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从基因啦平对行气活血复方的微观机理进行探索。方法:以病证结合方式.严格按照诊断标准选取160例闭塞性动脉硬化症血瘀证和非血瘀证患者.用流式细胞技术,进行治疗前后CD62p基因表达的观察、对比、分析,并以健康人为对照。结果:(1)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惠者组血小板CD62p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瘀证组和非血瘀证组血小板CD62p的表达水平均升高(P〈0.01或P〈0.05)。血瘀证组血小板CD62p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血瘀证组(P〈0.01)。(3)血小板CD62p的表达水平.气虚血瘀组、气滞血瘀组厦阴虚血瘀组、痰浊血瘀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气滞血瘀组明显高于气虚血瘀组、阴虚血瘀组和痰浊血瘀组(P〈0.01):气虚血瘀组、阴虚血瘀组和痰浊血瘀组之间相比较.血小板CD62p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4)治疗后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患者CD62p的表达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闭塞性动脉硬化症血瘀证患者存在CD62p基因的异常表达.并且其指标异常与基因表达水平的高低与血瘀证各型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行气活血中药可有效抑制CD62p基因的异常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气滞血瘀、气虚血瘀与血板活化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和特异性抗活性化血小板单克隆抗体对气滞血瘀、气虚血瘀患者118例的血小板活化分子α-颗粒膜蛋白(CD62p)、溶酶体完整膜蛋白(CD63)、凝血酶敏感蛋白(TSP)的表达量进行定量研究,同时测定血小板聚集功能。结果:气滞血瘀、气虚血瘀患者的CD62p、CD63、TSP的表达量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0名,均P<0.01);气滞血瘀组CD62p、CD63、TSP的表达量皆显著高于气虚血瘀组(均P<0.01);CD62p与CD63、TSP均呈正相关(r=0.740,P<0.01;r=0.744,P<0.01),TSP与CD63呈正相关(r=0.635,P<0.01),CD62p与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亦呈正相关(r=0.715,P<0.01).结论:血小板活化参与了血瘀证的发生与发展;血小板活化尤其与气滞血瘀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盾叶冠心宁片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小板活化标志物PAC-1、CD62p、CD63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并加用盾叶冠心宁片,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静滴。2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观察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10 d后PAC-1、CD62p、CD63水平,并统计治疗4周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0 d后2组PAC-1、CD62p、CD63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4周内观察组的梗死后心绞痛、再梗死、心功能不全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盾叶冠心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好,能降低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及心绞痛、心律失常发生率,对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谷红注射液对血瘀型冠心病患者血浆P-选择素(CD62P)和C反应蛋白(CRP)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谷红注射液静脉滴注,疗程12天。观察两组证候疗效及血浆CD62P和CRP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胸闷、气短、神疲乏力等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两组CD62P均降低(P〈0.05,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CRP表达降低(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谷红注射液可降低CD62P和CRP水平以治疗血瘀型冠心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针药并用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方法:设3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为针药组.予傍针刺风池、完骨、天柱加服水蛭、蜈蚣胶囊治疗,另设30例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注射液并口服阿司匹林患者作对照组.疗程结束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和凝血3项指标变化。结果:针药组总有效率86.7%,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针药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凝血3项指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纽间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傍针刺风池、完骨、天柱加服水蛭、蜈蚣胶囊是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卒中,是指各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1].动脉硬化是本病的基本病因.而血小板活化是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事件[2-3].CD62p、CD63被认为是血小板活化程度的特异性指标,目前正在日益受到重视.为此,我院神经内科将2012年5月至2012年11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66例分组进行分析,探讨丹红注射液对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其血小板活化特异性指标CD62p、CD63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小板表面活性蛋白血小板颗粒膜蛋白(CD63),溶酶体膜蛋白(CD62P),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及C-反应蛋白(C-RP)在不稳定心绞痛(UAP)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用葛根素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CD63,CD62P,PAI-1及C-RP的影响。方法:59例UAP患者随机分成葛根素组(32例)及抵克力得组(27例),并对照观察治疗4周前后血小板CD63,CD62P及血浆PAI-1,C-RP水平的变化。结果:(1)与健康人及稳定性心绞痛(SAP)对照组比较,UAP患者血小板CD63,CD62P及血浆API-1,C-RP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随着不稳定心绞痛Braunwald分组的加重,血小板CD63,CD62P及血浆PAI-1,C-RP水平亦增加;(2)治疗4周后,葛根素组及抵克力得组CD63,CD62P,PAI-1及C-RP测定值分别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P<0.01),而治疗后两组间上述各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血小板活化 ,纤溶机制异常及炎症反应物这三者在UAP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葛根素抗血小板活化,纤溶活性及减轻炎症反主尖的突出作用对预防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和发展有机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PCI术后高敏C反应蛋白(hs-CPR)及纤维蛋白原(Fbg)的影响。方法:将60例已确诊为冠心病,并行冠脉内支架植入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丹红注射液组(治疗组)及非丹红注射液组(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抗凝、抗血小板、调脂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丹红注射液,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加入丹红注射液30mL静脉滴注,1次/d,共治1周。对照组进行常规抗凝、抗血小板、调脂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PCI前,术后2天及术后7天hs—CPR及Fbg值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hs-CRP及Fb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hs-CRP及Fbg水平在PCI术后均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术后2天hs-CRP水平升高较少(P〈0.05);治疗组术后7天hs—CRP水平下降更明显(P〈0.01)。治疗组PCI术后第7天Fbg升高较少(P〈0.05)。结论:PCI术后患者应用丹红注射液能显著降低hs-CRP及Fbg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中药血液透析液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表达的影响。方法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0例随机分为西药组和益气活血中药组,采用ELISA方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液透析前后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的含量。结果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血尿素氮、肌酐、钾离子、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二氧化碳结合力水平,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两组中医症候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益气活血中药血液透析可以改变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表达,可能与中药治疗CRF有关。  相似文献   

10.
