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特发性身材矮小( idiopathic short stature, ISS) 儿童全血铜、铁、钙、镁、锌、铅以及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 BALP)水平,了解其对身高的影响。 【方法】 测定ISS组儿童及正常对照组儿童全血铜、铁、钙、镁、锌、铅及血清BALP水平并比较分析。 【结果】 ISS组儿童血铅及血清BALP水平均高于相应年龄段健康对照组儿童,血钙、血锌均低于对照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 【结论】 铅暴露对儿童的身高有不良影响,可能是引起儿童ISS的因素之一,而血钙和血锌缺乏也影响了儿童的身高,此外ISS儿童体内BALP水平升高,可用于其疗效监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三种糖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甲基强的松龙、地塞米松短期应用对婴幼儿成骨细胞功能的影响。 【方法】 毛细支气管炎住院治疗的患儿30例,分为氢化可的松组、甲基强的松龙组和地塞米松组。分别给予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10 mg/(kg·d)、甲基强的松龙3~5 mg/(kg·d)、地塞米松0.25~0.5 mg/(kg·d),均静脉注射,连用5 d。于用药前、用药5 d结束后采集血,检测骨碱性磷酸酶和总碱性磷酸酶。 【结果】 1)氢化可的松组、地塞米松组治疗前后血清骨碱性磷酸酶、总碱性磷酸酶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92,P>0.05)。2)甲基强的松龙组治疗前后血清骨碱性磷酸酶水平分别为(82.15±25.86)和(57.27±17.53) 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47,P<0.01);血清总碱性磷酸酶水平分别为(149.71±22.22)和(117.00±24.93) 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11,P<0.05)。3)血清骨碱性磷酸酶和总碱性磷酸酶水平呈高度正相关关系(R=0.703,P<0.01)。 【结论】 短期应用常规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即对儿童成骨细胞功能产生抑制作用。血清总碱性磷酸酶可以替代骨碱性磷酸酶反映儿童成骨细胞功能变化情况。在保证同样临床效应前提下,相对于甲基强的松龙和地塞米松,以使用氢化可的松为宜。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支气管哮喘患儿全血锌、铁、钙、镁、铜、铅、锰、硒等微、常量元素含量的变化,并探讨其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意义。 【方法】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1 986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和856例正常对照组儿童全血锌、铁、钙、镁、铜、铅、锰、硒8种元素含量,并对检测结果作比较分析。 【结果】 支气管哮喘患儿组锌、铁和钙含量较正常对照组低,血铅含量较正常对照组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铜、镁、硒、锰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哮喘的急性发作期,血锌、钙含量低于缓解期(P<0.05)。 【结论】 锌、铁、钙缺乏,铅暴露增加,是造成哮喘患儿免疫功能减低、免疫调节紊乱的重要原因,在治疗中需适当补充锌、铁、钙,减少铅暴露。  相似文献   

4.
丘冰青 《现代医院》2006,6(2):57-58
目的探讨血清中的骨钙素、β-Ⅰ型胶原羧基前肽测定在佝偻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检测50例佝偻病患儿(观察组)及30例正常健康儿(对照组)血清骨钙素、β-Ⅰ型胶原羧基前肽及(GBP)、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结果观察组骨钙及β-Ⅰ型胶原羧基前肽异常检出率分别为80%及98%,而对照组的异常检出率分别为6%,1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检测血清碱性磷酸酶、钙、磷异常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检测血清碱性磷酸酶、钙、磷异常率分别为50%、12%、10%,均明显低于血清骨钙素、β-I型胶原羧基前肽的异常检出率(P<0.01)。10例佝偻病患儿经用罗钙全及十维锌铁钙治疗8~12周后复查骨钙素、β-Ⅰ型胶原羧基前肽有8例(80%)降至正常范围。结论血清中的骨钙素、β-Ⅰ型胶原羧基前肽的测定是佝偻病患儿的早期诊断及观察疗效的一个较灵敏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5.
