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了解成都市城区婴儿辅食添加情况,比较不同辅食添加时间对婴幼儿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9年1-12月出生并在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门诊定期体检的婴儿资料,纵向监测其体重、身长等各项指标及辅食添加情况。【结果】 91.78%的婴儿在4~6月龄时添加辅食;78.6%的婴儿家长选择了谷类食物为添加的第一种辅食; 4~6月龄添加辅食组婴儿的身长、体重指标在4、6、12月龄时均高于小于4月龄添加辅食组,小于4月龄添加辅食组婴儿在生后4个月内身长、体重的月增值小于4~6月添加辅食组。【结论】 成都市城区婴儿存在部分婴儿辅食添加时间和第一种辅食选择不正确的问题,辅食添加时间与体格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2.
成都市婴儿辅食添加知识及喂养行为状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成都市婴儿辅食添加知识及喂养行为现状,为开展婴儿营养改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分层整群随机抽取成都市3~12月龄婴儿580名,对其看护人相关婴儿辅食添加知识及喂养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婴儿看护人辅食添加知识得分不及格率为39.9%,优秀率为12.3%;获取辅食添加知识的实际和期望来源均主要是儿保医护人员(70.7%、63.8%);6月龄婴儿谷类、水果/蔬菜类、蛋类、鱼/肝脏和其他肉类的添加率分别为95.7%、83.6%、84.5%、31.9%、30.2%;各类辅食首次添加时间集中在4~6月龄。【结论】目前成都市婴儿看护人辅食添加知识水平较低,婴儿辅食添加不尽合理,建议通过儿保医护人员加强婴儿辅食添加知识普及和技能指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陕西省镇安县36月龄以下婴幼儿出生情况和喂养行为。 【方法】 采用PPS抽样,在陕西省镇安县抽取432名36月龄以下婴幼儿,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婴儿平均出生体重为3 270 g,身长50.3 cm,性别间无显著差异。低出生体重儿占5.1%,巨大儿占5.6%。婴儿4个月内母乳喂养率为52.3%。分别有4.2%、 26.3%和73%的婴幼儿在4~5月龄、6~11月龄和12~17月龄断奶。该地区0~5月龄婴儿96.7%已添加汤汁饮料类辅食;开始添加半固体软质谷类食物的中位数大多是在6月龄;有一半婴幼儿在7、8月龄开始添加蛋类和肉类;18~35月龄婴幼儿中有一半是在12个月龄时开始添加鱼类;12~17月龄儿中分别有88.4%和56.5%的比例添加了肉类和鱼类。 【结论】陕西镇安农村婴幼儿母乳喂养率很低,婴儿抱奶时间长,断奶过早,辅食添加过早,6月龄以后辅食种类不丰富,添加优质蛋白的时间较晚。建议应在包括镇安在内的贫困农村加大力度宣传母乳喂养,尽量保证母乳喂养,同时要适时、合理地添加辅食。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0~18月龄婴幼儿喂养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广东省0~18月龄婴幼儿的喂养现状,为指导婴幼儿的科学喂养提供依据。【方法】整群抽取广东省城市、城镇、农村3844名婴幼儿,对喂养方式的现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4月龄母乳喂养率75.6%、纯母乳喂养率36.3%,母乳喂养持续时间(6.06±3.37)月、纯母乳喂养持续时间(3.60±2.00)月;4个月内主要喂养方式是混合喂养,占50.8%;母乳喂养儿的乳类添加率达91.9%;②婴幼儿开始添加辅食时间为(3.8±1.75)月龄,41.7%婴幼儿早于4月龄添加辅食,城镇过早添加辅食的现象较为突出;添加辅食的种类较丰富,但豆类添加率较低;农村婴幼儿蛋类添加率从4月龄、肉类添加率从6月龄开始显著低于城市和城镇;6月龄后婴幼儿从辅食获得能量落后于发展中国家的推荐量。【结论】婴幼儿的喂养仍存在问题,需继续提高母乳喂养率、改变过早添加辅食的现象、增加豆类添加率、改善添加辅食的品质。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重庆市南岸区婴儿母乳喂养及辅食添加现状,并探索其影响因素,为加强科学喂养提供依据。 【方法】 通过整群随机抽样方式抽取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来两中心进行儿童保健的0~12月婴儿母亲或看护人进行婴儿喂养及其影响因素调查。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别分析母乳喂养和辅食添加影响因素。 【结果】 <4月婴儿母乳喂养率为76.56%,纯母乳喂养率占45.63%。4~6月婴儿喂养方式以部分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为主,分别为52.8%、42.23%;7月~和10~12月,婴儿喂养方式以人工喂养为主,分别占69.66%、87.00%。辅食添加基本从4月龄开始,米粉/米糕和菜泥/果泥添加率分别在5、6月龄达到最高,分别为84%、84.5%;到7月以后粥/面条、碎菜/水果、蛋类和肉类添加率逐渐增加,到12月时基本能达到90%左右。辅食添加顺序大致为米粉/米糕、菜泥/果泥、碎菜/水果、蛋黄、粥/面条、蛋羹、肉类。 【结论】 该区婴儿母乳喂养情况有待改善,辅食添加情况可观。妇幼保健等相关部门应做好普及科学喂养知识的宣传工作,提高人群母乳喂养意识,从而改善婴儿母乳喂养情况和辅食添加行为。  相似文献   

6.
