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口外弓推磨牙远移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口外弓推上颌磨牙远移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后的组织变化。方法 用口外弓推磨牙远移治疗 12例安氏Ⅱ类错牙合。通过治疗前后X线测量及模型测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磨牙关系均被纠正至安氏Ⅰ类关系。结论 口外弓推磨牙远移配合方丝弓矫治器是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简便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口外弓推上颌磨牙远移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后的组织变化。方法 用口外弓推磨牙远移治疗 12例安氏Ⅱ类错牙合。通过治疗前后X线测量及模型测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磨牙关系均被纠正至安氏Ⅰ类关系。结论 口外弓推磨牙远移配合方丝弓矫治器是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简便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摆式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错(牙合)的牙弓形态变化.方法 应用摆式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32例,定量测量矫治前后上下颌石膏模型的尖牙间宽度、第一磨牙间宽度,测量结果行t检验.结果 上颌尖牙间宽度、上颌第一磨牙间宽度分别增加3.49 mm和3.04 mm.上颌第一磨牙的轴倾度减少3.77°.下牙弓的拥挤改善,前牙覆(牙合)减少3.37 mm、覆盖减少4.42 mm.磨牙关系由安氏Ⅱ类转为安氏Ⅰ类.结论 摆式矫治器可用于治疗轻、中度安氏Ⅱ类错(牙合),且避免拔牙.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摆式矫治器联合口外弓矫治安氏Ⅱ1错牙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改良摆式矫治器及口外弓对19例平均年龄13.4岁,第二磨牙已萌出的牙性安氏Ⅱ1错牙合进行治疗,进行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改良摆式矫治器联合口外弓,能同时推第一、第二磨牙向远中移动,直至磨牙为Ⅰ类或偏近中关系,上颌磨牙平均每月向远中移动1.3 mm.并能同步打开咬合,导下颌向前.结论:改良摆式矫治器联合口外弓矫治牙性Ⅱ1错牙合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改良摆式矫治器联合口外弓矫治安氏Ⅱ1错牙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改良摆式矫治器及口外弓对 19例平均年龄 13 .4岁 ,第二磨牙已萌出的牙性安氏Ⅱ1错牙合进行治疗 ,进行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 :改良摆式矫治器联合口外弓 ,能同时推第一、第二磨牙向远中移动 ,直至磨牙为Ⅰ类或偏近中关系 ,上颌磨牙平均每月向远中移动 1.3mm。并能同步打开咬合 ,导下颌向前。结论 :改良摆式矫治器联合口外弓矫治牙性Ⅱ1错牙合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报告利用口内力推磨牙远中移动的方法。方法 :安氏Ⅱ类错牙合伴前牙拥挤患者 5例 ,非拔牙矫治 ,用Nance托配合Ni -Ti螺簧推磨牙远中移动获得间隙排齐牙列。结果 :所选病例后牙远中关系和前牙拥挤得到矫正。结论 :Ni-Ti螺簧配合Nance托矫治牙源性安氏Ⅱ类错牙合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报告利用口内力推磨牙远中移动的方法.方法:安氏Ⅱ类错(牙合)伴前牙拥挤患者5例,非拔牙矫治,用 Nance托配合Ni-Ti螺簧推磨牙远中移动获得间隙排齐牙列.结果:所选病例后牙远中关系和前牙拥挤得到矫正.结论:Ni-Ti螺簧配合Nance托矫治牙源性安氏Ⅱ类错(牙合)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J形钩在非拔牙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中推磨牙向后的临床效果及可靠性.方法 对27例生长发育高峰前期或高峰期的替牙晚期或恒牙初期的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在使用固定矫治器不拔牙矫治时,采用J形钩推磨牙向后开展牙弓间隙.结果 27例患者每侧平均推出磨牙间隙4.75 mm,为前牙拥挤解除和排齐提供了足够的间隙.结论 采用固定矫治器并配合J形钩局部开展推磨牙向后是非拔牙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简便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在安氏Ⅱ类错[牙合]中,常出现这样的症状:磨牙呈远中关系,尖牙呈远中关系,前牙深覆[牙合]深覆盖,伴下前牙拥挤。许多学者认为,深覆[牙合]的矫治至关重要,垂直方向上的调整有利于前牙覆盖的改善、前牙拥挤的解除及磨牙关系的调整^[1]。本研究探讨固定矫治器配合使用平面导板时,安氏Ⅱ类错[牙合]的牙位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摆式矫治器在大龄青少年错(牙合)矫治中的I晦床效果。方法:安氏Ⅱ类错(牙合)12例,平均年龄14.5岁,男4例,女8例。所有病例上颌第二磨牙已完全萌出。使用摆式矫治器推上颌第一磨牙向远中移动,当上下磨牙达到轻度Ⅲ类关系时停止加力,维持3个月。治疗前后均拍摄头颅侧位片。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牙耠与骨骼变化。结果:第一磨牙平均远中移动5.60mm,远中旋转3.49°,整体移动约80%。第二磨牙平均远中移动5.19mm,远中旋转6.40°,整体移动约50%,无明显骨骼改变。结论:摆式矫治器在大龄青少年错耠矫治中仍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陈敏 《口腔医学》2015,35(7):570-573
[摘要] 目的 分析改良摆型矫治器远移上颌磨牙的疗效。 方法 选择20例牙源性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的患者,采用改良摆型矫治器远移上颌磨牙,矫治前后进行X线头影测量和模型测量分析。 结果 4~6个月两侧磨牙平均远移5 mm,获得足够间隙。结论 改良摆型矫治器是一种经济,简便的远移上颌磨牙装置,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介绍两步单侧整体推磨牙向后的方法,并探讨先倾斜、后竖直的矫治理念在推磨牙向后领域的应用。方法选取单侧磨牙远中关系伴同侧牙列中度拥挤的患者12例,男4例,女8例,年龄10-12岁。采用“先倾斜、后竖直”两步推单侧磨牙向远中,矫正Ⅱ类磨牙关系。磨牙颊沟处粘结一条3.5mm长的不锈钢圆丝作为在X线片上观测磨牙运动的标记线。治疗前、后取研究模型、拍摄头颅侧位定位片和全景片并进行测量分析,对测量结果进行配对资料的t检验。结果所有矫治磨牙均达到中性关系,磨牙平均每月远中移动(1.10±0.75)mm,远中倾斜移动阶段平均需要(4.75±1.85)月,磨牙竖直阶段平均(3.56±0.90)月,治疗前后磨牙倾斜角度以及前牙倾斜角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步法推磨牙向后可以使磨牙达到完全整体后移的效果,且无明显前牙支抗丧失。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采用摆形矫治器对上颌磨牙远中移动的同时,观察对上颌前牙及双尖牙的副影响。方法 在临床上收集12名患者,男4名,女8名,平均年龄11.1岁,患者均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非拔牙矫治,均使用摆形矫治器远中移动磨牙来纠正Ⅱ类磨牙关系为Ⅰ类磨牙关系,牙弓内获得足够的间隙。比较治疗前后的头影测量片。结果 上颌磨牙远中倾斜8.34°(SD=8.37°),远中移动3.37mm(SD=2.10mm);上颌切牙移动2.4mm(SD=4.57);(牙合)平面向前上倾斜1.09°(SD=1.76°);下面高(ANS-Me)增加2.79mm(SD=2.03mm)。结论对摆形矫治器远中移动磨牙的疗效是肯定的,但是在治疗过程中,支抗的丧失,上颌切牙的唇倾、前牙覆(牙合)覆盖增加以及下面高的增加是治疗的副影响,而且磨牙远中移动的过程中,伴有牙冠较大量的远中倾斜。因此,提醒临床医生在使用类似的矫治器时应慎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改良式摆型矫治器远中移动上颌磨牙的疗效。方法 选择14例牙性安氏Ⅱ类错的患者,应用改良式摆型矫治器远移上颌第一磨牙,通过矫治前和磨牙远移到位后的X线头影测量分析评价其疗效。结果 磨牙平均向远中移动3.85mm,牙冠远中倾斜3.22°;切牙近中倾斜移动2.08mm,覆盖增加1.68mm。结论 改良式摆型矫治器能有效地整体远中移动上颌磨牙,快速矫正磨牙关系,但也会引起少量的支抗丧失和切牙唇向移动。  相似文献   