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成骨细胞表型标志物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通过成骨细胞的表型标志物骨钙蛋白、骨碱性磷酸酶、I型前胶原羧基端伸展肽 ,探讨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时成骨细胞的功能状况。 【方法】 采用ELISA法和放免法检测了 1 7例佝偻病患儿和 2 0例条件匹配的对照组小儿的血清骨钙蛋白、骨碱性磷酸酶、I型前胶原羧基端伸展肽及 2 5羟维生素D水平。 【结果】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I型前胶原羧基端伸展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骨碱性磷酸酶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 0 1 ) ,而骨钙蛋白 ,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 )。佝偻病患儿和对照组小儿骨碱性磷酸酶与I型前胶原羧基端伸展肽呈正相关 (相关系数 0 .484,P <0 .0 1 )。骨碱性磷酸酶与骨钙蛋白呈负相关 (相关系数 - 0 .435 ,P <0 .0 1 )。骨钙蛋白与I型前胶原羧基端伸展肽呈负相关 (相关系数 - 0 .40 9,P <0 .0 1 )。 【结论】 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时成骨细胞的三种基因表型标志物的变化是不同的 ,骨碱性磷酸酶和I型骨胶原合成增强 ,骨钙蛋白合成抑制  相似文献   

6.
陈丰 《现代医院》2012,12(12):48-49
目的探讨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儿童尿锌与血骨碱性磷酸酶之间的关系,以此用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利用尿锌半定量快速检测实验盒以及小儿骨源性碱性磷酸酶试剂盒,对2008年6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50例以及150例对照组儿童的尿锌以及骨碱性磷酸酶进行检测,对比分析两组儿童的各项指标水平。结果经检测治疗组患儿的血骨碱性磷酸酶水平(250.71±23.12)IU/L,对照组儿童的血骨碱性磷酸酶水平为(220.98±23.21)IU/L,两组差异具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对比两组儿童的佝偻病患病率,治疗组患儿中有101例患儿BALP水平大于或者等于250 IU/L,对照组儿童中,有50例儿童的BALP水平超过250 IU/L,差异具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患儿中有113例患儿的尿锌水平低于20 ug/dl;对照组儿童42例尿锌水平低于20 ug/dl,差异具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学龄儿童以及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小儿,应及时进行尿锌以及骨碱性磷酸酶常规检测,早发现疾病,实现尽早快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锌制剂治疗婴幼儿佝偻病的临床效果及对血微量元素影响,探讨应用锌制剂治疗的临床意义及使用方法.方法 筛选80例佝偻病婴幼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给予维生素D和钙剂,实验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锌制剂,均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腕X线阳性改善率、血微量元素差异.结果 实验组的总有效率、腕X线阳性改善率分别为97.5%和96.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和69.6%;实验组、对照组治疗后血锌、血钙、血磷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 0.01或P<0.05),骨碱性磷酸酶(Balp)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实验组治疗后血锌、血钙、血磷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P<0.05),Balp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 补充锌制剂治疗婴幼儿营养性佝偻病,能显著提高疗效,协同提高血钙、血磷水平,降低骨碱性磷酸酶,能较全面解决婴幼儿佝偻病的生理失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磷酸盐合剂联合维生素D_3对营养性佝偻病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营养性佝偻病患儿46例,按照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磷酸盐合剂治疗,观察组应用磷酸盐合剂联合维生素D_3治疗,分析不同治疗方案对患儿骨密度以及25(OH)D及G-CSF、TNF-α水平的影响。结果观察组X线片改善率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桡骨以及尺骨骨密度均高于对照组,骨碱性磷酸酶、G-CSF以及TNF-α均低于对照组,血磷、血钙以及25(OH)D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营养性佝偻病患儿采用磷酸盐合剂联合维生素D_3治疗可有效提高患儿骨密度,促进患儿临床症状改善,降低骨碱性磷酸酶、G-CSF以及TNF-α水平,提高25(OH)D及钙、磷等元素水平,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殷怀明 《浙江预防医学》2011,23(6):18-19,23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对营养性佝偻病患儿骨代谢影响。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Bsm I酶切技术检测了92例营养性佝偻病患儿VDR基因型,同时测定骨代谢指标,并分析两者间的关系。结果 92例营养型佝偻病患儿VDR基因Bsm I多态性频率分别为bb 93.48%,Bb 4.35%,BB 2.17%;bb基因型组患儿血清骨钙素水平明显高于Bb基因组及BB基因型组患儿(P均〈0.05)。3组间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降钙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营养性佝偻病Bsm I酶切位点VDR基因多态性与骨钙素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10.
