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通过调查、分析风疹暴发疫情的了解风疹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发生原因,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防止疫情蔓延,为控制风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1年某中学的风疹暴发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采集疑似病例的血清标本进行抗体鉴定.结果 对8份病例血清标本进行“风疹与麻疹IgM抗体”检测,其中有7份病例“风疹IgM阳性”,均未检出麻疹IgM抗体.结论 此次疫情为一起由风疹病毒引起的风疹暴发疫情,切实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和提高风疹疫苗接种率是预防风疹发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第七中学、第七小学两起学校麻疹暴发疫情的调查处理,分析两起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探讨学校预防与控制麻疹的措施。方法使用卫生部统一的疑似麻疹病例调查表,对两所学校的发热出疹性病例进行个案调查,采集发热出疹病例血清,用ELISA法检测血清麻疹IgM抗体。结果阿拉善盟阿左旗第七中学学生共1084人,发病14例,罹患率为1.29%,发病时间高峰为3月17~24日,共发病11例;第七小学学生共680人,发病17例,罹患率为2.5%,发病时间高峰为5月3~8日,共发病13例;两所学校16例麻疹病例均为流动人口子女,年龄主要分布在6~13岁,共13例,占发病总数的41.94%。采集45份病例急性期的血清标本,31份麻疹IgM抗体阳性。结论外地输入性病例是造成该起爆发疫情的根本原因,加强病例的监测以及完善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提高适龄儿童特别是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率是预防与控制麻疹流行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风疹暴发的原因,探讨风疹疫情的控制措施。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的方法,对病例进行个案调查,采集双份血清用酶免实验测定风疹IgM抗体。结果:本次风疹发病67人,罹患率11.75%。风疹IgM抗体67例均阳性。发病原因是学校班车、教室空间相对狭小,通风不良,学生密切接触,造成病毒交叉感染所致。采取控制传染源,校车消毒,教室开窗通风,应急免疫接种,健康教育等综合措施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加强学校传染病的管理,填补免疫空白是控制学校风疹暴发流行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3所学校麻疹疫情暴发的调查处理,分析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探讨学校预防与控制麻疹的措施。方法使用卫生部统一的麻疹疑似病例调查表对3所学校的发热出疹性病例进行个案调查。采集发热出疹病例血清,用ELISA法检测血清麻疹IgM抗体。结果3所学校在校学生共6910人,发病16例,罹患率0.23%(16/6910)。这几所学校均为民办学校.病例为来深圳务工的流动人口子女,年龄分布在6~13岁,共16例。在16例病例中仅有3人接种了一针次的麻疹疫苗,占发病数的18.75%.剩余病例除1人未接种麻疹疫苗外,其余接种史均为不详。结论加强对麻疹病例的监测,在儿童入托、入学时查验预防接种证。及时发现漏种儿童并补种麻疹疫苗,提高2针次麻疹疫苗的免疫接种率是预防与控制学校麻疹暴发流行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2004年阳江市局部地区麻疹暴发流行情况,为麻疹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阳江市2004年麻疹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检测麻疹IgM抗体。结果2004年1-12月阳江市共发生麻疹暴发疫情5起,合计91例病例,罹患率为4.10%(91/2 218),均为13岁以下儿童,其中6~13岁儿童发病85例,占总病例数的93.41%;病例发生时间分布在3-5月;在91例病例中,有麻疹疫苗免疫史者占13.19%,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者分别占39.56%、47.25%。患者麻疹IgM抗体阳性率为84.38%(27/32)。5起疫情从首例病例到报告疫情时间为9~54 d。结论疫情报告不及时和麻疹疫苗接种率偏低是发生麻疹暴发的主要原因。今后在做好适龄儿童麻疹疫苗初始免疫的同时要切实加强复种免疫工作,努力消除免疫空白和减少易感人群的积累,预防控制麻疹暴发和流行。  相似文献   

6.