步长倍通丹红注射液对血小板膜糖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邓芬  胡长林  谢运兰 《中医杂志》2006,47(10):725-725
血小板活化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越来越受到重视,可以通过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CD41、CD62P)的表达来了解血小板活化状况。步长倍通丹红注射液为丹参与红花的复方制剂,有活血化瘀作用。我们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1、CD62P,探讨步长倍通丹红注射液对血小板活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辽宁中医杂志》2016,(10):2134-2135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丹红注射液对血小板活化标记物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住院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入组,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分别于治疗前、7 d、14 d评定神经功能和测定血小板活化产物CD62p、PAC-1含量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在7 d、14 d时神经功能评分均较对照组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差异;7d时治疗组CD62p及PAC-1含量较对照组下降,但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14 d时CD62p及PAC-1含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梗死急性期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丹红注射液,可降低血小板活化产物,神经功能明显改善,可明显改善脑梗死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7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40例加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对照组38例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周为一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38/40),对照组总有效率71.1%(27/3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舒血宁注射液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冠脉介入治疗术后血小板活化状态及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随机分为川芎嗪治疗组(简称川芎嗪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简称常规组,40例),两组病例在冠脉介入术前和术后次日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CD63及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复合物的表达水平;用双抗体夹心固相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浆假血友病因子(vWF)的表达水平;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血浆内皮素1(ET-1)的表达水平;用酶法测定血浆一氧化氮(NO)的含量;用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仪测量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FMD)功能。静脉滴注川芎嗪治疗14天后复查上述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CS患者术前CD62p、CD63、GPⅡb/Ⅲa受体复合物、vWF及ET-1均显著升高(P〈0.01),FMD和NO显著降低(P〈0.01)。冠脉介入术后血小板活化有升高趋势,而vWF因子升高(P〈0.05),FMD降低(P〈0.05),但ET-1和NO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组比较,川芎嗪组CD62p、CD63、vWF、ET-1及GPⅡb/Ⅲa的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FMD水平增加(P〈0.05)。结论川芎嗪可用于冠状动脉介入术前、后预防和治疗冠脉内血栓及保护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健念防风汤联合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6例)。两组均予阿司匹林片、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中药健念防风汤。两组疗程均为14天,于用药3天时观察近期病情控制情况;疗程结束后随访3个月,观察远期临床疗效及脑梗死发病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近期病情控制率分别为73.3%、57.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对照组远期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6.7%、73.2%,治疗组远期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对照组随访3个月时的脑梗死发生率分别为10.0%、25.0%,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念防风汤联合阿司匹林片、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对卒中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作用。方法:27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生脉预防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生脉预防组在此基础上使用生脉注射液治疗,并对两组治疗前后CD4、CD8、HSCRP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观察20d后,对照组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26.32%,生脉预防组为14.16%,(P〈0.05)。并且对照组CD4水平明显低于生脉预防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生脉注射可以降低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改善机体炎症反应,与调节CD4水平的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联用血栓通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基础治疗相同,随机分为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和参麦注射液联用血栓通治疗(治疗组)2组,每组23例,2组疗程均为1Od,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O.05),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结论:参麦注射液联用血栓通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患者中血小板P-选择素(CD62P)、溶酶体膜蛋白(CD63)及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在治疗前后含量的变化。方法选取LDVT患者及正常对照人群外周血,运用流式细胞仪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所有对象检测外周血中CD62P、CD63的阳性表达率及PAF含量。结果LDVT组CD62P、CD63阳性表达率及PAF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给予抗血小板治疗后CD62P和cD63的阳性表达率均呈降低趋势。结论通过检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CD62P、CD63与PAF的变化,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导向诊断和治疗提供崭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50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5服辛伐他汀及阿司匹林6个月,对照组仅口服阿司匹林。治疗前后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最大面积,比较治疗6个月内两组患者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颈动脉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变薄及斑块面积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为10.3%,对照组为35.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能显著减轻或稳定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预防卒中再发,改善卒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抵当芪桂汤对糖尿病大鼠血浆血栓素B2(Thromboxane B2,TXB2)含量及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糖蛋白(alpha-granular membrane glycoprotein,CD62p)和血小板溶酶体膜蛋白(lysosome intact membrane protein,CD63)表达的影响。方法7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抽取10只为空白组,其余大鼠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ein,STZ)复制糖尿病模型,选取成模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格列美脲组、抵当芪桂汤大量组、抵当芪桂汤常量组,给予相应干预10周后,测定血浆TXB2含量及血小板表面CD62p、CD63的表达。结果干预10周后,与E组比较,B组、C组、D组大鼠血浆TXB2含量及血小板表面CD62p、CD63表达率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抵当芪桂汤可通过降低糖尿病大鼠血浆TXB:含量和血小板表面CD62,、CD63表达率,抑制血小板活化、改善微循环而阻止或延缓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非心源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6月-2013年2月天津医院住院治疗的70例非心源性TI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控制血压、血糖,调脂等~般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100mL/次,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7d。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情况,同时记录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86%,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和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好转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对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具有较高的治疗总有效率,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