灾后陕西宁强农村地区6~24月龄婴幼儿营养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陕西受灾县宁强农村地区6~24月龄婴幼儿的营养与生长发育状况。 【方法】 以宁强县8个乡45个村327名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指标测定和指血血红蛋白检测。 【结果】 婴幼儿贫血检出率为49.9%,生长迟缓率为9.8%,低体重率为6.4%,消瘦率为4.6%;母乳喂养率达89.9%,但仅7.1%的婴儿在出生后1 h内开奶;已添加辅食的婴幼儿主要以谷类食物为主,但豆类、鱼类的添加较少。 【结论】 宁强县农村地区6~24月龄婴幼儿的营养状况较差,生长发育水平较低,辅食添加食物较单一,需要对婴幼儿采取必要的营养干预措施,对其看护人加强营养知识教育,以改善婴幼儿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宝安区6~36月龄婴幼儿贫血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基层医生提供预防贫血的依据。方法采用现况调查的方法,以6~36月龄婴幼儿为研究对象,医务人员填写调查问卷,共收集有效问卷355份。对影响因素采用卡方检验、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对变量间的关系进行探究和分析。结果宝安区6~36月龄婴幼儿贫血的总体发生率为19.2%。6~12月龄婴儿贫血的发生率最高(23.3%),其次是13~24月龄的幼儿(9.1%),25~36月龄的幼儿贫血发生率最低(7.1%)。随着年龄的增长,贫血发生的风险逐渐降低。首次添加辅食时,相对于添加强化铁米粉,添加其他辅食的婴幼儿更容易发生贫血。相对于父母为主要照顾者的婴幼儿,祖父母/外祖父母为主要照顾者的婴幼儿不容易发生贫血。结论宝安区6~36月龄婴幼儿贫血的发生率低于国际报道水平,但高于上海浦东地区。6~12月龄是婴幼儿发生贫血的高峰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幼儿贫血的发生率降低。不科学添加辅食容易造成婴幼儿贫血,祖父母/外祖父母为主要照顾者的婴幼儿不易发生贫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本研究以健康婴幼儿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时间添加辅食、添加不同种类辅食对婴幼儿贫血发生的影响。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北京顺义区3~18月龄婴幼儿143名,向其母亲询问婴儿基本状况、添加辅食时间和辅食种类等;采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方法测量其血红蛋白浓度。 【结果】 本研究发现该组儿童贫血发生率12个月前为30%左右,明显高于12个月后的10%左右 (P< 0.01)。不论男童还是女童, 6个月龄前或6个月龄后儿童,4个月前添加辅食均可以使贫血发生率下降(P< 0.05)。添加铁强化食物(如配方奶和营养素补充剂)可以使血红蛋白浓度升高(P< 0.05)。采用不同贫血诊断标准(97、105、110 g/L),贫血发生率差异仍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1)。 【结论】 12个月龄前儿童贫血发生率明显高于12个月龄后儿童。虽然4个月前添加铁强化辅食使得铁营养状况得到改善,但适宜的辅食添加时间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四川省农村2岁以内婴幼儿喂养与辅食添加状况. [方法]利用2005年10月~2007年10月四川省农村学龄前儿童营养与健康状况相关危险因素调查,获取2岁以内共783名婴幼儿喂养方式与辅食添加状况调查资料,并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婴幼儿开奶时间的中位数为5 h,其中出生后2 h内开奶的比例为37.3%;6月龄婴儿母乳喂养率、混合喂养率、人工喂养率分别为58.3%、36.7%和5.0%;婴儿平均断奶时间为7.6个月;27.2%的婴幼儿在出生后4月龄前已经添加辅食;6~8月龄的婴幼儿中还有12.6%尚未添加辅食;1岁时添加婴儿配方奶、普通奶、谷类、蔬果、蛋类、肉类、肝脏及血、豆类及其制品的比例分别为35.9%、65.5%、86.6%、69.8%、65.4%、69%、10.2%、25.9%. [结论]四川省农村婴幼儿母乳喂养率较低、辅食添加不合理,应普及母乳喂养观念,实时添加辅食,转变不良喂养行为.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婴幼儿家长喂养行为,提高家长科学喂养知识水平。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在儿保门诊调查了213例1~24月龄婴幼儿家长喂养方式情况;对2013年出生的204例婴儿的保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6月龄时的喂养方式及贫血情况,采用BC-3200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常规。