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成帷  张超  陈雷  潘哲尔 《中国骨伤》2015,28(7):660-662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馅饼皮松解技术(pie-crusting technique)结合关节粘连松解术应用于膝关节伸直挛缩患者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本院自2012年2月至2013年12月收住的13例膝关节伸直挛缩的患者,均采用髌旁内侧入路关节粘连松解术加经皮微创股四头肌馅饼皮松解术治疗.其中男6例,女7例;年龄39~70岁,平均55.6岁.其中骨折相关性关节僵直8例(4例为粉碎性胫骨平台骨折术后,3例为粉碎性股骨远端骨折术后,1例为髌骨骨折术后),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僵直5例.结果:13例术后均获随访,时间8~12个月,平均10个月.膝关节屈曲度术前平均(37±6)°,关节粘连松解术后(52±7)°,结合馅饼皮技术松解后(108±7)°,术后末次随访时(105±6)°,均较术前改善.根据Judet评分标准,优10例,良3例.使用馅饼皮技术松解后膝关节功能改善同穿刺针穿刺松解次数呈正相关(r=0.98).术后无一例出现膝关节伸直滞缺、皮肤坏死、深部感染、再发关节僵硬和髌骨脱位等并发症.结论:经皮馅饼皮松解技术能有效改善膝关节伸直挛缩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是一种微创、简单、有效而又容易掌握的松解技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膝关节松解术后联合骨牵引治疗膝关节僵直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总结一种治疗膝关节僵直的新手术方法。方法对48例膝关节僵直患者行手术松解,关节内外和股四头肌成形术后加股骨髁上或髌骨牵引。结果术后对34例患者随访3~36个月,膝关节屈曲角度增加了70°~105°。结论膝关节松解术联合股骨髁上牵引或髌骨牵引手术治疗膝关节僵直能持续延长股四头肌的长度,不断增加关节屈曲角度,有利于术后患者的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3.
小切口结合关节镜松解治疗膝关节僵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曹军社  侯凯  岳伟 《中国骨伤》2011,24(9):747-749
目的:探讨小切口结合关节镜松解治疗膝关节僵直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7月至2009年8月,采用小切口结合关节镜松解治疗膝关节僵直18例,男15例,女3例;年龄27~56岁,平均33.6岁。原手术前伤病: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5例,其中1例为开放骨折,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9例,髌骨粉碎性骨折2例,髌骨粉碎性骨折并腓骨小头粉碎性骨折、膝外侧复合结构损伤1例,浮膝损伤1例。松解术距离首次手术时间6~31个月,平均10.6个月。松解后按照Judet的疗效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全部患者获随访,时间3~25个月,平均11.4个月。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未出现感染,无缝线开裂,无切口皮缘液化坏死。手术前膝关节屈曲30°~80°,平均(44.72±11.60)°,术后屈膝角度95°~135°,平均(109.17±10.31)°。按照Judet的疗效评定标准,优16例,良2例。结论:小切口结合关节镜松解治疗膝关节僵直可以减少膝部切口并发症,创伤小,可早期行膝关节功能锻炼,关节功能恢复快,是治疗创伤、手术后膝关节僵直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膝关节纤维性僵直手术及围手术期、术后综合康复治疗的方法和意义.方法 26例膝关节纤维性僵直患者,采用髌骨外上方小切口,辅助关节镜下行关节内粘连松解,并结合徒手推拿松解.术前进行心理宣教,术后第2天开始经止痛泵维持在CPM机上行慢速全范围关节活动度功能锻炼,并行主被动伸屈膝功能锻炼、髌骨内推训练.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19个月(8~32个月),膝关节活动度从术前平均32°增至113°,平均提高81°.无皮肤坏死、创口裂开、肌腱断裂、骨折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松解治疗膝关节纤维性僵直的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康复快.膝关节僵直围手术期及术后综合康复治疗,对膝关节功能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膝关节纤维性僵直关节镜下松解的效果.