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挑食偏食行为现状及其家庭影响因素,为预防及改善学龄前儿童挑食偏食行为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乌鲁木齐市7所幼儿园1 070名 3~6岁儿童,采用儿童家庭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筛查评估问卷及3~6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量表进行调查,采用秩和检验、 χ2检验及logstic回归进行影响因素分析。 结果 学龄前儿童挑食偏食行为检出率为31.40%。多因素分析显示,儿童年龄越低(OR=0.510,95%CI=0.430~0.603)及语言/认知信息(OR=0.959,95%CI=0.926~0.994)、家庭养育环境中社会适应/自理(OR=0.959,95%CI=0.924~0.996)、活动多样性/游戏参与(OR=0.873,95%CI=0.827~0.922)、环境气氛维度得分越高(OR=0.794,95%CI=0.736~0.856)是学龄前儿童挑食偏食行为的保护因素;儿童主要照顾者文化程度越低(OR=1.929,95%CI=1.656~2.247)、主干家庭(OR=1.796,95%CI=1.260~2.561)、家庭每月总收入呈高等及低等水平(OR=1.368,95%CI=1.028~1.820),家庭养育环境中忽视/干预/惩罚维度得分越高(OR=1.043,95%CI=1.008~1.079)是学龄前儿童挑食偏食行为的危险因素。 结论 应从小培养儿童饮食行为习惯,加大对文化程度较低的儿童主要照顾者、家庭每月收入水平呈低、高水平及主干家庭中儿童照顾者,关于儿童饮食行为培养方面的健康教育,积极改善家庭养育环境,以防止儿童挑食偏食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新疆柯尔克孜族学龄前留守儿童缺铁性贫血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少数民族学龄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提供支持。方法 2016年10-11月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农村地区对442名柯尔克孜族3~6岁留守儿童进行调查及检测。结果 柯尔克孜族学龄前留守儿童缺铁性贫血的总检出率为18.10%(80/442),其中轻度为12.22%、中度为4.30%、重度为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0,P<0.01)。回归分析显示,孕期母亲未补铁(OR=2.026,95%CI:1.038~3.944)、家庭月收入1 000元以下(OR=2.352,95%CI:1.111~5.011)、挑食(OR=3.997,95%CI:1.318~12.108)是导致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柯尔克孜族学龄前留守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率较高,以轻度贫血为主,应积极采取干预措施,以降低贫血患病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6~8月龄婴儿缺铁性贫血发生率以及危险因素,为下一步制定婴儿贫血干预措施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研究采用队列研究的方法,分层整群抽取项目社区新生儿进行随访,直至其6~8月龄进行血常规检测为止。数据归纳整理后,运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探讨缺铁性贫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西城区、海淀区和密云区16家项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2 243名儿童在6~8月龄时进行血色素测定,缺铁性贫血发病率为19.6%(446/2 243)。Logistic回归显示,父母一方或双方是农业户籍(OR=1.568,95%CI:1.164~2.112),家庭孩子数较多(OR=1.490,95%CI:1.150~1.929),出生时父亲年龄≤25岁(OR=1.660, 95%CI:1.119~2.464),母亲孕前未服用铁剂(OR=1.440,95%CI:1.071~1.936),二级机构出生(OR=1.465,95%CI:1.112~1.931),低出生体重(OR=3.340,95%CI:1.398~7.980),性别为男性(OR=1.285,95%CI:1.025~1.611)以及母乳喂养(OR=2.217,95%CI:1.584~3.102)的6~8月龄婴儿发生缺铁性贫血的风险较高。结论 1)北京地区6~8月龄婴儿缺铁性贫血发生率较高。2)影响婴儿铁水平的因素以及社会经济因素均可导致婴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孕期母亲缺铁性贫血与子代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结局的关联,为ASD的早期预防及干预提供思路。方法 于2018-2020年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ASD儿童145名(病例组)与 正常儿童251名(对照组)纳入研究。采用调查问卷收集儿童及母亲一般情况及母亲孕期缺铁性贫血暴露等情况,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母亲孕期缺铁性贫血暴露与子代ASD发病的风险。进一步采用中介分析探索产儿科不良结局如剖宫产、早产、低出生体重在母亲孕期缺铁性贫血与子代ASD风险关联中的中介作用。结果 ASD 组母亲孕期缺铁性贫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21.31% vs. 7.56%,P<0.001)。