结果 "6个月内应纯母乳喂养"知晓率为96.2%,1~3月龄添加配方奶原因母婴暂时分离占39.1%,4~6月龄混合喂养占76.6%,家长准备母乳喂养持续时间平均为10.1个月,13~24月龄人工喂养占94.8%。204例婴儿中6月龄贫血患病率26.5%。有160例在6月龄前添加含铁辅食,有44例未添加含铁辅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9,P0.01)。结论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迫切需要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促进新生儿母亲纯母乳喂养至6个月。在儿保门诊指导母亲正确哺乳,合理添加辅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5岁以下流动儿童营养与健康状况,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的方法对通过整群抽样方法获得的朝阳区490名5岁以下流动儿童进行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 【结果】 低出生体重儿和巨大儿占2.45%和10.61%,均高于北京市城区平均水平。4个月和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分别为67.11%和49.78%,前者高于北京市4月龄儿童纯母乳喂养率。2岁以下儿童的辅食添加率为85.12%。 【结论】 流动儿童喂养存在不合适之处,同时流动儿童存在营养不均衡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营养包对陕西宁强农村地区6~24月龄婴幼儿营养干预6个月的效果。 【方法】 对宁强县所有6~24月龄婴幼儿每天补充1包富含优质蛋白、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营养包,在干预开始前和干预6个月后共抽取634名婴幼儿进行身长、体重测量和指血血红蛋白检测。 【结果】 营养包干预6个月后,婴幼儿平均血红蛋白、身长、体重、年龄别体重(WAZ)、身高别体重(WHZ)分别提高7.4 g/L、3.3 cm、1.2 kg、0.6分、0.6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χ2检验,干预后比干预前贫血患病率下降25.1%(P<0.01),生长迟缓率下降1.0%,低体重率下降5.4%(P<0.01),消瘦率下降4.0%(P<0.01)。 【结论】 给6~24月龄婴幼儿补充营养包6个月后可以显著降低婴幼儿的贫血患病率、低体重率和消瘦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来院就诊北京地区常住人口婴幼儿贫血患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保健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1-12月来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就诊141 331例6月龄~3岁儿童末梢血或静脉血血常规五分类检测结果。按照血红蛋白低于110g/L为贫血筛查标准,MCV和MCHC水平差异为贫血类型筛选标准,6月龄组(6~12月龄)、1~岁组和 2~岁组共3个年龄组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本次回顾分析人群中,婴幼儿贫血总患病率为10.29%,6月龄~组贫血患病率为22.1%,1~岁组为8.52%,2~岁组为1.97%,χ2检验结果表明年龄组间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贫血类型分析发现小细胞低色素贫血为12.43%,大细胞性贫血为0.24%,正细胞性贫血为17.03%以及单纯小细胞性贫血为69.78%。贫血程度情况分析表明轻度贫血13 276例,患病率为9.39%;中度贫血1 247例,患病率为0.88%;重度贫血19例,患病率为0.013%。 【结论】 以婴幼儿6月龄组贫血患病率最高,轻度贫血患病率居首位,本次资料分析结果可作为现阶段门诊就诊儿童人群营养保健干预的实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婴幼儿乳房早发育16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婴幼儿乳房早发育的特点及其发展为中枢性性早熟的比率。 【方法】 对2007年7月—2010年8月在本院进行体检发现乳房结节的162名1月~3.4岁的婴幼儿进行定期体检、随访,年龄>2岁、乳房结节2.5 cm及乳房结节退而复现的患儿,均进行腹部、乳房B超,性激素、骨龄等相关检查。