高氟环境对骨代谢及钙、镁、锌、铜元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了解长期接触氟化物对骨代谢及钙、镁、锌、铜元素的影响,对某铝厂电解车间35例工人血清骨钙素、碱性磷酸酶、钙、镁元素及铜、锌水平进行了检测,并与同厂37例非暴露氟化物者进行了对照分析。结果发现,实验组血清骨钙素、钙、镁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1,P<0.05,P<0.01)。提示长期氟暴露可能影响骨形成过程。但两组血清碱性磷酸酶及铜、锌水平差异无显著意义(P值均大于0.05)。  相似文献   

11.
昆明地区佝偻病发病因素初步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昆明地区年日照丰富,儿童户外活动多,但婴幼儿佝偻病发病率仍高,为了解地区佝偻病发病的相关因素,特做此项研究。方法 选择3-18月儿童74名,分为正常对照组(20名),佝偻病组(54例),其中佝偻病组又分为初期组(36名),激期组(18名)。每例均取血测25(OH)D3)含量及相关生化指标;对有关情况进行调查,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所有74名儿童其血清25(OH)D3水平均高于11μg/L,正常组儿童与佝偻病初期组儿童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正常组儿童及初期组儿童与激期组儿童相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均为P<0.05)。激期组儿童血清钙水平较低,与正常组及初期组儿童相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均为P<0.05)。结论 昆明地区大多数佝偻病患儿处于初期阶段,其体内维生素D3水平并不低,钙剂摄入的不足是致病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于艳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7):2756-2758
目的:了解周口市0~3岁小儿佝偻病患病情况,分析25(OH)D3与骨碱性磷酸酶(BALP)在佝偻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抽取周口市0~3岁小儿样本240例,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小儿营养状况、既往病史、饮食习惯、生活环境、户外活动等情况进行调查,并测定小儿身高、体重、血清钙、磷、25(OH)D3和BALP水平。结果:240例小儿中患佝偻病25例,患病率为10.42%,其中0~6个月龄患病率最高为20.97%,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患病率(P<0.05)。佝偻病患病率与小儿喂养方式、居住环境、饮食习惯、户外活动和反复呼吸道感染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佝偻病患儿血清25(OH)D3和BALP水平明显低于非佝偻病小儿(P<0.01)。结论:0~6个月龄是小儿佝偻病高发段,儿童佝偻病患病与喂养方式、居住环境、饮食习惯、户外活动和反复呼吸道感染有关,其血清25(OH)D3和BALP明显低于健康儿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唐山地区儿童佝偻病与微量元素的关系,为儿童佝偻病的防治提出措施。方法:对2007年1~12月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就诊儿童的骨碱性磷酸酶和微量元素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儿童佝偻病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男女童间骨碱性磷酸酶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月份间儿童骨碱性磷酸酶水平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佝偻病好发于1~3月份;佝偻病患儿体内锌、铜降低,Cu/Zn比值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佝偻病多伴有锌、铜降低,及时适量地补充微量元素是防治佝偻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围生期妇女骨量和骨代谢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8~2009年100例孕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的100例未孕妇女为对照组,将观察组孕早期、孕中期及孕后期和对照组的血清磷、钙、骨碱性磷酸酶、骨钙素、尿钙/肌酐及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