小。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