据病情需要进行GnRH激发试验、头颅MRI检查。 【结果】 乳房结节最常见出现年龄在5~8月龄,到2岁半消失者达96.91%,出现乳房结节患儿的喂养方式中纯母乳喂养>混合喂养>人工喂养。不同喂养方式在患儿乳房结节大小、乳房结节退而复现及乳房结节单侧或双侧出现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卵巢、性激素及骨龄异常者占乳房早发育的2.47%,GnRH激发试验均阴性,中枢性性早熟的发生率为0。 【结论】 婴幼儿乳房早发育大多是一种良性情况,但应注意观察随诊,以便早期发现中枢性性早熟的征象,及时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武汉市江汉区0~18月龄婴幼儿母乳喂养及食物转换现状,为制定改善婴幼儿喂养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武汉市江汉区两个社区,将常住的0~18月龄婴幼儿作为调查对象,对其抚养人进行婴幼儿喂养情况的问卷调查。 【结果】 <4个月、4~6月、6~9月、9~12月婴儿的母乳喂养率分别为:80.95%、66.67%、45.46%和26.61%;断乳的首要原因为母乳不足(74.29%);<4个月、4~6月、6~9月、9~12月婴儿的食物转换率分别为:12.70%、58.82%、99.09%和99.08%;在已引入辅食的婴儿中,60.39%的婴儿首次引入时间在4~6月;动物性辅食的引入频率较低。 【结论】 婴儿母乳喂养率有待提高,食物转换方面存在转换时间不合理及动物性辅食引入频率较低的问题,应进一步开展母乳喂养及食物转换的宣传教育,指导抚养人进行科学喂养,以促进婴幼儿健康。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6岁以下儿童的排便状况。 【方法】 将2009年12月-2010年3月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儿保科体检的6岁以下和部分幼儿园儿童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婴幼儿(0~2岁)及年长儿(2.1~6岁)两种问卷调查儿童的大便情况。 【结果】 90%以上1岁儿童排便次数(1次或2次/日)与性状接近成人。近2/5的婴儿排大便已定时(77/207,占37.2%),其中90.9%(70/77)6月龄前大便时间已较固定。503例6岁以下儿童中发生便秘者57例(11.3%),近3/5(59.6%)发生便秘的儿童中排便次数为1次/日。 【结论】 儿童排便状况与年龄有关。大便次数不是诊断便秘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农村地区6-24个月婴幼儿看护人对辅食添加的认识。方法采用专题小组讨论的方法,对北京等5省市的5个县农村地区6-24个月婴幼儿的看护人197人进行访谈。结果多数婴幼儿看护人认为:“婴儿4-6个月时应添加母乳以外的辅食”;“婴儿可以吃肉的时间在一岁以后或更晚、牙长整齐了、断奶后等”;“有必要给孩子单独做饭”;“家庭自制的食物比市售婴幼儿食品安全、卫生”。婴幼儿看护人获得喂养知识途径主要是儿童保健医生和书刊杂志。看护人对辅食添加的认识存在地区差异。结论应针对不同地区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对婴幼儿看护人的喂养知识指导和营养教育,以提高农村地区婴幼儿辅食添加质量,保证和促进婴幼儿健康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目前上海地区婴幼儿的进食行为状况:主要进食行为问题,喂养人的喂养行为,婴幼儿进食技能的发展状况。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6个区2~36个月的健康婴幼儿960位进行进食问卷调查,收回填写完整有效的问卷共873份,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 42.7%的家长认为婴儿存在进食行为问题,主要进食问题依次为吃得太少(38.0%)、挑食或偏食(21.4%)、恶心或呕吐(19.8%),幼儿的主要进食问题为挑食或偏食(39.5%)、吃得太少(34.3%)、吃得太慢(32.8%);喂养行为中有喂食时间过长、进餐次数过多、喂食位置不合理、喂养人的喂食技巧不合理等问题;同时调查还发现婴幼儿进食技能获得的月龄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落后, 会用手指喂食、帮助自我喂食、用杯喝水、独立用广口杯喝水这几项进食技能的获得月龄明显落后与教科书上列举的婴幼儿该几项进食技能的获得月份,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改变不合理的喂食频率、进食时间、喂养行为,适时的促进婴幼儿进食技能的发展,可以减少婴幼儿进食问题的发生,促进婴幼儿进食行为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