方法 30例膝关节纤维性僵直患者采用膝关节镜前内、前外标准入路,在关节镜直视下将粗大的粘连带切断及清除,同时对合并关节外粘连的辅以髌骨外上小切口,将股中间肌切断.于术中及术后2周观察膝关节屈曲角度.结果 30例术中膝关节屈曲均达130°以上, 2周后26例膝关节屈曲达120°以上,3例达100°,1例达90°.手术时间30~60 min,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个月~3年.根据Teger膝关节评分标准:优26例,良4例.术后膝关节活动范围90°~140°,较术前平均改善74°.结论 膝关节纤维性僵直关节镜下松解治疗既避免了单纯麻醉下推拿的盲目性,也大大减小了关节切开松解或股四头肌成形术的创伤,具有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安全、疗效好、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股骨远端骨折术后伸直性膝关节僵硬的手术疗效,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对自2006年5月~2011年12月采用关节镜联合小切口粘连松解术治疗的17例股骨远端骨折术后伸直性膝关节僵硬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Judet疗效评定标准评价膝关节功能,并对股骨远端骨折术后发生膝关节僵硬的诸多因素及影响粘连松解术后疗效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组获随访6~73个月,平均31个月。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根据Judet疗效评定标准:优9例,良7例,可1例。术中及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与术前膝关节活动度比较明显改善(P<0.05),粘连松解术的疗效与术前膝关节的活动度、松解术的手术时期、术中松解程度有关。结论应用关节镜联合小切口粘连松解术,辅以早期功能锻炼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术后伸直性膝关节僵硬较有效的方法,其手术创伤小、术后功能康复良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与辅助小切口联合松解治疗膝关节僵直性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自2001年3月~2003年10月,采用关节镜直视下松解膝关节粘连僵直25例,男21例,女4例;年龄22~47岁,平均33.7岁;左膝10例,右膝15例;病程3个月~4年,平均12.1月;术前屈曲角度最大70°,最小0°,平均36.2°;伸直角度最大0°,最小-30°,平均-20.6°。髌腱旁内侧或外侧入路,在关节内彻底松解后功能仍不能达到满意者,另取髌旁外侧小切口,分别采取肌外膜切断、股中间肌部分切断、髂胫束切断、股中间肌切除等方法,增加屈曲角度。术后CPM功能锻炼,辅以玻璃酸钠注射。[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2.5个月(6~35个月),屈曲角度平均为107°(95~135°),较术前平均改善70°。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从术前的平均46分(33~61分)恢复至随访时的90分(80~100分)。无1例出现伤口感染及神经损伤。[结论]关节镜下与小切口切开联合松解,可以将关节内、外粘连的问题较彻底解决,同时保留了关节囊的完整,利于功能恢复,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与常规膝关节松解术的比较,探讨一种新的微创松解术治疗创伤后膝关节僵直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2年3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45例膝关节僵直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微创组:男17例,女8例;年龄17 ~46岁,平均(35.8±7.8)岁;患者接受微创膝关节松解术.常规组:男13例,女7例;年龄26~51岁,平均(38.3±8.5)岁;患者接受常规膝关节松解术.两组患者经手术治疗及功能锻炼,按Judet疗效评定标准评定疗效;并总结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中松解角度及术后最终关节活动度.结果 患者术后均获6个月至2年(平均15个月)随访.微创组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62,P<0.05).微创组与对照组相比,手术时间短、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经有效功能锻炼关节功能恢复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膝关节松解术比较,微创松解术治疗创伤后膝关节僵直具有创伤小、手术操作简单、安全等优点,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9.