单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母亲孕期缺铁性贫血是子代发生ASD 的危险因素(OR=3.31,95%CI:1.73~6.32)。在校正了儿童性别、母亲学历、母亲被动吸烟及孕早期营养素补充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趋势未发生改变(OR=3.44,95%CI:1.53~7.71)。本研究未见剖宫产(间接效应 OR=0.99,95%CI:0.94~1.05)、早产(间接效应OR=1.00,95%CI:0.95~1.08)、低出生体重(间接效应 OR=0.99,95%CI:0.94~1.04)在母亲缺铁性贫血和子代ASD发生风险中存在中介作用。结论 母亲孕期缺铁性贫血是子代发生ASD的独立危险因素。孕期缺铁性贫血的早期筛查、早期干预十分必要,可减少子代ASD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部分性发作癫痫患儿智力发育状况,研究影响部分性发作癫痫患儿智力发育的独立影响因素。 【方法】 对根据症候学、EEG及MRI检查等检查结果诊断为部分性发作的106例癫痫患儿进行智商测定,根据智商测定结果将患儿分为智力正常组(IQ≥80)和智力异常组(IQ<80)。经单因素和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部分性发作癫痫患儿智力发育的因素。 【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首发年龄(P=0.000,OR=6.348,95%CI:2.290~17.599),发作频率(P=0.017,OR=3.479,95%CI:1.250~9.684),MRI检查结果(P=0.004,OR=4.849,95%CI:1.654~14.212),发作类型(P=0.011,OR=3.527,95%CI:1.330~9.349),服用抗癫痫药物量(P=0.012,OR=3.862,95%CI:1.341~11.124)为部分性发作癫痫患儿智力发育的独立影响因素。病程、年龄等因素与智力发育没有显著性关系。 【结论】 首发年龄小、发作频率高、MRI阳性、发作类型为继发全面性发作、服用抗癫痫药物量大的部分性发作癫痫患儿智力发育更容易受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宁夏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的民族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宁夏学生贫血的干预政策、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选择宁夏回、汉族7、9、12、14岁四个年龄段3 747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贫血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结果 宁夏中小学生总体贫血患病率为8.1%,回族学生贫血患病率为8.7%(140/1 615),略高于汉族学生的7.7%(165/2 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P=0.01)。回族学生轻度贫血检出率为7.2%,中重度贫血检出率为1.4%,汉族学生分别为6.4%、1.3%。在低年龄组中,回、汉族学生的贫血患病率较高。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汉族学生中,年龄(9岁OR=0.53,95%CI:0.33~0.85,P<0.05;12岁OR=0.51, 95%CI:0.32~0.82,P<0.05)、营养不良(OR=0.63,95%CI:0.45~0.87,P<0.05)与贫血患病有关;回族学生中,性别(OR=1.65,95%CI:1.15~2.36,P<0.05)、年龄(9岁OR=0.35,95%CI:0.21~0.58,P<0.05;12岁OR=0.54, 95%CI:0.32~0.92,P<0.05)与贫血患病有关。交互作用分析发现,民族与女生、乡村、12岁、14岁学生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结论 针对回、汉族的不同民族差异制定贫血防治措施,建议增加回族学生饮食中含铁食物的摄入,关注贫血间的性别、城乡差异,进而提高宁夏回、汉族学生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7.
分析营养包干预下婴幼儿贫血的影响因素,以期为贫困地区婴幼儿贫血问题的进一步改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5年采用多阶段抽样、按规模大小成比例概率抽样和随机等距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抽取我国营养包覆盖地区19 552名6~23月龄婴幼儿为调查对象。通过血红蛋白检测判断婴幼儿是否贫血,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婴幼儿看护人基本情况、营养知识掌握情况,营养包服用情况及过去24 h喂养情况,并计算辅食喂养指标合格率。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调查人群贫血的相关因素。结果 被调查儿童总贫血率为30.0%(5 883/19 552)。非贫血组婴幼儿看护人有81.9%为初中及以上学历,营养知识回答正确率为42.4%,均高于贫血组看护人。非贫血组婴幼儿营养包服用时长为(7.37±4.76)个月,长于贫血组婴幼儿。