一起麻疹、风疹混合流行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出疹性疾病流行的原因,探讨麻疹和风疹混合流行的特征,提出控制麻疹和风疹流行的措施。方法:采用个案调查的方法,对每一例发热或出疹性病例填写个案调查表,采集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麻疹IgM抗体和风疹IgM抗体。结果:1999年12月21日-2000年4月8日河北省沧州青县发生的出疹性疾病为麻疹、风疹混合流行,发生麻疹疑似病例96例,罹患率2.59/10万,其临床症状相似;时间绵延108d;病例年龄范围5个月-42a;发病地理范围波及全县15个乡。经血清学确诊的麻疹病例32例,风疹病例15例,麻疹和风疹比为2.13:1。尽管采取局部麻疹疫苗应急接种,但流行并未立即终止。结论:麻疹疑似病例的爆发或流行应及早作出血清学诊断,在掌握清楚的流行病学资料的前提下,对流行的年龄和地区范围的目标人群作出应急接种,强调较高的应急接种率,尽早扑灭疫情。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该例输入性成人麻疹突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患病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并对其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实验室测定麻疹IgM。结果确诊麻疹病例1例,麻疹IgM阳性。密切接触者5人,未发病。结论继续认真贯彻2006年卫生部下发的《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提高麻疹疫苗接种覆盖率,加强流动人口麻疹的预防控制,是控制和消除麻疹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深圳市罗湖区两起学校麻疹暴发流行疫情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深圳市罗湖区两起学校麻疹暴发疫情的调查处理,分析两起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探讨学校预防与控制麻疹的措施。方法使用卫生部统一的疑似麻疹病例调查表,对两所学校的发热出疹性病例进行个案调查,采集发热出疹病例血清,用ELISA法检测血清麻疹IgM抗体。结果鹤围学校学生共880人,发病13例,罹患率为1.48%,发病高峰时间为4月5~17日,共发病9例;莲城学校学生共1 080人,发病16例,罹患率为1.48%,发病高峰时间为4月10~15日,共发病12例。两所学校麻疹病例均为流动人口子女,年龄主要分布在6~10岁,共17例,占发病总数的58.6%。29例病例中仅17.24%的学生接种了1针次麻疹疫苗,6.90%的学生接种了2针次麻疹疫苗。结论加强病例的监测以及完善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提高适龄儿童特别是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率是预防与控制麻疹流行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发热出疹性疾病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对发热出疹性疾病(RFIs)暴发疫情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探讨RFIs的防治对策。方法 对绵阳市近3年发生的21起579例RFIs暴发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病例的急性期血清进行麻疹、风疹IgM抗体检测。结果 21起RFIs暴发疫情,血清学确诊为麻疹的有15起426例,确诊为风疹2起56例,其它RFIs 4起96例。RFIs的发病高峰季节为春季。麻疹发病以冬、春季为主,风疹和其它RFIs发病全部在2月、5月。麻疹发病年龄以4—14岁为主占77.2%,风疹和其它RFIs全部是7—14岁的中、小学生。确诊为麻疹的病例中有明确麻疹疫苗免疫史的占52%;不祥的占43.8%;未免疫的占4.2%。麻疹IgM抗体阳性检出率53.3%;风疹IgM抗体阳性检出率35.7%。结论 RFIs暴发疫情以麻疹为主,血清学诊断是科学鉴别RFIs病种的重要手段。调整免疫策略,将复种提前到4岁,可降低麻疹发病率和在学龄前儿童和中、小学校的暴发和流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郴州市发热出疹性疾病(rash and rubella illness,RFIs)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检测RFIs病例麻疹、风疹IgM抗体;分析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结果一年来发生5起RFIs暴发,共219例,其中麻疹152例,发病年龄高峰为1岁组,占14.47%,其次为7岁组,占13.82%;风疹67例,发病年龄高峰为13岁组,占37.31%。结论郴州市麻疹、风疹病例以暴发为主。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从化市登革热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探讨并制订预防控制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疫情个案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6年10月6日至11月6日从化市太平镇发生了一起由I型登革病毒引起的暴发疫情,疫情波及2个行政村,发病例数共49例,发病率为9.1/10万,无死亡病例;发病年龄以35岁以上为主,共34例,占总病例数的69.39%;男性27例,女性22例;血清学检查登革热IgM抗体阳性47例。结论该次登革热暴发疫情是从化市首起暴发疫情。对登革热流行的控制在于反复多次杀灭成蚊。  相似文献   

12.
杨建新 《职业与健康》2013,29(7):853-854
目的 分析南宁市良庆区某初级中学一起风疹暴发疫情血清学检测和疫情处置过程,为提高风疹的实验室早期诊断能力和预防控制工作积累经验.方法 对该疫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及15例病例血清麻疹IgM和风疹IgM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该次风疹疫情历程43 d,共发病209例,罹患率23.51%.病例主要集中在初一年级,男生发病高于女生;疹后1~4d采集临床病例血清15份,麻疹IgM抗体全部阴性,风疹IgM抗体阳性3份,阳性检出率仅为20%.结论 加强学校的卫生管理,提高学校整体人群的防病意识和实验室早期诊断能力,及时采取风疹疫苗的应急接种和其他预防控制措施,以达到控制疫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玉林市首例B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查阅病例的病案,访视病例发病前的相关知情人并进行病例的个案调查,采集病例脑脊液标本和8名病例密切接触者的咽拭子标本送广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分离培养.结果 患者,陈某某,女性,于2007年3月30日开始发病,因起病急、症状重、病程发展迅速而死亡;病前无同类病人接触史;居住条件和卫生条件一般;病人脑脊髓标本和2名密切接触者标本均检出B群脑膜炎双球菌;药敏试验显示菌株对氯霉素、链霉素等7种药物敏感;经采取综合预防控制措施未造成流行.结论 该病例确诊为玉林市首例B群流脑病例,预防控制B群流脑关键是加强病原学诊断和病原株的耐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 对江西省浮梁县一起砖厂流动儿童麻疹暴发疫情的感染来源进行调查,控制疫情蔓延。方法 本次调查疑似病例定义为2014年2月7日-4月2日期间,浮梁县湘湖镇出现发热、出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者。流行病学联系病例定义为疑似病例无标本,但与麻疹确诊病例有流行病学关联者。确诊病例定义为疑似病例的血标本检测麻疹IgM抗体阳性者,或咽拭子麻疹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者。通过全县医疗单位、该砖厂厂区内入户搜索病例。结果 共搜索到4例麻疹病例,罹患率为11%。病例最小年龄2岁,最大年龄6岁,均居住在砖厂厂区内。厂区内人员为贵州省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孩子,于2014年2月7日(春节后)分3批入住。首例病例2月18日随父亲来到砖厂,2日后发病;厂区内聚集的流动儿童均无麻疹疫苗接种史。结论 本起疫情为发生在砖厂内的流动儿童麻疹暴发疫情,首例病例感染来源地为贵州省的可能性大;暴发原因为传染源未及时隔离及流动儿童免疫空白。建议应加强流动儿童免疫预防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5.
