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罗根海 《河北中医》2001,23(8):635-636
近十几年,郭霭春教授陆续完成了《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语译》、《黄帝内经灵枢校注语译》、《难经集解》。《伤寒论校注语译》。《金匮要略校注语译》等古典医籍的整理校注。1995年在郭霭春教授85周岁高龄时,他的"《素问》整理研究"获得国家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其整理医籍之多,获奖等级之高,成就之大,令学界仰瞩。郭霭春教授之所以在学术上独树一帜,是因为他是当代治儒通医的大家,他学有所宗,功力深厚,文理、医理兼备,于训诂、音韵、校勘、版本、目录等专门之淡,造诣颇深,且能师古创新,故有力作不断问世。现在他已90岁高…  相似文献   

3.
4.
当今系统科学理论已渗透到诸多学科之中,推动了科学发展的步伐,并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同样也为中医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如果用其理论返观《内经》的基本学说,则使我们益加体会《内经》知识的可信性、科学性和深刻的内涵。今举有关《素问》的经文两则,试以“现代观”重新认识,或许有所领悟。  相似文献   

5.
6.
7.
一、内容提示本文选自《黄帝内经素问》,人民卫生出版社校点本。《内经》是我国现存成书于战国、托名黄帝的医经汇编,包括《素问》、《灵枢》两人部分,计十八卷,一百六十二篇。《内经》是古代医家长期医疗实践中,对人体生理现象、病理变化、诊断治疗等问题的系统理论认识,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理论基础。它深入论述了阴阳五行、整体观念、辨证论治、防治未病等一系列中医基础理论问题,迄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皆鬲偏枯"一词出自《素问·大奇论》。历代注家解释不一,主要是对"鬲"字强解难懂。通过考察《诸病源候论》等书,认为"鬲"字为"为"字之讹。"皆鬲偏枯"当为"皆为偏枯"。"皮(骨盾)"一词,见于《素问·长刺节论》。历代《内经》注家或解释为"皮腯",或解释为"皮(骨舌)",亦有认为是"皮髓"者,其分歧的关键主要是对"(骨盾)"字的注释不一。通过考证并参阅历代医家的相关注释及《汉语大字典》的解释后认为,"(骨盾)"字当读腾,音teng。"皮(骨盾)",指脐下皮肉坚(肥)厚之处。《素问·脉要精微论》中"消环"一词,历代《内经》注家或尊王冰之注认为是"消散环周",或认为是"消渴"病证而环转自愈等,莫衷一是。经参阅《甲乙》、《脉经》、《千金》及《太素》等典籍校勘考证后认为,"消环"当为"消渴","环"乃"渴"字之误。  相似文献   

9.
︽素问︾音训三则王沁凯关键词素问音训通假字同源字《黄帝内经素问》的著作时代约在战国两汉之间,书中通假字与同源字的运用甚为普遍。因而,运用音训知识依音破字,易字释义,或通其音义,以助释义,乃为今人研读《内经》在语言文字方面的重要内容。所谓音训,即以字的...  相似文献   

10.
11.
俞樾校勘《素问》方法研究@李怀之$山东中医药大学!250014俞樾;;校勘;;方法  相似文献   

12.
<素问释义>由张琦注于道光九年,是清代一部较为重要的校注本.该书注解简洁,部分注文精辟且有新意,对国内外的<内经>研究均产生了一定影响.通过对<素问释义>注文进行研究,认为张琦注释<素问>的特点主要可概括为批判地继承前人注文;以阐释医理为主;酌加按语;注有详略;评议篇文;文义未详者,存疑待考或仅提出倾向性意见等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理论的重要意义.方法 查阅、复习文献资料及临床实践相结合,研究<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理论.结果 <素问·生气通天论>从生理、病理两方面阐述了阳气在生命活动及阴阳平衡中的重要作用.结论 <内经>的阳气理论不仅对后世中医学温补派的创立及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且可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4.
曾凤 《中医药文化》2003,20(1):28-30
对照刘衡如、刘山永父子《本草纲目》校点、校注本,可以看到,由于刘山永 更有条件参考丰富的文献资料,因此注文、引文更为丰富,校正更为缜密。  相似文献   

15.
谈谈《素问》和《灵枢》的成书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贺卫国 《国医论坛》2006,21(1):37-41
1 <素问>与<灵枢>的成书时间 <素问>与<灵枢>是医经医学的总结性著作,<素问>与<灵枢>的成书,应该是在前人丰富的医学文献的基础上,由专人在某一个时期内编纂完成的,在成书以后,后人进行了增删修订,而成为现在的面貌.我们所讨论的成书时间,是某个学者在某时期将前人的著述编纂成书而且取书名为<素问>及<灵枢>的时间,而不是其以前文献形成的时间,也不是其后增删修订的时间.  相似文献   

16.
天以“六六”之节,人以“九九”制会,是两种不同历史阶段所用历法的概括,其中“六六”之节源自远古以太阳一个运行周期分为五行十节的历法,其一节为六六三十六日;“九九”制会是对汉武帝时期《太初历》以月亮一个运行周期为29 43/81日,既朔策八十一分法的概括。今人对《黄帝内经》的理解常以王冰的注解为依据,然而王冰对“六六”之节的注解存在错算,对“九九”制会的注解模糊不清,对1000多年来后人理解《黄帝内经》的思想造成误导。本文旨在从古代历法角度探讨“六六”“九九”之意。  相似文献   

17.
孙非  张其成 《北京中医药》2006,25(10):594-595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有四处经文历来有不同的解读.第一,"以妄为常".以安为常,妄作劳倦之解均非是;"肆乎行也"及"以不正常为正常"之解未透彻;正解当作"以虚妄为真常".第二,"醉以入房"."醉甚入房"之解非是;"以醉入房"之解牵强;正解当作"醉而入房".第三,"以耗散其真"."以散其真"之解无据;"以好散其真"之解亦无据;"耗"正解当作消耗.第四,"真气从之"."真气居之"之解呆板,"从"作"顺"则生动、义胜.  相似文献   

18.
孙非  张其成 《北京中医》2006,25(10):594-595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有四处经文历来有不同的解读。第一,“以妄为常”。以安为常,妄作劳倦之解均非是;“肆乎行也”及“以不正常为正常”之解未透彻;正解当作“以虚妄为真常”。第二,“醉以入房”。“醉甚入房”之解非是;“以醉入房”之解牵强;正解当作“醉而入房”。第三,“以耗散其真”。“以散秏其真”之解无据;“以好散其真”之解亦无据;“耗”正解当作消耗。第四,“真气从之”。“真气居之”之解呆板,“从”作“顺”则生动、义胜。  相似文献   

19.
臧守虎 《中医研究》2006,19(10):59-62
在道家思想文化背景下,对《素问.灵兰秘典论》中“至道在微……以传保焉”一段进行诠释。此段不仅在“道”“微”“消(肖)”“当”“恍惚”“保(宝)”等众多表层用词、组句上,而且在词句所反映的内在思想上,皆与《老子》有诸多相同、相似、相关之处。由此可见,《黄帝内经》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黄帝内经》援引道家的理论概念以发挥医理,正确理解与诠释《黄帝内经》离不开对道家思想文化的理解与把握。  相似文献   

20.
<素问·五脏生成论>中有这样一段话:"诊病之始,五决为纪.欲知其始,先建其母."关于文中"先建其母"的解释,历来颇有争议.有从外界气候变化着眼的,如王冰注曰:"建,立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