15.
摆形矫治器远移磨牙的矢状方向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本研究在矢状方向上分析摆形矫治器远移上磨牙的效果及对支抗前磨牙、切牙的交互作用。方法选择14例安氏Ⅱ类错、上牙弓I-Ⅱ°拥挤患者,应用摆形矫治器远移上颌第一磨牙,每一病例治疗前后进行头影测量分析比较。结果14例患者在17.5±7周内上第一磨牙远移3.18±1.62mm,伴有前磨牙1.42±1.16mm、切牙0.97±0.45mm的近中移动,同时注意到上磨牙的远移、第二前磨牙与切牙的近移均是倾斜移动,统计分析显示各评估对象在治疗前后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摆形矫治器是一种简便、对患者依赖少的上磨牙远移装置,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J钩配合直丝弓技术治疗安氏Ⅱ1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8例安氏Ⅱ1错患者,用直丝弓技术配合J钩口外牵引,关闭拔牙间隙,调整咬合关系,并对患者治疗前后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采用SPSS软件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8例患者均取得满意疗效,后牙建立中性关系,前牙覆,覆盖正常,面型明显改善。结论 J钩配合直丝弓技术矫治安氏Ⅱ1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present systematic review was to evaluate the quantitative effects of the pendulum appliance and modified pendulum appliances for maxillary molar distalization in Class II malocclusion.