非贫血组婴幼儿最小膳食种类合格率、最低膳食频次合格率及最低可接受膳食合格率分别为69.2%、68.0%和41.9%,同样高于贫血组婴幼儿,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婴幼儿性别(OR=0.918,95%CI:0.856~0.985,P=0.017)、年龄(OR=0.947,95%CI:0.936~0.958,P<0.001)、看护人学历(OR=0.772,95%CI:0.742~0.804,P<0.001)、营养知识掌握正确率(OR=0.995,95%CI:0.993~0.997,P<0.001)、辅食种类合格情况(OR=1.128,95%CI:1.044~1.219,P=0.002)及辅食频次合格情况(OR=0.678,95%CI:0.629~0.730,P<0.001)及营养包服用时长(OR=0.984,95%CI:0.973~0.995,P=0.005)均为贫血的相关影响因素。结论 持续有效的营养包服用,提高贫困地区教育水平,普及营养健康知识及改善婴幼儿辅食喂养情况将有利于控制贫困地区婴幼儿贫血患病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孕前体重、孕期增加体重、儿童期饮食行为对儿童体重的影响,为管理儿童体重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泰康仙林鼓楼医院及南通大学附属东台医院产科分娩的512例产妇及512例婴儿,收集母亲孕前体重指数(BMI)、孕期增重等资料。2019年12月—2020年3月随访并测量上述512名儿童的身高、体重,评定饮食行为。采用相关统计方法分析孕前体重、孕期增加体重、儿童期饮食行为对儿童体重的影响。结果 512名儿童年龄为3~6岁,有12.70%儿童超重/肥胖。相比于体重正常儿童,超重/肥胖儿童的母亲孕前超重/肥胖更常见(10.51% vs 38.46%,χ2=37.512,P=0.001),孕期超重更常见(7.83% vs 43.78%,χ2=75.201,P=0.001);不良饮食习惯、挑食、过饱响应得分更高(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也表明孕前体重(OR=1.109,95%CI:1.025~1.213)、孕期体重增加(OR=1.098, 95%CI:1.031~1.261)、儿童期饮食行为中不良饮食习惯(OR=1.113, 95%CI:1.054~1.257)、挑食(OR=1.257, 95%CI:1.232~1.467)、过饱响应(OR=1.284, 95%CI:1.135~1.513)是儿童超重的危险因素。结论 儿童体重受母亲孕前体重、孕期增重以及儿童期饮食习惯的综合影响。合理控制孕前BMI及孕期增重,积极指导儿童建立健康的饮食行为,有助于降低儿童超重/肥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了解扬州地区学龄前儿童不健康的饮食模式及饮食行为的现状,探讨其对体型的影响。方法 于2015年4-5月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扬州市7所托幼机构2 531名在园儿童家庭基本信息及儿童最近一周的饮食情况,包括饮食行为及饮食习惯。结果 学龄前儿童不健康的饮食模式发生率为7.8%,不健康的饮食行为中挑食的发生率最高,为25.2%(637/2 531),男童高于女童(27.5% vs. 22.5%,P<0.05),其次为进餐速度快,为18.8%(477/2 531),男童高于女童(20.9% vs.16.5%,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饮食偏咸(OR=2.05,95%CI:1.26~3.34)、偏油腻(OR=1.96,95%CI:1.22~3.16)食物是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P<0.05),进餐速度慢是保护性因素(OR=0.31,95%CI:0.23~0.42,P<0.001),不同的饮食模式对学龄前儿童体重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扬州市学龄前不健康的饮食模式及饮食行为发生率较高,且不健康的饮食行为与肥胖相关,应采取措施如改变家庭不良的饮食行为等,从而降低儿童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高校新生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患病率,膳食及生活行为方式(包括体育运动、吸烟、睡眠时间等)与NAFLD的关联。 方法 随机选取2020年9月焦作市6所高校的1 325名入校新生为研究对象,经腹部彩超检查,分为NAFLD组和非NAFLD组,收集其膳食与生活行为方式信息、体格检查等资料,使用多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 NAFLD的影响因素。 结果 本调查人群中NAFLD的检出率为7.25%。较少的体育锻炼(3~4次/周:OR=1.452,95%CI:1.032~2.042;1~2次/周:OR=1.667,95%CI:1.255~2.214; 0次/周:OR=2.306,95%CI:1.299~4.094)、较少的睡眠时间(6~8 h/d: OR=1.476,95%CI:1.118~1.949; 4~6 h/d: OR=1.687,95%CI:1.210~2.352;<4 h/d: OR=1.928,95%CI:1.094~3.399)、较高的肉食模式得分(T2: OR=1.424,95%CI:1.090~1.860; T3: OR=3.551,95%CI:1.751~7.201)和较高的主食模式得分(T2: OR=1.340,95%CI:1.005~1.788; T3: OR=1.850,95%CI:1.235~2.770)均是NAFLD患病的危险因素(P<0.05);较高的果蔬得分(T2: OR=0.711,95%CI:0.563~0.898; T3: OR=0.555,95%CI:0.349~0.884)是NAFLD患病的保护因素(P<0.05)。 结论 摄入过多主食、肉类,缺乏体育锻炼及睡眠不足是大学新生患NAFLD的危险因素,而较高的果蔬得分是大学新生患NAFLD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陕西省镇安县36月龄以下婴幼儿营养与健康状况,为探讨适宜的儿童营养改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成比例概率抽样方法,在陕西省镇安县随机抽取422名36月龄以下婴幼儿,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并对6~35月龄婴幼儿进行血红蛋白和血清维生素D(Vit D)测定。 