20 0 2年 4月 8日~ 5月 16日 ,中铁二局五处德阳子弟小学发生 1起风疹暴发 ,发病 5 5例。现分析报告如下。1 调查对象与方法1 1 调查对象 中铁二局五处德阳子弟学校全体学生。1 2 流行病学调查 对所有疑似风疹病例采用统一的调查表格 ,进行个案调查。1 3 实验室检查 采集患者血清送四川省卫生防疫站用ELISA法检测风疹IgM抗体、麻疹IgM抗体。1 4 风疹病例诊断标准 依据GB170 0 9- 1997《风疹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诊断。2 结果2 1 流行强度 本次风疹暴发首例患者为该校 1年级 1班学生马某 ,男 ,7岁 ,2 0 0 2年 4月 8日 ,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学校麻疹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本研究对2012年1月-2012年12月该市6所学校所发生的麻疹疫情的流行病学进行了调查研究,并针对性地探讨预防控制措施.结果 2012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该市共发生6起学校麻疹疫情,共计发病52例,其中实验室确诊45例,临床诊断7例.本文52例患者中男性34例,占65.38 %;女性18例,占34.62%;发病年龄6~15岁,轻重6~10岁36例,占69.23 %,10~15岁16例,占30.77 %.发病时间集中在2~4个月,持续时间15~25 d不等.在学校的各年级均有发生,爆发患者中存在免疫病史者13例,占25.00 %.结论 加强对麻疹病例的监测,加强儿童入托、入学时麻疹疫苗的接种工作,重点是流动儿童,发生疫情及时采取综合措施,是预防与控制学校麻疹暴发流行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睢宁县麻疹流行病学特征,进一步做好麻疹的预防控制工作,现将睢宁县2000—2005年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麻疹发病资料来源于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个案资料来源于疑似麻疹病例个案调查表。1.2诊断标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诊断标准》和《全国麻疹监测方案(试行)》进行,所有报告的疑似麻疹病例都经睢宁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调查,并采血送徐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麻疹IgM抗体。1.3检测方法采取抗体捕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麻疹IgM抗体。2结果2.1疫情报告睢宁县2000—20…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一起学校风疹暴发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总结疫情防控经验。方法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并对疫情特征及控制措施进行分析。结果该起学校风疹暴发疫情报告病例38例,罹患率1.01%,男生21例,女生17例,年龄在15~20岁,分布在13个班级。症状以发热(38℃左右)、斑丘疹、耳后淋巴结肿大、咳嗽、结膜炎为主。采集病例的血清、咽拭子标本各17份送贺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检测,其中风疹IgM抗体阳性12份,风疹核酸阳性16份。结论通过采取应急接种等综合防控措施,该起疫情得到控制。应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管理,开展大中专学校人群抗体水平监测和风险评估工作,填补免疫空白是控制风疹暴发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麻疹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监测与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0~2004年所有麻疹个案调查资料及血清标本检测结果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558例麻疹疑似血清标本中,麻疹IgM( )263份,标本阳性率47.1%;全市年平均发病率1.77/10万;以春夏两季为发病高峰;5~14岁年龄期发病占57.9%;确诊病例中有咳嗽、卡他症状、结膜炎3项典型症状者只有53.6%。结论滁州市处于高度散发与偶然局部爆发的麻疹流行态势。加强麻疹监测力度,实施强化免疫策略是今后的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 对广州市花都区2014年登革热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综合评价预防控制措施的效果,为今后有效防控登革热疫情提供参考依据和实践经验。方法 应用流行病学方法调查分析登革热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用布雷图指数和病例发病趋势评价所采取预防控制措施的效果。结果 2014年广州市花都区发生登革热流行,9月1日-11月20日共发现543例,累计发病率 56.30/10万,重症病例2例,无死亡病例。疫情持续 78 d,疫情高峰出现在10月中旬,病例主要集中于花都区城区4个街道与狮岭镇,发病人群以青壮年为主,女性高于男性,职业以家务及待业、农村居民、工人为主,大多数病例表现典型、轻型登革热症状。采集406例进行血标本检测,233 例登革热 IgM 抗体和 IgG 抗体阳性,67 例登革热病毒核酸阳性,106 例登革热IgM 抗体阳性。采取综合预防控制措施后,平均布雷图指数下降到4.52,11月份登革热发病率明显下降,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2014年广州市花都区登革热呈暴发高流行态势,流行特征与广东省、广州市一致。经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后,疫情得到全面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