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刀在腮腺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 :对2012-06—2014-06在东南大学附属马鞍山市人民医院口腔科应用超声刀行腮腺肿瘤手术的36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各项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面神经损伤发生率、涎瘘发生率)。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较少,暂时性面神经损伤症状发生率、涎瘘发生率均较低。结论:超声刀以其快速切割、止血、热损伤小的优点,达到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及渗出、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目的,在腮腺肿瘤手术中取得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的疗效,临床参数和术后并发症。方法:88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被随机分为2组,传统术式组47例,即保留面神经,肿瘤及腮腺切除术;功能性外科治疗术式组41例,即美容除皱切口、胸锁乳突肌肌瓣、植入脱细胞真皮基质和保留面神经及耳大神经的肿瘤及腮腺部分切除术。通过3~30个月的随访,观察术后肿瘤复发、面瘫、涎瘘、Frey综合征、耳廓区麻木感、面部外形、口干、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情况。结果:2组相比,面瘫、肿瘤复发、口干和涎瘘发生率以及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传统的术式组耳廓区麻木感、Frey综合征和面部外形明显不对称的发生率分别为65.96%、31.91%和42.55%;功能性腮腺切除术组的发生率分别为36.59%7、.32%和9.76%(P<0.05)。结论:与传统腮腺术式相比,功能性腮腺切除术不增加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术后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良腮腺部分切除术在老年腮腺良性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地研究2005年8月-2010年10月我院治疗的老年腮腺下极良性肿瘤患者86例,其中,采用改良腮腺部分切除术患者37例,采用传统的腮腺浅叶切除术患者49例;所有患者随访1-5年,对比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采用腮腺浅叶切除术组面部畸形明显,暂时性面瘫发生率为20.4%(10/49),味觉出汗综合征发生率为40.8%(20/49),涎瘘发生率4.1%(2/49);采用改良腮腺部分切除术组患者术区面部畸形较轻,暂时性面瘫发生率为5.4%(2/37),味觉出汗综合征发生率为8.1%(3/37),P<0.05,本组无涎瘘发生;2组患者随访期间均无肿瘤复发。结论:腮腺部分切除术具有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面部畸形小等优点,是老年腮腺下极良性肿瘤治疗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功能性腮腺切除术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腮腺浅叶良性肿瘤首发病例56例,肿瘤直径均≤3.0 cm,采用功能性腮腺切除术治疗,在距肿瘤边界0.5~1.0 cm处的正常腺体内切除肿瘤,随访0.5~5年,观察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肿瘤复发情况.并与传统腮腺切除术相比较.结果:56例患者术后面部畸形较轻,腮腺功能良好.随访期间肿瘤无复发、无涎瘘、味觉出汗综合征,其中4例出现暂时性面瘫.与传统腮腺切除术相比,肿瘤复发率比较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术后口干、暂时性面瘫、涎瘘和Frey's综合征的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性腮腺切除术可以作为体积较小(≤3.0 cm)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治疗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刀在在腮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腮腺手术病例63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使用Focus超声刀完成腮腺手术33例(超声刀组),另选取电刀手术30例设为对照(电刀组)。两组患者均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腮腺浅叶切除,术式一致。对两组总手术时间、暴露腮腺到切除腮腺浅叶的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等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超声刀组所得出的各项数据均低于传统电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腮腺手术中使用超声刀方便、安全、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腮腺良性肿瘤改良术式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腮腺良性肿瘤改良术式的临床效果及其合理性.方法:11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行保留腮腺咬肌筋膜、保留耳大神经分支和腮腺部分切除术的腮腺良性肿瘤改良术式,另一组行传统腮腺浅叶或全叶切除术;术后随访2a.记录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临床检查暂时性面瘫和术后肿瘤复发,行Minor试验,问卷调查味觉出汗综合征发生率、耳垂区感觉及面部畸形情况.采用SPSS1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或X2检验.结果:2组对比,腮腺良性肿瘤改良术式的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显著低于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术后暂时性面瘫、涎瘘和术后肿瘤复发率2组无显著差异.2组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生率,问卷调查和微量淀粉碘试验结果,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保留耳大神经后支,耳垂区麻木症状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腮腺良性肿瘤改良术式可以减少手术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显著减少味觉出汗综合征、耳垂区感觉障碍的发生率,患者术后面部畸形也获得良好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超声刀辅助下功能性包膜外切除术(harmonic scalpel assisted extracapsular dissection,HS-ECD)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3—2017年3家医疗机构使用HS-ECD术式进行治疗且资料齐全的132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根据肿瘤位置分为浅叶耳屏前、浅叶下极、腮腺深叶组,收集术中、围术期各项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随访期内肿瘤复发率。采用SPSS 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深叶组手术时间与术后引流时间较长,术中失血量与引流量较多(P<0.01);深叶组面神经损伤概率较高(P=0.022),耳大神经损伤、腮腺筋膜损伤及肿瘤包膜破裂3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深叶组术区皮肤感觉减退及涎瘘发生率较高(P=0.004、0.043);创口感染与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生率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深叶组暂时性面瘫发生率显著升高(P<0.01),永久性面瘫发生率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2);肿瘤复发率3组间无显著差异(P=1.000)。结论 HS-ECD术式对腮腺良性肿瘤患者效果良好。术中切口缩小,组织损伤减轻;术后面型良好,功能保存完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效降低,肿瘤复发率控制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肾形棉垫加压包扎在腮腺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探讨腮腺术后涎瘘发生的有关因素。方法:196例腮腺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随机分为肾形棉垫组(100例)和传统包扎组(96例)。分析2组术后涎瘘发生率,同时分析不同术式、腮腺主导管是否结扎等因素和涎瘘发生的关系。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χ2检验。结果:棉垫组涎瘘发生率为1%,传统组发生率为13.54%,2组差异显著(P<0.01)。不同术式、腮腺主导管是否结扎和涎瘘发生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肾形棉垫加压包扎能有效预防腮腺术后涎瘘发生,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腮腺良性肿瘤部分切除术与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术后并发症的比较,探讨部分切除术的合理性。 方法 选择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103例,其中53例采用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在距肿瘤边界0.5~ 1.0 cm 处的正常腺体内切除肿瘤,保留腮腺咬肌筋膜、耳大神经分支。50例采用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随访0.5~ 5年,观察并比较(卡方检验)2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肿瘤复发情况。 结果 腮腺浅叶良性肿瘤部分切除术术后较少出现面部畸形,腮腺功能良好,相对于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组,Frey综合征、口干、耳垂区麻木以及术后暂时性面瘫、涎瘘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减少(P<0.05)。2组患者术后肿瘤均无复发。 结论 腮腺浅叶良性肿瘤部分切除术既能保证腮腺良性肿瘤彻底切除,又可以显著减少各类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胸锁乳突肌肌瓣与美容切口在腮腺肿瘤术中的手术效果,以及患者满意度的情况。 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为2015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74例腮腺肿瘤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两组患者均沿耳屏缘内侧向下做美容切口并切除肿瘤,观察组在切除肿瘤后将胸锁乳突肌肌瓣修复术区缺损,对照组不做任何修复处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手术指标,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并采用满意度问卷调查两组患者的手术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暂时性面瘫、涎瘘、耳垂麻木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区凹陷畸形、Frey综合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4.6%(34/3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6%(25/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锁乳突肌肌瓣修复腮腺肿瘤术后缺损不会影响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同时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手术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