【结果】 36月龄以下婴幼儿生长迟缓率为8.5%,低体重率为3.6%,消瘦率为3.1%;过去两周腹泻发病率22.2%,呼吸道疾病发病率14.5%。6~35月龄儿童贫血率为25.1%,Vit D缺乏率为15.2%,边缘缺乏率为34.8%。 【结论】 镇安地区婴幼儿体格发育尚可, 但贫血和以 Vit D为代表的微量营养素缺乏较为严重。建议对该地区适龄儿童进行适当补充富含铁和Vit D的营养素补充剂,以有效的纠正该地区婴幼儿Vit D缺乏和贫血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上海市10~11岁小学生的贫血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提出改进措施。 【方法】 采用分级整群随机抽样,按照“区-学校-年级”的抽样技术路线,在上海市逐级抽取样本。共10个区,每个区1所小学,每所学校抽取5年级全部学生进行调查。最终对1 675名10~11岁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贫血筛检。 【结果】 上海市10~11岁小学生贫血患病率为2.7%(男2.5%、女3.0%)。男女之间贫血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80,P=0.583),市区和郊区贫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69,P=0.026)。父亲经常吸烟学生贫血患病率高于父亲未经常吸烟学生贫血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59,P=0.021)。多因素Logistic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食欲差、其父亲经常吸烟、非市区。 【结论】 贫血问题在上海市小学生中依然存在,应在小学及家长中全面开展有关营养与饮食卫生的健康教育,为其创造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营养包对陕西宁强农村地区6~24月龄婴幼儿营养干预6个月的效果。 【方法】 对宁强县所有6~24月龄婴幼儿每天补充1包富含优质蛋白、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营养包,在干预开始前和干预6个月后共抽取634名婴幼儿进行身长、体重测量和指血血红蛋白检测。 【结果】 营养包干预6个月后,婴幼儿平均血红蛋白、身长、体重、年龄别体重(WAZ)、身高别体重(WHZ)分别提高7.4 g/L、3.3 cm、1.2 kg、0.6分、0.6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χ2检验,干预后比干预前贫血患病率下降25.1%(P<0.01),生长迟缓率下降1.0%,低体重率下降5.4%(P<0.01),消瘦率下降4.0%(P<0.01)。 【结论】 给6~24月龄婴幼儿补充营养包6个月后可以显著降低婴幼儿的贫血患病率、低体重率和消瘦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闵行区0~2岁儿童贫血与营养状况。【方法】 整群抽取闵行区儿童保健系统中2008年出生,目前已满2周岁的儿童的体检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共72 194人次。【结果】 闵行区0~2岁儿童贫血平均检出率为1.81%,以6月龄儿童的贫血率最高。0~2岁儿童各营养状况中贫血的检出率依次为肥胖>超重>营养不良>正常,超重和肥胖较营养正常儿童患贫血的风险分别高3.14倍和3.27倍。超重检出率为10.23%,肥胖的检出率为0.84%。肥胖与超重比值平均为12.17。【结论】 闵行区贫血的发生已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但超重、肥胖人群是贫血潜在风险人群,进一步预防控制肥胖和超重的发生将是闵行区贫血防治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来院就诊北京地区常住人口婴幼儿贫血患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保健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1-12月来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就诊141 331例6月龄~3岁儿童末梢血或静脉血血常规五分类检测结果。按照血红蛋白低于110g/L为贫血筛查标准,MCV和MCHC水平差异为贫血类型筛选标准,6月龄组(6~12月龄)、1~岁组和 2~岁组共3个年龄组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本次回顾分析人群中,婴幼儿贫血总患病率为10.29%,6月龄~组贫血患病率为22.1%,1~岁组为8.52%,2~岁组为1.97%,χ2检验结果表明年龄组间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贫血类型分析发现小细胞低色素贫血为12.43%,大细胞性贫血为0.24%,正细胞性贫血为17.03%以及单纯小细胞性贫血为69.78%。贫血程度情况分析表明轻度贫血13 276例,患病率为9.39%;中度贫血1 247例,患病率为0.88%;重度贫血19例,患病率为0.013%。 