关节镜下松解术治疗膝关节纤维性僵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松解术治疗膝关节纤维性僵直的疗效.方法 对30例膝关节纤维性僵直的患者在关节镜下行滑膜与纤维粘连组织刨削与切除,充分松解挛缩的组织,术后在镇痛下早期行康复训练,Lysholm评分方法评定膝关节功能.结果 30例均得到随访,时间5~18(10±2.1)个月.术前膝关节屈曲角度5~60(37.5±4.22)°,术后6周膝关节屈曲活动70~125(108±10.6)°.术前Lysholm 评分为46~60(52±3.6)分,术后6周为62~94(88±3.8)分,膝关节功能:优22例,良6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93.3%.结论 采用关节镜下松解术治疗膝关节纤维性僵直创伤小,关节内松解彻底,并发症少、痛苦小,有利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手法治疗膝关节僵直并发胫骨平台骨折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伸直型膝关节僵直治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对2例患者的治疗和随访,分析了伸直型膝关节僵直的形成及导致胫骨平台骨折的原因,采用股四头肌成形术、关节松解术及取髂骨植骨治疗膝关节僵直及其并发症,并于术后行持续被动关节活动(CPM).结果:2例患者骨折均达骨性愈合,关节功能活动疗效评定均为良.结论:对功能锻炼无法恢复的伸直性膝关节僵直,其治疗方法主要以手术松解为主,避免粗暴搬复.持续被动关节活动(CPM)是骨折术后防止膝关节僵直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伸直型膝关节僵直治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对2例患者的治疗和随访,分析了伸直型膝关节僵直的形成及导致胫骨平台骨折的原因,采用股四头肌成形术、关节松懈术及取髂骨骨植骨治疗膝关节僵直及其并发症,并于术后持续被动关节活动(CPM)。结果:2例患者均达骨性愈合,关节功能活动疗效评定均为良。结论:对功能锻炼无法恢复的伸直性膝关节僵直,其治疗方法主要以手术松解为主,避免粗暴搬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Ilizarov牵伸器治疗创伤性膝关节伸直位僵硬的临床效果,并同膝关节软组织松解联合CPM机锻炼进行比较。[方法]2012年3月~2017年3月因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发生关节伸直位僵硬在漯河市中心医院创伤骨科住院治疗的患者共22人,分为Ilizarov牵伸器治疗组12例(Ilizarov组),膝关节软组织松解联合CPM锻炼组10例(松解组)。记录术前术后膝关节最大屈曲度、术后自主屈曲活动度达到60°所用时间、膝关节功能优良率等数据,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Ilizarov组术后膝关节最大屈曲度为(102.87±1.84)°;松解组为(85.45±2.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izarov组术后自主屈曲活动度达到60°所用时间为(28.50±0.71)d,松解组为(61.36±3.4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Judet疗效评定法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定,Ilizarov组优7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为83.3%;松解组优2例,良3例,可5例,优良率为50%。[结论]Ilizarov牵伸器治疗创伤性膝关节僵直具有治疗时间短、术后膝关节活动功能好等优点,是治疗膝关节僵直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采用多种手术入路进行膝关节伸直位僵硬松解的可能性。方法对22例膝关节伸直位僵硬采用手术松解治疗,其中16例采用原手术切口,包括外侧1例,前外侧9例,前内侧3例和前正中入路3例,对6例无法利用原手术切口松解的病人,5例采用前外侧切口,另1例电击伤后膝内侧异位骨化病人采用前内侧切口。结果应用多种手术入路股四头肌成形术均完成松解手术,17例病人切断了纤维化和挛缩的股中间肌。术中完全松解后可以达到的被动屈曲角度,除1例僵硬时间25年的病例松解到130°外,其他病人均达到150°以上。出院时膝关节主动屈曲度为101.8°±12.9°,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提高(P0.01)。平均随访时间11.8(5~21)个月,随访结束时膝关节主动屈曲度112.5°±18.4°,较手术前明显增加(P(0.01);膝关节功能平均(95.7±4.5)分,明显高于术前(P0.01)。结论采用外侧、前外侧、前内侧和前正中等多种手术入路进行股四头肌成形术均可有效解除导致膝关节伸直位僵硬的因素,恢复膝关节的屈曲功能,术后积极康复在关节功能的恢复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采用外侧小切口对创伤后膝关节僵直的治疗效果。方法自2010-03—2013-06在取出内固定同时对膝关节伸直僵硬患者采用膝关节外侧小切口对关节周围的粘连进行松解。结果术后所有患者获得随访3~18个月,平均6个月,术前膝关节屈曲45°~80°,术后膝关节屈曲100°~120°,均无再次骨折发生,关节活动度患者均满意。