Materials and methods: Our systematic search included MEDLINE, EMBASE, CINAHL, PsychINFO, Scopus and key journals and review articles; the date of the last search was 30 January 2017. We graded the methodological quality of the studies by means of the Quality Assessment Tool for Quantitative Studies, developed for the Effective Public Health Practice Project (EPHPP).

Results: In total, 203 studies were identified for screening, and 25 studies were eligible. The quality assessment rated four (16%) of the study as being of strong quality and 21 (84%) of these studies as being of moderate quality. The pendulum appliances showed mean molar distalization of 2–6.4?mm, distal tipping of molars from 6.67° to 14.50° and anchorage loss with mean premolar and incisor mesial movement of 1.63–3.6?mm and 0.9–6.5?mm, respectively. The bone anchored pendulum appliances (BAPAs) showed mean molar distalization of 4.8–6.4?mm, distal tipping of molars from 9° to 11.3° and mean premolar distalization of 2.7–5.4?mm.

Conclusions: Pendulum and modified pendulum appliances are effective in molar distalization. Pendulum appliance with K-loop modification, implant supported pendulum appliance and BAPA significantly reduced anchorage loss of the anterior teeth and distal tipping of the molar teeth.  相似文献   

18.
陈斯军  浦路明  李青奕  陈文静 《口腔医学》2011,(12):733-734,737
目的探讨J钩配合直丝弓技术治疗安氏Ⅱ’错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8例安氏Ⅱ’错殆患者,用直丝弓技术配合J钩口外牵引,关闭拔牙间隙,调整咬合关系,并对患者治疗前后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采用SPSS软件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8例患者均取得满意疗效,后牙建立中性关系,前牙覆殆,覆盖正常,面型明显改善。结论J钩配合直丝弓技术矫治安氏Ⅱ。错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上前牙角度与低角安氏Ⅱ类牙性错牙合畸形拔牙矫治设计的相关性并得出临界诊断值。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包头市中心医院口腔正畸科矫治结束的牙列拥挤在Ⅰ度以内、下颌平面角(MP-FH角)≤ 25°的低角安氏Ⅱ类牙性错牙合畸形患者100例,其中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矫治患者50例(拔牙组),不拔牙矫治患者50例(不拔牙组)。对两组患者的矫治前头影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上前牙角度与拔牙矫治设计的相关性。结果    反映上下颌骨位置关系的SNA角、SNB角、ANB角在拔牙组与不拔牙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不能作为低角安氏Ⅱ类牙性错牙合畸形拔牙设计的参考依据。反映上前牙角度的U1-NA距、U1-NA角、U1-L1角、U1-SN角以及MP-FH角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接收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可知,上前牙角度相关测量指标对低角安氏Ⅱ类牙性错牙合畸形拔牙与否有诊断价值[曲线下的面积(AUC)> 0.5]。根据约登指数求出最佳临界诊断值:U1-NA距为7.25 mm;U1-NA角为20.50°;U1-SN角为109.50°;U1-L1角为119.25°;MP-FH角为19.25°。结论   上前牙角度与低角安氏Ⅱ类牙性错牙合畸形病例进行拔牙矫治设计相关并具有诊断价值,相关测量项目的临界诊断值对于是否进行拔牙矫治设计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上前牙角度与低角安氏Ⅱ类牙性错牙合畸形拔牙矫治设计的相关性并得出临界诊断值。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包头市中心医院口腔正畸科矫治结束的牙列拥挤在Ⅰ度以内、下颌平面角(MP-FH角)≤ 25°的低角安氏Ⅱ类牙性错牙合畸形患者100例,其中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矫治患者50例(拔牙组),不拔牙矫治患者50例(不拔牙组)。对两组患者的矫治前头影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上前牙角度与拔牙矫治设计的相关性。结果    反映上下颌骨位置关系的SNA角、SNB角、ANB角在拔牙组与不拔牙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不能作为低角安氏Ⅱ类牙性错牙合畸形拔牙设计的参考依据。反映上前牙角度的U1-NA距、U1-NA角、U1-L1角、U1-SN角以及MP-FH角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接收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可知,上前牙角度相关测量指标对低角安氏Ⅱ类牙性错牙合畸形拔牙与否有诊断价值[曲线下的面积(AUC)> 0.5]。根据约登指数求出最佳临界诊断值:U1-NA距为7.25 mm;U1-NA角为20.50°;U1-SN角为109.50°;U1-L1角为119.25°;MP-FH角为19.25°。结论   上前牙角度与低角安氏Ⅱ类牙性错牙合畸形病例进行拔牙矫治设计相关并具有诊断价值,相关测量项目的临界诊断值对于是否进行拔牙矫治设计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