雌二醇等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经研究比较发现,随着孕周的增加,观察组孕后期血清磷、钙、骨钙素降低,而则尿钙/肌酐、骨碱性磷酸酶、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雌二醇升高,孕后期与孕中期、孕前期及对照组比较,P0.05或P0.01,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围生期妇女进行监测骨量和骨代谢较为重要,以便及时采取补钙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25-(OH)D3、骨碱性磷酸酶等临床常用的实验室检查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诊断价值。 方法 对1 190名0~4岁儿童进行临床体检,随机选取部分儿童抽取静脉血测定骨碱性磷酸酶、血25-(OH)D3、钙、磷、碱性磷酸酶及骨密度、左手腕骨X片。比较其检测佝偻病的灵敏度、特异度。通过ROC曲线对25-(OH)D3、骨密度诊断价值进行评价。结果 佝偻病患儿血25-(OH)D3明显低于对照组,25-(OH)D3的ROC线下面积为0.633(95%CI:0.581~0.684),具有中度诊断性。针对西昌人群,维生素D不足诊断浓度最合适诊断点为72.86 nmol/L。利用该界值点诊断佝偻病的灵敏度为65.35% ,特异度56.02%。骨密度、钙、磷、碱性磷酸酶、骨碱性磷酸酶多种检查指标可做为佝偻病的辅助检查手段,诊断性稍差,联合25-(OH)D3和骨碱性磷酸酶诊断早期、活动期佝偻病灵敏度提高至76.67%,特异度90.91%。 结论血25-(OH)D3浓度为诊断佝偻病的良好指标。骨碱性磷酸酶灵敏度、特异度相比优于其他指标,可用于人群筛查。骨碱性磷酸酶和25-(OH)D3项目的条件下联合辅助诊断,提高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识别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小剂量葛根素联合雌二醇对去卵巢大鼠的骨组织、血钙、磷和碱性磷酸酶的影响,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5月龄健康雌性大白鼠120只,分成5个实验组(每组24只):①假手术组(sham);②去卵巢模型组(OVX);③葛根素组(Pr),皮下注射葛根素,50 mg/kg,1次/d;④雌二醇组(E2),皮下注射雌二醇200μg/kg,2次/周;⑤小剂量葛根素+雌二醇组(Pr+E2),皮下注射雌二醇100μg/kg,2次/周和葛根素25 mg/kg,1次/d。各实验组在第4、8、12和20周,随机取6只大鼠取股骨切片观察骨组织,采血测量血钙、磷和碱性磷酸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OVX组第4、8、12、20周的骨组织呈骨质疏松病理改变,血钙、磷明显低于sham组(P﹤0.01),OVX组的第4、8、12、20周血碱性磷酸酶均明显高于sham组(P﹤0.01)。3个治疗组各时间的骨组织和血钙、磷和碱性磷酸酶与sham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的葛根素联合雌二醇治疗能使去卵巢大鼠骨组织和血钙、磷和血碱性磷酸酶基本恢复正常(P﹥0.05),与较大剂量的葛根素组或较大剂量的雌二醇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的雌二醇与葛根素对去卵巢大鼠的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效果与单独使用较大剂量的葛根素或较大剂量的雌二醇相比治疗效果相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新生儿的骨代谢特点,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取30例足月适于胎龄儿(AGA)、17例足月小于胎龄儿(SGA)、33例早产AGA和6例早产SGA作为研究对象,检测血清骨钙素(OC)、β胶原分解片段(β-CTx)、血清钙(Ca2+)、甲状旁腺素(PTH)和25-羟胆骨化醇[25(OH)D3]浓度,并采用方差分析和Q检验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足月SGA和早产AGA组血清OC浓度低于足月AGA组(P分别<0.01和<0.05);足月AGA组血清β-CTx浓度低于早产AGA组(P<0.05);早产AGA和SGA组血清Ca2+浓度低于足月AGA组(P均<0.05);早产AGA组血清PTH浓度低于足月AGA和SGA组(P分别<0.01和<0.05);四组血清25(OH)D3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足月SGA、早产AGA和SGA与足月AGA相比容易发生代谢性骨病,应加强代谢性骨病的监测,同时还应注意足月AGA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