结论膝关节外侧小切口对关节周围粘连的松解,与取内固定同时进行,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能缩短关节僵硬时间,有效缓解僵硬角度改善膝关节功能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双切口松解术治疗创伤后伸直型膝关节强直临床疗效评估。方法从2006年9月至2009年11月,笔者采取双切口松解术治疗创伤后伸直型膝关节强直35例。男20例,女15例。结果所有病人均获得随访8个月~18个月,平均12个月。35例术后即刻被动活动度85°~125°(95°±23·5°),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70°~120°(93°±18·5°),活动度丢失0°~12°(5.1°±3·6°)。关节无明显肿痛,无感染、皮肤坏死发生。结论采用双切口松解术治疗创伤后伸直型膝关节强直松解术创伤小,松解彻底,并发症少,恢复快,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膝关节僵直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我们采用伸膝装置粘连松解、硅胶膜置入及术后应用下肢功能康复机活动膝关节防止粘连,治疗膝关节僵直,临床效果满意.31例患者,年龄20~58岁,平均31岁.骨折25例,感染4例,滑膜病变2例,术后平均随访15个月,术后膝关节屈曲平均改善86.1°.我们认为在松解创面之间置入硅胶膜;术后尽早进行有效的膝关节活动;慎重、适当的进行股直肌延长和术前进行膝前皮肤扩张,对提高疗效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关节镜技术联合改良小切口松解术治疗膝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06—2017-12采用关节镜技术联合改良小切口松解术治疗的14例膝关节僵硬,采用关节镜对膝关节内粘连结构进行松解,采用改良小切口Zhao松解术完成膝关节外粘连松解。结果 1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4.6(12~24)个月。随访期间所有患者肌力恢复良好,未出现感染、伸膝无力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屈曲活动度为(106.4±19.2)°,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为(90.9±4.8)分,Barthel指数为(77.4±5.4)分,SF-36评分为(76.2±4.2)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末次随访时参照Judet标准评定疗效:优5例,良8例,可1例。结论关节镜技术联合改良小切口关节粘连松解术治疗膝关节僵硬可显著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膝关节屈曲度、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但也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8.
伸直型膝关节僵直常为股骨干或膝部骨折的并发症。一般认为屈膝功能不足70°时,对生活和步态有较大影响,需手术治疗〔1〕。作者自1988~1997年采用股四头肌成形、粘连松解、髌韧带瓣翻转术治疗伸直型膝关节僵直12例,效果满意。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  相似文献   

19.
伸膝装置粘连松解硅胶膜置入术31例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膝关节僵直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我们采用伸膝装置粘连松解,硅胶膜置入及术后应用下肢功能康复机活动膝关节防止粘连,治疗膝关节僵直,临床效果满意。31例患者,20-58岁,平均31岁。骨折25例,感染4例,滑膜病变2例,术后平均随访15个月,术后膝关节屈曲平均改善86.1°。  相似文献   

20.
高度屈曲畸形膝的全膝关节置换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膝关节高度屈曲畸形的临床特点和矫形手术的技巧.方法 2002年10月至2007年6月,对8例膝关节屈曲畸形>60°的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所有患者均使用旋转铰链式假体(Plus RT-solution).男3例,女5例;年龄42~73岁,平均63.3岁.术前诊断:骨性关节炎4例,创伤后畸形愈合1例,结核1例,类风湿关节炎1例,强直性脊柱炎膝关节强直1例.创伤后畸形愈合的病例采用原膝关节内侧入路,其余患者均采用正中切口髌骨内侧入路,所有病例均未行髌骨置换.疗效评估主要采用影像学观察和膝关节HSS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术前屈曲畸形平均96.5°(70°~105°),HSS评分平均10分(3~15分),无关节活动度.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39.9个月(9~80个月).影像学显示无假体松动,髌骨轨迹良好.术后平均伸直阻滞8°(5°~15°),HSS评分平均85分(74~93分),膝关节平均活动度90°(80°~110°).1例患者有髌股关节症状,无感染、松动等相关并发症.结论 对于膝关节高度屈曲畸形的患者,行充分的软组织松解,合适的截骨,并结合使用旋转铰链式假体,可以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