【结论】 以婴幼儿6月龄组贫血患病率最高,轻度贫血患病率居首位,本次资料分析结果可作为现阶段门诊就诊儿童人群营养保健干预的实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云南省少数民族贫困地区6~23月龄儿童缺铁性贫血现状,为制定儿童贫血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云南省不同程度贫困地区1 226名6~23月龄儿童进行血常规、血清铁蛋白测定及体格检查,同时对其看护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研究对象中,儿童贫血患病率为47.15%,其中,缺铁性贫血患病率为32.87%;不同程度贫困地区儿童缺铁性贫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缺铁性贫血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童比女童患缺铁性贫血的危险性增加;随着儿童年龄增大,患缺铁性贫血的危险性降低;母亲职业为农民、家庭年收入越低、未给儿童补充营养包是6~23月龄儿童贫血的危险因素。结论 云南省少数民族贫困地区6~23月龄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率较高,贫困、健康服务可及性差、未补充营养包是缺铁性贫血患病危险因素。应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加强儿童家长的喂养指导,合理添加辅食,同时建议扩大贫困地区6~23月龄儿童营养包补充范围及多种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上海闵行区民工小学学生生长发育状况、贫血发生率,贫血学生的膳食营养状况,为制定预防民工子女贫血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上海市两所民工小学的2 513名6~13岁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测身高体重,对诊断为贫血的60%学生进行连续三天24 h膳食调查。 【结果】 女生消瘦风险是男生的1.49倍(OR=1.49),男生超重风险是女生的5.53倍(OR=5.53)。贫血患病率为10.3%。身高、体质指数、年龄与血红蛋白值呈正相关(r=0.204、0.346、0.440,P<0.05)。贫血学生生长迟缓和低体重风险分别是非贫血学生的1.76倍(OR=1.76)和1.78倍(OR=1.78)。钙、锌、VitA、VitC的摄入量不足推荐摄入量60%的比例分别为72.1%、48.3%、45.6%和32.7%。 【结论】 民工子女贫血患病率高,贫血会影响生长发育。贫血学生营养摄入不足,膳食结构不合理,改善营养是预防贫血促进生长发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灾后陕西宁强农村地区6~24月龄婴幼儿营养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陕西受灾县宁强农村地区6~24月龄婴幼儿的营养与生长发育状况。 【方法】 以宁强县8个乡45个村327名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指标测定和指血血红蛋白检测。 【结果】 婴幼儿贫血检出率为49.9%,生长迟缓率为9.8%,低体重率为6.4%,消瘦率为4.6%;母乳喂养率达89.9%,但仅7.1%的婴儿在出生后1 h内开奶;已添加辅食的婴幼儿主要以谷类食物为主,但豆类、鱼类的添加较少。 【结论】 宁强县农村地区6~24月龄婴幼儿的营养状况较差,生长发育水平较低,辅食添加食物较单一,需要对婴幼儿采取必要的营养干预措施,对其看护人加强营养知识教育,以改善婴幼儿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本研究以健康婴幼儿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时间添加辅食、添加不同种类辅食对婴幼儿贫血发生的影响。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北京顺义区3~18月龄婴幼儿143名,向其母亲询问婴儿基本状况、添加辅食时间和辅食种类等;采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方法测量其血红蛋白浓度。 【结果】 本研究发现该组儿童贫血发生率12个月前为30%左右,明显高于12个月后的10%左右 (P< 0.01)。不论男童还是女童, 6个月龄前或6个月龄后儿童,4个月前添加辅食均可以使贫血发生率下降(P< 0.05)。添加铁强化食物(如配方奶和营养素补充剂)可以使血红蛋白浓度升高(P< 0.05)。采用不同贫血诊断标准(97、105、110 g/L),贫血发生率差异仍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1)。 【结论】 12个月龄前儿童贫血发生率明显高于12个月龄后儿童。虽然4个月前添加铁强化辅食使得铁营养状况得到改善,但适宜的辅食添加时间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现状并探讨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抽取江苏丹阳6~24月的婴幼儿及其看护人作为调查对象, 对婴幼儿进行体格测量、血红蛋白和微量元素铁的测定, 通过对其监护人的现场问卷调查获得婴幼儿、母亲及父亲的基本情况、母亲孕期及哺乳期相关情况、家庭一般情况、婴幼儿喂养情况、家庭饮食习惯、接受健康教育情况等相关资料。应用多因素非条件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婴幼儿贫血患病率为23.32%。过早或过晚添加辅食、母亲孕晚期是否贫血、是否添加富含铁的食物、母亲哺乳期营养状况、家庭年人均收入、母亲文化程度、是否接受育儿指导等7个因素是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应重点针对当地经济条件较差、父母亲文化水平低的地区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 提倡科学喂养, 合理地添加辅食, 多措并举才能降低婴幼儿缺铁性贫血患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